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為何可以「孤篇蓋全唐」

2020-12-13 文君讀文學

這首詩是一個生卒都不詳的一個詩人的著作,但是這首詩每個人估計都知道。世人把這首詩稱為「孤篇蓋全唐」。它和其他的詩確實不太一樣,一般詩人寫詩總會寄託一些情感和歷史,但是這首和當時大的歷史背景下沒有多大關係,但是每一句都值得讓人喜歡。裡面真摯的情感和感悟都深深打動著喜歡這首詩的人。沒有多餘的情感贅述,沒有太多的環境壓力,它拋去了繁雜的東西,用最簡單、最乾淨的氣質打動著每一個人,像是潺潺的清澈的小溪一樣,緩緩的流入人的心裏面。

詩人在寫詩的時候,往往會在特定的形勢或者情景之下,比如一些詩人被貶,比如家破人亡,比如愛人離去。但是關於這首詩的背景,實在是很少,就連詩人的信息都不全面,這篇「寡淡」的詩歌,又如何蓋的全唐呢?

為什麼那麼多人對其評價很高,也是因為他不單單是寫了很狹窄的一方面,比如愛情、親情或者是動亂,而是將感性和理性充分的融合在了一起,將所有的思緒都揉進了一首詩裡。那些相思之苦,那些宇宙奧妙的深思,誰說這些因素不能摻雜在一首美麗的詩裡面呢?

仔細品味一下,就能感受到天與月的交融,孤獨的身影,夜晚的寂靜,離人的相思,氣氛幽麗又遙遠,所有的沉默、嘆息和安靜都在這首詩裡面。聞一多稱其是「頂峰中的頂峰」,可見其非常高的審美價值。可能有些人就能夠在創作的外面看見另一個外面,既有感情,又有思辨。

而那種可以包容全部的慈悲是很少有文人能夠做到的。就像詩人不說自己等待春風,只說柳樹「待春風」。那種詩裡面的珍重感就是這篇詩裡面的感性。而與此同時,詩人還充斥著對宇宙的思考。也就是唐詩和宋詞之間最大的不同吧。宋朝有特有的那種看這個是那個的意味,在詩裡面,又是另外一個詩的樣子。這也就是這首詩為什麼評價那麼高的原因之一了。

相關焦點

  • 張若虛是誰,憑什麼能「孤篇蓋全唐」?
    要說到唐代誰寫的詩好百弟首先想到的就是「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 畢竟上了那麼多年的學背得最多的就是他們的詩 不過百弟記得以前還學過一首唐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這首詩被贊為「孤篇蓋全唐」難道是說比李白和杜甫的詩還要好?
  • 孤篇蓋全唐?我倒不怎麼認為
    不過,這可忙壞了後人。先不說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了這種大家都知道的。單說這詩鬼李賀、詩佛王維、詩神蘇東坡、詩魔白居易、詩狂賀知章 、詩囚孟郊賈島、詩豪劉禹錫......我真的很想知道,這些稱呼到底都是誰封的?難為他們可以想出這麼多的形容詞,再一次感嘆下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 張若虛:他生卒年不詳,僅存兩首詩,卻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以這幾句為主,一掃南北朝以來宮體詩的嫵媚豔俗,化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意境,將詩詞的格局從南北朝以來閨情懷古,推到了更廣闊的宇宙觀。從這個意義,和意境格局來看「孤篇蓋全唐」的評價並沒有過譽。唐朝世風兼容並包,柔性的文化。月光,霧靄,水色,白汀等意象,以及換韻的音律性,喚醒的是形象思維,右腦的快感,這些無不在組合另一重宏大玄妙的意境:道學底蘊。
  • 《春江花月夜》是否能承受「孤篇蓋全唐」的讚譽?
    只要談到該詩,必定會拿出「孤篇蓋全唐」的讚譽!但是確切的說來,這種程度極高的讚譽,《春江花月夜》是否能承受?《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是生活在公元647年到公元730年,與賀知章、張旭等交往甚密。應該說張若虛的詩詞《春江花月夜》對賀知章等人來說是不陌生的,但是查遍賀知章等人的文稿,找不到任何對《春江花月夜》讚譽的文詞。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麼「孤篇蓋全唐」?
    他非詩仙亦非詩聖,僅存兩首詩中卻「孤篇蓋全唐」,下面分別來看。這首詩,光看題目,就會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再來看其中的寫景描寫,也是非常美的文字。某些字用得恰到好處,境界全出,比如「共」字,「生」字,此處不用「升起」的「升」,這就表現出一種活潑潑的生命熱情。相同用法如「海上生明月。
  • 唐朝一詩人,產量少,有2首流傳於世,卻孤篇蓋全唐
    我國文化最巔峰的時候就是唐宋的時候,唐詩宋詞不是白說的,那個時候的詩詞文化真的是可以稱之為文化瑰寶旳。但是,在那個年代,還有一個人,他留存的詩很少,僅有2首,但是,有一首詩卻有著「孤篇壓全唐」的盛譽。這首詩叫《春江花月夜》,我記得,我們當時學習這首詩的時候是在高中,在我還沒有完全理解這首詩的意思的時候,我就已經愛上他的,這首詩真的很美。
  • 一輪明月照千古,一首孤篇蓋全唐,這首詩沉寂了1200年才發出光芒
    他一生只留給世人兩首詩篇,他的身世也是撲朔迷離,寥寥數筆之間難以辨別這位詩人的真實面目,但是那一首《春江花月夜》,卻成為了孤篇蓋全唐的佳作。有人說這個名號是否有些太大了?可是這畢竟是古人賦予他的,相信那首詩的精彩絕倫人們也都領略過,雖然那只是一種榮譽性的說法,他也不是唐詩天空中最亮的星,他的故事,他的作品,也仍然值得一讀。
  • 被譽為孤篇蓋全唐的這首詞,到底有何獨特之處能豔壓杜甫李白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張若虛僅僅之用一首詩,就擊敗盛唐時期無數名人大家、風流才子它就是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的《春江花月夜》以下為原文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江曉原|怎樣論證「孤篇豈能壓全唐」?
    2020年6月17日《中華讀書報》刊載劉火先生長文《孤篇豈能壓全唐》,意在否定王闓運、聞一多對唐代張若虛長詩《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的推崇,但不幸的是,劉文的論證完全無法成立。筆者並無意來論證《春江花月夜》可以「孤篇壓全唐」,只是想藉此個案,指出在論證問題時,遵循常識、常理和邏輯的必要性。
  • 他是「吳中四士」之一,詩僅存2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倒全唐
    前段時間小編在談《陋室銘》的時候,很多網友都提出《春江花月夜》這篇文章,也有很多網友想要小編談一談,今天呢,小編就簡單說說這篇文章和他的作者,這篇文章估計被很多人都已經背誦的滾瓜爛熟了。《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張若虛,這個作者很了不起,他目前留存在世上且能夠找到的文章只有兩首,其中一首也就是《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壓倒全唐,從這裡我們也能夠得出作品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前一段時間有好友和小編聊發表文章這個問題的時候,小編也是這麼和她說的,在於精不在多,如果你能像張若虛這樣,創作出一篇流傳千古舉世聞名的文章那就非常了不起了,而不是在於發表了一篇沉沒與書海一篇
  • 「孤篇蓋全唐」,壓倒唐詩三百首詩作的坎坷之旅!
    這首詩在現代頗為平常,是一首傑作,可誰能想到,這首詩在廣為傳揚之前,卻遭受了近千年的「冷遇」。張若虛是唐朝詩人,歷史上對他的記載非常少,只知道他與張旭、賀知章、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全唐詩》中僅存兩首他的詩,其中一首便是《春江花月夜》。
  • 比起張若虛的「孤篇蓋全唐」,其實楊廣的《春江花月夜》也很經典
    你敢信這首詩是出自隋煬帝楊廣之手? 我相信大多數人和小矣一樣,一提起楊廣、隋煬帝,心裡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那個大暴君楊廣。治國無道?弒父殺兄?這也許是我們所有人對他的初印象。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隋煬帝真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暴君?我想,未必是這樣。
  • 他的存世詩篇只有兩首,一首默默無聞,一首被稱為「孤篇壓全唐」
    在這個空前絕後的年代,共產生了五萬多首詩篇,和這些詩人生在同一時代是到底不幸還是幸運?要從這五萬多首詩篇中脫穎而出,和這些大詩人一爭高下,有多少能做到,又有多少人因為他們的存在而致使自己的詩只能成為「五萬多首」中的一篇。不過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要在這五萬多首詩篇中分出個一二三出來還是相當不容易的,然而有這麼一首詩卻被許多文學大家譽為「孤篇壓全唐」。
  • 這首詩堪比《春江花月夜》,作者卻是一個不出名的詩人
    喜歡詩詞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春江花月夜》,這首詩一直享有極高的讚譽,號稱孤篇壓全唐。春江花月夜人們之所以對這首詩有這麼高的評價,是因為它在藝術上的成就非常之高。縱觀這首詩,不論是寫景還是抒情,都達到了唐詩的一流水平,這也是大家都熟知,而且公認的。
  • 他的詩僅存二首在《全唐詩》中,單憑其中一首,足可傲視群雄
    唐朝的詩歌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唐朝的詩人有很多,比如詩仙李白,他的作品至今為人傳誦,而且他也可以稱為是唐朝詩人的代表了。不過有一個人一生僅僅寫了兩首詩,但是他只靠其中一首詩便流傳千古,他的那首詩被人稱讚,有著「以孤篇壓倒全唐」的美譽。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的詩,究竟誰的更好
    依個人之見,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要好一些,原因我們慢慢敘述,張若虛其實是個存在感比較低的人,他的出生年月,以及去世的時間,史書上都沒有明確的表示,只是通過一些書籍推測出來的,有人說唐朝的詩,是中國古詩的巔峰,此話不假,在這個詩詞天才輩出的時代,張若虛可佔據一席之地,可以說全憑實力,他是揚州人,早年當過兗州兵曹,官職不高,張若虛以文採出名
  • 唐朝有一「懶」詩人,只留下兩首詩,其中一首卻冠絕全唐
    作為一名詩人,亦或者說作為一位文學家,總是希望能夠寫出高質量的作品,如果這個作品能為世人所讚揚那就再好不過了,畢竟這也是對自己能力的認可。正如唐朝時期的李白,杜甫,亦或是劉禹錫,白居易,他們都是家喻戶曉的偉大詩人,同時也擁有許多的佳作。不過,唐朝有一「懶」詩人,他的一生只留下兩首詩,雖然作品稀少,但其中一首卻冠絕全唐,甚至有人稱其為全唐時期最好的詩作。二.
  • 「獨釣寒江雪」這首詩,原來我們一直都讀錯了
    那麼這首詩是怎麼寫的呢?江雪[ 唐 ] 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多少年來我們都是這麼讀的。這首詩真正的讀法應該是:江江江江江江江,雪雪雪雪雪雪雪。孤孤孤孤孤孤孤,舟舟舟舟舟舟舟,蓑蓑蓑蓑蓑蓑蓑,笠笠笠笠笠笠笠,翁翁翁翁翁翁翁,獨獨獨獨獨獨獨,釣釣釣釣釣釣釣,
  • 詩中的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他僅有兩首詩歌流傳於世,收錄於《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婦孺皆知的傳世佳作,被後人冠以「孤篇橫絕,壓倒全唐」的美譽。世人很難相信,這首詩從唐至元,幾乎沒人提及。直到明朝的時候,才有詩集開始收錄這首詩,也有不少明代學者開始關注《春江花月夜》。到了清末,學者王闓運對這首詩大加讚賞。他在《論唐詩諸家源流》中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成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 柳宗元的灑脫與孤獨全在這兩首詩中,曾寫出多少人心中所嚮往
    柳宗元今天詩巷要分享的這兩首詩就寫盡了柳宗元的灑脫與孤獨,而這種不問喧囂,只臻山水的至高意境,又曾是多少人心中的嚮往:山水這首詩只有六句,是柳宗元被貶至永州後所作,主要描寫江上漁翁一天的淳樸生活,他晨起而炊日落而歸,意境寧靜淡泊;大義為:漁翁在夜間傍崖而宿,清晨汲湘水、燃楚竹而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