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娜媽咪原創分享
我家雙胞胎奧利和查理的奶奶爺爺不能像中國的祖父母一樣全職幫忙帶娃,但自從有了奧利和查理,婆婆言傳身教,讓我深切而真實地學習到西方家庭教育的精髓。婆婆從不溺愛孩子,但是孩子都和她很親;婆婆從不責罵孩子,但孩子卻聽得進她說的話;婆婆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不是那麼多,可孩子總是對她念念不忘……婆婆是一個非常要強的女人,一生從事教育事業,在家庭教育方面她的確很專業,但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更來源於對生活的熱愛。以下幾個方面,是我對婆婆隔代家庭教育案例的記錄,對在育兒路上的我非常有啟發。
堅持原則,卻懂得迂迴
那是奧利和查理4歲時的聖誕節,兩人淘氣損害了家裡的設施受到了我和孩兒爸的懲罰,本來聖誕節當天可以收穫很多禮物,但是由於受罰,奧利和查理可以拆開禮物,但必須通過好的表現贏得足夠多的貼畫勳章才能夠真正擁有禮物。按照平時積累勳章的速度,哥倆一時半會兒是很難得到禮物的。聖誕午餐前,哥倆由於得不到禮物而變得非常消沉,整個喜慶的節日氣氛卻被懊惱情緒籠罩了。我見狀實在是不忍心,於是就和孩兒爸商量著要妥協,畢竟是聖誕節,孩子盼望了那麼久。這時在一旁的婆婆制止了我,她說:「制定好的規則怎麼可以輕易改變,如果改變了,不就等於告訴孩子規則制定了是可以改的嗎?」。這一聽,我還真有些火了,聖誕節讓孩子不高興,能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嗎?接下來,婆婆又說:「規則是不能改的,但是你就不能想想辦法讓孩子快一點兒獲得獎勵勳章,創造條件讓他們做好事,這樣你的原則沒有被打破,孩子做了好事,還能夠更快得到聖誕禮物!」 於是她拿出刀叉,問我是否可以讓哥倆把刀叉擺好,這樣可以獲得一些獎勵勳章。我當然是雙手贊同,同時也對婆婆的用心恍然大悟。
分析:
在家庭教育方面,首先要有規則,制定好的規則不能夠由於實施困難而輕易改變,否則就等於沒有規則,立規矩講規則是第一步,但是實施起來也要講求「戰略戰術」,要靈活講方法;其次,家庭教育要有一個中樞,婆婆雖然對於自己的觀點非常堅持,但是她始終都沒有在還沒與我溝通的情況下直接對孩子實施自己的想法,而是通過說服我,從我這個「中樞」把想法傳遞給孩子,這就保留住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權威性,畢竟媽媽是育兒的主導人。
幽默處事,孩子淘氣有對策
奧利和查理3歲的時候,一次和公婆組織了家庭房車露營。剛到達露營區,哥倆就跑到奶奶爺爺的房車上做客,奶奶房車的每個柜子都有按鈕,這下哥倆可樂壞了,玩兒起了按按鈕的遊戲。把所有柜子打開當然比較亂,重要的是不停按按鈕,按鈕就容易鬆脫,這樣房車開起來東西掉出來砸到人可就危險了。奶奶見狀立即神秘地看著孫子,問道:「請問爺爺的襪子在哪個柜子裡?奶奶的襯衫呢?」 孩子聽到真的立馬停住了,馬上開始「猜猜猜」的遊戲,沒想到奧利真的把爺爺的襪子在哪裡說出來了,對於小東西的觀察力真不可小視,大家一起哈哈笑了起來。次日,奶奶在房車上洗碗,兩個小傢伙又淘了起來,在床上亂蹦還扔起東西,奶奶見狀沒多說,卻給哥倆找活幹。英國人洗完碗都要擦乾才放入櫃櫥,奶奶不但示範怎樣擦碗,而且告訴孩子應該放到櫃櫥的什麼地方。哥倆不但照做而且做得不亦樂乎,結束後還不斷向我和爸爸炫耀。
分析:
孩子淘氣的時候不外乎幾個原因,要麼是對於新鮮的事物感興趣又不知輕重,要麼自己的玩具玩煩了無所事事,要麼需要大人的關注。設想下孩子在奶奶的房車裡到處亂按櫃門的按鈕,你會怎樣反應。一般情況我們會直接制止孩子的行為,用心一點的父母還會告訴孩子這樣做為何不對,但是有時孩子並非就聽得進父母的話。奶奶的做法一是通過幽默的方式,引發孩子思考,具有趣味性;二是給孩子找事做,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加入到大人的勞動中,學齡前的兒童對於做家務是非常感興趣的,因為這是大人做的事,孩子不但好奇而且會因為能夠做大人的事情感到自豪。兩種方法自然而然制止孩子淘氣的行為,孩子淘氣是天性,大人也沒有必要氣得火燒火燎,用幽默而輕鬆的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反而效果更好。
不當觀眾,與兒孫站在「同一個高度」相處
這兩年,我們組織了好幾次與奶奶爺爺的房車露營活動,一起旅行,這是祖孫相處的最好時光。面對奧利和查理,奶奶就像是個老小孩,對於周遭的事物總是表現出驚奇。當我們坐車過橋時,奶奶故意把聲調抬高:「奧利和查理,快看啊前面好大一座橋!」下橋時,奶奶又和孫子們一起歡呼。走在公園裡,一會兒一隻蝴蝶,一會兒一朵小花,奶奶總是用驚喜的口氣指給孫子們看。每次去遊樂場,奶奶也從來不把自己當觀眾,而是能參與的項目一個不落下。記得去「挖掘機家庭樂園」,奶奶開心地與3歲的奧利和查理學習操作挖掘機,即便是有些項目孩子的身高沒有達到標準不能參與,奶奶也會安排一個大人陪著雙胞胎當觀眾,其餘大人也要抓住玩兒的機會。這一點的確比我狠,來到遊樂場,雖然我也不當觀眾和孩子一起玩,但是讓孩子當觀眾我還沒有嘗試過,起初我還擔心怕孩子哭鬧,可婆婆一點也不擔心,她先是給孩子講明他們還不夠高,等長高了就可以參與,然後再鼓勵他們等待與我們招手。的確,雙胞胎的表現出乎我的意料,我們去玩,他們就和爺爺乖乖地站在一旁,每次我們經過,他們就開心地向我們招手。
分析:
孩子對於事物的認知來源於生活,奶奶在孫子面前不斷表現出對於周遭事物的驚奇,是把自己降到與孫子同樣的「高度」,這種情緒非常有感染力,非常激發孩子對於生活的熱情及對於事物的好奇心,這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理解和適應各種人生角色的過程。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既要受到關注,也要學會及享受參與的樂趣,更要學會當觀眾。這就是讓孩子與大人站在與大人同樣的高度相處。奶奶的做法是給予奧利和查理體驗不同家庭角色的機會,同時奶奶興頭十足與孫子一同玩,祖孫同樂,樂趣無窮。試想,我們帶孩子去遊樂場,自己總是充當一種陪襯的角色,孩子不但體會不到共享的樂趣,而且總有大人當觀眾自己養成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有時過多的關注孩子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像動物園裡的動物,反而會感到孤獨。
信守諾言,言出必行
平時孩子去奶奶家,有時要求看託馬斯或者其它喜愛的動畫片,如果時間不適合,奶奶會答應孩子晚一點再看,有時孩子玩別的都忘了,奶奶也一定會信守承諾讓孩子看自己喜歡的節目。奶奶不但自己示範如何守信,同時,也在生活中讓孫子實踐如何做到守信。每次來奶奶家玩兒,奧利和查理總要帶回家一些玩具,每次奶奶都說:「把玩具帶回自己家可以,但是下次一定要帶回來還給奶奶。」 起初我還真的覺得奶奶小氣,後來奶奶給我解釋她這是在訓練孩子學會講信用,只有講信用的孩子才可以從奶奶家「借到」自己想要的玩具。 有時孩子做錯事,奶奶只要放話讓孩子去淘氣角,那孩子肯定逃不過一劫,也不知奶奶怎麼就有這樣的震撼力,臉色一變還真能把孩子震住。
分析:
孩子從兩歲半到三歲期間記憶力就會形成,大人絕不能因為孩子小而打馬虎眼,如果大人不誠實答應孩子的事情又做不到,就會失去孩子的信任。另一方面,如果要懲罰孩子的錯誤行為,只是忽悠,沒有實際行動,家長又會失去威信。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把小孩當大人,在生活中讓他們看到誠實守信的榜樣,同時藉助生活中的小事有意培養孩子誠實可信的品質,這將使他們受益無窮。
善於觀察,讓孩子充分享受快樂
拿帶著孩子去挖掘機樂園這次經歷來說,既然來這裡,本來就是玩與建築工地有關的項目,因為這是在別的地方難以體會得到的。我也是帶著雙胞胎儘量玩與挖掘機有關的項目,可是奶奶卻堅持要孩子多玩駕車的項目。我就想:「開小車還不是到處都玩得到,大老遠跑來花時間開小車太不值當」。對此,奶奶是這樣解釋的:「奧利和查理雖然來到挖掘機樂園很開心,因為這是他們平時就喜歡和關注的,但是就3歲的年齡來說,來就是感受自己熟悉和嚮往的一種氛圍,真正體會挖掘機項目的樂趣還是要等再大一點。相反,雖然他們平時總開小車,可是這是他們的身心能夠真正體會樂趣的項目,我對他們對於方向的控制能力及空間的判斷能力真是刮目相看。」
分析:
孩子的成長不但是身體的成長,更是心理的成長。家庭教育中讓孩子享受自己真正的快樂,釋放心情有助於孩子心理成長的健康。奶奶的觀察能力很強,在大型遊樂場中撲捉到孫子最喜歡最享受的項目,所以儘量讓他們多玩,這和在不在挖掘機樂園沒關係,與我們大人想讓孩子玩兒什麼也沒有關係,孩子只有玩兒得盡興開心,才是來遊樂場的價值所在。
時刻啟發,讓孩子學會對於生活和情緒的管理能力
培養孩子獨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教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與奶奶爺爺露營的時候,在露營區我們想在戶外享受陽光,於是爸爸開始打開露營椅,這時奧利和查理也在奶奶的鼓動下參與進來把自己的椅子打開。奶奶告訴我,孩兒爸四歲,姑姑兩歲半的時候,她就開始讓孩子們自己準備出行的物品,她會告訴孩子哪幾天出行,比如周五,周六,周日,然後讓孩子計算天數,再根據天數計劃要準備多少件衣服,褲子和襪子。她說這不但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更是培養孩子對於生活的管理能力。有一次度假孩子們與祖父母度過了無比快樂的幾天,快要結束時,孩子失落地說:」我不想假日結束,如果假日結束,就不能和爺爺奶奶在一起了。」 孩子的話讓我聽了很傷心,於是就告訴奶奶,奶奶立即安排了讓雙胞胎去她們家過夜,她於是耐心地對孩子說:「歡迎星期五到奶奶爺爺家過夜,今天是星期二,你們數數還有幾天呢?」 於是一邊扳著手指,一邊「星期二,星期三……",然後讓孫子數數還需等幾天。這樣孩子學習了星期的天數,也對於去奶奶家有了期盼,所以離別的沮喪就消失了。
分析:
孩子能夠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是獨立的第一步,真正的獨立是具備主觀能動性,這也就是所謂的管理能力。管理者與執行者的本質區別是管理者具備處理信息的能力,他們能夠把獲得的信息變成方案並予以執行。孩子的奶奶在孩子兩三歲時就訓練孩子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培養孩子對於情緒的管理能力,這種情緒的掌控不是要求孩子不要傷心或沮喪,而是給予期望,讓孩子對於新的目標克服眼前的負面情緒。
作者簡介 :吉娜媽咪,留英碩士,中英混血雙胞胎媽媽,英國早期教育EYFS及家庭教育體系研究者及推廣人。微信公號《英國吉娜媽咪》 (ID:MummyGinaUK),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育兒教育平臺。「英國養娃那些事兒」(微信號:ukkids)綜合編輯,喜歡就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