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吃飯和平民百姓的大不相同,它對吃飯的描寫細緻入微,真實體貼。太平閒人在《〈石頭記〉讀法》中說:「書中大致凡歇落處,每用吃飯;人或以為笑柄,不知大道存焉。」又在《紅樓夢》第52回中夾批:「吃飯乃是書中要義。」
但是有心人也會注意到,榮國府實行的是固定不變的一日兩餐制:早飯和晚飯,根本沒有午飯!這是為何呢?其實這反映了滿洲貴族的真實日常生活,也是清代宮廷的風俗。
第58回,宮內一位老太妃薨了,賈母前去弔祭,一天中只吃了兩頓飯:一日正是朝中大祭,賈母等五更便去了。下處用些點心小食,然後入朝,早膳已畢,方退至下處歇息,用過早飯,略下片刻,復入朝侍中晚二祭,方出至下處歇息。用過晚飯方回家。
因為要參加典禮,賈母等早晨四五點鐘就從家裡出發,到就近的一個落腳點,早飯和晚飯都是在這裡吃的。
兩餐制在清代並不罕見,它和滿洲的生活習慣有關,和漢族的一日三餐有微妙的區別。《清稗類鈔·飲食類·日食之次數》:南方普通日三次,北方普通日二次……日食二次者,朝餐約在十時前後,晚餐則在六時前後。朝餐多肉類,晚餐較淡泊。而早間起床後及朝晚餐之中,亦進點心,多用餅面及茶。
這些記載大致與賈府的飲食相合。第14回,秦可卿死後,王熙鳳代理寧國府,規定:「卯正二刻(6點半)我來點卯,巳正(10點)吃早飯。」第18回,正月十五這天,太監說元妃未初(13點)用晚膳。晚飯是在黃昏之前,離天黑還有一大段時間。晚飯是白天的日常活動之一,至遲也在黃昏吃,第89回,深秋時候,寶玉從家塾回來,見過賈母、王夫人,徑回怡紅院。襲人上來說,晚飯預備下了。寶玉說:「心裡不舒服,你們吃去吧。」於是和衣躺在炕上,「猛聽架上鐘響,自己低著頭看了看錶針,已指到酉初二刻(17點半)了。一時小丫頭點上燈來。」
紅樓夢中的兩餐制,實源於對滿清皇宮飲食習俗的效仿。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纂成的《國朝宮史》,對康、雍、乾朝的皇宮制度,多有較詳實記載。該書第5卷「典禮」之「禮儀(上)」有「常日視事儀」,對皇帝的一天生活有記錄,其中說:「辰刻(8點左右)進膳」;「每日未刻(14點左右)進晚膳。」
滿清皇帝,始終一貫堅持兩餐制,固然與其部族風習有關,同時也是堅守、顯明其民族身份的策略之一。既然皇帝身體力行兩餐制,那麼作旗人的鐘鳴鼎食之家自然要亦步亦趨地效法了。
溥儀在其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說,「紅樓夢裡的排場,猶如宮裡的排場的縮影」。
當然為了彌補兩餐制的不足,在正常的吃飯之外,賈府還增加了進用點心。第52回,寫的是冬天,這日早起,天尚未明,寶玉就起來,要往舅舅王子騰家。「小丫頭便用小茶盤捧了一蓋碗建蓮紅棗湯來,寶玉喝了兩口,麝月又捧過一小碟法制紫薑來,寶玉噙了一塊。」第77回,賈政要領寶玉、環兒、蘭兒去尋秋賞桂,一大早,三人都趕到賈政上房吃麵茶(大約是油茶之類)。這都算兩餐之外進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