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觀念意識保有開放的覺知

2020-12-16 水花皇冠
圖片來源於網絡

早上在晨練時,帶有覺知的去用力收腹,那個瞬間我告訴自己按正確的方式去做看看自己做到了會是個什麼樣子,就像是剛開始在練習中加入平板支撐自己也就能堅持三十秒到現在每天一點點的堅持和一點點的突破,現在平板支撐可以堅持到了兩分鐘,在這兩分鐘內體會身體新的反應,這個過程雖然只有兩分鐘,但每一秒過的都很真實,按你知道的方式去直接做,是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很不錯的訓練方法!按你正確的觀念意識去做看看你會成為什麼!

知識是一種儲備,有備才能無患!早上去上班,電車電量不是很充足,考慮到晚上下班可能有事電量會不夠,如果換成以前的我我會自以為是的心存僥倖的去掂量這些點也許會將將夠用的!會自以為是的去相信自己的僥倖意識!但今天腦子裡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有備無患,然後我就帶上了充電器,到了單位將電車充電備用!這樣下午有行程上的變化了心裏面就不會有擔憂,或是為將來的變動做好了可預知的準備!並不是有大的改變才是改變,昨天我跟瑜伽老師說現在做下肢體式稍微變動一點我的腿就會抖的厲害,老師說要跟以前的自己比較,而不是和未來的自己比較,未來的自己誰也不知道會成為什麼樣子,或是只是你想像的某個人的樣子成為你所期待的樣子,但你將來會成為什麼樣子要看你現在和以前樣子,如果當下和以前一樣,那麼將來也會是一樣,如果當下你選擇和以前不一樣了,那麼將來也會不一樣!

早上上班,領導突然讓我去分享一本書,剛開始的時候一下子我就開始像以前一樣開始緊張起來,心率加快,呼吸困難,我要是念的緊張了怎麼辦,我要是說話捋不順舌頭怎麼辦,我要是說話顫音怎麼辦。一下子我就迅速掉入了舊的循環模式中,但我問我自己為什麼要緊張,這個機會多好呀,這難道不是分享的一個平臺嗎?我不是一直都期待著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去分享一本書嗎?的確,這個是我的小夢想,實現夢想的時刻到了,我的心沉靜下來,我開始閱讀這本書要分享的章節,做一下準備,當讓我開始分享的時候我已經安定了下來,開始分享這本書,在這個分享的過程中,只有我和這本書的存在,只有我和這本書的故事共在,沒有私心雜念,將這個護士站姿走姿的章節分享完了!我心裡很欣慰!自己陪自己走過來了,走過這段以前無法前行的橋段!原來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這段發出聲音的分享讓我也有了新的意識,當一個人在自以為對的模式中行走時,要去留意那些不正確的觀念,不正確可以打開你的視野,不正確可以滋生新的意識,不正確是你種下種子的時候,前提條件是你有足夠正確的觀念意識並有開放的覺知,你才能進入一生二,二生三的正向循環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四季輪迴: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相關焦點

  • 你的觀念意識與這個宇宙相關
    保有感覺察,覺知很重要!當你對你自己的感知很敏感的時候就在這個時候你便與自己連結!連結到自己一點點的疏通自己,直到感知到自己是與宇宙的一部分!使自己越來越真實!形成自己的觀念意識!你是否留意過生活中的數字?整齊的數字是天使在給我們發出的信號,給予我們指引,與這個宇宙連結!
  • 覺知和內省有何不同?是誰在覺知中覺知?
    ——克裡希那穆提《最初的和最終的自由·論覺知》 不知從何時起,【覺知】一詞被越來越多人提及和運用,但到底覺知和內省有什麼不同呢?並且是誰在覺知中覺知呢?首先思考一下,我們所說的內省是怎麼回事?一般來說就是看自己的內在、檢查自己。為什麼要檢查自己呢?為了改進、改變、改良。
  • 用意識療法覺知愛情關係中的衝突!
    在意識療法裡面也稱之為「住相」,在少女心目中覺得騎著白馬的一定是王子,而實際上他有可能是唐僧,認為開著豪車的是老闆,實際上他有可能是司機,特別是沐浴在愛河之中的情侶彼此相遇隔著愛慕這層美妙的面紗,就將對方身上的缺點有意無意的掩蓋了!
  • 我們的見聞覺知從何而來?悟道以後又會有怎樣的變化?
    眾生的本初光明如同浩瀚光明海洋一樣,但被想陰所固化,分解、局限成為眾生的見聞覺知,形成了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體現喜怒哀樂驚恐懼七情,就像河流流過河床,遇到水底石塊,水面就顯現出一個一個的漩渦,這一個一個的漩渦,就是心靈覺明攀緣六根塵色,所現細微分別經驗,因經驗分別而形成一個一個的細微念頭,由這些微細的妄念與根塵相續,形成內心境界體驗,因內心體驗攝取六根,所現意識想陰。
  • 心理學:認識覺知與潛意識
    就是不斷鍛鍊自己覺知的過程。心理學認為,潛意識的內容意識化,意識到潛意識中隱藏的東西,這個過程就是覺知的過程。那什麼是潛意識呢?我們最直觀的一個比喻就是冰山,我們把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稱為意識部分,藏在水下的部分稱為潛意識部分。
  • 完人覺知是練覺知的人省察自己裡面的狀況的意識活動——中國完人
    完人覺知是練覺知的人或者是搞內省的自己省察自己裡面的狀況的 意識活動。這種意識活動的指向正好和常人的外向運用意識相反,是指向裡的。 一方面是意識指向運動自身,是把我們散出去的意識和我們自身生命活動相結 合。傳統修行裡面練呼吸,通過調息把精神注意到呼吸活動上來;還有通過體察 自己聲音(聽呼吸,聽心跳)把我們的意念活動和生命活動結合到一起,不往外 散了。一開始是這麼結合。
  • 療愈就是將情緒下潛意識層面的真實,通過覺知帶入意識層面的過程
    我們回憶一下自己處在情緒當中的樣子,感覺就像是魔鬼附體一樣,做出一些連自己意識不到的行徑跟舉止來,無論是給他人還是給自己造成莫大的傷害,這就是不知不覺的狀態,但當我們頭腦冷靜下來以後,又開始追悔莫及,這就是後知後覺狀態,我們就處在這樣的怪圈當中,循環往復永無止境。
  • 同時保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念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
    同時保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念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一年前,馬雲說了這樣一段話:關於996,現在是國內的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很多企業都有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沒有機會。
  • 當抑鬱症觸發了你意識的覺醒後,將會有怎樣的體驗?
    「頓悟」也好,「覺悟」也罷,說它們是一種意識狀態可能更接近於真相!如果你認為已經達到或者認出它們時,都不過是思維用更隱蔽的手段來迷惑你罷了!所以,通常情況下,你不會因為做了什麼就會達到「頓悟」的!也沒有人會因為別人告訴了他什麼就會擁有捷徑!這是只有你自己才可能達成的願望!
  • 中英專欄:覺知呼吸,覺知你的心
    首先,覺知呼吸,是一個非常簡單而又實用有效的方法;是一個普遍適用的方法,不分民族、不分教派、不分信仰,呼吸是每個人生存所必需的
  • 覺知就是跟隨情緒深入潛意識還原事情的本來面目
    因此,意識塑造的自我,與潛意識中的自我,有時相差甚遠。不過,意識的能力終歸有限,常常讓真實的自己暴露出來。不管如何掩飾,潛意識都會看清真相。要讓心智成熟,我們需要聆聽潛意識的聲音,讓意識中對自己的認識更接近真實的自己,但是往往人們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才成了真正的問題。
  • 科普|如何培養自閉症孩子的金錢意識與觀念?
    幼兒物權意識則是指具有對自己私有財產的獨佔、保護和處置自由的意識。其實,從18個月開始,大多數寶寶就逐漸產生了自我意識,與此同時,他們的物權意識也逐漸萌芽。那麼,對於我們自閉症患兒也是如此嗎?關於物權意識,很多人認為自閉症一直呆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這種物權意識也一定很強吧?!不然。
  • 佛家智慧分享:放空,進入智慧,覺知,心腦合一!
    為了更好地認識佛學,學習佛家的智慧,今天為大家整理了一篇一位高人的佛學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覺醒,覺知,覺悟。1.什麼是放空?,然後我們就認為我們沒有不舒服,可身體又明明感覺到這份不舒服,身體比我們更有覺知,所以分裂就產生了。
  • 覺知是療愈強迫症 焦慮症 不安全恐懼感的根本心法!
    你開始理解什麼是覺知,你就學會療愈之道 覺知是不斷提升意識精進後所能達成的狀態 從提升意識的慢慢轉向覺知的狀態。覺知就是帶有意識的來和看,覺知就是超越了所有的二元對立的標準,覺知就像是剝洋蔥解構了小我(Ego)下的思維模式。覺知即便新生。每一次覺知它都是發生在當下的!所以覺知不是在頭腦裡面尋找方法,而是在當下的每一次行動來促進覺知,即為王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 從意識朝向覺知的精進。
  • 覺知自己的本來面目,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你也把自己的熱情、精力、生命全都奉獻其中,或者體會到和來訪者一樣的感受,或者爾後你會感到幻滅,也會意識到自己蹉跎了人生歲月。也許你已經幡然醒悟,走向了創造的人生。不過,會有另外無知的傢伙將會效仿,他會繼續你所走過的路,他會給那一堆無價值的東西添加砝碼。如果他也筋疲力盡了,仍然會有再一個你接過你們手中的接力棒繼續下去。所以,問題是如何防止繼續有愚蠢之人落入到這種毫無意義的事情中去?
  • 人究竟有多少種意識?揭秘神秘的「意識」家族
    複雜一點是「 人腦對自身內外表象的覺察、覺知」。再複雜一點是「覺醒狀態下的覺知,包括對客體和把自己與其他個體及物體相區分的覺知。」三、「意識」的家族成員有誰?相信朋友們早已聽說過「意識」家族的一個成員——「潛意識」。除它之外,意識家族還有「非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
  • 破除封閉保守思想 樹立開放創新意識
    原標題:破除封閉保守思想 樹立開放創新意識 破除封閉保守思想 樹立開放創新意識 ——八論紮實開展「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奮發作為、協同發展」大討論順應這一大勢,破除封閉保守的思想,樹立開放創新的意識,就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縱覽世界強國崛起歷程及先進地區發展之路,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善於利用外部市場和資源,善於用創新思維謀劃發展,靠創新實踐推動發展,從開放中獲取不竭的動力,在創新中迸發無窮的活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現創新發展,是經濟的規律,是發展的必然,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
  • 一切智慧的開始「覺知」是什麼意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覺知?
    其實每個人對「覺知」的領悟不同,所以,所講「覺知」也是不盡不同。本質上,無論是心理學,還是佛道儒,所講覺知,都大同小異。最關鍵的,是要自己去實踐。後面會講到。那麼,覺知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對自己當下身心狀態的感知。
  • 如何修改不正確觀念,第一步:發現
    這一期視頻我們要講講「如何修改自己的不正確觀念」。上一期講情商的時候,布丁就說過,有一些特定的不正確觀念會經常導致特定負面情緒。這個時候,就需要改變不正確觀念,才能更好地控制情緒。因為改變觀念 這個話題太大了,當時布丁說 新出一期視頻來講。一轉眼,就是三個月過去了……!我興趣廣泛熱愛挖坑的主人 終於把這期視頻做出來了。
  • 晚明開放意識的萌動
    在此背景下,晚明中國人認知「世界」的方式方法開始發生微妙變化,他們開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體察世界、思考自我、思索人我關係,進而促成新的思想觀念的萌生與成長。 突破華夷觀念限制,肯定世界文明的多樣性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天圓地方,中國位居中央。這是構成中國獨尊觀念的地理依據之一。而依據地圓觀念,一部分晚明士人意識到世界本沒有中心,中國當然也不是天下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