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消息,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

2020-09-09 米恩教育

——事實有真偽,觀點無對錯。


「例子」

家長們湊在一起,話題只有一個「考試成績」

家長甲說:孩子高考成績很不理想?

家長乙說:高考成績500多分吧。

家長丙說:考了551分。

請問:上面哪個說的是事實?

家長甲:

「成績很不理想」這話不夠精確。

很多家長在說孩子成績的時候,連帶著把自己的情緒也一起帶出來了,這話重點是自己對成績的判斷,並不單純的說具體的高考分數。

因此,甲這句話是帶有明顯判斷的觀點


家長乙:

「500多分吧」這話本身就很含糊,

501和599都是500多分,究竟考多少分呀?這個信息太不確定了。

因此,乙這句話是帶有明顯情緒色彩的觀點。

家長丙:

551分是個事實

但這個事實,好像太乾巴巴的,沒啥回味......


01

  • 只說事實,真的可以嗎?

對啊,我們平時說話往往在陳述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自覺的加入自己的情緒、感受做出傾向性的判斷。

好像我們習慣了這樣說話,就算是同樣的內容,輔以不同的語氣、語調、語速、表情、動作、眼神.....

所以只說事實,好像不太行

「再舉個例子」

櫃檯銷售員跟顧客說:這隻翡翠手鐲5000塊錢。

這個是事實了吧,但是這個事實信息量太少了,不足以說明手鐲這個價位是高還是低,有什麼樣的品質,處於什麼樣的價格區間?

顧客聽了,會買嗎?


現在是科技時代,我們身處信息的汪洋,每天主動或被動的接觸大量的信息,但這些信息好像對普通人又沒什麼用。

比如,每晚的新聞聯播,短短半小時,傳遞了全球政治、經濟、人文、科技的信息,夠全面了,夠真實了。但是關了電視,回頭一想這些事實,跟自己有什麼關係?


02

  • 我們更需要消息。

在生活中,消息相比較信息的平淡,情報的冷酷似乎更有溫度,更能拉近溝通雙方的距離。

比如,許久沒有聯繫朋友,我們從別人那裡打聽來的消息,這些消息傳來的時候,天然的加上了一點點傳話人的主觀判斷或者情緒色彩。

就因為傳遞的消息當中帶有立場、觀點、判斷、情感、溫度......才讓對話更生動,給交流雙方帶來更多可以延伸的話題。

如果就是乾巴巴的說事實,估計對話不超過兩個回合交流就結束了。


我們需要消息,還因為消息有傳遞的媒介是人,靠人傳遞的內容才更有利於溝通。

如果說信息是信號,那麼消息就是詞語概念

在生活中,剛剛發生的新鮮事才叫消息,因為它的內涵更豐富,可塑性更強。


03

  • 多一種與世界的連接。

「說話不要用評論性的語句,而要用描述客觀事實的語句」。這話聽上去多麼耳熟,你的領導是否經常把這話掛在嘴邊。


可是,如果某人僅是提供一個客觀真相給我,我收到了這個信息,接下來就會用我自己的視角去重新理解這信息或這個事情,那麼我看待事物只有一種維度。


如果對方用事實+評價傳遞給我一個消息,那麼我接收到的這個消息裡面就包含和很多內容。


不光能從自己的視角分析,還能從傳遞消息人的視角重新看問題,多個角度,就多了一份連接世界的渠道,我想這大概才是溝通的本質吧。



客觀事實就是一種結論,是冰冷的,在此之上添加我們的情緒、態度、方法論、評價,會讓其更溫暖更加容易靠近。

多一種解釋,就多一種可能。

所有做具體事情的人都有這樣的過程:

發現問題、追究問題、解決問題,這是一個連綿的、無窮無盡的過程,哪有什麼終極的結論?


「我們讀書」

一是為了求知,求得內心的答案,

更是為了與外界建立聯繫。


解釋世界的模型有很多,但我們常常用一個簡單的結論來拒絕對真實生活的理解。

書,不僅是有字之書,遍及大街小巷,寫字樓宇之間的更多的是無字之書

讀書最重要的不是獲取一個孤立的觀點,而是思考作者的視角讀書是塑造自己的方式,吸收不同讀者的視角,考慮作者面對不同環境的思考方式。


我們的人生就是一部作品集,由自己編寫、修改並出版的作品,而這本書的創作靈感來自整個世界傳來的各色各樣的消息,有喜有怨,有情有義。



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米恩教育」 第一時間收穫更多職場乾貨!

9月7日最新推文:《信息&消息,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信息&消息,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
    現在是科技時代,我們身處信息的汪洋,每天主動或被動的接觸大量的信息,但這些信息好像對普通人又沒什麼用。比如,每晚的新聞聯播,短短半小時,傳遞了全球政治、經濟、人文、科技的信息,夠全面了,夠真實了。但是關了電視,回頭一想這些事實,跟自己有什麼關係?
  • 觀點、情緒和事實
    前半句我陳述了一個事實,後半句做事表達了一個觀點,也可以說是一些情緒。大部分時候,我們會為一些不良事件憤憤不平,也會為一些愛心義舉紛紛點讚。在社會化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不可否認的現實是自己常常會被某種社會情緒所裹挾,這擾亂了我們對事件本身的判斷,甚至妨礙了我們獨立思考。
  • 區分事實和觀點是反省智力的起點
    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好多人在討論的時候分不清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點」。要說這種區分能力,可是個童子功。國外的幼兒園就有一套完備的訓練方法,來給孩子從小培養這種能力。  事實是能被證明真假的陳述;觀點是在說一種信念、感覺、看法,無法證明真假。「冰淇淋是奶製品」,這是事實陳述。而「冰淇淋好吃」就是一種主觀感受、是一個觀點,有人覺得好吃,也有人會覺得難吃。
  • 批判性思維的起點:學會區分「事實」與「觀點」
    因為很多時候,觀點和事實很容易被混淆。國外學校在教學生閱讀理解和論文寫作的時候,特別要求學生能清楚區分文章中哪些是觀點哪些是事實。 在我們的文化裡,也經常發生把觀點和事實攪在一起的問題。很多時候,大家爭論的其實是觀點,而不是事實。觀點是很難爭論出誰對誰錯的,而事實,很多時候是有可能去證明真假的。
  • 外國娃從小學習區分觀點和事實,因為這就是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起點
    因為很多時候,觀點和事實很容易被混淆。國外學校在教學生閱讀理解和論文寫作的時候,特別要求學生能清楚區分文章中哪些是觀點哪些是事實。 在我們的文化裡,也經常發生把觀點和事實攪在一起的問題。很多時候,大家爭論的其實是觀點,而不是事實。觀點是很難爭論出誰對誰錯的,而事實,很多時候是有可能去證明真假的。
  • 獵頭分享:分清事實與觀點,做現實的樂觀主義者
    職海領航之獵頭分享一,凡事應該系統看待。現在信息流動渠道太多,反而容易沒有重點。消息真假難辨,事實不清,觀點繁雜。我們要能在系統中,抓住重點才能掌握事情的輕重緩急。首先要判斷消息的質量,是事實,是哪部分事實?是觀點,是哪種個人觀點?
  • 觀點造句和解釋_觀點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徐興業《金甌缺》:「她既要用自己的觀點,又要用嚲娘的觀點來觀察馬擴。」]觀點參考例句:1、他的觀點很正確,切中時弊,一針見血。2、我無法完全同意這一觀點。3、這部以狂人眼光作為敘事觀點的電影,表達了導演對現實環境中荒謬現象的反諷。4、由於大家的觀點差距太大,所以這個議題始終無法達成共識。5、由於我們的觀點大相逕庭,討論陷入了僵局。6、簡介觀點時裝畫速寫重要。
  • 職業素養——事實和觀點
    一句充分闡述了「事實」和 「觀點」的話,卻來自於一個「觀點」而不是「事實」。事實,意思就是事情的真實情形,是客觀的存在觀點,意思是從一定的立場或角度,對對事物或問題所持的看法,是主觀上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 哎,現在虛假信息真的太多了
    網絡上關於疫情的官方消息、小道消息是層出不窮。 然而這些消息帶給我們大多數人的可能只有情感上的感受,恐懼、惋惜,或是同情。真正去思考這些信息背後真實性的人估計少之又少。 如果我們不去考慮信息背後的真實性,雖然不會被「割韭菜」,但是可能間接地成為了有心之人的「肉雞」,為輿論的風向推波助瀾了一把。
  • 公文寫作,事實和觀點哪個更重要?
    擺事實,講道理聽到小文提出的問題,山羊鬍略加沉吟回答說:「公文既要言之有物,也要言之有理。領導講話以闡明觀點、講清道理、獲得認同、推動工作為目的,寫作手法以說理為主。但講道理不能幹巴巴,還得有事實作為論據和支撐,從事實中提煉和濃縮觀點,這樣得出的觀點才是有說服力的。」  小文進一步問:「為什麼觀點對公文這麼重要呢?」
  • 消息、事實和真相的比較
    從受眾的角度來定義,消息是指從第三方途徑得來的信息,包括道聽途說之事和新聞媒體的報導。在消息的形成過程中一定經歷過人為的選擇和加工處理;在傳播過程中也有可能受到人為的幹擾或變換;人們製作和傳播消息的目的就是讓別人也知道這件事。
  • 購買包裝食品時,應注意包裝袋上的哪些信息?
    購買包裝食品時,應注意包裝袋上的哪些信息? 健康素養錯題本(十)| 購買包裝食品時,應注意包裝袋上的哪些信息
  • 在西安,我們如何教會8-13歲的孩子區分事實和觀點
    Ta能夠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不人云亦云:在網上看到一些信息或新聞,會去思考這些信息的真偽,而不是全盤接受。但現實情況卻是,我們的孩子非常欠缺獨立思考的能力:沒有自己的想法,容易被虛假信息誤導,被騙,而且特別容易盲從。
  • 如何區分事實與觀點?
    那就是如何區分觀點與事實?自從有了網絡之後,圍繞著各種輿論熱點事件和不同觀念,人與人之間總在不斷爆發著辯論、爭吵、嘲諷、辱罵、群嘲、批判,最後甚至恨不得從肉體上消滅對方。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為什麼有人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暴跳如雷?
  • 如何培養孩子「不盲從、分清事實和觀點」的批判性思維
    對於孩子們而言,無論接受什麼信息,都應該讓他學會辨識、質疑、論證、反思。就像北師大教授趙國慶教授所說,試著讓孩子想一想下面的問題:他說的話有依據嗎?我是不是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這件事能從哪些角度分析?每一天,孩子們接受到的信息很多,而分清楚事實(fact)和觀點(opinion)是開始批判性思維的前提。
  • 事實造句和解釋_事實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事實參考例句:1、容易引證的事實;鐵證如山的偷盜案。2、而事實上,這五個公司可沒有那麼涇渭分明。3、面對不可辯駁的事實,他只有裝聾作啞了。4、在事實面前,這兩個騙子只好乖乖認帳了。5、暖意融融和血肉模糊都是事實。6、世界是事實的總和,而非事物的總和。7、我除了知道我的無知這個事實外一無所知。8、總喜歡拿事實當玩笑,然後用玩笑掩蓋事實。
  • 影響人的發展有哪些代表人物和觀點呢?
    影響人的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其實,主要有三種影響人的發展觀,這三種主要的觀點分別是「遺傳決定論"、「環境決定論」和「二因素論」,那麼這三種觀點有哪些代表人物呢?他們主要的作品或觀點都是哪些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 甲減有哪些症狀?
    核心提示:甲減有哪些症狀?前不久,傳出嶽雲鵬私生女的消息,當時有一名女子自稱八年前被嶽雲鵬騙了,還未婚生子,消息傳出後,讓網友們震驚不已。沒過多久,該女子做出澄清,表示整件事子虛烏有,可是之後該女子卻發了一條曹雲金的動態,不知情的人一看就知道該女子是曹雲金的忠實粉絲。
  • 【圖解】哪些公共企事業單位需要信息公開?國辦發文明確了!
    【圖解】哪些公共企事業單位需要信息公開?國辦發文明確了!原標題:《【圖解】哪些公共企事業單位需要信息公開?國辦發文明確了!》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
  • 新聞翻譯需把握哪些原則
    新聞是指報紙、廣播電臺、電視臺、網際網路和其他媒介經常使用的記錄和傳播信息的方式。它通常被用來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新聞讓人們更便捷地了解最新發生的事,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那麼翻譯公司在新聞翻譯中需要把握哪些原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