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教育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2020-12-23 騰訊網

*來源:信口說(ID:xinkoushuo)

在談論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看兩數據,這兩個數據有助於我們更客觀地理解當前的教育現狀。

01 未來十年將有1億大學生畢業

據教育部預測,2021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達到909萬人,2022年畢業生將超過1000萬人。我國14億多人口中目前有1.7億名大學生,再有10年左右的時間,隨著1億多名高校畢業生進入各行各業,我國14億多總人口中就會有3億多名大學生。

14億人口,3億大學生,看起來大學生的佔比在總人口中並不高,但是在具體的就業環境中,是不應該將20歲以下未就業和65歲以上退休人員都算在內的。

根據國務院《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到2030年我國總人口14.5億,老年人口(60歲以上)佔比25%,即3.6億,0-15歲的人口約2.5億。去掉這兩個年齡段,簡單計算,20-65歲就業人口約8.4億,3億大學生的佔比將高達35%。

如果再考慮20-40歲年齡段的就業人口,這一比例會更高。如果是在一二線城市,大學生的佔比會進一步提高,具體環境中超過50%妥妥的。這才是真實的大學生就業情況。

每年1000萬,持續十年1億的大學畢業生,是什麼概念?比利時、葡萄牙整個國家的人口只有1000萬。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吳愛華說:

如何配置這些人才資源,調整結構、提升質量,將成為一項重要工作。

換句話說,想想就可怕。

大學生就業,將成為未來十年最重要的社會問題之一。

02 在北京和深圳考入清北的概率是多少?

先看北京

2019年,清北在北京合計招收748人,其中高考統招473人,綜合評價招生190人,藝術體育招生48人,自主招生27人,保送生10人。2020年,清華擴招21人,北大擴招25人,合計總人數達到800人。

2020年北京高考報名人數49225人,錄取800人,考上清北的概率是1.6%。

2020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071萬,清北合計錄取約7300人(不包括留學生),全國學生考上清北的概率是0.07%。

這麼看來,生在北京能考入清北的概率確實比其他地方高多了,至少是全國平均概率的20多倍。

但是北京依然存在教育資源分布極不均衡的情況。北京海澱的學校幾乎承包了過半考入清北的學生,人大附、清華附的學生分別佔了20%、15%。如果考生在教育相對薄弱的城區,比如石景山、大興、門頭溝、密雲,即便考生在本區最好的學校,也基本上無望清北。

這個數據,對於清北的畢業生 ,同樣殘酷。

2019年,北京大學畢業生9904人,清華大學畢業生有6965人,留京比例約在40%,差不多是7000人。假定清北全都內部結婚,這些人到了婚育年齡,一年可以生3500個清北二代。即使未來清北繼續擴招到在北京招生1000人,只有清北二代參與競爭,也有超過70%的清北二代考不進清北。

這還沒考慮國外名校回京的人數,和清北畢業生之外的北京龐大的家長群體。清華北大的父母為樣本,大多數人必須接受孩子高考不如自己。

再看深圳

2020年,深圳高考生5.3萬人,清華北大在深圳錄取69人,錄取率0.13%,只有北京的十分之一不到。

但在深圳,競爭最激烈的不是高考,而是中考。

深圳連續多年的高考大學錄取率超過90%,但中考錄取率低於50%。這意味著,只有不到一半的學生,能夠從初中順利進入高中,考高中比考大學要難得多!

對於絕大多數人,耗盡18年的人生,不過成為了這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分母。

03 單一價值體系面臨越來越大的衝擊

一邊是中考、高考競爭的激烈程度越演越烈。

一邊是大學持續擴招,學歷通脹,就業困難。

中國的年輕人上大學、讀研、讀博,拿了第一學位、拿第二學位,再去考各種各樣的證書,然後進大廠,賺大錢。對於絕大多數人,這成為了唯一正確和通向成功的路。

內卷是因為大家只有一個目標,在這個目標的驅逐下,所有人前赴後繼。

拿高分、考名校、進大廠,人生的選擇被單一化,進入到了一個個死循環。我覺得這個才是教育的問題。什麼是所謂的成功?什麼是人生的目標?在階級逐漸固化的今天,單一價值驅動的結果是,大家前僕後繼的,當一茬又一茬的韭菜。教育中焦慮父母投資的冤枉錢,房價泡沫背後背負房貸的人,這不都是被割的韭菜麼。

在單一的價值體系下,教育變成了一項惡性的軍備競賽,其投資性價比在迅速降低。在通往高考的路上,絕大多數人成為了犧牲品。青少年困於學習、高分、競爭,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問題開始變得普遍,自殺的低齡化趨勢非常嚴重。一個孩子,懷著對世界的無限憧憬長大,結果,我們所有的大人合謀起來告訴他:你的前半生存在的目的,就是考試,完全了無生趣啊。雖然習得了十八般武藝,但完全不知道到底該做什麼。

即使千軍萬馬闖過獨木橋,進入大學的學生們,也面臨更嚴重的人生問題。

知乎上關於大學生自殺的話題,頻頻出現。最近一個北交大學生跳樓事件,過萬人關注,話題瀏覽量近800萬次。這樣一個有思想、有才氣的年輕人,在遺言中平靜的敘述,讓人感慨萬千:

生活無望,希望崩塌,對明天的期待已經毀滅殆盡,沒有了信念和理想。

這個問題下的2700多個評論,也同樣讓人沉重:

同樣處境的大多數我們嘆息完該卷繼續卷,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如果讀書只是為了這種毫無意義的空轉和內耗,那麼,不如現在就停下來,去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

我早就失去人生目標了,只是還沒跳樓。

……

最近網際網路中的熱詞:內卷、小鎮做題家、階層固化、消費貸……看似無關的事,卻又隱隱關聯。

全社會在催化焦慮,學生身處其中,終難倖免。面臨這樣普遍的問題,誰來吶喊和改變?

04 越來越多的人,需要開始接受自己是平庸的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教授劉瑜的一篇演講被刷屏:

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她也是一名母親,她在演講中提到現在孩子普遍的焦慮、抑鬱症、空心病等,還有育兒重擔由女性承擔的後果。她試圖論證,在當今社會,如果一個人選擇「放棄所謂的成功」,也未必是壞事,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是最重要的人生功課。她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孩子將來上不了清華,也會成為一個普通人。

很多人根本不是從自己的興趣、性格、特點出發去選擇專業、去找工作,而是學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幹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我孩子在清華附小上學,孩子家長都是學霸,清華滿大街藤校畢業的老師,那又怎麼樣呢?一個班裡還是只有一個第一啊。你憑什麼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抓到彩票的那一個?這不科學。

越來越多的人,需要開始接受自己是平庸的:

你不可能一直是班上考第一的那個人,

你不可能在千軍萬馬中考上清華北大,

你不可能畢業就拿到年薪百萬的工作,

……

但這又如何?真的,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們的社會充滿了成功學,但是我們更需要「失敗學」:

考不了第一就安心做個中等生,

上不了清北也可以去學個技能,

學習不下去了大不了退學休息,

沒有年薪百萬也照樣自食其力,

……

接受了這一點後,你發現,其實生活還是可以很精彩的。接受自己是平庸的,也是去接受,生活並不止一條道路,成功並不止一個標準。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美好的未來。這才是應該有的多元化價值體系。

05 有沒有可能,大多數的教育培訓公司都錯了?

如今K12階段的教育培訓公司,幾乎所有的主業都是課外培訓,說白了就是幫助提分,風口上的在線教育公司也都是如此。

有很多人創業之初很有情懷,想改變教育,他們做遊戲化、做教玩具、做智能測評、做輔助工具、做科學內容、做素質教育,但無一例外被現實教育:要想賺錢,還是得做培訓。在個人情懷和公司生存發展中,最後多數都轉向了K12課外培訓。

這是剛需啊!

某在線教育機構的創始人曾坦言:

教育的關注點不應該僅是做題、練習,也要關注性格、也關注修養,我是完全同意的,但我只能這麼說,我們不是一個那麼了不起的公司,這個我非常坦白,作為在線教育公司,我們先要活下來,才能談得上理想。估計在未來兩三年內,都沒有辦法把關注點放到那部分。

對於K12培訓行業,很多人堅信:

1)十幾年內,中高考為主的選拔體系不會變,提分依然是黃金賽道。

2)東亞儒教文化的底層基因,望子成龍,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不變。

3)通過持續、高強度的練習理解知識,是提高考試成績的重要途徑。

4)無論體制內教育如何變化,內捲化競爭加劇,校外培訓需求更盛。

從來如此,便對嗎?

在線教育公司們動輒百億人民幣的融資,是一個時代的頂點,也可能成為一個行業的轉折點。

大家都在瘋狂燒錢、瘋狂營銷,都在關注轉化率、續費率、獲客成本,都在埋頭打磨業務的細節,但未來改變的,可能是教育培訓的大環境。這就像在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上,所有人都在爭著搶一個好座位,卻沒有注意去看列車行進的方向。

當多數人終於意識到,考名校不是唯一的選擇,即使考上了名校也不等於成功,多元化的價值體系才是最終的解決方案,開始鼓勵年輕人發現自我、追求幸福,或許我們的教育會迎來一場徹底的改革。

我希望那一天,終不會遠。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信口說」。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焦點

  • 國際教育「加速跑」這十年,還面臨哪些挑戰?
    芥末堆 肥狗 11月26日報導在過去十年,K12國際學校行業在中國發展迅速。與此同時,國際學校也仍面臨諸多挑戰。11月22日,在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舉辦的「國際課程建設及本土化」圓桌論壇上,多位國際學校校長就國際課程落地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了接地氣的探討和分析。
  • RCEP籤署後,未來十年,中國製造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上個月15號,東協10+5RCEP籤訂了,RCEP順利籤署將為中國未來發展的基礎提升一個新的臺階,同時也給中國的低端製造業敲響了警鐘!從2001年到2020年,中國入世20年,中國的製造業經過了過去20年的發展。早已經取代了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大國,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市場。
  • 教育行業核心是產品和內容 細分賽道未來或面臨更多機會
    本報記者 李春蓮2020年,在線教育行業迎來了爆發式增長,而線下教育卻經歷了倒閉和洗牌。這一年即將結束,教育行業未來面臨著怎樣的機會?12月18日,《證券日報》社主辦的「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邀請行業頭部企業、知名投資機構,共同討論在新的歷史環境下教育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 安筱鵬:未來十年企業最大的挑戰是消費者崛起
    什麼是數位化的本質,在安筱鵬看來,就是在數據+算法定義的世界中以數據的自動流動化解複雜系統的不確定性,然後提高資源優化配置的效率。  安筱鵬認為,未來十年企業最大的挑戰是消費者崛起,面對這樣的變化,面對複雜的場景,企業需要做各種各樣的決策,就是要把正確的數據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傳遞給正確的人和機器。  "背後就在於數據實現自動流動,在數字世界和虛擬世界裡去描述去診斷,去預測,去決策。"安筱鵬補充道,系統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人類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少,到最後可以不用幹預,就是數據的自動流動。
  • 德勤:美國製造業未來十年面臨240萬工人缺口 嬰兒潮一代逐漸退休
    其次,製造業可能面臨人口挑戰。根據蓋洛普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儘管有退休延遲的趨勢,但退休的平均年齡現在已經達到66歲,超過260萬嬰兒潮一代預計將在未來十年內從製造業工作崗位退休。在2018年的研究中,我們的受訪者認為普遍職位空缺對業務的最大影響是,他們無法維持或提高生產水平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客戶需求。 60%的受訪者將技能短缺排在未來三年對生產率的影響很大或非常高。使用德勤經濟團隊創建的基線經濟預測,假設未來十年美國製造業GDP持續增長,該研究顯示,如果該行業無法填補預期的空缺工作崗位,那麼2028年將使4540億美元的的製造業GDP帶來潛在風險。
  • 在分散性的行業裡尋找未來十年的龍頭
    近日,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黃燕銘發表演講指出,我們現在處在中國經濟特殊的歷史時刻,很多行業的市場規模從高速增長轉向緩慢增加,競爭加劇促使行業集中,有競爭優勢的企業成為龍頭。因此下一個階段的主線,是在分散市場中,尋找未來十年中具有行業整合能力的龍頭公司。
  • 我國資管行業面臨重大的機遇與挑戰
    在「大資管格局重塑 機構的責任和擔當」圓桌論壇上,多位業內大咖一致認為,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大資管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各專業機構需要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增強與投資者溝通,為資本市場的發展壯大作出貢獻。  上海證券交易所債券業務中心總經理佘力表示,基礎設施公募REITs產品的推出無疑拓寬了整個資管行業的內涵和外延。
  • 未來中國金融監管面臨挑戰
    從報告的內容來看,央行認為金融系統將面臨三大任務,即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央行提出了針對性的金融貨幣政策的三個方向: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據此可以認為,未來金融系統將面臨全面的系統性監管的加強,整體的金融監管邊界和內容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明確。
  • 2020年炭黑行業面臨的挑戰與發展
    2019年炭黑行業產能過剩矛盾激化,在上下遊產業鏈供需博弈中成為最大的犧牲者,承受著利潤大跌、虧損運營、需求下滑、成本利空等一系列壓力。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國內炭黑行業需要在政府的指引下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特點的道路。2020年炭黑行業面臨的挑戰有哪些,炭黑企業又該如何應對?
  • 食品行業未來5大趨勢和我們面臨的關鍵挑戰
    編者按: 本文是瑞銀集團全球財富管理投資研究部門(UBS GWM Investment Research)發布的「 食品行業的未來」報告部分內容,報告詳述了食品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科技創新趨勢和監管政策的變化
  • 黃燕銘:在分散性的行業裡尋找未來十年的龍頭
    圖 | 10月31日國泰君安2020年度策略會現場03在分散性行業中尋找能夠整合行業的龍頭未來一段時間的股票重點看什麼?在分散市場中,尋找未來十年中具有行業整合能力的龍頭公司。龍頭公司一定是現在規模最大的嗎?不一定,但龍頭公司一定是具有行業整合能力的公司。首先來看行業。下一個階段我們要選擇什麼樣的行業?選那些現在還處在分散,但是未來能夠走向集中的行業。當然有些行業是永遠分散的,不太可能集中。
  • 深圳IT領袖峰會行業分析師:產業網際網路或許是未來十年最大機會
    分析師們認為,未來十年最大機會在產業網際網路深圳新聞網2019年3月30日訊(記者 張玲)發現趨勢、預見未來,每年在深圳舉辦的IT領袖峰會上,我們都可以摸一摸行業的脈搏,對下一年的科技新風向作出預測3月30日下午,出席2019深圳ITl領袖峰會青年領袖論壇的行業分析師提出:未來十年最大的機會是產業網際網路。來自賽迪、IDC、易觀和艾瑞四家機構的分析師分享行業報告時,提到最近特別熱門的一個詞,「產業網際網路」。2018年,「BAT」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巨頭紛紛進入這個領域,馬化騰在3月31日峰會開幕大會上的演講主題也將圍繞產業網際網路談5G和AI。那麼,產業網際網路到底是一個什麼東西?
  • 如何理解車機系統的演變、挑戰和未來?行業人士如此看| 2019全球...
    而決定一輛智能汽車好壞的關鍵又在於,是否擁有一個出色的車機系統。從最初作為緊急救援,到後來逐漸加入導航工具類內容,再到引入豐富的音視頻內容服務,車機服務於人的方式愈加豐富,未來它也遠不止今天這樣的形式。從現有趨勢看,車機將是汽車加入物聯網世界的入口,也勢必會引發人機互動、生態內容等一系列的變革。
  • 金海:數據處理的時效性是大數據時代面臨的最大挑戰
    以下為現場實錄全文:  非常高興有機會到中國軟體行業協會的年會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目前在大數據處理方面的一些挑戰。我這個報告稍微偏技術一點,但是我覺得對我們整個軟體行業的發展可能起到一個提醒作用,因為大數據處理面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我先從例子講起,這是2017年的雙11,舉了兩組數據,大家都知道人造狂歡節。但是這個人造的狂歡節是我們大數據處理面臨的最大一次挑戰。
  • ...最大教育公司:科技賦能教育面臨哪些挑戰? | 全球AI+智適應教育...
    11月16日下午,美國福布斯市場內容部總經理Will Thompson和物靈科技CEO、前微軟研究院研究員顧嘉唯以及印尼最大教育公司Ruangguru聯合創始人Iman Usman進行了深入對話,探討了創辦教育公司面臨的挑戰
  • 未來十年我最看好的十個行業
    年精選出品牌100強最近半年我在精選行業研究的行業從30細分行業精選出10大行業這十大行業和品牌100也是我未來十年的重點研究對象未來十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大的消費品三是吃看好吃原因是生活大事以吃為本14億人每天少不了吃
  • 預測2030:教育培訓行業未來十年三大趨勢
    在疫情倒逼線下機構加強在線招生、在線教學、在線管理、在線數據留存等能力之後,培訓行業OMO的迭代正進入快車軌道,預計未來十年內,這個變化都不會改變!教與學的場景不再局限於線下,而且短視頻、直播等新流量平臺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由此,奇碼大膽預測,未來十年將有以下趨勢:第一、網紅教師頻出!
  • Concordia協和國際高中部校長:未來教育的挑戰落在這裡
    如何讓今天的教育為孩子的未來做準備,這是我作為兩個孩子的家長來說最大的驅動。 在現在的學生未來將要從事的職業中,有65%是現下根本不存在的職業。我不認為這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但作為家長和教育者,我們需要認識這個問題,並為未來做好準備。
  • AI時代,現代教育體系面臨三大挑戰!(值得深思) | 精選
    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注我們這篇文章授權轉載自「老施說教育」(微信號:老施說教育)微信公號。這一制度奠定了世界教育體系的基本結構,也劃定了人才成長的基本路徑。這項制度的歷史進步意義在於大規模人群經過標準化的學習得以成長為社會發展各行業需求的人才。然而,隨著人工智慧的突破性發展,人類社會沿用了兩百餘年的這套自我發展體系可能將面臨重大挑戰。現代教育體系一共面臨著三個重大的挑戰。
  • BCG何大勇:新常態下銀行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其中,最大的影響是導致銀行服務客戶的手段發生改變。銀行過去以信貸為主,而在未來,各種各樣的金融工具、資本市場的工具、衍生品的工具、避險的工具會增加。  3銀行客戶的改變  即數位化一代的崛起,今天的80後、90後他們在手機上每天大概花費三四個小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