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巴英語,抑或是像李陽一樣瘋狂的英語,都不是今天我們要談論的對象,因為中國孩子學英語實在太辛苦了。
在金華,一個自稱對中國教育離經叛道的普通母親,她用了8年時間,驗證了自己的想法———可以用學中文的方法學英語!如今,她的女兒在美國上名校,向她取經的粉絲絡繹不絕。
最近,在談論教育的朋友圈裡,一個叫「妞媽」的人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妞媽」自稱是一個對中國教育離經叛道的母親,她不是英語老師,英語水平跟大多數媽媽一樣———基本都還給了老師,可是,她卻用了8年時間,陪伴女兒學習英語,摸索出了十條「用學習中文的方法學英語」的攻略,並在微信公眾號上分享。
按照她的說法,小孩子一開始學英語,沒必要苦哈哈地背單詞,也沒必要送興趣班,只需要從小聽英語兒歌,看英文動畫、繪本,在自己家裡就能搞定了,就像我們學習中文一樣。
她用了這個方法,讓英語學習變得so easy!從小討厭英語的女兒託福考出了117分,現在是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大二學生。而她自己的英語水平也在「蹭蹭蹭」地往上升。
女兒從討厭英語
到託福考出117分
在市區江南紫東苑小區的一棟居民樓裡,記者見到了妞媽。她穿著一身寬鬆的禪衣,引我們來到桌子邊上。房間裡瀰漫著一股沉香的味道,地上還有幾個孩子在玩耍。
跟一般家庭不同,妞媽家裡一進門便是書房,書架靠牆擺放,中間擺了一張大餐桌,看書、畫畫、喝茶乃至吃飯都在這張桌子上完成。
玩耍的孩子當中,有一個女孩子叫做傅冬曉,今年9歲。這個女孩子一共報了硬筆、鋼琴、遊泳等6個興趣班,不過,學習英語對她來說,是最輕鬆的。
當著大家的面,她朗讀了一段《Frankin and snail's Dream》,發音和語調純正得像錄音帶。難怪,住在她家樓上的中學英語老師聽了都羨慕不已。
妞媽說,女兒Lucky的英語大多是自學的。年幼的時候,接觸英語比較遲,特別是三四年級的時候,女孩覺得學英語是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
孩子不願意學,母親想著辦法給她找興趣點。從四年級開始,簡單的兒歌已經不適合了,妞媽開始嘗試讓女兒看英語動畫片,培養孩子的語感。看動畫片的時候,必須看英文字幕,即使一點看不懂也要堅持。
從那個時候起,除了休息天,每天早上半個小時的英語學習是雷打不動的。最初從簡單的英美名著的簡本開始,然後一點點增加難度。
半年時間聽讀下來,耳朵開始開竅了,然後進度開始加快。那時候,很多名著的簡本,她就拿來當做小說聯播來聽,學習因此變成了一種享受。
到了初中,女兒Lucky開始用新聞來練習聽力,像VOA和CNN的節目都是聽力材料的好素材。這個過程中,無形增加了詞彙量和知識量。到了高中,Lucky還增加了聽原著音頻,比如福爾摩斯、萬物簡史等。
「我一直覺得,到外面興趣班學英語知識,可以遲點再開始,但是,聽英語兒歌、看英語動畫和聽英語的音頻,越早開始越好。」妞媽說,這點和音樂感覺的培養很接近,要抓住孩子聽力的敏感性。
2013年,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妞媽收到了最好的生日禮物———女兒Lucky託福考了117分。此前,她們為了測試自己的英語水平,參加了一些標準化的英語考試,英語水平就在一次次的嘗試當中螺旋式地上升。
因為朋友的邀約
整理學習攻略
其實,一開始妞媽也沒想到要把這些學習英語的瑣事整理出來。
2012年初,一個朋友的公司要開員工座談會,邀請她講講培養孩子英語興趣的話題,推脫不掉,便答應了。去之前,她把這些年陪伴女兒學習英語的心得梳理了一遍。不整理的時候,覺得那些方法不值得一提,一整理才發現,原來這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做完分享後,朋友對她說:「你不是英語老師,你的英語水平和大多數媽媽的差不多,卻可以讓孩子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有著英語的思維,這才是這筆財富的魅力所在。」
妞媽坦言:「我學的是啞巴英語,說英語之前永遠都是在腦子裡先盤算一下中文如何說,然後又該如何翻譯,用怎樣的語法。最要命的是,畢業之後,英語早已忘記得差不多了。但是,陪著孩子學了這幾年的英語,雖然自己的英語水平仍然遠遠低於女兒,但是,已經在這種語言中尋找到樂趣。」
於是,跟朋友交談之後,她列了一個提綱,然後一點一滴回憶起陪伴女兒學英語的整個過程。當年11月,《用學習中文的方法學英文》寫到了第七篇。此後,因為各種忙碌,她沒有再寫下去。
隨後,女兒想申請美國的大學,她也一度把主要精力花在留學和對美國教育的了解上。不過,這期間,不時有網友詢問她,第七篇之後,還有沒有什麼後續。
如今,女兒在美國學習生活都很順利,下半年將升入大二。女兒幫她註冊了一個微信公眾號,於是,她把以前的文章搬到微信號上,又接著寫《用學習中文的方法學英文》,到現在為止,已經寫到了第十篇。
我們有時間讓孩子慢慢學英語
「我們身邊,大多數孩子學英語太累了!單詞背了忘,忘了又背,興趣和自信心就這樣一點點被摧殘。」妞媽說,她之所以想到用學中文的方法學英語,其實也沒有什麼高深莫測的理論依據。
「你想想看,我們一開始是怎麼學中文的。對於一門全新的語言,我們可以先把自己當成嬰兒,想像著自己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妞媽說。先記單詞,套在固定的情景模式中使用,然後到了初中講語法教學……她覺得,現行的一些教育方式浪費了孩子太多時間。這樣的英語學習,喪失了英語的感覺。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是通過聽來慢慢開口說話的。
那就說明,小孩子是靠聽來吸收語言最初的養分的,他們不是天生就會語言,也不是靠我們的解說或者文字來掌握語言的,他們的語言來源只有一個途徑,就是聽。因此,家長要盡力創造出一個英語的環境。
當說到英語語言交流,很多人可能會想到,請外教不就能帶來純正的英語嗎?
妞媽對此不以為然,她覺得,過早請外教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錢。當孩子的語言積累達到一定水平,自身有很強烈的表達欲望的時候,這個時候再請外教,效果會事半功倍。當然,尋找學習夥伴,互相用英文交流,這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孩子還小的時候學英語,就不要兜進應試的圈子。」妞媽說,對於那些起步晚,或者馬上要面臨應試的孩子,她的養成方法可能短時間內無法奏效。當然每個孩子都有個性差別,這些經驗對她的孩子是行之有效的,並非對所有的孩子都有效。
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分享,讓其他家長明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吸取別人的經驗,更需要自己多思考,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道路。
-妞媽十篇文章精要:
一、我們自己學英語吧
二、把自己當成一個嬰兒吧
三、自己創造一個英語環境
四、拋開畫面磨耳朵———聽不懂也要聽
五、記單詞、記單詞
六、學英語的一些具體方法
七、找幾個學英語的夥伴
八、自然拼讀和音標
九、自然拼讀和背單詞
十、如何利用好影視劇學英語。
-妞媽的推薦
動畫:《小烏龜學美語》、《巴布建築師》、《託馬斯和朋友們》、《瑪德琳的英語世界》、《粉紅豬》、《馬達加斯加企鵝》等系列片和《冰河世紀》、《美食總動員》、《超人總動員》、《飛屋環遊記》、《馬達加斯加》、《花慄鼠》等等。
音頻:《輕鬆英語名作欣賞》(外研社出版,分級清楚,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都有)、《春天系列》(初中開始,但是如果前期動畫看的比較好的孩子,四、五年級也可以聽了)、《書蟲系列》(比較經典,書是很早以前就有的了,音頻是這幾年才有的)。前兩套是美式發音的,書蟲是英式發音的。
書籍:《悅讀聯播》(分級,在閱讀的同時還可以聽,作為聽力材料也適合)、《商務館.網絡互動英語分級閱讀叢書》(分級,商務印書館)、《培生英語閱讀》(分級,譯林出版社,共12級,對應初一到高三)、《國家地理學生英語主題閱讀訓練叢書》(北京大學出版社,不分級)、《國家地理科學探索叢書》(不分級,外研社)、《書蟲系列》(這套書是一些古典名著的簡寫,但是缺點在於每本書都是半本中文、半本英文,很多孩子會放棄看英文直接看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