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為什麼不說話?

2020-08-28 遊戲力親子

認識安安的時候,她剛升入小學一個學期。

在老師和同學眼裡,安安是個從不說話的孩子:從不回答問題,從不跟同學一起讀書唱歌,遇到困難也從不開口求助。然而在安安在家裡非常活潑,和父母的交流完全沒問題。

2018年3月初,家庭支持團隊和安安的爸爸媽媽進行了兩次初始面談,孩子在一些場合語言完全沒有問題,影響孩子正常說話的,顯然不是語言器官的發育障礙,也不是對語言的理解。

在此之前,我們也支持過類似狀況的家庭,每一位找到我們的家長都已經嘗試過用各種方法推動孩子開口說話,比如一旦孩子說話馬上給予表揚,再比如孩子只有使用語言才能獲得想要的零食和玩具。這類推動的方式,不但沒有幫助孩子更多地說話,甚至有些孩子偶爾開口說話得到大人表揚後,反而再也不說話了。

孩子並不是不能說話,而是「被一堵牆擋住了」。如果不把這堵牆推倒,只是一味地推孩子前進,那麼孩子只會一次又一次地撞到牆上。如何才能幫助孩子「推倒高牆」?什麼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家庭支持周期內,在家長和家庭支持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安安成功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突破:

----首先能夠和遊戲老師說話;

----在遊戲老師的幫助下,能夠和一個同學使用語言交流;

----能夠同時和多個同學使用語言交流;

----最終能夠跟陌生的小朋友放鬆地一起玩,並自然地語言溝通。

遊戲老師筆記

第一次課(2018年03月25日)

我(遊戲老師)來到安安家,進門後跟安安的爸爸媽媽打了招呼,故意沒有跟安安打招呼,避免給安安帶來壓力。安安家養了一隻小貓,安安正在跟小貓玩球。我在一旁高興地看他們玩,隨意聊幾句天,誇小貓可愛。

安安拿貓咪的玩具給我看,又去陽臺演示怎麼操作,我跟過去,邊玩邊隨意聊天。安安基本是用手勢或通過爸爸媽媽傳話來跟我交流。


跳舞遊戲

安安提出要玩跳舞的遊戲。跟著玩了一輪之後,我明白遊戲規則是大家跟著電視畫面顯示的動作跳,手上戴的感應器會根據動作準確度記分。

第二次玩的時候,我有意識地放慢動作,或者故意漏掉動作。比賽結果,安安得了5顆星,獲勝!

之後我提議來玩真人版的跳舞比賽。跟安安解釋規則後,她讓媽媽領舞,她和我跟著跳,爸爸當裁判。我會時不時地做錯動作。最後裁判宣布,安安獲勝。


「五指彈」遊戲

安安一揮手,我就跌跌撞撞地後退,驚訝地說:「安安你不會有魔法吧,怎麼能隔那麼遠把我震倒?!」安安又朝爸爸一揮手,爸爸配合地立刻倒地。之後安安又跟我玩了幾輪這個遊戲。

這個遊戲不需要肢體接觸,不會讓孩子有壓力,但又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對他人的影響,很適合敏感謹慎的孩子。

通過這樣的互動,我慢慢地跟安安拉近了關係。之後我們一起玩了更多的遊戲。我會顯得笨笨的,用這種方式向安安傳遞出大量的「遊戲信號」,這會讓孩子感覺更安全,也讓她非常開心。

一段時間之後,我感覺安安已經比較放鬆了,有時甚至會主動跟我拉手,或者趴到我背上和我玩。

這節課的一大半時間,安安跟我的互動基本是靠手勢,或者通過爸爸媽媽傳話給我。遊戲課接近尾聲時,安安拿來一幅畫給我看。我問:「這是你畫的嗎?」安安搖頭。

我指著畫上的一隻蜜蜂說:「呀,看這隻蝴蝶,它是青蛙的好朋友嗎?」

安安笑著說:「這是蜜蜂!」

我恍然大悟:「啊!我看花眼了。」我又指著畫上的烏龜說:「這小蝸牛真可愛。」

安安笑著說:「這是烏龜呀。」

就這樣,我把畫上的物品、顏色全認錯了,安安一一為我糾正。

在之後的互動中,我也會在適當的時候使用「說錯話」這個方法。孩子很樂意糾正我,在毫無壓力的狀態下就產生了語言表達。

之前安安一直不說話時,遊戲老師沒有任何「你要說話」的表示。而此時安安開口說話了,老師也沒有任何特殊反應。讓孩子感覺到,無論是肢體動作、讓其他人傳話、寫紙條,用什麼形式和老師溝通都沒問題。

每個類似狀況的家庭找到家庭支持的目標都是讓孩子開口說話,為什麼我們反而不強化孩子是否開口說話呢?正是源於我們如何看待孩子的需求,如何判斷阻擋孩子開口的到底是什麼。

事實上,我們接觸到的絕大多數類似狀況的孩子,都會很快就和遊戲老師開口說話,他們是從不和陌生人開口說話的孩子,這樣的開口速度家長從未見過,一個一個案例印證著:

足夠放鬆,孩子就可以開口說話。

阻擋孩子的這堵隱形的高牆,就是緊張的情緒。

緩解緊張情緒,絕不是提醒一句「你要放鬆」就能實現的。由於大腦發育的規律,孩子在情緒到達一定強度時,就無法自我調節了,因此他需要更直接的幫助。

我們要做的並不是一次一次加重孩子不能說話的焦慮感,恰恰相反,我們越能減輕這種焦慮感,孩子開口說話會越順利。

在前面的遊戲課記錄裡提到的「說錯話」的遊戲,是我們經常應用在類似狀況孩子身上的方法,讓孩子看到老師也會說錯話,而且說錯話以後老師並不緊張,反而很搞笑,減輕孩子對於語言表達的緊張。

安安與遊戲老師之間的第一句話,正是發生在「說錯話」的互動中。

第二次遊戲課,一進門,安安就主動和老師使用語言直接進行交流,開始音量非常小,慢慢放鬆下來就從悄悄話轉變為正常音量了。

第三次課,安安滔滔不絕的和老師講很多有趣的事。

第四次課之後,安安媽媽告訴我們:學校郊遊時,安安當著同學的面跟媽媽說話了。這是她第一次在同學面前發出聲音,同學們都很激動。對於安安來說,這是很大的突破。

接下來的遊戲課中,老師安排了大量的打鬧遊戲,影響孩子開口說話的核心原因是緊張,一方面,我們不能再加劇安安在語言表達方面的緊張感,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幫助安安加強從緊張到放鬆的生理調節機制。打鬧遊戲的過程中有很多「緊張-放鬆-緊張-放鬆」的環節,是最佳的練習方式。

安安在打鬧遊戲中越來越得心應手,但在學校依然沒有突破,從不說話,為了有針對性的幫助安安和同齡人使用語言交流,家庭支持工作推向下一個階段。

遊戲老師筆記

第14次課(2018年08月02日)

我們和安安父母商量,邀請了一位安安的同學加入遊戲課。

安安很高興同學來家裡玩。剛開始玩遊戲時,安安會用肢體動作跟同學交流。有時候同學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老師會幫助溝通讓遊戲順利進行。之後,安安會通過傳悄悄話的形式,讓老師把她的話傳給同學。老師帶著兩個孩子一起玩打鬧遊戲,課程快結束時,安安已經可以和同學正常地說話聊天了。

接下來的課程中,不斷邀請了更多的新同學來共同參與,安安突破屏障與同學直接使用語言交流的速度越來越快。

後來我們又推進了一步,遊戲課上嘗試了同時邀請兩個同學來家裡,人數增加後語言溝通的複雜程度都會升級。這一次安安適應的非常好,遊戲老師成為「橋梁」幫助安安和同齡夥伴之間建立起語言溝通,安安在學校環境中也開始和同學說話了。

遊戲課下一步的目標是幫助安安突破不敢和陌生人說話的障礙。

遊戲老師筆記

第31次課(2019年02月14日)

今天的遊戲課和安安在戶外打雪仗,戶外遊戲很容易吸引新的小夥伴,是幫助孩子增強同齡社交能力的好機會。果然有個小朋友希望加入進來,我們一起打雪仗。

安安特別自然地跟小朋友商量對策,一個吸引我,一個偷襲我,偷襲成功後兩人可開心了,結束後還主動問對方家地址。

遊戲老師筆記

第32次課(2019年02月21日)

我帶著安安和同學小A在樓下玩,今天遇到一個小朋友,安安跟我說是住樓上的小朋友叫CC,安安從未和她說過話。我高興的跟CC打招呼,我跟安安說:咱們邀請CC一起玩吧。安安跟CC都高興的答應,我和三個小朋友一起玩了揪尾巴。

準備回去時,又來了一個小朋友,我主動打招呼,然後我介紹這幾個小朋友分別是安安、小A和CC。知道那個小朋友叫小D後,安安走到小D面前,兩個人聊著天,說好下次有機會一起玩,然後愉快告別。回家的路上,安安邀請CC去家裡繼續玩,兩個人親密的拉著手。

是什麼擋住了孩子?

家庭支持基於一個基本信念:每個孩子都有內生的成長動力。

成長陷入困境的原因,不是孩子沒有動力,而是遇到了阻礙和幹擾。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訓練,也不是別有目的的表揚,而是清除阻礙。

我們遇到過不止一個像安安這樣的孩子,他們「明明可以說話,可就是不開口」。我們還遇到過更多的孩子,他們有太多的「我不敢……」 、「我擔心……」、「我害羞……」。這些孩子都面臨一個共同的阻礙:緊張焦慮的情緒。

緊張焦慮,是神經系統的一種生理狀態,會給孩子直接帶來生理意義上的痛苦。這種痛苦的程度絕不亞於受傷流血。

只不過,這種痛苦,用肉眼是看不見的,只能用心看見。

家庭支持的核心工作,就是幫助孩子緩解緊張,增強情緒彈性。

在遊戲中,孩子們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讓我們一次又一次親眼見證了內生動力的存在與強大。

遊戲課就是兒童的情緒課

遊戲,是孩子的語言。

有些心事,孩子永遠不會說給我們聽,

但一定會玩給我們看。

遊戲力家庭支持

幫助2-8歲

在幼兒園、小學遇到明確困擾的孩子,

通過孩子、父母兩個方向合力,

有效支持孩子

由內而外逐步增強對環境的適應力。

主要為有以下表現的孩子提供幫助:

  • 謹慎退縮,對新環境適應困難;
  • 衝動,情緒控制力弱;
  • 焦慮緊張;
  • 選擇性緘默;

家庭支持需要按年度籤約,目前所有放學後及周末時間,排課檔期全滿。

5月我們開放5個短程名額(為期3個月的課程包),短程名額僅針對可以在工作日白天上課的家庭,報名截止到5月31日,報滿即止。詳情請私信了解。

目前僅在北京開展家庭支持,更多信息請關注 官方今日頭條號。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總不願意聽你說話?
    他說的是對不起對不起,我說的是沒嚇著你吧孩子,然後我倆都擺擺手很平和地各走各路。這件事本來我也有責任,可能有的人在遇到這種事的時候先去責備別人,但這個男孩先為對方考慮,畢竟對方摔倒了。我感覺孩子無比的單純善良,這大概也是我熱愛教育一個原因吧。可是為什麼,如此單純善良的孩子,卻總被家長稱之為神獸、魔獸,為什麼這些可愛的孩子會讓家長得了心梗腦梗,會讓老師河東獅吼呢?
  • 孩子為什麼不想說話?
    在學校不願意說話,和老師同學都沒有交流。老師提問只是點頭搖頭,班裡同學都說她不說話。但是平時生活中或出去玩走親訪友還可以,就是在學校就不行了,剛開始想著她可能還小,過段時間就好了。最近她開始拉褲子,問她為什麼不和老師說上廁所,她回答說「不想說」。現在我擔心她是不是心理上有什麼問題?
  • 你為什麼不能和孩子好好說話?
    「你什麼時候看了?看了你也還是不會寫作文,每天放學回家吃完飯就看電視,總也不主動看書,成績下降了你不知道嗎?......」孩子委屈的哭了。有時候和大人的抗拒,只是不接受大人的管教方式,尤其反感那種高高在上的簡單的命令式強迫。想讓孩子做一件事,命令式強迫會讓孩子產生各種牴觸,產生叛逆心,還會給心靈帶來難以撫平的創傷;好好說話則能帶來改天換地的力量。作為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不是不明白這些簡單的道理,可為什麼總是不能和孩子好好說話,而喜歡用高高在上的姿態去發號施令?
  • 孩子為什麼不和我說話?
    但如果孩子明顯地對家長過分排斥和拒絕,極端地都不和父母說話,孩子被診斷有抑鬱或焦慮,出現自殘自殺狀況,這時父母卻還很懵,完全不知道孩子是怎麼想的,這些就是病理性的了,病理性的現象背後是病理性的親子關係。
  • 育兒管理心理學:你的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和你說話?
    有粉絲反饋給我,他的孩子不喜歡和他說話,但孩子一個人玩的時候卻會自己說話並且說話很大聲。作為父母,他不清楚這是屬於什麼情況。父母不知道這個情況,因為父母是從生理上分析孩子是具備正常說話功能,以及從性格上也判斷孩子是喜歡說話並且可以正常表達。
  • 你,為什麼不愛說話了?
    你為什麼變得不愛說話了?你有認真的思考過這個問題麼?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三觀不一致我們小的時候總是有著很多的朋友,跟任何人都玩得來,那時的我們是最無憂無慮的,小的時候想長大,長大了卻想做回小孩子。
  • 孩子,你為什麼不說話?解析語言遲緩的娃該怎麼教?
    語言遲緩的娃,多跟他們說話,多「教說話」就行嗎?那要看你「教說話」的方法,是不是真的在「教說話」。孩子有語言,會說話了。不過很快就有了新問題:要麼語言單一,要麼詞不達意。孩子是真的會說話嗎?我在《幹預滿2年,老家長手把手教你避坑》中提到過,我發出一句特別簡單的指令,涵寶沒有執行,後來分析原因:他聽不懂。
  • 為什麼有的孩子說話早,有的孩子說話晚呢?
    那麼,為什麼有的孩子開始說話的時間比較早,而有的孩子說話的時間卻是比較晚呢? 而寶寶最先開始學會的,都是「爸爸」或者「媽媽」的發音,到了一周歲左右的時候,寶寶就可以開始大致的學習正常的說話發音。而每個寶寶的語言發育時間都不一樣,有的寶寶最晚能夠到兩周歲的時候才會慢慢地開始講話,只要寶寶沒有聽力或者發音障礙,這都是正常的情況。
  • 孩子不愛說話,說話時間晚,語言敏感期你抓住了嗎?
    為什麼「狼孩」學習說話很困難,並很難融入「人類社會」?因為孩子學說話並不是天生的,而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很多家長覺得說話就像呼吸睡覺一樣自然,好像到了一定年齡孩子就會了,所以經常忽略了引導,其實說話也是一件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向外界學習才能掌握的技能。
  • 孩子為什麼不說話?不是性格原因,孩子:爸爸媽媽快來幫幫我
    就因為不愛說話,升一年級筆試成績挺好的晨晨,面試表現不佳錯失了心儀的小學。嫂子發愁地說,孩子不說話受多少委屈,失去多少的機會呀,可怎麼辦才好呢?孩子不說話父母很苦惱孩子性格活潑或內向,其實都很正常。比如初次見面,活潑的孩子說個不停,內向孩子禮貌地打招呼「阿姨好」,都是不錯的。
  • 為什麼有些孩子說話早,有的孩子說話很晚而且口齒不清?
    為什麼有些孩子說話早,有一些說話很晚而且口齒不清呢?如果說一定要給寶寶定一個說話的時間,可以說這個答案是沒有確定性的,因為每一個孩子說話的時間都會不一樣,這個和一些先天的條件也有關。像這種遺傳性的家長就沒有必要太擔心,因為孩子的聽力和孩子的聲帶發育是正常的,到了時間自然就會說話。
  • 孩子被吼後為什麼不說話了?
    很多父母都有吼孩子的經歷,後悔的當然也非常多,但是到了情緒的爆發點,想要控制真的太難了。不過,被吼的孩子的反應也都不一樣,有的嬉皮笑臉,跟你打岔;有的討好,一下子抱住媽媽道歉,哄到你沒脾氣為止;還有的孩子要和你據理力爭,覺得自己沒有做錯。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的正常反應。可是有一種孩子,被吼後就是不說話沉默以對,那他在想什麼呢?
  • 為什麼你一說話,孩子就嫌煩?你和孩子的溝通方式該「升級」了
    馬未都老師曾說:與孩子保持溝通的暢通。但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存在很多問題,父母想聽孩子說,可孩子不願意說,父母對孩子一說話,孩子就嫌煩。比如,孩子回來跟你談起他和朋友之間發生了矛盾,你聽了以後,這樣回答孩子「不讓你跟他交朋友,你不聽,他不但學習不好,心眼還這麼小,你能受他什麼好的影響,這種朋友趁早斷掉」。
  • 3歲的孩子仍說話不清晰?「貴人語遲」不存在,孩子說話晚要上心
    周圍的人都說,這孩子挺機靈的,說什麼他都懂,還很調皮使壞,為什麼就是說不好話呢?如果排除了病理性的原因,孩子又十分機靈、聰明,孩子這時候說話還是含糊不清,到底是什麼原因呢?1、嬰幼兒時期,父母沒有給孩子更好的語言環境。
  • 孩子說話不清楚?蒙氏語言,讓孩子願意開口說話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口齒不清?0-6歲的孩子處於​吸​收性心智的階段,環境對於孩子的學習尤為重要,在孩子語言敏感期的階段,如果孩子環境所處的環境中的成人說話含混不清,給孩子的語言刺激過少且單一,那麼孩子所吸收的也不多,自然孩子的話也就說不清。
  • 孩子說話不清楚?蒙氏語言,讓孩子願意開口說話!
    「吃飯」說成「七飯」 「姑姑」說成「嘟嘟」 「哥哥」說成「得得」…… 聽口齒不清的孩子說話,真是件費神又費力的差事,有些家長,甚至會為孩子說不清話而苦惱萬分,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口齒不清?
  • 為什麼你家孩子喜歡帶哭腔說話?如何科學有效地改掉?
    導讀:為什麼你家孩子喜歡帶哭腔說話?如何科學有效地改掉?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你家孩子喜歡帶哭腔說話?如何科學有效地改掉?!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孩子說話晚要引起重視?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
    孩子的生長發育時刻牽動著家長的心,看著同齡的孩子都能嘰嘰喳喳跟大人簡單交流了,自己的寶寶還只是哼哼哈哈,連平常的叫喊稱呼都成問題,家長不免擔心又著急。這個時候,家裡有些長輩可能會拿出「貴人語遲」、「晚說話的孩子更容易成大器」等一套說辭來自我安慰。那麼孩子說話晚需要擔心重視嗎?
  • 為什麼孩子總不聽話?育兒心理學:根源在於媽媽說話「不中聽」
    幾乎每個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為什麼聽話的孩子都長在別人家,我家那個三天秒揍一頓就不會老實聽話。這中間主要是存在一個思維方式不同的問題,你沒能將自己的「語言」翻譯成孩子願意與你溝通的交流方式。簡單說就是你說話「不好聽」。
  • 好急,孩子2歲快3歲了為什麼還不說話
    我家寶寶快3歲了還不說話,聽,他都聽的懂,說拜拜他就揮手,說飛吻他就用手做飛吻動作,說掃地他就去拿掃把,說睡覺他就去關電視機,看到穿鞋就知道你要出門,就提前抱著你腿要抱,但就是不肯開口說話,作為父母的那是急的不得了,帶去縣醫院,市醫院各種撿查,耳鼻喉科,保健科,康復科都有去檢查,抽血,聽力,視力,思維,益智檢查都沒有問題,但就是不說話,自己玩自己的,順他的意還配合一下,不順他的意還不肯配合醫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