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是回事,執行又是一回事,知行合一很難。知道吸菸有害,但戒掉則又艱難。中國人知道的大道理很多,可做起來卻五花八門。做為企業管理而言,教科書上的道理不少,成功的案例也多,多數人都能誇誇其談,可結合到自己的企業,則又管理得差乎人意。這說明知與行之間這兩張皮的粘合,還有個中間環節,那就是如何變通的技巧。實際當中的因素很多,經濟走勢,產業政策、發展格局、資金實力、技術狀況、人才素質、企業文化等都可能影響企業管理者的思路與心緒,以及執行的效果。
生活中有時的知與行是矛盾的,比如官員都知道貪汙受賄的結局,可仍然有人冒這險。魚兒的醒悟大都產生在落進魚簍的一剎那,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還有人以為是真豪傑也,其實就是知與行相矛盾的結果。
還有一種情況是知與行是一致的,但效果也未必就好。比如街頭扶老人是好事,但現實生活中卻總有扶人的被反咬一口,受盡委屈。事實上許多時候就這樣,人人趨勢趨利而避害的。知與行在很多時候就這樣被撕裂了。
看來知與行的關係並非簡單,知與行在大多數人那裡基本上是統一的。比如知道有人有來頭,行為上則敬之讓之,比如知道某人有社會關係,行為上則近之旁之,以備有日利用相託。但有時候則知是知,行是行,甚至行也是一種做秀或表演。這多少與人心的多重性有關,與人的善變有關,更多的與利害相關。家族企業難弄,往往就是制度到了自家人頭上下不去刀子,久之,則章法就亂套了。
有時候知道某人的做法是對的,但行為上卻未必支持。特別是遇領導不喜歡的人,也得與領導站在一條線上。否則有可能被劃分同夥而受打壓。於是知與行又分開了。
對於知可以不斷學習,信息可以跟近了解,經驗可以借鑑,還有一個悟性問題。如何與自己的環境結合起來,尋覓出一條適合自己狀況的路子很重要。行是實際運作,比知還具挑戰性。歷史的歲月告訴人們,善知的人成了學問家,善行的人成了留下腳印的實幹家。企業家更多的應放在行上,但這並不是輕視知,知應放在振寬視野,創新理念方面。
對於個人而言,知除了豐富專業知識和社會知識外,更多的應加強文化修養,弄清國情民情及所在單位的文化價值取向,行則宜與單位文化價值相適,否則會發生很多的尷尬與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