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罪咎?

2022-01-04 林格尼爾福音事工

我在神學院授課期間,經常被委派教授基督徒護教學。護教學(apologetics) 一詞來自希臘單詞 apologia,意思是「作出回復」。因此,護教學這門學科不是關於因著身為基督徒而道歉,如同這個詞語貌似具有的含義【譯註:護教學的英文單詞「apologetics」跟英文的道歉「apologize」相像】,而是旨在為基督教真理提供理性、智性的辯護,以及回復人們針對信仰提出的異議。這是一項可以相當抽象、富有哲學性的事業。

我教授護教學期間,經常與非基督徒交流;他們中有些人漠不關心,有些人則對基督教抱有公開的敵意。因著這個緣故,我在這些討論中時常碰到有關許多真理的異議。我的想法如同法蘭西斯.薛華(Francis Schaeffer)所言,基督徒有責任對誠實問題給予誠實的回答,只要我們能夠作答。因此我盡力照此去做。

然而或早或晚,尤其在與無神論者和對基督教抱有哲學敵意的人討論的時候,我會從給答案的努力中停下來,提出一個非常尖銳的個人問題。我會說:「我們已經討論了抽象問題,對神的存在等主題作了理性論證,讓我們把那些問題暫時放在一邊,讓我問你一個問題:你如何處理你的罪咎?」

這個提問時常造成討論主旨的戲劇性轉變,它觸及了對許多人而言某種非常內裡的東西,某種在存在意義上對他們造成影響的事物,因此將討論轉離了抽象範疇。我問這個問題時,大部分情況下同我說話的人都不會生氣,有時候對方會說他沒有罪咎,或者罪咎不過是宗教人士發明的詞彙。然而通常情況下,那人會嚴肅對待這個問題,試著解釋他是如何處理罪咎的。

罪咎:一個客觀事實

什麼是罪咎?首先我們得說罪咎不是主觀的,而是客觀的,因為它符合一種客觀標準或實際。這使我得出我能組合出的最簡單的罪咎定義:罪咎就是一個人違背一條律法時所招致的。

我們明白它在司法公義體系中是如何運作的,如果有人觸犯了某條法律,觸犯了政府頒布的某項法規,這人就被視為犯法,可能得上法庭。這人或許會說他無罪,在這種情況下他就符合審訊條件,經常是由陪審團執行。在審訊過程中必須列出證據、聽取證詞,審訊最後,陪審團成員要達成裁定,他們按照他們的判斷決定這人是否真的有罪於觸犯他被指控違反的法律。

審訊有許多種,辯護有許多種,證據也有許多不同的級別。一些年前,似乎整個美國都都在關注辛普森(O. J. Simpson)的兩場審訊——一場是刑事審訊,一場是民事審訊——二者關注的證據規則不同,在達成裁定上有著不同的指導原則,如此等等。但不論哪一種審訊,關鍵問題都在於:這人是否具有罪咎?換句話說,嫌疑犯真的犯罪了嗎?他或她是否違反了法律?

律法是我們世界裡無可遁逃的實際,我們有從父母而來的家規,有老師或僱主制定的守則,有國家和聯邦政府頒布的法律。我們所有人都要服從規條與法律,我們可能在某些法律上懷有異議,甚至對法律的整個觀念都不甚認同;我們可能在被要求留意的法律上完全沒有投票的機會,但儘管如此,那些法律仍然在那兒,我們無法忽視它們。當我們談論罪咎時,我們是在談論觸犯或違反這些規條或法律。

聖經觀念裡,神是至高的賜律者,活著的每一個人都有責任遵行祂的律例、要向祂交帳。是的,神的確有規條和律法。很多時候人們對我說基督教不是關於規條律法,而是關於愛— —這實在不是真的。基督教的確是關於愛,然而那是因為愛是規條之一——神命令我們愛祂並愛人如己。基督教不是僅僅關乎規條律法,但神制定的規條和律法從創世之日起就是人生實際,因此如果我們形容罪咎是一個人違背法律時所招致的,那麼我們違背神的律法時,就招致最高的罪咎,這是因為神的律法是完美的。神的律法從不專制,不是僅僅反映某個遊說團體的私慾,相反,它彰顯的是神自己完美、聖潔、公義的性情。

很顯然,如果沒有神,我們就不用擔心觸犯神的規條,因為祂根本沒有規條,儘管我們仍然要面對次級地方官員的規條。我相信我們所有人都違背了神的律法,然而哪怕我們沒有違背神的律法,我們也一定違背過人的律法,因此我們所有人都經歷過違背某項律法而招致的客觀處境。

假設一個人犯了蓄意謀殺罪,他處心積慮地計劃取另一人的性命並且執行了自己的計劃,那麼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會同意殺人是一件壞事,謀殺是錯誤的。甚至在這個相對主義、許多人說沒有絕對的年代,如果一個人碰上有人拿刀指著他、威脅要殺他,他也會將他對相對主義的委身拋諸腦後,說:「這是錯的!如果你蓄意殺害我,你就自招罪咎!」他是對的,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明白有些事是本質錯誤的,如果我們做這些事,我們就招致罪咎。

罪咎是客觀的,由一個人是否做了違背律法的事決定。一個人違背一項律法時,就具有了罪咎;終極意義上,在神的律法上,這一點也是真實的,不論何時我們違背神的律法,我們都招致客觀罪咎。我們可能否認罪咎的存在,可能找藉口,或是用其他方式處理,但是,事實仍然是我們具有罪咎的。

相關焦點

  • 「動輒則咎」與「動輒得咎」
    近幾年,中央加大了反腐力度,「動輒則咎」常常出現在公眾視野。比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法律前面,抓早抓小,動輒則咎。」
  • 何為「碰瓷」?該當何罪?首次明確
    10月14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的《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界定何為涉案人員因涉嫌敲詐勒索罪被警方刑拘。其突出特點是「敲詐」,主要涉及敲詐勒索罪。
  • 何為「碰瓷」?該當何罪?首次明確!
    10月14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的《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界定何為涉案人員因涉嫌敲詐勒索罪被警方刑拘。其突出特點是「敲詐」,主要涉及敲詐勒索罪。
  • 《佛教倫理》| 邪淫何有罪
    《佛教倫理》,東方出版社出版,圖書將採擷出的倫理思想資料依不同類別歸納為篇,篇下一般設章,章下一般設節。如篇中內容單一,則直接設節;遇有較短的內容,則將數種合為一篇。如章中類別較多,則以「之一、之二」等作標題順序區分。全書共有2016節。標題除極少數為原有的外,都是以資料的內涵編加。
  • 【重磅】何為「碰瓷」?該當何罪?首次明確!
    10月14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的《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界定何為涉案人員因涉嫌敲詐勒索罪被警方刑拘。其突出特點是「敲詐」,主要涉及敲詐勒索罪。
  • 替人考試,「槍手」該當何罪?
    昨日,集美法院發布兩起代替考試罪典型案例。   替人考試,該當何罪?據法官介紹,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的,處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法官說,替考者或為尋求經濟利益,或是礙於人情答應代考。個別人對代替考試罪的認識不足,帶有僥倖心理,認為最嚴重的後果不過是失去考試資格。
  • 何為罪刑法定原則
    與判例法被排斥的原因相同,因為習慣多為口口相傳,因此具有不確定性,與成文法主義互相矛盾。需要注意的是,考慮到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存在很多不同於漢族的民族習慣,可以允許地方制定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但是,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自治區或省的人民代表大會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備過這樣的變通性規定,因此,從法理上講,除特別行政區以外,我國《刑法》在全國範圍內具有普遍的適用性。
  • 成人高考替人考試,「槍手」該當何罪?
    原標題:替人考試,「槍手」該當何罪?昨日,集美法院發布兩起代替考試罪典型案例。替人考試,該當何罪?據法官介紹,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的,處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法官說,替考者或為尋求經濟利益,或是礙於人情答應代考。個別人對代替考試罪的認識不足,帶有僥倖心理,認為最嚴重的後果不過是失去考試資格。
  • 清明「初候」:桐始華,《易經》:往不勝,為咎,您可知其中含義
    清明「初候」:桐始華,《易經》:往不勝,為咎,您可知其中含義4月4日,是庚子鼠年之中第5個節氣——清明節。」3月建辰「,至此,北鬥七星鬥柄將指向東南方的」辰龍「之位。其中,進入農曆3月清明節的初候為:桐始華;二候為田鼠化為鴽(音:ru),牡丹華;三候虹始見;清明初候,為何古人用「桐始華」3字來代表?這是因為,在大自然對應的24番應花期而來的「花信風」中,3月清明初候時令花開的,正是桐花。
  • 何為「碰瓷」?該當何罪?兩高一部首次明確!
    《指導意見》還規定了其他與「碰瓷」相關的犯罪,如採取轉移注意力、趁人不備等方式,實施盜竊罪、搶奪罪;毀壞他人財物、暴力劫取他人財物,可能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搶劫罪;以及故意或者過失致人傷亡、非法拘禁他人、非法搜查他人人身,可能構成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過失致人重傷罪、過失致人死亡罪、非法拘禁罪、非法搜查罪等等。
  • 用透視麻將和人賭博所犯何罪?
    用透視麻將賭博構成什麼罪?王某,酷愛打麻將,整日沉迷於棋牌室。一日牌友趙某說「這麻將打的太小了,不過癮,我約人咱們去打大的吧」。王某同意。結果王某牌運奇差,不論牌好還是牌差,每場必輸。數日下來,連輸數萬。王某起疑,遂報警求助,經過警察蜀黍查證,結果讓王某大吃一驚:趙某所用的麻將通過隱形眼鏡可以清晰的透視!趙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如果構成犯罪,所涉何罪?
  • 妨害疫情防控,該當何罪?
    但是,對於隱瞞病情致嚴重後果的案件,各地在司法實踐中對罪名的適用有所不一——妨害疫情防控,該當何罪?近日,山東省首例疫情防控期間妨害傳染病防治案宣判,田某因故意隱瞞武漢接觸史致37人隔離,最終被法院以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記者注意到,不僅是田某,近期各地陸續宣判了一批妨害疫情防控的案件,其中多位被告人均因觸犯妨害傳染病防治罪被追究刑事責任。
  • 何為陽善與陰德...(值得一看與收藏)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出自諸葛亮《誡子書》。 何謂陰陽?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陰陽之際微矣哉。——《了凡四訓·積善之方》 何謂陰陽?善有陰善、陽善?你做的好事完全顯露出來,人人都知道,報紙、電視傳播讚揚你,這是「陽善」。
  • 冒名頂替上大學者該當何罪?追訴時效如何破解?
    冒名頂替上大學,偽造居民身份證罪(本文作者張永華律師,系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一)該當何罪?我國《刑法》沒有規定「冒名頂替罪」,但是對冒名頂替上大學者追究刑事責任時,亦有相關的罪名可以定罪。2009年10月26日「王某嶸偽造國家機關證件案」[(2009)北刑初字第46號]判決時,當時湖南省邵陽市北塔區人民法院定的是「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
  • 偽造、變造、買賣身份證件究竟是何罪?多位律師給出解答
    偽造、變造、買賣身份證件究竟是何罪?北京「勞斯萊斯堵醫院女司機」又有新消息。8月27日,北京警方披露,單某某被行政拘留期間,發現其涉嫌偽造、變造、買賣身份證件犯罪,已被依法採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目前,北京警方正會同其原籍警方進一步調查。
  • 《道德經》: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可以「金玉滿堂」、富有高貴,但是《道德經》告訴我們「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這句話很好理解:財富太多,下場不好;驕奢淫逸,自取敗亡,下面為大家詳細分享:範蠡,也就是陶朱公,幫助越王勾踐滅吳之後,隱姓埋名開啟了他的創富之旅
  • 女子醉駕瑪莎拉蒂撞寶馬致2死,該當何罪?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刑法中的適用主要體現為:平等的受法律保護;平等的施以刑罰,而不因地位的差異、財產的多寡等因素而有所區別。作者撰寫本文不討論司法實踐是否貫徹人人平等,需要與公眾討論的是,女子醉駕瑪莎拉蒂撞寶馬致2死,該當何罪?
  • 從「嚴夫人」到「保時捷女」: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兩人的遭遇,依我來看,頗有些驗證了《道德經》的教誨:富貴而驕,自遺其咎。02《道德經》是中國智慧之學的代表作,曾被某些外國人譽為「最有價值」的一本書。《道德經》對人生智慧的啟迪,可謂字字珠璣。「富貴而驕,自遺其咎」講述的是:一個人富貴之後,如果驕傲放縱,就會帶來災禍。這個災禍是怎麼來的呢?是自己招來的,是自己的「驕」招來的,怨不得別人。中國有一句俗話「人怕出名豬怕壯」。一個人得到富貴,超越了多數人,無形中給很多人造成了「壓力」,很容易招到妒忌「眼紅」。
  • 高考頂替,該當何罪?
    一、高考頂替案件涉及的六宗罪 1. 偽造居民身份證罪高考頂替非法行為得以「成功」實施的後果之一是,頂替者必然冒名,即以被頂替者(以下或稱「受害者」)的姓名和身份信息獲得大學錄取並完成就讀,此後繼續以該姓名從事工作和生活。
  • 臺中東亞青運會被取消,國臺辦:正確決定,「臺獨」勢力難逃其咎
    安峰山/資料圖 安峰山答記者問文字實錄如下: 問:東亞奧協決定取消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對此有何評論對東亞奧協決定取消臺中市東亞青年運動會,民進黨當局和推動所謂「公投」的「臺獨」勢力難逃其咎。混淆視聽、轉移視線是無濟於事的,他們要對自己的言行承擔全部責任。 我們曾一再規勸民進黨當局,不要做挑戰一個中國原則、破壞兩岸關係、損害臺灣同胞利益、損害中華民族利益的事。然而,他們卻置若罔聞。近一個時期,民進黨當局阻撓限制兩岸交流更加變本加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