春節假期疫情肆虐,在家宅年,看看書也是不錯的選擇。
今日翻看論語,首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是高中時期學過的夫子語錄中的一篇,前兩句較容易理解,也一直記得很牢,好像偶爾還會用一下。最後一句已經生疏了,就查閱了一下釋義,比較普遍的解釋是:人家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行的君子嗎?
「人不知,而不慍」是一個很高的品德修養境界。只是當今社會,已經很少有人以「君子」標準對人進行評判,對於遇到「人不知」的情況,除了怨恨、惱怒之外,也有其他許多表達、排解、溝通的渠道,很難完全按當時語境與現代環境對照去理解其中的含義。
我想,如果不是非要從語錄本義或學術上理解,現今時代,若遇到別人不理解自己的情形,能夠心理不失衡,坦然面對的,都應該算是達到「人不知,而不慍」的境界了。
那具備什麼樣的潛質才能達到這種修養境界呢?
北京一的哥,因不放心患阿爾茨海默症的妻子一人在家,每天攜病妻出車,許多乘客不理解,滴滴評分很低。對此,司機師傅仍然很達觀,還會跟乘客解釋時自嘲「是妻子怕他在外幹壞事」。
這應該就是「人不知,而不慍」的境界吧。
在這位的哥這裡,我們看到了他對妻子那樸實而深厚的愛。
一個日本小男孩石田丞,在4歲年紀的時候偶爾得知癌症患者在化療治療後會掉頭髮,為了能夠捐獻自己的頭髮用於製作假髮幫助化療病人,一直堅持三年未理髮,只到7歲多時頭髮長度達到捐獻標準把頭髮捐出去。三年期間,石田丞的小夥伴們不了情況經常嘲笑他,甚至因為他頭髮太長有些同學都不清楚他是男孩還是女孩,但石田丞卻一直堅持做成了這件事。
2017年4月4日深夜10點多,龍巖第一醫院心胸外科護士張麗麗下班後回家,路見一場慘烈車禍:一名孕婦殞命,一名男子大出血。生死之間,張麗莉果斷出手相助。面對趕來的家屬質疑她是「肇事者」,她不辯解,緊急救人,後又默默離開。
石田丞和張麗麗,應該也具有「人不知,而不慍」的品格修養。
我們從他們這裡,看到了那種發自內心的善!
瀋陽一家養老院有多名90後護理員,她們面對許多失能或者失智的「老小孩」,箇中辛苦不言而喻,甚至有時還被老人打罵、噴口水,被家屬誤解更是經常遇到,但她們一直默默地堅守,因為她們認為:只有年輕人做養老,這個事業才有希望!這應該也是「人不知,而不慍」的境界呈現。

從這些年輕的養老護理員身上,我們看到他們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那份敬重!
某市落馬公安局長程某人稱「一霸手」,在任時有個故事廣為流傳:說程某到一基層派出所視察,一名民警在電腦前忙工作沒看見,沒及時起立敬禮,被程謀一個耳光打上去,罵其「不長眼」。
易怒的程某,顯然不可能達到「人不知,而不慍」境界,這除了長期在畸形權力意識薰陶下養成的狂妄性格外,其自身修養嚴重不足恐怕也是很重要根源。

近年來,網絡炫富、炫權事件頻發。 「人不知,我就炫」,成為網絡時代某些人熱衷自我滿足和追求心理平衡的新模式。這裡除了虛榮心外,根本上還是在某些方面缺乏自信,藉此方式來掩蓋自己的「短板」罷了。
無論怎樣,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慍」,絕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謙和,而首先要有那種源自人性的純粹的愛和善,對從事的工作有十足的敬業精神,同時不僅要注重提高自身修養,更重要的還要有足夠的自信,學會知足,無論是對生活,對人生,對事業,還是對自己的實力。
普通人無法,也沒必要按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但應該清楚:別人是否了解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