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的價值(自閉症)

2020-12-11 眼中的光
學生在德國一個融合教室學習玩耍

在世界各地,由於殘疾,種族,語言,宗教,性別和貧困,兒童被排除在他們所屬的學校之外。

但是,每個孩子都有權利在父母和社區的支持下在早年成長,學習和發展,並在達到學齡後有權上學,並受到老師和同齡人的歡迎和接納。當所有孩子,不管他們之間的差異如何,都受到教育時,每個人都會受益—這是全納教育的基石。

什麼是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意味著不同和多樣化的學生在同一個教室裡並肩學習。他們一起享受野外旅行和課餘活動。他們一起參加學生會。他們參加相同的運動會和比賽。融合教育重視多樣性和每個學生對課堂的獨特貢獻。在真正融合的環境中,每個孩子都會感到安全並擁有歸屬感。學生及其父母參與設定學習目標,並參與影響他們的決策。並且學校工作人員具有培訓,支持,靈活性和資源來培養,鼓勵和響應所有學生的需求。

為什麼融合教育很重要?

融合體系為所有兒童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質量,並且有助於改變歧視性態度。學校為孩子與家庭之外的世界的首次交往提供了背景,從而促進了社會關係和互動的發展。當不同能力和背景的學生一起玩耍,社交和學習時,尊重和理解就會增強。

排斥和隔離的教育使傳統邊緣化群體的歧視長期存在。當教育更具包容性時,公民參與,就業和社區生活的觀念也將變得如此。

分開需要專門照顧的孩子不是更好嗎?

單獨的特殊教育不能保證需要特殊照顧的孩子獲得成功;提供支持性,因地制宜的學習條件的包容性學校表現出 更好的結果[PDF]。課外活動,同伴支持或更專業的幹預涉及整個學校社區的團隊合作。

融合教育的基本要素是什麼?

使用助教或專家: 這些員工具有包容性。例如,幫助老師滿足所有學生需求的專家正在包容各方。專家不會定期將學生帶出課堂與他們單獨合作。融合課程: 融合課程包括本地相關主題和邊緣化群體和少數群體的貢獻。它避免了二元敘事的好與壞,並允許將課程調整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的學習風格。家長參與: 大多數學校都在爭取一定程度的家長參與,但通常僅限於通過電子郵件回家和偶爾舉行的家長會。在多元化的學校體系中,包容意味著考慮按照自己的方式與父母聯繫的多種方式。我們如何推進融合教育?

為了使融合教育成為現實,我們需要做以下事情:

確保教育者具有培訓,靈活性和資源來教有不同需求和學習方式的學生確保幼兒園和學校獲得充分和可持續的財政支持,以便所有活動和服務都具有包容性賦予父母權利在包容性環境中維護子女的受教育權使整個社區(包括主流和特殊教育者,社會工作者,父母和學生)能夠一起工作,並參與教育的設計,交付和監控,從而將全納教育重新定義為共同的責任要求政府對執行反歧視立法,對包容性的法律授權以及消除障礙的政策負責

相關焦點

  • 自閉症融合教育架構介紹
    自閉症融合教育和特教體系的完整建立就是非常好的說明,這些環節都處於非常薄弱的環節。更不要談「為未來付出」了。1、融合教育發展史2、融合教育的分類原則3、自閉症融合教育的評估4、自閉症融合的課程設計5、自閉症融合教育該如何轉介6、政府在融合教育中的角色
  • 66名自閉症兒童在園接受融合教育
    有這樣一群孩子,我們稱他們為「星星的孩子」,醫學上他們被稱為自閉症兒童。融合教育在促進自閉症兒童成長為社會的孩子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市自閉症兒童接受學前融合教育情況如何?
  • 關愛自閉症兒童 融合教育助康復
    自閉症最佳康復訓練期在3—7歲,自閉症兒童是最迫切需要社會進行「搶救性康復和搶救性教育」的弱勢群體,市政協委員、青島市自閉症研究會理事長、青島市以琳康教展能中心創辦人方靜十幾年來一直致力於自閉症兒童的康復教育事業。探索自閉症康復教育之路    1994年方靜的兒子被診斷為自閉症,從此她踏上了對自閉症研究與探索的徵程。
  • 自閉症融合教育:怎樣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
    融合教育是我們幹預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孩子到了融合的年齡,上什麼樣的學校和自身的能力,家長的輔助力度以及學校對孩子的接受程度都有很重要的關係。同時,這三方面的因素對孩子選擇什麼樣的學校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也和孩子是否接受學前幼兒園的生活也有重要的關係。
  • 自閉症的春天:思圻國際康復訓練探索融合教育創新模式
    自閉症康復行業資源嚴重不足且缺乏規範但自閉症康復行業資源嚴重不足且缺乏規範,背後的一個現實是:國內目前尚沒有一個實權、專業的部門對這一行業進行監督、指導。甚至進行機構註冊,當地民政和教育部門的人還不知道自閉症是什麼,「後來,自閉症康復機構多在殘聯註冊,但殘聯限於性質和能力,又"想為而無能為"。這個大環境就限制了自閉症的治癒率。也就導致了我國的自閉症很難有發展。
  • 思圻國際聚焦自閉症兒童康復之路,深耕融合教育創新建設
    思圻國際聚焦自閉症兒童康復之路,深耕融合教育創新建設 2020年12月22日來源:網際網路 提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
  • 思圻國際融合教育:讓自閉症孩子的康復訓練更加科學
    大家對於自閉症或者孤獨症的孩子都有錯誤的認知,要麼是認為他們像媒體宣傳的一樣是天賦異稟的孩子,要麼是認為他們是「妖魔化的孩子」,實際上這些認知都是錯誤的。  對於很多特殊的家庭的而言,父母可能都沒有經歷過這種特殊孩子的成長,所以他們是比較惶恐的。
  • 東莞首家融合教育幼兒園:讓自閉症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學習
    這所公辦幼兒園是東莞唯一一所提供融合教育的學前機構。在玉蘭實驗現有的160名幼兒中,有18名是特殊兒童,他們因為患有自閉症、腦癱和聽力障礙等問題而需要額外的融合支持。也就是說,這裡平均每個班有2-3名特殊兒童。玉蘭實驗的融合教育模式在東莞是一種探索,在全國範圍內也為數不多。
  • 幼兒融合教育,對於自閉症兒童和普通兒童的溝通,具有著重要意義
    何為融合教育?事實上,對於這一概念,不同學者有著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認為融合教育是一種更為廣泛的全納教育,這種教育相對於融合教育來說,更多的是側重於理論的描寫,而融合教育則是一種實踐,這種教育可以在不同的空間內展開,重點強調彼此之間的有效交流與溝通。
  • 東莞首家融合教育幼兒園:讓自閉症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學習_眼光...
    這所公辦幼兒園是東莞唯一一所提供融合教育的學前機構。在玉蘭實驗現有的160名幼兒中,有18名是特殊兒童,他們因為患有自閉症、腦癱和聽力障礙等問題而需要額外的融合支持。也就是說,這裡平均每個班有2-3名特殊兒童。玉蘭實驗的融合教育模式在東莞是一種探索,在全國範圍內也為數不多。
  • 融合教育倡導者思圻國際:自閉症等特殊兒童需要全社會溫柔以待
    自閉症的康復治療是一件極其複雜而困難的事情,康復時間和康復難度遠遠高於其他各類殘疾,因此可以說,關愛自閉症兒童群體是一項需要全社會參與的巨大工程,需要從家庭到學校到社會各個方面貢獻一方力量。
  • 融合教育開創者思圻國際走進北大,助力自閉症兒童擁抱美好
    12月9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2020級EMBA學術研討會 — 《後疫情時代下的中國機遇》在北京大學百年大講堂隆重舉行,融合教育開創者思圻國際兒童教育受邀參加此次活動。 研討會上,思圻國際創始人景馨女士和其他校友開展了以《企業家生態 — 溫暖、強大、共同成長》為主題的圓桌對話,並向北大校友介紹了融合教育的意義與方法,讓大家對自閉症及心智障礙群體有了比較系統、完整的認識,同時向大家介紹了思圻國際的服務理念和課程模式,讓大家對特殊兒童康復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 融合教育讓自閉症孩子不再孤獨 思圻國際康復機構新理念引關注
    最近一段時間,思圻國際創始人、管理者景馨女士重回北大EMAB深造的消息引起業內的廣泛關注,在「特殊兒童」的康復日益受到全社會重視的當下,思圻國際以「融合教育」為核心,不斷探索,深耕康復治療行業領域,獨創「融合教育」特殊療法,為發育遲緩,智力落後,唐氏綜合症,自閉症,孤獨症,腦癱兒等特殊兒童群體走向社會帶來了新希望。
  • 思圻國際融合教育:讓自閉症孩子的康復訓練更加科學_綜合_江西網絡...
    自閉症治療是要糾正幾個誤區的:第一患兒需要長期進行康復訓練,有一些家長存在誤區,認為自閉症只是短暫性疾病,在沒有進行治療的情況下,可以很快就能康復。
  • 思圻國際融合教育:用科技與愛溫暖自閉症等發育障礙兒童群體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自閉症兒童已超1400萬人次,其中12歲以下的兒童佔250萬之多,並且數據還在呈現遞增趨勢,一個個數字背後是無數個不幸的家庭。最近,一篇名為《辭職幹預12年,自閉症兒子終於不再闖禍,媽媽重返職場!》的文章經過一系列自媒體發酵,在社會上引起了熱議。的確,自閉症,或稱孤獨症等特殊兒童群體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細心呵護。
  • 融合教育標準制定者思圻國際走進北大,守護自閉症兒童的成長星空
    12月9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2020級EMBA學術研討會 — 《後疫情時代下的中國機遇》在北京大學百年大講堂隆重舉行,融合教育開創者思圻國際兒童教育受邀參加此次活動。研討會上,思圻國際創始人景馨女士和其他校友開展了以《企業家生態 — 溫暖、強大、共同成長》為主題的圓桌對話,並向北大校友介紹了融合教育的意義與方法,讓大家對自閉症及心智障礙群體有了比較系統、完整的認識,同時向大家介紹了思圻國際的服務理念和課程模式,讓大家對特殊兒童康復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 課程通知 | 高功能自閉症融合教育情境介入輔導策略工作坊
    、臺北市情緒行為問題專業支持教師、臺北市特教生中輟學園創班教師、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輔導服務組長、臺北市高中職特殊教育輔導團輔導員、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主任、淡江大學特教學分班講師等 專長:情緒行為障礙、自閉症、學習障礙鑑定;社會技巧課程教材教法;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評估、介入輔導;正向行為支持策略評估與介入;特殊教育學生個別化教育計劃
  • 宿遷市9名自閉症兒童通過幼小轉銜融合教育順利進入普通小學就讀
    揚子晚報網9月9日訊(記者 張麗)經過暑期2個月的適應性教育,近日,宿遷市9名自閉症兒童在新學期順利通過幼小轉銜準備班訓練,進入普通小學隨班就讀。據了解,自2017年宿遷市特殊需要兒童康復協會啟動自閉症兒童幼小轉銜教育嘗試以來,累計已有17名自閉症兒童通過針對性訓練,成功適應了普通小學教育環境,也標誌著宿遷市承接的全省殘聯學前融合教育試點項目取得新的成效。
  • 關於融合那些事(三)|決定融合教育成敗的關鍵要素有哪些?
    自閉症兒童隨班融合的核心目的是幫助其修復社會功能的缺損,學會獨立與普通群體相處,學會自我行為管理,真正融入普通社群的生活與學習,為未來的教育生涯及職業生涯做好開端的準備。融合併不是形式上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功能上的融合。因此,決定融合教育的成敗是有其關鍵因素的。
  • 關於融合那些事(五)|自閉症兒童隨班融合的漸進性過程
    當身心有障礙的學生可以在身體、學習和社會生活等方面都融入了普通班級,真正的融合教育才算達成。然而,成功的融合併非是一日之功,一蹴而蹴的,真正的融合需要有一個漸進性的階段進程。01、特教老師支持為主---常規適應融合剛剛進入幼兒園,自閉症兒童會在社會適應、溝通、及語言表達方面均存在一些障礙,到了陌生環境中會產生更多情緒和行為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