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剛來三門峽的時候還是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主兒。那時候,想著去單位附近填飽肚子,有一天就吃到了植物園旁的這家臭豆腐。
賣臭豆腐的是一對老夫妻,下午的時候在植物園西邊的胡同裡賣,晚上的時候就到植物園的門口去賣。一個三輪車,車旁一兩張桌子和幾把椅子,車上放著一口鍋,鍋裡被燒的黃油直冒泡,老伴倆兒配合的非常默契,炸豆腐,炸餅,撈豆腐,切餅,加角料,裝好袋子或者放到盤裡顧客現吃……
這一系列動作夫妻倆完成的相當系統熟練。在這個賣臭豆腐的小攤兒旁,不管你什麼時候去,都是圍滿了吃豆腐的人。有時候等的急躁,乾脆先把錢丟到他們小車上的紙盒裡,自己再從中拿走要找回的零錢,也算是插個小隊。幾乎住在植物園附近的人都認識這對賣臭豆腐的夫妻,路過的很多年輕人都吃過他們做的臭豆腐。
先前的幾年,手機支付功能還不像現在這樣發達。收錢都是靠零錢找來找去,很是麻煩,老倆口忙不過來,顧客都是自覺的把錢放到他們車上的一個紙盒子裡,然後再自覺的把要找零的錢拿走。每天夫妻都是忙到很晚才回家,至於他們幾點下班,我從來沒有問過,我只知道只要想去吃他家的臭豆腐,你無論多晚去他們都在。吃了那幾年臭豆腐我也從記不起一個餅夾一塊臭豆腐要多少錢。
聽吃臭豆腐的人說夫妻倆靠賣臭豆腐發了財,買了房。這我一點也不驚奇。因為在那條胡同裡,起早貪黑賣小吃的生意多,但是就屬她們夫妻倆的生意最好。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賺錢,追求幸福的生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再後來,我也搬了家,加上家事孩子上學,其他瑣事,生活已經無暇顧及其他,從此再也沒有去吃塊他們的臭豆腐閒功夫。漸漸地就忘記了這對賣臭豆腐的夫妻倆。有時候,偶爾想起,心想不知道他們還在哪擺攤兒嗎?
周末去朋友那裡閒逛,聊到了十年前來這裡吃臭豆腐的事,我忽然興起,就興致勃勃的去買了16塊豆腐夾15個燒餅。賣臭豆腐的夫妻倆依然在,攤上多了個幫忙的年輕人,夫妻倆忙碌的身影和十年前一模一樣,歲月在他們的臉上似乎沒有留下什麼痕跡。他們一邊給我做臭豆腐,我一邊大吃,絲毫沒有注意自己的狼狽相。掃碼付款,方便多了。賣豆腐的男子一邊忙活一邊說,現在什麼都漲價了,也沒法給你少了。過了元旦他們的臭豆腐也要漲價了。我說無妨,提著他們為我做好的餅夾臭豆腐,拿去急著讓朋友們分享。
我對吃不是一個特別挑剔講究的人。今天想起寫點關於這點芝麻小事,也不是因為夫妻倆的臭豆腐口味讓我如何難忘。只是那些年每當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時時會想起這些為生活奔波的他們和我們是如何的不易。
十幾年前經常在QQ上聊天,寫日誌,用零錢買夫妻倆的臭豆腐,現在多餘的飯不想再吃,天也懶得聊,文字也不碼了。不想聊天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工作忙,照顧孩子,賺錢養家。文字不寫,感覺快奔四的男人了,一是靜不下來心,二是不想再寫些文字無病呻吟。你無非就是表露一下自己的感情,你難過的時候誰不難過,你苦痛的時候而誰又沒經歷過呢!
以前豪放的性格慢慢地變成了隱忍,隨之,內心也對一些事物的看待也淡然了許多。也許這就是慢慢變老吧。
也許很多年以後,連吃臭豆腐的欲望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