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有這些動作,父母先不要訓斥,其實是孩子沒有安全感

2020-12-24 星達說科技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非常需要「安全感」,這個詞是非常抽象的,但是所有人對他都是非常熟悉的。幾乎所有人都會說到安全感,但是如果想要具象化它又是非常難的。從某種程度來說,安全感就是人們建立起自己的認知的過程,我們所知道的信息越穩定越多,我們就會有更強的安定感。

非要具體地描述安全感的話,可以將其當作一種心理狀態,當我們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時,我們對外的表現會非常的自信和安定。反之,我們會變得非常敏感和多疑,對身邊的事物總是充滿了不信任。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幼時就極度缺乏安全感,會對孩子一生的幸福和安定產生極大的影響,還會阻礙孩子人格的正常形成。

前一段時間,李麗因為女兒上幼兒園的事情非常頭疼。今年她的女兒已經三歲了,但是不管在家裡還是在外面都非常依賴父母,只要父母稍微在她視線裡消失,她就會開始哭鬧,不停地找媽媽,因此上幼兒園對她來說一個巨大的挑戰。

可是,不管女兒再怎麼鬧,李麗還是要送她去幼兒園,連哄帶騙下,女兒雖然進了幼兒園,但是在班級裡的表現卻令人堪憂。根據老師的反應,女兒在班級裡根本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說話,幾乎都是一個人窩在角落裡,所以李麗也發現女兒的語言發展比其他小朋友要慢很多。看到女兒這個樣子,李麗束手無策,心裡著急的她時不時就會訓斥女兒太內向。

事實上,李麗女兒的問題根本不是性格內嚮導致的,而是家長沒有給足孩子安全感,使得孩子無法適應陌生環境,也沒有自信和勇氣和別人交流。安全感是孩子成長的基石,一個穩定的心靈能幫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這需要家長正確科學的引導和教育。當孩子出現以下行為的餓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不應該是訓斥,不然會讓孩子缺乏安全:

1、粘人

作為家長,雖然非常喜歡自己的孩子,但是也接受不了孩子二十四個小時粘著自己,這對於家長來說是非常沉重的負擔。可是,小孩子對家長的依賴程度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對母親,更是恨不得長在母親的身上。有些家長害怕孩子以後學不會獨立,過早地推開孩子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不被愛。因此,為了得到家長更多的愛和關注,孩子一旦發現家長離開一會,就會立馬開始尋找,這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2、睡覺不安穩

有些人長大後,總是喜歡手裡抱著什麼東西睡覺,或許是玩偶,或許是枕頭。這種習慣其實就是幼年缺少安全感的體現。因此家長小時候發現孩子睡覺總是喜歡抱著什麼東西,或者時不時驚醒,一定要多陪伴孩子,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總而言之,作為家長,即使孩子表現不好,也不能任由孩子陷入在負面情緒中,一定要及時的開導,讓孩子不斷的嘗試。多鼓勵孩子,建立孩子的信心,孩子才能更好的獨立。

相關焦點

  • 關注孩子是否有安全感以及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有很多孩子因為沒有安全感而出現不一樣的行為,特別粘人,總纏在父母身邊。可是爸媽卻沒有理解孩子的情緒,往往認為是孩子的壞習慣,從而採用不恰當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孩子缺乏安全感,倘若父母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 父母經常做這些事,孩子會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家長要注意
    父母經常做這些事,孩子會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家長要注意養孩子對媽媽們來說是一件幸福又痛苦的事兒。孩子喜歡粘著媽媽,像一個小&34;一樣感覺很有趣;但有時孩子太過粘人,像牛皮糖一樣粘在身上,離開還不到一分鐘就開始大哭,讓媽媽們很是苦惱。
  • 育兒指南丨孩子淘氣時,父母先別急著責怪孩子,有可能是這些原因
    >安全感是孩子的基本需求,會影響到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孩子要是缺乏安全感,容易變得膽小、怯懦,和周圍的小朋友格格不入。相反,安全感充足的孩子大方自信。但即使是叛逆期,孩子不聽話,也總有些內在的特殊原因,此時父母就注意觀察分析,找對原因。對孩子要細心觀察,耐心誘導,堅決不能雙方對持。家長們該怎麼做呢?
  • 為啥父母這四種行為,孩子沒有安全感?背後的原因,讓人心疼
    現在很多人都在強調安全感,其實,不光是成年人,孩子也需要有安全感。但是,安全感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其實安全感就是生命的本色,它深深影響著每個人的精神狀態。一個人只有在擁有基本的安全感後,才可能放鬆下來,更多地體驗到輕鬆、愉悅、自在、歡樂等美好情緒。
  • 孩子沒有安全感?懂愛的父母做好這三點,讓孩子的童年不缺愛
    但是具體到具體的養育過程當中應該怎麼做,很多父母其實很茫然:孩子的哪些行為證明她有安全感?哪些行為證明她沒有安全感?我要給孩子什麼樣的愛才能夠讓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她用科學的心理學理論依據,通過自己的育兒經歷與深入思考,細緻地闡述了如何給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其中包括具體的方法,這些具體的事例可以直接代入到我們養育孩子的日常生活當中,讓我們從籠統的理論落實到具體的實踐當中去。
  • 孩子安全感不足其實是有信號可尋的,培養孩子安全感這樣做最合適
    其實安全感來源於日常經歷和體驗的積累。如果孩子在平日與父母的互動中經常能感受到:爸爸媽媽愛我,會始終支持我,幫助我。那麼孩子就會建立起穩固的安全感。如果把孩子的成長比喻為蓋高樓,那麼安全感的建立就是打地基,地基越堅實,樓才能蓋得越高。
  • 孩子睡覺有這個習慣,父母親不要呵斥,超過3歲左右會慢慢消失
    孩子睡覺有這樣的習慣,肯定是有原因的。父母親不要一味地訓斥孩子,卻忽視了孩子真正的需求。相反,先要找到原因,再找出應對的辦法。一、孩子自身的原因如果是自身的原因,多半是因為孩子缺乏安全感,身體處於緊張的一種狀態。而摸媽媽的耳朵睡覺,就會讓孩子慢慢的放鬆下來,自然而然就能夠入睡了。
  • 骨子裡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這些小動作早就暴露了,無法掩藏
    導讀:骨子裡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這些小動作早就暴露了,無法掩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骨子裡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這些小動作早就暴露了,無法掩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發現孩子說謊,家長先不要急著訓斥,3個方法讓孩子更誠實
    2.父母平常太嚴厲陳小春是不少朋友都特別喜歡的一個明星,他在自己兒子的教育上也是非常嚴格的,有很多網友都看到之後感到非常心疼。有一次,陳小春父子一起參加了一檔綜藝節目。兒子Jasper沒有成功完成節目組安排的任務。
  • 孩子用脾氣「威脅父母」,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孩子發脾氣,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柔能克剛,相信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被父母疼愛,重視和理解;他們希望的是能給他們安全感,可以跟他們講道理,尊重他們的父母;而不是命令他們、指責他們、強迫他們的家長。,不要孩子一生氣就開罵批評;也不要孩子表現出不服從,就訓斥就處罰;更不要孩子表現出生氣威脅時,就大聲責罵或是開打!
  • 十大育兒難題|從準父母開始,賦予孩子這些安全感的關鍵詞
    ,賦予孩子這些安全感的關鍵詞01 教你一眼識破誰沒有安全感人的一生、人的性格總有不完美的地方,但人也總有辦法讓自己安全度過。,孩子的安全感就可以說建構了。現在的信息如此豐富,教育觀念又是如此的多元,如果父母對自己沒有信心,則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今天這麼做、明天那麼想,再好的教育理念,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永遠都無法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 為什麼孩子總愛插話?多數父母忽視的原因,一定要來了解一下
    這種行為,多數父母都會認定孩子沒有教養,尤其在外人面前的時候,父母還會覺得臉皮掛不住,講了幾次也講不聽的情況下,父母就會受不了出手打孩子。但是作為父母的你,有沒有認真去想,孩子之所以會插嘴的原因?而正確的解決方法又應該怎麼做?這些都應當是父母要去深思的問題,並非一味的謾罵、苛責甚至動手打。
  • 孩子放學後就拿手機,不自覺學習?別著急訓斥,試試這些做法
    事實上,王女士還真的找到方法了,那就是利用孩子的愛好,幫助孩子制定了一套計劃。雖然這套計劃在剛開始沒有看到什麼效果,但是王女士堅持了一段時間後,她發現孩子放學後不怎麼看手機了,而是先拿出作業完成作業。孩子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王女士的計劃中,只要孩子先完成作業,她就會獎勵。
  • 孩子暴躁易怒,缺乏安全感怎麼辦?父母要教育孩子有自信、能擔當
    父母在養育孩子上,都會捨得大力投入,給孩子以最好的物質條件,卻在很多問題上忽略了孩子內心的需求,給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了傷害,嚴重的,甚至讓孩子極度的缺乏安全感,最終影響孩子的一生。作為孩子最重要的監護人,父母需要及時掌握孩子的成長信息,判斷孩子的成長方向,解決孩子的成長問題。
  • 孩子缺乏安全感,父母該怎麼辦?
    1、生活環境從小的生活環境會對孩子的性格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孩子從小就很少和別人接觸,生活中一直只有家人的存在,也少有玩伴,那麼孩子就容易性格內向、情緒敏感,這樣的孩子也容易沒有安全感。2、母親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情緒多變媽媽是孩子最親密的接觸者,如果媽媽常常怕這怕那,多愁善感,那將直接影響孩子的處世和生活態度。
  • 孩子若有這3種「臭毛病」,是「智力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訓斥
    孩子若有這3種「臭毛病」,是「智力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訓斥一、喜歡拆卸玩具是每個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它們既能安撫孩子情緒,也能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許多孩子喜歡拆卸玩具,不論是遙控汽車還是會發亮的皮球,他們都想拆卸之後,一探究竟。家長面對著滿地的零件和「報廢」了的玩具,就氣不打一處來。實在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認為孩子不僅沒有學會整理,還很「敗家」。但孩子的拆卸行為,其實是孩子動手能力和探索能力的表現。
  • 父母不能總威脅孩子,否則孩子就會有這3個毛病
    父母不能總威脅孩子,否則孩子就會有這3個毛病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為了想要讓孩子乖乖的聽父母的話,或多或少的,父母可能會出現威脅孩子的一面。大約就是「把你送給別人」「把你丟了」此類的話。或許這只是父母為了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向走,而隨口說出的一句玩笑話。可是,爸爸媽媽們或許從沒有意識到這些話說出口,對孩子又是怎樣的一種影響,結果不得而知。那麼,有時候父母的一句玩笑話,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呢?
  • 為什麼都不要我了:有遠見的父母不該做這些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用因素,有主觀的有客觀的,有物質上的有精神層面的,而家可以說是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對孩子來說,家就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直接地方,孩子先在家庭獲得安全感,獲得力量,才能更好地與這個世界抗衡,了解這個未知的世界。
  • 焦慮的父母,往往擁有缺乏自控力的孩子;有安全感,孩子才會自律
    自控力來自於安全感,這裡說的安全感,其實就是一種可控感。而焦慮的父母,內心沒有力量,所以才會不停地用外力來管束孩子;焦慮的父母內心缺乏安全感,也就無法提供孩子安全感,更無法為孩子提供可參照的模仿學習的自律榜樣。
  • 《童年不缺愛》孩子問題行為不斷,父母如何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慧慧遇到的這件事,很多父母都遇到過,孩子總在莫名其妙的情況下,對身邊的家人大發脾氣。讓父母開始自我懷疑,自己的教育理念到底出了什麼偏差? 起初的心理醫生並不能幫到男主,但教授好友沒有戴有色眼鏡看待他,而是看到了他內心的自卑和自我懷疑,認可包容男主,讓男主真正打開了自己的心扉,不再自我懷疑,並因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2.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未來會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