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題立意,布局謀篇。
這八個字是大家太熟悉來,我們老師們講課呢,也都經常提到的。
但很多同學的作文,往往還是丟分在立意上。「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之眾。」好多同學的筆下詞句,就是烏合之眾。
學語文不是天天和字詞句篇打交道嗎?是的,但是「人生底色看語文」的老師提醒你,別忘了——
最熟悉的,很多時候恰恰是我們最陌生的。
不是麼?
每一天,我們可能習慣於做事,卻很少留心思考。比如蘋果為什麼會落地?不知多少萬年過去了,不知多少蘋果爛在時空裡,才有牛頓的注意,於是有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於是人類的科學翻開了新的篇章。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如此簡單的問題,一直沒有確切答案,也恰恰是答案豐富多彩的問題。
一個崇尚快的時代,看風景走馬觀花,讀書囫圇吞棗,思考講究套路。甚至要講點個性寫作文,都要強調尋找萬能材料,批量生產。
在一個考分至上的時代,這樣的思路確實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只空談情懷,不提成績的任何作文法,大多可以看成欺騙。連考試都對付不了的招數,成績上不提升,不解決問題,哪會有什麼真正的情懷?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方法不必標新立異,只要管用就好。比如今天要講的作文的審題立意,就可以拆分成「審題」和「立意」。
為什麼要拆分?因為拆分才能見得分明。一千字多的文章,又講審題又講立意,看似面面俱到,其實就好比兩隻手去抓兩隻兔子,結果可能是一個也得不到。
立意要精準
這裡也是想告訴大家,拆分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可以讓立意精準。
清代的大學者王夫之說「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之眾。」這句百家號「人生底色看語文」各位老師都喜歡引用的話,說的太好了。
一篇文章如果立意不精準,相當於沒有主題,無論材料多麼充足,選詞造句有多講究,也只是一堆語言材料的倉庫。
如何立意
如何立意?看到問題不要著急想答案。
我們語文學科,不像數理化學科那樣有著精確的答案,當我們思考的角度務必精準。
宋徽宗喜歡畫畫,自己除了管理國家,還兼職充任國家畫院的領導,為推動王朝藝術事業的發展,操了許多心。有一次為了選拔畫家,請應試者以「萬綠叢中一點紅」為題作畫。
題目擺在前面,同學們準備怎麼畫?最讓皇帝感到滿意的一幅畫是這樣的,翠樓上立著一位倚欄沉思的女子,鮮紅的唇脂和大片的綠葉交相輝映。
為什麼宋徽宗對此畫會感到滿意?因為和別的畫作比,這幅畫主題真實,深刻而且新穎。
立意的標準,也就是「真實」「深刻」「新鮮」這六個字。
所謂真實真實不是原本的去複製生活,想更好的突出立意,必須抓住本質,不能停留在外表,要對文章內容進行多次的討論,斟酌分析,才能提煉出感人的主題。
運動會是大家喜歡的題材。如果僅僅寫一個學生為了評三好學生,或贏得同學們的喝彩而在運動場上拼搏,雖然也稱之為真實,卻不如把主題確定為戰勝自我,超越自我。
所謂新穎寫作的時候,立意要新穎獨特,才能引人注目。人無我要有,人有我要新。考試的作文其實是一種競賽,想別人之所想,做好別人做不到的,你就贏了。
上面所舉的「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優勝者,就是如此。
所謂深刻真實是在抓住本質的基礎上,而深刻是在抓住本質的基礎上,進行下一步的提煉。材料開掘的越深,中心越明確,文章就越有意義。
朦朧詩人汪國真有一首詩《母親》:
盼望著盼望著盼望著果子成熟成熟了又怕落下來
見到過許多寫母愛的文章,但這短短的幾行詩,卻把母愛表現得很透。為什麼呢,因為他透過現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質。還有一位詩人寫了這樣的幾行詩:
寂靜的夜,我點燃一支煙,煙裡瀰漫著一屋子的思念,……
果子落地,點一支煙,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但詩人卻賦予現象以深刻的內容。
這說明什麼?寫作文並不缺少材料,只是缺少好的立意。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不是我們語文學不好,而是我們缺少學好語文的心態。
專注初高中各學科學習,這是我們撰寫的第530篇原創文章,更多閱讀,請加關注。
初中語文,分析句子作用題目要拿滿分,答題公式和角度在這裡
初中語文,怎樣把人物的個性寫得鮮活?
初中英語,任務型閱讀考查要點及答題規律
初中英語,掌握規律巧記單詞的四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