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小講堂丨解讀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三大焦點問題

2020-09-11 潼關檢察

人民法治



法律小講堂202014期


Q:

正當防衛制度的起源及立法精神是什麼?


A:


天賦人權&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指導意見》第1條開宗明義地提出「把握立法精神,嚴格公正辦案」。要準確理解和把握正當防衛的法律規定和立法精神,離不開探究該制度的起源及立法背景。


正當防衛緣起於人類的防衛本能,隨著社會發展,防衛權由本能發展為法律認可的權利,防衛行為由私力報復演變為社會認可的法律行為。而現代意義上的正當防衛制度則起源於西方啟蒙運動時期。


在我國,關於正當防衛的最早記載見於《尚書·舜典》,其中的「眚災肆赦」一語包含了過失、正當防衛、緊急避險3種觀念。進入封建社會後,法律對正當防衛制度的規定較為詳盡和系統。


西方近現代刑法典中關於正當防衛的規定最早出現在1791年《法國刑法典》,其中第6條規定:「防衛他人侵犯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而殺人時,不為罪。」


現代各國普遍規定有正當防衛制度,雖然具體規定的條件不同,但立法旨趣十分相近,均強調正當防衛是天賦人權之一。


追溯我國刑法關於正當防衛制度的立法進程:1979年刑法規定了正當防衛制度,但鑑於司法實踐對正當防衛的適用把握過嚴,為強化防衛權,鼓勵人民群眾勇於同違法犯罪作鬥爭,1997年刑法對正當防衛制度作了重大調整,放寬了正當防衛的限度條件,增設了特殊防衛制度。


1997年刑法施行以來,由於部分案件情況錯綜複雜,把握起來難度很大,且受「人死為大」「死了人就佔理」的觀念和輿論環境的影響,上述修法精神並未得到徹底貫徹,司法實踐中正當防衛制度的適用仍趨保守,特殊防衛的規定一定程度上處於「休眠」狀態。


基於此,《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正當防衛制度的具體適用標準,也明確指出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Q:

《指導意見》對正當防衛制度有何細化規定?


A:


從三大要點看《指導意見》如何為正當防衛者撐腰


1

進一步明確防衛範圍


明確「不法侵害」的內涵和外延。《指導意見》第5條規定,不法侵害既包括侵犯生命、健康權利的行為,也包括侵犯人身自由、公私財產等權利的行為;既包括犯罪行為,也包括違法行為。


可以防衛未成年人。成年人對於未成年人正在實施的針對其他未成年人的不法侵害,應當勸阻、制止;勸阻、制止無效的,可以實行防衛。


可以防衛精神疾病患者。明知侵害人是無刑事責任能力人或者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的,應當儘量使用其他方式避免或者制止侵害;沒有其他方式可以避免、制止不法侵害,或者不法侵害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可以進行反擊。


可以防衛實施不法侵害者的現場同夥。對於多人共同實施不法侵害的,既可以針對直接實施不法侵害的人進行防衛,也可以針對在現場共同實施不法侵害的人進行防衛。


2

防衛時間判斷上不苛求防衛人


《指導意見》第6條規定:對於不法侵害是否已經開始或者結束,應當立足防衛人在防衛時所處情境,按照社會公眾的一般認知,依法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斷,不能苛求防衛人。強調要立足防衛人防衛時所處情境,不能苛求防衛人,這是考慮到在緊張情境下,要求防衛人對不法侵害是否已經開始、是否還會繼續,作出準確的、分毫不差的判斷,實屬強人所難。


《指導意見》第6條還對防衛不適時的法律責任明確規定:對於防衛人因為恐慌、緊張等心理,對不法侵害是否已經開始或者結束產生錯誤認識的,應根據主客觀相統一原則,依法作出妥當處理。實踐中較為突出的問題之一是有關事後防衛的認定與處理問題。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對不法侵害已經結束、特別是明顯已經結束的情況下實施&34;行為的,難以按防衛過當認定和處理,但考慮到在緊張情境下,對不法侵害是否已經結束往往不易作出準確判斷,加之防衛人採取的防衛行為大多帶有激情、激憤因素,故在定性特別是量刑時應當有所考慮。


3

防衛過當的司法認定尺度更加嚴謹


判斷防衛是否過當,標準不再二選一。《指導意見》明確,認定防衛過當應當同時具備「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損害」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同時明確,判斷「明顯超過必要限度」要綜合考量社會認知和現實情況,輕傷以下不算「重大損害」。


防衛過當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指導意見》第14條明確要求:對因侵害人實施嚴重貶損他人人格尊嚴、嚴重違反倫理道德的不法侵害,或者多次、長期實施不法侵害所引發的防衛過當行為,在量刑時應當充分考慮,以確保案件處理既經得起法律檢驗,又符合社會公平正義觀念。


Q:

為正當防衛「鬆綁」是否會導致防衛權濫用?


A:


在法治框架內「鬆綁」,看《指導意見》中防衛人的適當退避、容忍義務


《指導意見》在強調維護公民正當防衛權利的基礎上,也從另一個方面強調要防止權利濫用。除了在「總體要求」方面強調要「準確把握界限,防止不當認定」、「對於以防衛為名行不法侵害之實的違法犯罪行為,要堅決避免認定為正當防衛或者防衛過當」以外,在諸多具體規則的設定上,也注重體現上述精神,為防衛人設定了適當的退避、容忍義務:


1

侵害人系無刑事責任能力人或限制刑事責任


《指導意見》第7條規定:明知侵害人是無刑事責任能力人或者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的,應當儘量使用其他方式避免或者制止侵害;沒有其他方式可以避免、制止不法侵害,或者不法侵害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可以進行反擊。


2

被侵害人有過錯或雙方有過錯


《指導意見》第9條規定:因瑣事發生爭執,雙方均不能保持克制而引發爭鬥,對於有過錯的一方先動手且手段明顯過激,或者一方先動手,在對方努力避免衝突的情況下仍繼續侵害的,還擊一方的行為一般應當認定為防衛行為。


《指導意見》第10條規定:不法侵害系因行為人的重大過錯引發,行為人在可以使用其他手段避免侵害的情況下,仍故意使用足以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的方式還擊,不應認定為防衛行為。


3

顯著輕微損害案件


《指導意見》第10條規定:對於顯著輕微的不法侵害,行為人在可以辨識的情況下,直接使用足以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的方式進行制止的,不應認定為防衛行為。




來源:人民法治網

節選自《解讀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三大焦點問題》

作者:陳淼璐

責任編輯:王雪

相關焦點

  • 正當防衛認定出新規,以法律為準繩誰鬧誰傷誰有理從此行不通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從去年兩會「兩高」報告直面回應熱點案件,到今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以大篇幅重申相關理念,再到如今新規出臺,「鼓勵正當防衛」,意味著正當防衛不再是受害人自我保護行為的一種權利救濟,而成為推動公眾與不法侵害鬥爭的價值導向。在這一理念指導下,全國檢察機關辦理涉正當防衛案件中,認定正當防衛不批捕的案件逐漸增多。
  • 「兩高一部」出臺正當防衛認定新規,律師解讀來了
    律師解讀正當防衛條款的光杆司令時代終於結束了《指導意見》將如何對公民的日常生活構成影響,身在一線的法律工作者是否將擁有更加稱手的「武器」?這也證明,在面對不法侵害的時候,公民能做出、該做出什麼應對,對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都直接相關,法律在這種問題上的引導,極為重要。不能否認的是,法律的進步不是孤立於社會之外的,不是孤立於公眾意識所凝聚的道德之外的,法律所保護的不只有人權,還有人性。」「兩高一部」印發《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同時配套發布了七個典型案例。
  • 法官權威解讀:新規三大要點如何為正當防衛者撐腰
    判斷防衛是否過當,輕傷以下不算「重大損害」?為正當防衛「鬆綁」是否會導致防衛權濫用?……兩高一部日前聯合發布《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依法準確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維護公民的正當防衛權利、鼓勵見義勇為、弘揚社會正氣等具有重要意義。就此,北京一中院法官結合審判實踐為大家細緻解讀。
  • 正當防衛認定出新規,「誰鬧誰傷誰有理」行不通了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近年來,涉正當防衛案件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也牽動著大家對司法捍衛公平正義的信心。此次新規對輿論中常見的「模糊地帶」予以釐清,對準確把握正當防衛的起因、時間、對象條件等進行明確,切實矯正了「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了「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 「兩高一部」出臺最新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
    正當防衛新規充分考慮防衛人的緊迫狀態和心理《指導意見》明確,要準確把握正當防衛的意圖條件。正當防衛必須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對於故意以語言、行為等挑動對方侵害自己再予以反擊的防衛挑撥,不應認定為防衛行為。
  • 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
    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值得關注的是,在正當防衛制度的具體適用上,《指導意見》提出了「十個準確」規則。比如,要準確把握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對象條件、準確把握防衛過當的認定條件、刑罰裁量等。 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是與不法行為作鬥爭的重要法律武器。
  • 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啦!
    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是與不法行為作鬥爭的重要法律武器。1997年刑法修訂對第二十條正當防衛制度作了重大調整,放寬正當防衛的限度條件,增設特殊防衛制度。最高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啟波指出,1997年刑法施行以來,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依照修改後刑法的規定,依法正確、妥善處理了一大批相關案件,總體上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但是,有的案件對正當防衛制度的適用,也存在把握過嚴甚至嚴重失當等問題。
  • 「正當防衛指導意見出臺」丨新規亮點:立足防衛人心理,更加人性化
    北京一中院某法官則認為,此新規內容為解決實踐中較為突出的有關「事後防衛」的認定與處理問題點明了道路。而對防衛人來說,這些規定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其心理和行為上的一種「鬆綁」與「解放」。姜啟波指出,針對當前司法實踐對正當防衛的適用「畏手畏腳」的現狀,為正當防衛適當「鬆綁」、鼓勵見義勇為、依法保護公民的正當防衛權利是有必要的。
  • 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
    【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發布。
  • 2020年正當防衛認定新規標準 正當防衛界限最新司法解釋
    【矯正「誰死傷誰有理」,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涉正當防衛案件近年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最高人民法院3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 正當防衛如何認定?新規發布!
    涉正當防衛案件近年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最高人民法院3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 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誰死傷誰有理」行不通了
    ,是我們與不法行為作鬥爭的重要法律武器。但某些案件對正當防衛的適用存在把握過嚴或嚴重失當的問題,做出的判斷不合乎情理,與社會公眾的一般認知相違背,引發激烈的社會討論。以至於近年來,涉正當防衛案件往往會引發廣泛關注。
  • 讓正當防衛認定具有「法律溫度」
    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同不法侵害行為作鬥爭、保護合法權益的重要武器和權利,是鼓勵「以正對不正」、弘揚社會正氣的重要實現形式。依法正確認定正當防衛行為,也是公檢法部門在辦案過程中經常遇到的重要法律問題。近年來,一系列有關正當防衛的案件引發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和密集討論。
  • 蜀黍科普 | 矯正「誰死傷誰有理」 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
    >矯正「誰死傷誰有理」 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最高人民法院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依法準確適用正當防衛制度作出較為全面系統的規定。
  • 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
    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要準確理解和把握正當防衛的法律規定和立法精神,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要切實防止「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做法,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2.立足具體案情,依法準確認定。要立足防衛人防衛時的具體情境,綜合考慮案件發生的整體經過,結合一般人在類似情境下的可能反應,依法準確把握防衛的時間、限度等條件。
  • 兩高一部: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
    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是與不法行為作鬥爭的重要法律武器。1997年刑法修訂對第二十條正當防衛制度作了重大調整,放寬正當防衛的限度條件,增設特殊防衛制度。最高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啟波指出,1997年刑法施行以來,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依照修改後刑法的規定,依法正確、妥善處理了一大批相關案件,總體上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但是,有的案件對正當防衛制度的適用,也存在把握過嚴甚至嚴重失當等問題。近年來,涉正當防衛案件常常引發廣泛關注。
  • 快看,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
    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要準確理解和把握正當防衛的法律規定和立法精神,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要切實防止「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做法,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2.立足具體案情,依法準確認定。
  • 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
    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印發的《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外公布。這份文件,對備受公眾爭議的諸多「正當防衛」話題給出最新、最權威解釋。,正當防衛必須是針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
  • 正當防衛認定新規出爐!(附防衛攻略)
    今天來跟大家聊一聊法律話題。懂點法律知識的人都知道「正當防衛」這個詞。在2018年,100份以「正當防衛」為由要求輕判的二審(終審)刑事判決書,僅有4份被法院認定為正當防衛,其他20份為防衛過當,76份為故意傷害罪。
  • 正當防衛新規!!!!
    最高人民法院3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正當防衛新規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