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妞媽用自創的學英語方法 把女兒送進了美國名校

2021-01-19 浙江在線

  啞巴英語,抑或是像李陽一樣瘋狂的英語,都不是今天我們要談論的對象,因為中國孩子學英語實在太辛苦了。

  在金華,一個自稱對中國教育離經叛道的普通母親,她用了8年時間,驗證了自己的想法———可以用學中文的方法學英語!如今,她的女兒在美國上名校,向她取經的粉絲絡繹不絕。

  最近,在談論教育的朋友圈裡,一個叫「妞媽」的人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妞媽」自稱是一個對中國教育離經叛道的母親,她不是英語老師,英語水平跟大多數媽媽一樣———基本都還給了老師,可是,她卻用了8年時間,陪伴女兒學習英語,摸索出了十條「用學習中文的方法學英語」的攻略,並在微信公眾號上分享。

  按照她的說法,小孩子一開始學英語,沒必要苦哈哈地背單詞,也沒必要送興趣班,只需要從小聽英語兒歌,看英文動畫、繪本,在自己家裡就能搞定了,就像我們學習中文一樣。

  她用了這個方法,讓英語學習變得so easy!從小討厭英語的女兒託福考出了117分,現在是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大二學生。而她自己的英語水平也在「蹭蹭蹭」地往上升。

  女兒從討厭英語

  到託福考出117分

  在市區江南紫東苑小區的一棟居民樓裡,記者見到了妞媽。她穿著一身寬鬆的禪衣,引我們來到桌子邊上。房間裡瀰漫著一股沉香的味道,地上還有幾個孩子在玩耍。

  跟一般家庭不同,妞媽家裡一進門便是書房,書架靠牆擺放,中間擺了一張大餐桌,看書、畫畫、喝茶乃至吃飯都在這張桌子上完成。

  玩耍的孩子當中,有一個女孩子叫做傅冬曉,今年9歲。這個女孩子一共報了硬筆、鋼琴、遊泳等6個興趣班,不過,學習英語對她來說,是最輕鬆的。

  當著大家的面,她朗讀了一段《Frankin and snail's Dream》,發音和語調純正得像錄音帶。難怪,住在她家樓上的中學英語老師聽了都羨慕不已。

  妞媽說,女兒Lucky的英語大多是自學的。年幼的時候,接觸英語比較遲,特別是三四年級的時候,女孩覺得學英語是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

  孩子不願意學,母親想著辦法給她找興趣點。從四年級開始,簡單的兒歌已經不適合了,妞媽開始嘗試讓女兒看英語動畫片,培養孩子的語感。看動畫片的時候,必須看英文字幕,即使一點看不懂也要堅持。

  從那個時候起,除了休息天,每天早上半個小時的英語學習是雷打不動的。最初從簡單的英美名著的簡本開始,然後一點點增加難度。

  半年時間聽讀下來,耳朵開始開竅了,然後進度開始加快。那時候,很多名著的簡本,她就拿來當做小說聯播來聽,學習因此變成了一種享受。

  到了初中,女兒Lucky開始用新聞來練習聽力,像VOA和CNN的節目都是聽力材料的好素材。這個過程中,無形增加了詞彙量和知識量。到了高中,Lucky還增加了聽原著音頻,比如福爾摩斯、萬物簡史等。

  「我一直覺得,到外面興趣班學英語知識,可以遲點再開始,但是,聽英語兒歌、看英語動畫和聽英語的音頻,越早開始越好。」妞媽說,這點和音樂感覺的培養很接近,要抓住孩子聽力的敏感性。

  2013年,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妞媽收到了最好的生日禮物———女兒Lucky託福考了117分。此前,她們為了測試自己的英語水平,參加了一些標準化的英語考試,英語水平就在一次次的嘗試當中螺旋式地上升。

  因為朋友的邀約

  整理學習攻略

  其實,一開始妞媽也沒想到要把這些學習英語的瑣事整理出來。

  2012年初,一個朋友的公司要開員工座談會,邀請她講講培養孩子英語興趣的話題,推脫不掉,便答應了。去之前,她把這些年陪伴女兒學習英語的心得梳理了一遍。不整理的時候,覺得那些方法不值得一提,一整理才發現,原來這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做完分享後,朋友對她說:「你不是英語老師,你的英語水平和大多數媽媽的差不多,卻可以讓孩子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有著英語的思維,這才是這筆財富的魅力所在。」

  妞媽坦言:「我學的是啞巴英語,說英語之前永遠都是在腦子裡先盤算一下中文如何說,然後又該如何翻譯,用怎樣的語法。最要命的是,畢業之後,英語早已忘記得差不多了。但是,陪著孩子學了這幾年的英語,雖然自己的英語水平仍然遠遠低於女兒,但是,已經在這種語言中尋找到樂趣。」

  於是,跟朋友交談之後,她列了一個提綱,然後一點一滴回憶起陪伴女兒學英語的整個過程。當年11月,《用學習中文的方法學英文》寫到了第七篇。此後,因為各種忙碌,她沒有再寫下去。

  隨後,女兒想申請美國的大學,她也一度把主要精力花在留學和對美國教育的了解上。不過,這期間,不時有網友詢問她,第七篇之後,還有沒有什麼後續。

  如今,女兒在美國學習生活都很順利,下半年將升入大二。女兒幫她註冊了一個微信公眾號,於是,她把以前的文章搬到微信號上,又接著寫《用學習中文的方法學英文》,到現在為止,已經寫到了第十篇。

  我們有時間讓孩子慢慢學英語

  「我們身邊,大多數孩子學英語太累了!單詞背了忘,忘了又背,興趣和自信心就這樣一點點被摧殘。」妞媽說,她之所以想到用學中文的方法學英語,其實也沒有什麼高深莫測的理論依據。

  「你想想看,我們一開始是怎麼學中文的。對於一門全新的語言,我們可以先把自己當成嬰兒,想像著自己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妞媽說。先記單詞,套在固定的情景模式中使用,然後到了初中講語法教學……她覺得,現行的一些教育方式浪費了孩子太多時間。這樣的英語學習,喪失了英語的感覺。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是通過聽來慢慢開口說話的。

  那就說明,小孩子是靠聽來吸收語言最初的養分的,他們不是天生就會語言,也不是靠我們的解說或者文字來掌握語言的,他們的語言來源只有一個途徑,就是聽。因此,家長要盡力創造出一個英語的環境。

  當說到英語語言交流,很多人可能會想到,請外教不就能帶來純正的英語嗎?

  妞媽對此不以為然,她覺得,過早請外教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錢。當孩子的語言積累達到一定水平,自身有很強烈的表達欲望的時候,這個時候再請外教,效果會事半功倍。當然,尋找學習夥伴,互相用英文交流,這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孩子還小的時候學英語,就不要兜進應試的圈子。」妞媽說,對於那些起步晚,或者馬上要面臨應試的孩子,她的養成方法可能短時間內無法奏效。當然每個孩子都有個性差別,這些經驗對她的孩子是行之有效的,並非對所有的孩子都有效。

  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分享,讓其他家長明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吸取別人的經驗,更需要自己多思考,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道路。

  -妞媽十篇文章精要:

  一、我們自己學英語吧

  二、把自己當成一個嬰兒吧

  三、自己創造一個英語環境

  四、拋開畫面磨耳朵———聽不懂也要聽

  五、記單詞、記單詞

  六、學英語的一些具體方法

  七、找幾個學英語的夥伴

  八、自然拼讀和音標

  九、自然拼讀和背單詞

  十、如何利用好影視劇學英語。

  -妞媽的推薦

  動畫:《小烏龜學美語》、《巴布建築師》、《託馬斯和朋友們》、《瑪德琳的英語世界》、《粉紅豬》、《馬達加斯加企鵝》等系列片和《冰河世紀》、《美食總動員》、《超人總動員》、《飛屋環遊記》、《馬達加斯加》、《花慄鼠》等等。

  音頻:《輕鬆英語名作欣賞》(外研社出版,分級清楚,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都有)、《春天系列》(初中開始,但是如果前期動畫看的比較好的孩子,四、五年級也可以聽了)、《書蟲系列》(比較經典,書是很早以前就有的了,音頻是這幾年才有的)。前兩套是美式發音的,書蟲是英式發音的。

  書籍:《悅讀聯播》(分級,在閱讀的同時還可以聽,作為聽力材料也適合)、《商務館.網絡互動英語分級閱讀叢書》(分級,商務印書館)、《培生英語閱讀》(分級,譯林出版社,共12級,對應初一到高三)、《國家地理學生英語主題閱讀訓練叢書》(北京大學出版社,不分級)、《國家地理科學探索叢書》(不分級,外研社)、《書蟲系列》(這套書是一些古典名著的簡寫,但是缺點在於每本書都是半本中文、半本英文,很多孩子會放棄看英文直接看中文)

相關焦點

  • 中國英語專八碩士媽:把孩子送進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後,我幾近崩潰
    因此成為很多中國學生與家長夢寐以求的象牙塔~然而最近,一位中國英語專八的碩士媽卻哭訴,把女兒送進了新加坡一所國際學校後,自己卻幾近崩潰。這究竟是發生了什麼呢?中國媽媽哭訴孩子讀國際學校後我崩潰了這位媽媽本以為將女兒送進新加坡國際學校後,孩子的英語學習就不用自己多操心了。
  • 苦學一年英語考上美國名校
    夢想走向更大舞臺的她,用一年時間學完 《新概念英語》,通過申請被美國著名的明尼蘇達大學雙城校區錄取,她希望通過進一步的音樂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文/記者 張貞林 圖/記者 張建波女孩先天失明卻愛好音樂「當上帝向你關閉一扇窗時,就會給你打開另一扇窗。」這句話在一個先天雙目失明女孩的身上得到了驗證,她就是家住凱旋大道的王雅潔。
  • 牛媽經驗分享:我用這種方法將女兒送進了斯坦福
    小編一直認為,與其照著書去學怎麼教孩子,不如參考一些成功父母的經驗,學習如何做一位優秀的父母。比如下面這位成功的媽媽,她的一兒一女均被國外知名大學錄取,女兒更是收到了哈佛、斯坦福等七大知名高校的Offer。
  • 中國英語專八碩士媽:把孩子送進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後,我幾近崩潰……
    然而最近,一位中國英語專八的碩士媽跟萬事通哭訴,把女兒送進了新加坡一所國際學校後,自己卻幾近崩潰。這究竟是發生了什麼呢?這位媽媽本以為將女兒送進新加坡國際學校後,孩子的英語學習就不用自己多操心了。沒想到孩子讀了國際學校,英語竟然成了最大挑戰。這讓英語專八的碩士媽既愧疚,又感到臉上掛不住,好歹自己還有豐富的英語學習經驗,於是決定放棄更多個人時間專心輔導孩子英語,幫女兒迎頭趕上。
  • 學美國課堂用 STEM(學科英語)學影子——Shadows
    為了滿足寶寶們的好奇心,也為了能趁熱打鐵學習關於影子的一些學科知識,麼媽特意準備了這一期的 STEM 課程——Shadows。麼麼已經跟著媽媽學完了這一期,並且能夠順利的輸出有關的英語。課程詳解:第一頁第一頁是引導頁,簡要描述了關於影子的一些知識,這些英語句子非常有用,不但對以後的閱讀有用,還能夠讓孩子對這個話題有話說。第一句是 shadow 的定義。形成 shadow 的條件有:光、不透明物體。
  • 帶娃認識錢幣,跟著這套方法一學就會
    英語1篇:學美國老師用繪本+學科英語過植樹節,打通娃的全科思維這些年全身心投入美國教育,和美國老師取來的「洋真經」還真不少。今天芊媽就學學美國老師,把《學科英語》和家裡現成兒的繪本,結合起來穿插著用(另附贈和主題有關的PDF版繪本哦)。這些小方法非常實用,能教孩子織起一個全學科融會貫通的大而全的主題知識網;這樣,Ta就會帶著更多的角度去思考,教給Ta觸類旁通的本事。
  • 在美國,不止是華人才有「虎媽」
    自此,華人母親蔡美兒「虎媽」的名字為人所知。她嚴酷的教育方式,一度成為中美兩國持續關注的熱門話題:不許看電視;不許任何一科功課的成績低於A;琴彈不好就燒了毛絨玩具;孩子幾乎沒有玩的時間。在美國乃至全世界,亞裔學生一直被帖上只會死讀書的標籤,亞裔家長則更甚,他們成為很多人眼中剝奪孩子尊嚴的魔鬼。 這些人認為,「虎媽式」的教育一定會給孩子造成嚴重心理傷害。
  • 能動英語校長杜愛民:她用這個方法把女兒送進了常青藤名校
    經過反覆思索對比,2013年初她選擇加入能動英語。之所以選擇加入能動英語,是因為她覺得能動英語的教學方法和理念跟市場上其他少兒英語機構很不一樣。其他機構都是「授之以魚」,把教學大綱的知識點按要求教給學生們就好,而能動英語是「授之以漁」,把學英語的技巧和方法教給孩子們。真正做到學一詞會百詞、學一句會百句、學一篇會百篇,擺脫重複報班的困擾。
  • 讓孩子英語更快速的輸出,美國全學科英語是這樣做到的
    上周芊媽帶妞學了咱們《學科英語》的第6課,學習內容為:情緒(社會學),跳數(數學),植物棲息地(科學)。這周開始咱們《學科英語》的第7課。>想要獲得這套《學科英語-第7課》的PDF電子版,請在公號首頁回復「學科07 」下面芊媽把每個學科的具體內容,給妞說道說道哈。
  • 花費4萬,上了1年培訓班,都不如用這種方式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給孩子做英語啟蒙難嗎?大概80%以上的父母都會說特別難!1鄭州的一位寶媽花了4萬左右的高價,把孩子送進據說是當地最好的英語啟蒙機構學習。1年過後,孩子就跟沒學過英語的一樣,僅僅會了十幾個單詞,其他的再也說不出來了,氣的這位寶媽肺都快炸了。
  • 能動英語校長杜愛民:她用這個方法把女兒送進了常青藤名校-時代...
    經過反覆思索對比,2013年初她選擇加入能動英語。  之所以選擇加入能動英語,是因為她覺得能動英語的教學方法和理念跟市場上其他少兒英語機構很不一樣。其他機構都是「授之以魚」,把教學大綱的知識點按要求教給學生們就好,而能動英語是「授之以漁」,把學英語的技巧和方法教給孩子們。真正做到學一詞會百詞、學一句會百句、學一篇會百篇,擺脫重複報班的困擾。
  • 4個「問題」兒女被送進世界名校,他把育兒歸結為兩個字:慢養
    他被譽為臺灣卡內基之父的黑幼龍,把4個頑劣的孩子送進了世界名校,讓人羨慕不已。一次,一個親戚對他說:「表姐夫,我一點也不羨慕你的金錢、名望、學識,我就羨慕你有這4個孩子。」大兒子立言,耶魯大學碩士,後來接替父親,成為卡內基培訓機構的總經理;二兒子立國,加州大學的醫學博士,後來成為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女兒立琍,加州大學法學院畢業;老四立行,史丹福大學碩士,後來自創公司。
  • 佐藤亮子:看新晉日本虎媽如何將4個孩子全部送進頂級名校
    剛看到名字時,我還以為是雞湯文,教你如何用閱讀和親子教育對抗學區房焦慮的。看了書才知道,原來是雞血文。不過讀起來感觸頗多,想跟大家分享。這本書是日本媽媽佐藤亮子根據自己26年養育4個孩子,並將他們都送進日本頂級名校的經歷寫的教育心得。看這本書時,我的心情是一波三折的。
  • 冷酷無情的虎媽被打臉,女兒美國名校畢業很光彩,老公被抓小辮子
    這本書說的是她如何成功的教育出兩個進入常青藤的女兒。 虎媽的教育方式是很有爭議的,特別是發生在一向講究自由奔放隨性的美國。 蔡美兒在自己的《虎媽戰歌》一書中寫下了如此的方法來教育女兒們。 第一,女兒做的生日賀卡她覺得不好,就扔到垃圾桶裡,讓女兒重新做。
  • 冷酷無情的虎媽被打臉,女兒美國名校畢業很光彩,老公被抓小辮子
    虎媽的教育方式是很有爭議的,特別是發生在一向講究自由奔放隨性的美國。據說虎媽的言論讓很多美國婦女在網上大打口舌之戰。蔡美兒在自己的《虎媽戰歌》一書中寫下了如此的方法來教育女兒們,反而都從名校畢業。女兒也學了法律,鮮見的這個移民三代將從此告別自己的母系文化。如今踏上了老爹老媽的徵程。有一個還成了白宮的實習生。
  • 用中國式教育把兩個女兒送進哈佛 震驚全美 如今卻……
    蔡美兒幼年隨父母移民美國,獲哈佛大學文學學士、法學博士,現任耶魯大學法學院終身教授。蔡美兒嫁給了白人丈夫,生下了兩個混血女兒,但在這個中西結合的家庭中,蔡美兒一直堅持對女兒的「中式」教育。2011年,身為耶魯大學法律系教授的蔡美兒把自己用所謂的「中國式教育方式」培養兩個女兒的經歷寫成一本書《虎媽戰歌》,迅速在全美國乃至全世界引爆了一場關於東西方教育理念的大討論。
  • 童話大王鄭淵潔,為娃拒絕幼小銜接,女兒高考卻徵服6所美國名校
    鄭淵潔就是這樣,他的孩子不是什麼天才,甚至小時候學習都是倒數的,但是如今卻在美國的名校上學雖然這種方法大兒子可以接受,但是等到小女兒出生後,卻遭到了排斥。遵循小女兒的想法。讓孩子去上學。,並同時被美國六所名校錄取。
  • 「英語角」對學英語有用嗎?
    Pachelbel's Canon In D Major for Harp盧卡費德裡科記得我們讀初中一年級的時候開始學英語,老師就特別推薦我們周末去公園的英語角但是大腦意識已經被老師洗腦,覺得英語角有助於英語的學習。隨著果妞的出生,又重新學習外語,研究二語習得,看了大量的外語學習書籍,對英語角有些自己的看法。」外語角「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現象,它是由一些沒有機會出國,沒有機會跟老外交流的人自發集中在一個地方練習用外語交談而形成的圈子。中國最大的外語角---廣西陽朔西街。
  • 「黑幫老師」拿著菜刀上課,硬把400多個混混,送進美國名校
    顏淵學養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中則答以細目。他終於醒過神來,決定去美國打拼自己的事業,於是34歲的鄉村教師埃斯卡特蘭到了洛杉磯。可是他一句英語也不會,而且美國不承認玻利維亞的教師資格認證,只能刷盤子。這樣下去肯定沒有前途,他又報名上成人學校,白天幹活,晚上學習。
  • 在美國,誰能把孩子送進哈佛?
    從數據來看,仍然是有很大可能的,儘管哈佛的確是美國精英階層的聚集地,但在去年入學的新生中,仍有近30%的學生來自年收入低於8萬美元的家庭。但很顯然,和精英、富豪家庭相比,普通家庭要將孩子送進哈佛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一個普通家庭每個月需要攢多少錢才能將孩子送進哈佛大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