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滅失情況下可否對原房屋登記行為提起訴訟?

2020-11-22 滕州市木石司法所

房屋登記案件中相對人認為原來的房屋登記是錯誤的,但是房屋已經滅失,還可以提起訴訟嗎?本期法信乾貨小哥對房屋滅失情況下行政登記行為的可訴性認定整理了相關裁判規則和權威觀點,供讀者參閱。

法信·裁判規則

1.房屋因動遷滅失不影響相對人對房屋登記行為提起訴訟——彭國志訴雞西市麻山區房產管理處房屋行政登記案

本案要旨:案涉房屋因動遷滅失,但該事實不影響相對人對房屋登記行為提起訴訟,相對人提出撤銷該房屋所有權證的訴請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應予立案。

案號:(2019)黑行再19號

審理法院: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發布日期:2019-08-05

2.房屋在註銷登記前已滅失,行政機關作出的該註銷登記行為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楊燈光與桂林市不動產登記局房屋所有權、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註銷登記案

本案要旨:行政機關在作出註銷登記行為前,相對人的房屋已經滅失,房屋所在地塊的土地使用權已批准變更,所以,行政機關對相對人國有土地上房屋所有權及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註銷登記的行政行為並未對行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產生實際影響,故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

案號:(2019)桂03行終52號

審理法院: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中級人民法院

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發布日期:2019-10-21

3.房屋已經滅失,行政相對人認為原房屋登記錯誤的,有權依法提起行政訴訟——朱繼明不服無錫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房屋登記行政行為案

本案要旨:行政相對人已經與拆遷人達成房屋拆遷補償協議,並且涉案房屋已經被拆除,房屋產權證已被註銷。行政相對人認為原房屋登記錯誤,對滅失的房屋的登記行為應當可訴。登記行政行為的可訴性不依賴於房屋的現狀,行政機關需要提供證據證明作出行政行為時登記的合法,對房屋自然情況(如面積大小)可以根據證據規則判定。

案號:(2010)錫行終字第051號

審理法院: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

來源:《中國審判案例要覽》(2011年行政審判案例卷)

法信 · 權威觀點

1.房屋滅失情況下原登記行為具有可訴性

對房屋已經滅失,當事人認為房屋滅失前登記的房屋權利狀況侵害其合法權益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房屋已經滅失,當事人認為房屋滅失前登記的房屋自然狀況侵害其合法權益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房屋登記機構改變房屋登記行為的情形主要有註銷、撤銷、變更、更正等。房屋登記機構註銷房屋登記後仍起訴原登記的案件多與拆遷有關。比較典型的情況是:拆遷人與被拆遷人達成拆遷補償協議後,有人出來主張權利,認為原來的房屋登記是錯誤的,自己才是真正的權利人。此時,房屋已經滅失,甚至已經註銷。我們傾向於可訴,因為,第一,房屋登記的效力並不因為房屋的滅失而完全不存在。第二,拆遷補償裁決以房產證為依據,真正權利人仍然可能受到原登記的不利影響。

如果房屋權屬證書已經註銷,當事人認為原登記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受理。房屋滅失之後,當事人認為房屋滅失前的登記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但當事人認為房屋自然狀況侵犯其合法權益的除外。有一種觀點認為,只要原來的登記行為在起訴期限之內,就可以提起訴訟。另一種觀點認為,登記行為的法律效力不會因房屋的滅失或後續登記行為的發生而自動消滅或替代,該存續的法律效力所涉相對人之利益可能會因房屋滅失或後續登記行為發生而發生變化,房屋滅失涉及房屋登記行為法律效力的存續問題,故應當予以明確。我們認為第二種觀點有法理依據,應當肯定。

(摘自楊臨萍:《<關於審理房屋登記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理解與適用》,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第41頁)

2.房屋滅失不影響房屋登記案件可訴性

房屋滅失。這樣的案件多出現在拆遷當中,比較典型的情況是:拆遷人與被拆遷人達成拆遷補償協議後,有人出來主張權利,認為原來的房屋登記是錯誤的,自己才是真正的權利人。此時,房屋已經滅失,還可以起訴嗎?多數意見認為可訴。少數意見認為不可訴,因為拆遷補償可以通過裁決來解決,沒有必要訴房屋登記行為。我們傾向於可訴,因為,第一,登記行為並不因為房屋的滅失而自然消失。第二,拆遷補償裁決以房產證為依據。可訴的意見還有分歧,一種意見認為,對權利狀況有爭議的可訴;對房屋自然狀況有爭議(比如面積大小)的不可訴。因為房屋已經拆除,事實無法查清。另一種意見認為,行政行為都是可訴的,即使是自然狀況也是可訴的。行政機關需要提供作出行政行為時的證據,完全可以據此作出不動產登記是否合法的判定。我們傾向於第二種意見。事實能否查清,屬於實體審查的問題,即便無法查清,也可以用證據規則尤其是舉證責任規則來作出推定。以此作為否定訴權的理由是不恰當的。

(摘自趙大光、楊臨萍、王振宇:《<關於審理房屋登記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的理解與適用》, 《人民司法(應用)》2010年第23期)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房屋登記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房屋登記行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不受下列情形的影響:

(一)房屋滅失;

(二)房屋登記行為已被登記機構改變;

(三)生效法律文書將房屋權屬證書、房屋登記簿或者房屋登記證明作為定案證據採用。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017修正)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覆,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覆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相關焦點

  • 行政訴訟:婚前房屋被登記為共同財產,行政登記行為無依據被撤銷
    【摘要】原告與第三人因感情不和離婚,涉案房屋是結婚之前由原告父親所建。第三人在原告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屬於原告個人財產的房屋,登記為共同財產。2020年3月27日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明確表示不能提供該證據。第三人雖向法院提供了證據,但未能證明被訴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故應視為被告作出的被訴房屋行政登記行為無證據。
  • 北京華東研究所因房屋徵收補償決定案
    2015年6月5日,門頭溝區政府批准門頭溝國土分局對北京市門頭溝區城子市場29號的國有土地使用權進行註銷登記。同日,門頭溝國土分局對華東研究所作出《土地註銷登記辦理情況告知書》,告知華東研究所:門頭溝國土分局經門頭溝區政府批准,於2015年6月5日對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城子市場29號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辦理了土地註銷登記手續,原《國有土地使用證》公告廢止。
  • 行政訴訟:拆除房屋行為已被確認違法,原告有權提出行政賠償申請
    【摘要】原告合法擁有的房屋,其中用於生活居住的房屋面積約199平方米,經營酒廠的房屋面積為56平方米,用於米加工的廠房面積為80.2平方米,用於養殖的廠房為368平方米,x縣人民政府將原告房屋違法拆除,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符合法律規定。本案的爭議焦點為被告具體應當賠償的範圍、標準和金額。
  • 房屋租賃合同中登記與備案的糾紛及處理
    一、律師為承租人提供法律服務時的業務雖然根據《合同法》及《房屋租賃合同司法解釋》的規定,如無特別約定,房屋租賃合同是否登記與備案並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但在「一房數租」的情形下,房屋租賃合同的登記與備案可以對抗除先佔以外的其他承租人。因此,如出租人拒絕或拖延辦理租賃合同登記與備案,應當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出租人履行義務。
  • 合法佔有人的房屋過戶登記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
    2008年6月,李某支付了房屋價款,張某將房屋交付給張某使用至今。雙方一直未辦理過戶登記,期間,李某也一直未主張過權利。2018年4月,李某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張某協助履行過戶登記義務,張某以李某的過戶登記請求權已經過訴訟時效為由予以抗辯。  【分歧】  第一種意見認為,過戶登記請求權屬於債權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故應駁回李某的訴訟請求。
  • 分家協議引發的分家析產訴訟,房屋與親情能否兼得?
    ■本文作者:鄭文婷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導讀:宅基地使用權已登記在委託人名下,其家庭成員卻提起分家析產訴訟?本文通過在明律師事務所的梁紅麗律師代理的一起分家析產糾紛民事案件來看房屋與親情間的矛盾法律是如何裁決的。
  • 房屋買賣合同與訴訟時效
    某房屋買賣合同規定,出賣人須於取得《建設工程竣工驗收證書》後150天內書面通知買受人,向某房地產產權登記機關申請房地產權屬轉移登記,出賣人和買受人共同辦理房產證,如買受人不能按法定期限領取《房地產權證》,從出賣人取得房地產《建設工程竣工驗收證書》之日的第180天起,由出賣人向買受人承擔違約責任。實際情況是,出賣人於1998年9月28日領取了所建房屋的《建設工程竣工驗收證書》。
  • 申請查詢房屋登記資料遭拒
    原標題:申請查詢房屋登記資料遭拒 房地產公司告房管局不履職  央廣網蘭州9月29日消息  因一起仲裁案件,作為當事人的蘭州比科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向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申請查詢、複製相關資料卻遭拒,且該局也未說明不能查詢的理由,於是比科新公司以房管局不履行法定職責為由起訴至法院。
  • 房屋被徵收,認為補償808萬元不合理提起訴訟
    13處,有4處公司辦理了登記,土地使用權1124.7㎡,其他9處該公司沒有辦理過登記手續。,土地使用權評估單價為1932元/㎡;就馬女士未經登記的九處房屋作出「未經登記建築徵收估價分戶報告」,認定面積共計730.38㎡,評估總價為47.6萬元。
  • ...買賣合同後辦理的房屋預售備案登記並不產生登記請求權的物權效力
    因此,應確認訟爭房屋的產權歸屬鄭松。四、原判決適用法律錯誤。鄭松在籤訂06年《商品房買賣合同》後辦理了房屋預售登記,餘拼所籤訂的08年《商品房買賣合同》甚至連預售登記也沒有辦理,當然也沒有物權對抗效力。原判決在確定一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的情況下,應先糾正一審的錯誤,然後依據我國法律的相關規定,綜合考慮合同的有效性、籤訂時間、履行情況、過錯責任等因素,對訟爭房屋權屬予以確定。
  • 房屋確權訴訟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日常中,咱們都知道房屋產權發生爭議時,所登記機關並沒有裁判的權利。產權登記的結果只能作為確認所有人的依據,生活中遇到這種房產糾紛時,該如何處理呢?那麼,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房屋確權訴訟以及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希望通過本文介紹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 抵押的房屋被拆了,抵押權怎麼實現?
    由此可見,房屋所有權人就是行政法關係中的被徵收方,民法關係中的抵押人。而抵押權人並不是行政徵收行為中的當事人,也就是說抵押權人不是房屋所有人,沒有權利和房屋徵收部門籤訂補償安置協議,也沒有權利就房屋問題向徵收方提起行政訴訟。
  • ...債權人針對行政機關對債務人所作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原告資格判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十三條規定:「債權人以行政機關對債務人所作的行政行為損害債權實現為由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就民事爭議提起民事訴訟,但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依法應予保護或者應予考慮的除外。」由債權的相對性所決定,在一般情況下,債權人不具有基於其債權針對行政機關對債務人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原告資格。
  • 【基層動態】房屋買賣未辦過戶 能否提起確權之訴
    房屋買賣未辦過戶 能否提起確權之訴房屋經兩次轉讓均未辦理過戶,最後買受人是否可以直接起訴要求確權?
  • 最高法:房屋備案登記並非預告登記,不能產生物權效力
    李海峰申請再審稱:1.李海峰支付全部價款並實際佔有案涉房屋,對案涉房屋未辦理過戶登記無過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17條的規定,一審法院無權查封案涉房屋;2.李海峰提交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房屋及鑰匙交接清單、工商服務業統一收款收據、小區物業公司出具的情況說明、維修基金髮票、商品房備案單等證據材料,能夠證明案涉房產在查封前已被李海峰合法佔有;3.李海峰提供的證據,證明該以物抵債行為客觀存在,且達成以物抵債協議時原債務履行期限已經屆滿,經清算翔達公司用以抵債的不動產價值
  • 繼承人間的房屋遺產糾紛不適用訴訟時效
    1989年,該房屋經過周學新的修繕、翻新,用途由住宅用房轉為營業用房,由周學新對外出租並收益。2000年,周學新在未取得兄、姐同意的情況下,向長興縣房地產管理處(下稱房管處)申請並辦理了房屋產權登記。2010年下半年,周明娥、周學根得知該情況後提起訴訟,法院判決撤銷了房管處對該房屋的產權登記。  2011年10月28日,周明娥、周學根再次訴至法院,請求依法確認對房屋的共有份額。
  • 案外人對訴訟中的財產保全行為不能提起執行異議之訴
    文/陳西苓 四川省宜賓市中級人民法院註:本文原載於《人民司法·案例》2018年第20期【裁判要旨】訴訟中的財產保全行為不是執行行為,不涉及對財產實體權利的處分,案外人認為訴訟中的財產保全行為損害了自己的合法權利
  • 遇到房屋產權證糾紛怎麼辦?逾期辦理房屋產權證糾紛案案例
    案情介紹:原告李某因與某房地產公司發生商品房買賣糾合同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被告不服一審判決,向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主要理由是:1、原判決認定被告未按一定期限給原告辦理土地使用權證,違反了合同,這一認定沒有合同及法律依據,且雙方是約定向市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產權登記領證手續,房地產管理部門只能辦理房屋所有權證登記,原判決將房屋產權登記和土地使用權登記混為一談,屬於擴大解釋。
  • 最高法判例:債權人針對行政機關對債務人所作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原告資格判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十三條規定:「債權人以行政機關對債務人所作的行政行為損害債權實現為由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就民事爭議提起民事訴訟,但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依法應予保護或者應予考慮的除外。」由債權的相對性所決定,在一般情況下,債權人不具有基於其債權針對行政機關對債務人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原告資格。
  • 未獲取拆遷補償房屋所佔土地即被掛牌出讓?能提起訴訟嗎?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掛牌出讓土地的使用權人,能否針對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掛牌出讓行為提起行政訴訟呢?本文,在明律師事務所的李順華律師團隊為大家解析這一問題。故該案的代理律師指導王先生以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被告將XX宗地掛牌出讓的行政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