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後,如何重建價值觀,再讀《月亮與六便士》 | 北京小院

2020-12-15 知更社區

人一生當中會遇到很多事情,哪些事情重建了你的價值觀?

因為在異國他鄉生活,使得從前對生活的理解坍塌重建?因為親人過世而對死亡有了重新的認識?抑或是面對小生命的降生,而對為人父母有了新的體會?或者在糟糕的人際關係中,決心脫胎換骨,重新做人?面對這些改變,你是怎樣刷新自己的價值觀的?

《月亮與六便士》是毛姆的小說,主人公長期從事證券工作,原本以為這輩子就這樣過去了,結果年近中年突然被「心靈深處的藝術夢」喚醒,然後拋妻棄子、離家去巴黎學畫畫。到了中年,才突然重建價值觀的行為,你如何看待?

6月9日午後(周六)14:00,

歡迎帶上你的「重建價值觀」的故事,

來到知更小院,

分享你被生活改變的那一剎那。

歡迎報名知更小院

共讀書目:《月亮與六便士》

時間:2018年6月9日(周六14:00-17:00)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在滿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到了月亮,此後便再也看不到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以畫家高更的原型為素材寫就的。月亮代表的是理想,六便士代表的是現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搖擺,但所有人都應該為自己活一次。
  • 人生如夢,你希望枕著月亮還是六便士?
    選定閱讀《月亮與六便士》,還得從一位朋友說起。起初看到「月亮與六便士」書名的時候,以為書中會講有關月亮和六便士的故事,但當你通讀完,它們並沒有出現,反而是小說的主題證明了這一點。這個名字的由來是來自英國《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對毛姆的《人性的枷鎖》長篇小說的書評。它是這樣說的,「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毛姆喜歡這個說法,所以就有了這一書名。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是人生兩種不同的追求,六便士是指世俗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月亮,是使得我們一生不斷尋找、追求的理想。100多年前。奧斯卡王爾德曾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簡直可以拿來概括月亮與六便士這部小說。
  •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打卡
    作者:英國小說家毛姆一百多年前,王爾德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而這句話就可以概括《月亮與六便士》這本小說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代表現實,當理想和現實有衝突的時候你會怎麼選擇?《概述》這本書主要講述的主人公是一位家庭美滿、事業有成的證券經紀人,在我們看來他過得非常幸福,而在他40歲的時候,拋妻棄子去了巴黎追求他遙不可及的繪畫夢想,在巴黎窮困潦倒,過得狼狽不堪,他勾引朋友妻子,導致他自殺,經歷的這些事磨練了他的意志。他對家人、朋友一向冷酷,但他對藝術有著無法抗拒的追求。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描述了原本擁有著幸福美滿生活,工作如意,生活無負擔的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毅然拋下這些美好,毫無理由的從倫敦遠走巴黎。2.追求理想的意義何在查爾斯·斯特裡克蘭離家後生活潦倒,承受各種苦難,即使是臨近死亡那又如何,對此他從未畏懼,畫畫早以讓他的內心得以滿足,畫畫帶來的一切早以超越死亡,那是斯特裡克蘭所領悟的生命價值。
  • 100年的《月亮與六便士》:我們這一生,到底該如何度過?
    而這部反映毛姆成長經歷的「元小說」與《月亮與六便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人性的枷鎖》出版後,《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刊載了一篇匿名書評,文章對《人性的枷鎖》這本書進行了評論,裡面談到了書中的主人公菲利普·凱裡,認為「他和許多年輕人一樣,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
  • 月亮與六便士之中文名翻譯
    毛姆寫的小說the moon and sixpence如何翻譯成中文?moon以及sixpence很簡單,肯定譯成月亮、六便士,關鍵是如何翻譯and,是「和」好呢?還是「與」好?在我看來,百分百是「與」好。為什麼這麼說?
  • 宏觀| 民間借貸:面對「月亮與六便士」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百年世界經典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描繪了銀行家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德,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追求內心隱秘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別子,棄家出走。在經歷種種離奇遭遇後,他來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島,同當地一位姑娘結婚生子,成功創作出一系列驚世傑作。就在此時,他被絕症和雙目失明擊倒,臨死之前,他做出了讓所有人震驚的決定……作品字裡行間無時無刻不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做著取捨,是追求心中那崇高的月亮,還是苟且在卑微的六便士溫飽的生活裡?近些年來,民間借貸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
  •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
    或許人性本來就是相通的,地球本來也是圓的,所以英國作家毛姆在他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裡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也是如此,甚至結局都有些相似。寶玉是拋棄了嬌妻薛寶釵當了和尚,他是告別了糟糠之妻,去追求自己所謂的理想。那麼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簡單地介紹一下故事梗概。
  • 翻譯家傅惟慈去世 曾譯《1984》《月亮與六便士》
    譯有德國著名作家託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格雷厄姆·格林的《問題的核心》、奧威爾的《1984》。據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透露,中國著名翻譯家傅惟慈於2014年3月16日早晨因突發哮喘去世,享年91歲。
  • 月亮和六便士
  • 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
    打開百家號想寫點東西,可是又不知從何處寫起,尷尬……順手拿起一本書,正是前段時剛買的《月亮與六便士》就看了起來。我看書有個習慣就是從後邊看起的。於是翻到了譯後記: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書名月亮與六便士,但全篇小說既沒有出現月亮,也沒有六便士。純粹是作者信手拈來的。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是奧斯卡·王爾德在一百多年前說出的話,這句話基本可以概括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但在得了絕症之後,他叮囑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他畫在房子四壁上的畫,一件傑作就這樣化為烏有……這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整個故事。讀完本書給人一種格外複雜的內心感受,既有對查爾斯拋家棄子離經叛道的憤怒;又因他不被世俗羈絆敢為自己獨活的生活態度感到一絲震撼。
  • 撿拾六便士的間隙,也別忘了抬頭看看遠方的月亮
    這個人就是小說《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德,一個拒絕身體舒適,為了心中所愛,撞見厄運也在所不惜的人。他放棄倫敦上流社會的生活,拋棄妻子和孩子,四十歲開始學習繪畫,住在巴黎最破舊的旅館,自我流放到南太平洋小島大溪地,雙目失明病逝於原始森林的小木屋,他像瘋子一樣,只為追逐自己兒時想當畫家的理想。
  • 夜讀|《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作文導寫,ID:gh_b47952ece65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書籍簡介《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
  • 《月亮與六便士》豆瓣閱讀年度第一名的警世之作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人世漫長,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六便士,有人見星辰。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就是那個終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就如《月亮與六便士》中導讀說的那樣:「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看見了月亮,你應該被夢想照亮,還是被金錢照亮?」
  • 當《解憂雜貨店》遇上《月亮與六便士》
    師弟寄來《解憂雜貨店》,恰逢《月亮與六便士》看到四十多章。西西弗書店推出的新版本封面甚為喜歡,但翻譯方面卻並無驚喜,個人感覺與其他版本大同小異。《月亮與六便士》文中有「我」,但「我」在描述斯特裡克蘭其人時則是起著旁觀者的作用。天津人民出版社的版本中,譯者李繼宏在導讀裡提出他不認可很多人把《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當初斯特裡克蘭的看法,並闡述了他的理由。
  • 世界名著《月亮與六便士》濃縮成4句話,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通常,這樣的人更懂得如何去關心別人,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愛,組建家庭後更容易收穫幸福。相反,如果一個人從小看到的是父母爭吵、打架的場景,幼小的心靈長期得不到愛的滋養,那他的內心多半是有創傷的。這樣的人要想獲得幸福,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否則,他會長成一棵歪歪扭扭的樹木。
  • 《月亮和六便士》:追夢的生命是一個從「召喚」到「歸程」的圓月
    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毛姆塑造了一個「不去彎腰撿地上的六便士,而去追求天上的月亮」的天才畫家斯特裡克蘭的形象,解釋了理想與現實、藝術與生活的矛盾,以及肉體對靈魂的束縛。《月亮和六便士》是對人生價值的審視和人性的剖析,並不是否定一種或肯定一種生活方式的作品。
  • 《月亮與六便士》有關作家和畫家的故事
    今日有幸讀完了英國作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所寫的《月亮與六便士》,這個書名很有意思,一開始我並沒看懂到底暗含著什麼樣的含義,後來才知道「月亮」代表著心中的夢想,「六便士」代表著生活所需的錢等一切物質。在這本書中,主人翁思特裡克蘭德的人生,是一個放棄六便士去追求月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