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翻譯家」是中國翻譯協會於2001年設立的榮譽稱號,表彰從事翻譯工作三十年以上,在翻譯工作中成績卓著的老翻譯家。該榮譽稱號是中國翻譯界對多年來為我國翻譯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翻譯家的充分肯定。昨天小薇給大家講述了李建忠教授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聽聽張文教授與翻譯之間的故事吧。
張文教授從事高校教學及中英文翻譯40年,主要譯著有《美洲精神》《威蘭德》《百萬富翁》《景區開發與管理》《飯店業人力資源管理》等。
為了翻譯夢想不斷付出的日子
要想當一名出色的翻譯,張文教授坦言,需要通過不斷地實踐和老師與前輩們的指點,一步步積累經驗。作為英語專業畢業生雖然有一定的語言優勢,但是要想成功的完成一次翻譯,更需要的是各個領域專業知識和親身翻譯實踐經驗的積累。張文教授說:「課餘生活中大量的閱讀促進了我的進步。除此以外,每次有機構或者出版社為我們提供機會的時候,我都會盡力嘗試,並且把與之相關的翻譯作品都仔細研究一遍,一來二去中,就慢慢積累起來了翻譯經驗。」張文教授認為翻譯是一個學無止境的過程。每一項翻譯都是對譯者基本功以及學識的挑戰。張文教授說:「翻譯要樂在其中,我們要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雖然這個過程是艱難的,但是在我們成就作品的同時,我們也成就了自己。」如今40餘載過去,張文教授一直在為中英文化之間的交流做著自己的貢獻。
在教書與學習中不斷完善的過程
張文教授的譯著主要集中在文學和旅遊管理兩個方面,《威蘭德》是張文教授的得意之作。我校積極開展旅遊相關教育教學交流項目。張文教授作為訪問學者到美國夏威夷大學進行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習。在海外的學習經歷讓張文教授開啟了旅遊管理類著作的翻譯。
讓張文教授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有關心理學的翻譯工作。因為資歷尚淺,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偏前沿與高深,所以這次的任務困難重重。「我們幾個年輕人反覆的討論,閱讀。翻譯內容我們修改了十多遍,最後才達到了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張文教授說,雖然這次的翻譯最終沒有發表,但這次的實踐經歷有效地鍛鍊了翻譯能力,也磨鍊了做譯者的心性——唯有在不斷學習中積累與付出才能擁有回報。
致仍在翻譯道路探索的新星們
對於那些有著「翻譯夢」的學生,張文教授有幾點建議:「學生在校期間要培養翻譯能力,要認清翻譯本質,掌握翻譯策略。」張文教授認為,翻譯的目的是把中國文化和中國現實社會的狀況傳遞出去。「我們的翻譯作品一定要反映出原作的特色,這樣才能讓中國作品走出去」。張文教授希望學生在翻譯時有「匠人精神」、有精益求精的態度和嚴謹的作風。「譯者要有社會責任感,要追求高、精、尖,從小做大、從優秀做到卓越、從一般做到一流。」
張文教授的寄語
「做翻譯就必須研討、考究翻譯內容,了解其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仔細揣摩,精益求精,這些都是必要的、反覆研習的鍛鍊過程。一個譯者必須努力夯實自己的基本功,不斷實踐。總之,無論做事還是做人,一定要腳踏實地,不斷學習,不斷努力。這或許是譯者的道路,別無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