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導讀|合同終止和解除,有這些規定

2020-12-20 人民政協網

委員導讀

4月23日,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正式啟動。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法典的重要講話精神,7月初,全國政協社法委開通「學習民法典」讀書群,組織委員在群內學習、討論、交流。

今天,委員們帶你了解合同終止、合同解除的相關規定。

合同終止

合同終止,是指由於一定的法律事實發生,使合同設定的權利義務歸於消滅的法律現象。

(一)合同終止的事由

民法典第557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債權債務關係終止:1.債務已經履行;2.債務相互抵銷;3.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4.債權人免除債務;5.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6.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合同解除的,該合同的權利義務關係終止。

理論上,合同終止的主要情形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基於合同目的到達而終止。就是債權人的利益得到了滿足,如因清償、提存,使得合同目的達到;

第二,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終止。可以是當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如債務免除、抵銷等;

第三,基於當事人雙方的意思表示而終止,如合同經雙方協議解除;

第四,基於法律的直接規定而終止,如當事人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法人的終止等。

(二)合同終止的法律後果

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合同終止,都會產生一定的法律後果。

當事人的合同關係歸於消滅。合同的擔保及其他從權利義務也歸於消滅,如抵押權、利息債權和主債權一樣也歸於消滅。當事人應當履行基於合同終止產生的新義務。民法典第566條規定,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請求賠償損失。合同因違約解除的,解除權人可以請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民法典第567條規定:合同的權利義務關係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同解除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後而尚未完全履行前,當事人使合同關係歸於消滅的一種法律行為。

(一)合同解除的種類

1.協議解除

民法典第562條規定:「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是關於合同協議解除的規定。

協議解除又稱為事後協商解除。指在合同依法成立後,但尚未全部履行前,當事人通過協商而解除合同。其特點是通過訂立一個新合同而解除原來的合同。現實中,大部分合同解除都採取了這種方式。

2.約定解除

民法典第562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立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這是關於合同約定解除的規定。

約定解除屬於單方解除,指在合同依法成立後尚未全部履行前,當事人雙方基於事先約定事由行使解除權而解除合同,使合同關係消滅。當事人事先約定解除條件,待條件出現,即可行使解除權解除合同。

3.法定解除

法定解除,是指當事人基於法律直接規定的事由行使解除權而解除合同。法律直接規定解除條件,在具備條件時,當事人即可行使解除權解除合同,因此是一種單方解除合同的方式。

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法定解除的情形為: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民法典第180條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2)預期違約。民法典第578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3)遲延履行。債務人在履行期屆滿後仍未履行債務。債務人遲延履行的,債權人須履行催告義務,催告後,經過合理期限後債務人仍然未履行,此時債權人獲得單方解除權,可以通知債務人解除合同。

(4)根本違約。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無須催告即可解除合同。

(二)合同解除的法律後果

根據民法典第566條的規定,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應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要求賠償損失。

1.恢復原狀,通過恢復原狀使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狀態達到合同訂立前的狀態。

2.其他補救措施,包括請求修理、更換、重作、減價、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的措施。

3.賠償損失。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下一期《委員導讀》

我們繼續

帶你有章節地了解民法典

設計:趙慶慶

編輯:莫愁

相關焦點

  • 解除合同證明書範本,解除合同和終止合同的區別
    合同解除——解除合同和終止合同的區別解除合同和終止合同的區別合同終止雖然包括合同解除,但是合同終止不全部是因為合同解除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解除是合同終止的一種形式,合同終止有多種形式,包括履行完畢終止、合同解除終止、混同終止等。合同解除必然導致合同終止,但合同終止不全是因為合同解除導致的。
  • 解除合同與終止合同的區別
    一、兩者的聯繫這兩個法律術語都是出現在合同法第六章「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中,無論是解釋合同還是終止合同的法律後果相同的部分是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根據合同法第九十一條之規定,合同解除是合同權利義務終止的一種情形,說明終止合同的概念包含解除合同。使用解除合同和終止合同時,都是以合同有效為前提的。
  • 合同解除和合同終止有什麼區別,兩者的差異是什麼?
    合同是雙方當事人之間設立的協議,合同可以依法終止或者解除,但是,在實踐中,合同終止與合同解除常常會被誤認為是一個意思,但是其實合同終止與合同解除是不同的,那麼合同解除和合同終止有什麼區別,兩者的差異是什麼?
  • 解除勞動合同與終止勞動合同有什麼不同
    近日,讀者王芳芳致電本報說,她常常聽人們提起解除勞動合同和終止勞動合同。但是,她不了解這兩種處理勞動合同的方法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想從法理上知道二者究竟有什麼區別?法律分析對於解除勞動合同和終止勞動合同的共同點,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兩者的結果都是使勞動合同所確定的法律關係消滅,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權利和義務解除。不過,從本質上看,解除勞動合同和終止勞動合同不僅叫法不同,而且還存在很大的區別。
  • 解除勞動合同與終止勞動合同有什麼不同?
    近日,讀者王芳芳致電本報說,她常常聽人們提起解除勞動合同和終止勞動合同。但是,她不了解這兩種處理勞動合同的方法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想從法理上知道二者究竟有什麼區別?法律分析對於解除勞動合同和終止勞動合同的共同點,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兩者的結果都是使勞動合同所確定的法律關係消滅,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權利和義務解除。
  • 關於勞動合同的解除、終止和無效的情形
    據統計,大多數勞動爭議均和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有關,如何控制勞動合同解除和終止環節中的法律風險關於勞動合同的解除、終止和無效的情況一、正常終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一)勞動合同期滿的;(二)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三)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蹤的;(
  • 委員導讀|借款合同與保證合同,為何都是「典型」?
    委員導讀4月23日,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正式啟動。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法典的重要講話精神,7月初,全國政協社法委開通「學習民法典」讀書群,組織委員在群內學習、討論、交流。今天,委員們帶你了解借款合同與保證合同的相關規定。
  • 這類員工不得解除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解除、終止和無效)
    據統計,大多數勞動爭議均和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有關,如何控制勞動合同解除和終止環節中的法律風險關於勞動合同的解除、終止和無效的情況一、正常終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1、勞動合同期滿的;2、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3、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蹤的;4、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5、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
  • 勞動合同解除與勞動合同終止有什麼區別?其法律意義如何?
    勞動合同的解除和勞動合同的終止,都是勞動合同所確定的法律關係消滅。在生活中並不會特意區分。但當這兩個詞放在勞動法中,卻會產生極大的不同。弄錯的話就會產生不同的法律責任。所以在現實操作中,很多人把二者混為一談,經常混淆使用,因而留下了勞動糾紛隱患。所以,有必要加以區別。
  • 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賠償金怎麼計算?
    為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防止用人單位濫用勞動合同解除權,勞動合同法對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作了明確的規定,這些規定是強制性規定,用人單位不得違反該規定,如果違反了將承擔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後果。
  • 勞動合同解除與終止的含義及兩者之間的區別
    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兩者進行簡單的比較,使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明確知道,在勞動合同解除與終止兩種情形中雙方權利義務的不同,以便雙方更好地解決因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而引起的勞動爭議糾紛。  三、兩者終結勞動關係的法定程序不同  我國《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對於勞動合同終止是否履行相應的法定程序,以及未履行法定程序的法律後果,均沒有做出明確規定,所以勞動合同終止的程序比較簡單,當事人只需按時通知對方,並辦理勞動合同終止手續即可。
  • 2020上海事業單位公共基礎法律知識:合同解除和合同終止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依法解除合同效力的行為。合同一旦籤約,具有國家法律保護。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 什麼是事業單位系列之十:事業單位聘用合同的終止和解除
    筆者將用一個系列,介紹聘用合同的概念、聘用合同的內容和期限、聘用合同的訂立和履行、聘用合同的終止和解除等,幫助讀者正確理解和全面掌握聘用合同的涵義、訂立聘用合同的條件和程序以及履行、終止合同等相關規定。什麼是事業單位系列之十:事業單位聘用合同的終止和解除終止和解除聘用合同,消滅的是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雙方的權利義務關係和人事關係。
  • 2020年:勞動合同解除+終止+賠償一覽表
    解除和終止都有結束的意思,在生活中並不會特意加以區分。我很遺憾的看到,很多公司在給勞動者出具離職證明的時候,往往也是把解除和終止混淆在一起。▌勞動合同解除和勞動合同終止的共同點:勞動合同的解除和勞動合同的終止,都是勞動合同所確定的法律關係消滅,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勞動合同關係隨風而逝,雙方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煙消雲散。
  • 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 勞動者如何主張經濟補償和賠償
    勞動者在因各種原因都會遇到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許多勞動者知道解除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需要支付給勞動者經濟補償或經濟賠償,但在什麼情形下支付經濟補償,什麼情形下支付經濟賠償不清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經濟補償和賠償的問題。一、用人單位在什麼情形下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 委員說法|民法典合同編通則都規定了些什麼?
    委員說法4月23日,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正式啟動。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法典的重要講話精神,7月初,全國政協社法委開通「學習民法典」讀書群,組織委員在群內學習、討論、交流。本期,我們分享全國政協社法委駐會副主任呂忠梅在群內的發言內容——民法典合同編通則都規定了些什麼?
  • 員工違反規定被解除勞動合同能要賠償嗎
    來源:四川工人日報原標題:員工違反公司規定被解除勞動合同,能否申請賠償金?11月18日,四川某科技公司員工王某致電本報諮詢:他在單位上班10多年了,今年夏天幾個朋友邀約出去旅遊,因臨時決定,自己也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所以在決定好旅行的當天晚上就出發了,沒有來得及向單位履行請假手續。
  • 企業違法解除、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責任
    答案:用人單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 升級版:勞動合同解除終止中的168個實操要點(實務課)
    勞動合同解除和終止全實操技巧(升級版)主講:李迎春律師資深勞動法律師,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委員會委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雜誌專家團特邀專家,深圳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中國飯店協會法律專家委員會高級顧問,廣東省工會法律服務律師團成員,對勞動法研究具深厚造詣
  • 合同解除:解除合同的途徑包括哪些?解除的生效日期
    合同解除——解除合同和終止合同的區別解除合同和終止合同的區別合同終止雖然包括合同解除,但是合同終止不全部是因為合同解除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