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認字學、數學,父母先了解皮亞傑的認知理論可防止焦慮

2020-12-17 愛家心理張麗

在媽媽群裡,有一位媽媽在為自己的兒子焦慮,他的兒子是13年9月下旬出生的,剛好明年上小學,跟著我們這群上一年級的媽媽,看著老師每天布置的作業就開始焦慮,覺得自己的兒子做算數還要掰著手指頭,才認識200多個漢字,都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弱智了。雖然距離他家兒子上一年級還有一年,但是當媽的已經開始焦慮到這種程度。

如何控制這種焦慮呢?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孩子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作理論。

皮亞傑作為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他提出了孩子認知發展的四階段論,他把孩子比做探索周圍世界的小小科學家,而他理論的中心思想是孩子的思維方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展。下面我們來看每一個階段孩子的特點和父母在這些階段可以提供的幫助。

1、感知運動階段

出生後到兩歲之間被稱為感知運動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的感知來源於自身的運動,孩子會逐漸明白,他們和周圍的人、物是獨立存在的。比如孩子知道了,即使某些物體從他們眼前消失了,也還是存在的,孩子們也懂得了,他們可以改變圍的環境,比如一個六個月大的孩子,想玩某個玩具,可能會採用一滾二爬三哭鬧的手段來獲得,一旦得逞,他們就加自信的故技重施。

對於兩歲以下的孩子,我們應該支持他們探索自己周圍的環境,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主要通過手的觸摸、鼻子聞、嘴巴嘗去了解他們能夠碰觸到的一切東西。生活中不難發現某個幼兒把不該放入嘴巴的東西,放進嘴巴裡去了。

我家三寶剛會走的時候,大寶拿著積木逗他,做出吃東西的樣子,三寶就直接把積木放進嘴巴裡去了。

在這個階段,家長應該注意孩子身邊安全隱患,比如說將孩子卡住的清潔工具或被孩子觸摸的插線板或者其他存在危險的地方被我們處理之後,我們就可以欣慰地看著孩子自己去探索周圍的世界了。

2、前運算階段

大概從兩歲開始,持續到七歲。兒童開始積極地用語言溝通,我們也開始要求孩子張口說話,這是因為孩子已經對說話躍躍欲試了,不僅體現在他們的詞彙量有所增加,他還表達出高級複雜的想法和情感。我們也開始要求孩子學習數數和歸類,這時孩子的思維活動只能圍繞著直觀的物體展開,他們並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

比如說我們跟孩子說她有三個蘋果,我們又給了她一個,她有幾個蘋果,往往孩子知道是4個,但是我們要是跟孩子說「3+1=?」孩子有些時候很難理解。幼兒園的小學化,其實也不過是讓孩子背過了而已。

這個時期孩子的思維方式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也就是說,他們認為每個人認識事物的立場都和他一樣,但他們逐漸開始區分過去與未來了。讓這個時候的孩子分享,其實孩子享受的並不是分享這件事情本身的意義,而是他分享了,父母開心了,他是被父母的情緒激勵所以選擇分享的。

這個階段對父母來說比較棘手,因為孩子雖然開始將自己的行為與結果建立聯繫,但還是做不到父母或者其他人的角度看問題,所以當家長協助孩子解決問題,需要幫助他們了解他人的立場。在這裡我們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讓孩子更好的理解他人。

3、具體運算階段

七歲開始,持續到十一歲左右,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並開始關注發生在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事情,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有所提升,能更好地駕馭諸如提出假設的思維活動,因此也不再像之前那麼以自我為中心,但解決問題時他們還需要一些具體事物的支持,但已經變得更具理性,在這個時期,如果孩子獲得了鍛鍊獨立性和自行解決問題的機,他們就會產生如魚得水的感覺。

學齡前和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主要任務是提高語言能力以及嘗試用具體的方式組織他們的世界,父母應該形成符合孩子年齡的預期。比如理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能在解決複雜問題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家長應該趁熱打鐵,幫助孩子學會用掌握的新方法表達自己對某些事物的想法和感受。

以孩子的友誼為例,當孩子在學校和朋友發生了矛盾,這個時候我們雖然不能代替孩子解決,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教會孩子如何和人交往,怎麼去處理人際關係的衝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可以直接教孩子說話,當孩子第二天去上學前再在家演練一遍,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4、形式運算階段

這是皮亞傑理論的最後一個階段,開始於十一或者12周歲,主要體現為邏輯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的提升,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開始運用數學和科學概念驗證假設命題了,還能夠使用更複雜的問題解決策略,比如說計劃安排,區分主次以及考慮行為相對應的結果等,這有助於他們對行為結果進行合理預判,在這一時期,孩子的思維方式成跨越式向前發展,因而稱得上是把握機會,大膽犯錯以及學習改正錯誤的絕佳時機。

這個時期對應的是我們國家小學高年級到中學階段,因為孩子們開始形成更為高級的問題解決能力,家長應該讓他們多承擔一些額外的責任,這是讓孩子放開手腳做事,並讓他們直面結果的年齡段。這一階段事情的後果一般不會太嚴重,所以這幾年便是不可多得的練習時間。

同時,這一期的孩子已經能夠進行批判式思維,為了激發這一技能的使用,家長可以通過刻意問一些能引起思考的問題,並饒有興趣的討論他們的答案。無論孩子的答案有多誇張、離奇。在這個時期家長尤其需要注意,不要去批判孩子的想法,這會挫傷孩子和我們討論的積極性。

很多家長會抱怨,說孩子長大了,不懂事兒了,不跟自己親,不跟自己說話了,都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麼,這主要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做好一個傾聽者,我們批判,指責和想要修正的過多。做一個忠實的聽眾,聆聽孩子說話,能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一階段,使認知水平再上一個臺階。

皮亞傑認為孩子認知能力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會持續好幾年,也就是說,孩子發展每個技能的特定時間跨度可能很大,因此,我們會看到兩個同齡的孩子一個會算數了,另外一個孩子搬弄手指頭,甚至同一個孩子一會聰明明智,一會兒糊塗。這是因為孩子是在循序漸進的獲得這些技能而非一蹴而就,而因為新的技能還沒有發展成熟,還無法穩定的發揮作用。

在孩子的每個認知階段根據孩子發現的特點,給他提供適宜的支持,既可以減輕父母焦慮,又可以讓孩子的發作事半功倍。

相關焦點

  • 學習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樹立整體育兒觀,做不焦慮的父母
    因為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父母們就難免倍感焦慮,除了入園問題,「我家娃挑食,今天早上的飯沒吃幾口」,「我家體重達標,可是身高偏低,會不會長不高」。父母總是有沒完沒了的擔心,層出不窮的焦慮,總是看孩子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為什麼?
  • 幼兒園孩子該不該進行超前教育,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答案
    一,進行超前教育前要懂孩子的思維成長規律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2--7歲的孩子處在認知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又稱前邏輯階段,這一時期的兒童智能進行表象思維。而這階段又分為兩個子階段:象徵思維階段和直覺的半邏輯思維階段。
  •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教招考試中,考試頻率相對較高,主要考查學生對於認知發展四個階段的理解。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居多,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需要掌握每個階段的特點並加以對比辨別。1.感知運動階段 年齡:0-2歲在感知運動階段,兒童僅僅是依靠感覺和動作去適應外界環境的。
  •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皮亞傑是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和哲學家,是建構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著名理論在於認知發展階段理論,這個基本上就是每次考察的常考點,這裡的考察形式多以客觀題為主,單選多選都有可能會出。因此需要大家充分的理解和識記。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這一理論,希望能夠給各位備考的考生一些幫助。
  • 了解兒童「認知發展」理論,緩解育兒焦慮
    然而,育兒過程並非如此簡單,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裡,親子間時常出現的交流、溝通障礙,該如何應對?了解兒童「認知發展理論」,新手寶媽也不會慌了手腳。一、什麼是兒童「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是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專家,「兒童認知發展理論」便是由皮亞傑提出並解釋的,它被公認為20世紀發展心理學上最權威的理論,為眾人指明了幼兒在發展過程中的行為特徵等,是「聖經」一般的存在。
  •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轉載學習)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是發展理論中最重要、最詳盡和最富爭議的理論。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他一直是兒童認知發展領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論內容的廣延性和對實際研究的啟發意義舉世公認。皮亞傑對認知發展研究的特殊興趣是出於將兒童的認知發展看作是溝通生物學與認識論的橋梁,他認為通過對兒童個體認知發展的了解可以揭示整個人類認識發展的規律,這即是他的「發生認識論」的基礎。
  • 兒童家庭親子教育父母必知的「皮亞傑認知發展四階段」
    在三歲之前,嬰兒會被父母帶去醫院做一些定期體檢,除了必要的預防接種外,家長們也關注自己孩子的身體成長進展,如量體重、身高等,醫生拿出這個階段嬰兒的體重、身高「常模」,異於正常發育,就需要父母在營養方面給予調理,同理兒童認知的發展也如孩子的身高一樣有一個成長坐標。
  • 像皮亞傑那樣觀察和了解孩子
    他是孩子心理學、發生認識論的開創者,被譽為心理學史上除了弗洛伊德以外的一位「巨人」,它對當代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影響。 有意思的是,他的一些非常有影響的研究都建立在對自己的三個孩子的觀察研究基礎上。皮亞傑通過分析觀察到的各種現象,揭示了孩子思維的本質,如客體永恆性、自我中心、包含問題、守恆概念,等等。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是教師招聘考試的核心考點,主要考查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核心、本質、以及對心理結構的理解。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考查的題型有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和簡單題。因此,對於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需要學員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一、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基本內容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核心是「發生認識論」。
  •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二)
    而認知發展更是十分鮮明的體現了順序性這一發展規律。對於人類,尤其是兒童的認知是如何發展的,瑞士的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經過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認知發展理論,為我們了解認知發展的階段特點和階段要求有了十分明確而清晰的可能性。
  • 【真題精選】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教師類考試分模塊練習系列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認為( )的兒童是屬於形式運算階段。A.0-2歲 B.2-7歲C.7-11歲 D.11-15歲皮亞傑的研究表明,感知運動階段的一個顯著標誌是兒童漸漸獲得( )。
  • 皮亞傑認知發展的遊戲理論
    皮亞傑開創了將遊戲納入個體認知發展的新途徑。他認為認知發展影響兒童的遊戲行為,因此遊戲行為是了解兒童認知發展的指標。在遊戲中兒童將現實世界中的新認識及新行為納入現有的認知結構中,通過遊戲,兒童可以練習日常生活中學到的技巧,必要時甚至通過想像是改變世界,使它更符合現有的認知結構。因此在遊戲中,認知上的同化作用大於順應作用。在遊戲中,往往出現重複的動作、模仿動作,如果同化大於順應,主體則完全不考慮現實的各種特徵,而只是為了某種願望去活動去改變現實,這就是遊戲。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論與理論
    1.建構主義發展觀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人的知識來自動作,動作是感知的源泉。我們剛下生的小嬰兒通過簡單的抓取,擺弄等動作獲得關於物體的知識,從而認識物體。在這裡我們需要理解四個概念定義,圖式,同化,順應,平衡。圖式:人在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換言之,頭腦中對外界事物的認知結構。
  • 心理學重點理論——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傑,瑞士心理學家,是兒童心理學、發生認識論的開創者,被譽為心理學史上除了弗洛伊德以外的一位「巨人」,其提出的發生認識論不僅是日內瓦學派的理論基礎,也是歐洲機能主義的重大發展。它開闢了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途徑,對當代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影響。皮亞傑早期研究兒童語言和思維等認識的發展,並從此入手,最後創立了發生認識論,給後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獻。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與教育
    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與教育部分,主要以客觀題和簡答題的形式來備考。並且重點掌握其發展理論的基本內容部分。首先,皮亞傑的主要觀點為:人類主要通過動作來獲取知識,通過動作來感知外界並且動作是思維的基礎。我們都知道,在人類的兒童時期,喜歡抓取身邊的物體,並且放在手中不斷的擺弄。這一動作並不是無意義的,兒童正是通過這一動作來認識這些物體。
  • 教育心理學考點——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那怎麼能將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這一知識點理解和把握到位呢,中公講師將在此幫您進行釋疑解惑。關於認知發展問題,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有它主要的行為模式,但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因此他提出了認知發展理論,並將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都是教育心理學部分考察的一個重要考點。主要考查對認知發展四個階段的理解,常以單選、判斷或多選的形式進行考察,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需要掌握每個階段的特點並加以對比辨別。本文在此對此知識點進行總結,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
  • 讀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隨感
    我讀了這本書的前面一小部分,最感興趣的是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從發生認識論的視角對兒童的認知發展進行了深入而系統的研究,形成了極具影響力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他認為,個體從出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表現出不同質的4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他認為,所有兒童的認知發展都會依次經歷這4個階段。
  • 皮亞傑理論:認知發展階段
    皮亞傑理論的焦點是個體從出生到成年的認知發展的階段,他認為認知發展不是一種數量上簡單累積的過程,而是認知圖式不斷重建的過程。(連結:)從認知圖式的性質出發,皮亞傑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主要靠感覺和動作來認識周圍世界兒童從出生到兩歲左右,處於感知運動階段。處於這一時期的兒童主要是靠感覺和動作來認識周圍世間的。
  •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和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和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無論是在教師資格考試還是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點,鑑於有些學員在學習時缺乏對於知識的歸納和總結,本文將將皮亞傑的兩個階段理論進行歸納便於學員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