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各國法律解讀!出口企業必看!

2021-01-08 騰訊網

但是,雖說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已得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政府、海關、商會和企業的認可,在域外具有較強的執行力,但疫情面前,各國仍有權且有可能自行制定國內法或相關措施,從審慎角度對人員入境和貨物進口進行限制,從而對出口貿易中各個環節帶來負面影響。此舉或將影響海外買方的履約意願和履約能力,挫傷國內出口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

因此,作為貨物出口,品牌出海商家的我們,很有必要進一步了解下各個國家對不可抗力證明效力的認同情況

01

北美

(美國)

美國統一商法典(U.C.C)2-615條對合同履行不能情形做出了規定,如果買賣雙方所約定的給付因意外事故之發生而致履行不能,在滿足「出賣人已事前將給付遲延或未能給付等事項適時通知買受人」等前提條件下,則該出賣人的交付遲延或全部或部分未交付不得視為違反買賣合同項下義務。該條同時規定了該意外事故的不發生須是合同成立的基本前提條件,或意外事故是因當事人善意遵守外國或本國所發布的現行法規或命令(無論該法規或命令日後是否被證明為無效)。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表面上看,僅出賣人可主張無法履約以獲得免責,實際上買受人也有可能就無法履約問題主張免責。因此,總的來說,因貿易合同的具體約定不同、案件特定情況不同,受理法院不同,可能產生的解讀和認定也會不盡相同。

02

南美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魯)

南美諸國法院應可接受中國貿促會的將本次疫情做不可抗力證明,但該證明只作為額外證據,不能作為唯一證據。如果遇到不可抗力案件,法官會要求當事人提供額外證據以決定是否做出不可抗力的認定。如媒體報導、合同時效、提單、世貿組織、世衛組織、國際和當地法律等。

03

亞洲

(印度)

鑑於中國貿促會是一個官方機構,其出具的不可抗力證明應可作為有效證據被接受。如果貿易雙方在合同中約定了不可抗力事件的相關條款,則根據合同約定執行。若沒有相關條款,或未將傳染病、疫情等情形列明為不可抗力,則適用印度合同法第56條的合同落空原則,即:合同籤訂後發生的事件,致使合同履行不合法、合同無法履行且不受履行方控制的情況,可宣告合同無效。

04

亞洲

(菲律賓)

目前並無相關案件或關於適用中國貿促會出具的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不可抗力證明的法規。不過,根據菲律賓民法典第1174條和法院判例,不可抗力可作為免除義務人承擔責任的理由。

05

歐洲

(俄羅斯)

目前並無此事件相關的法院案例。然而,俄羅斯商會已建議並且鼓勵企業將不可抗力納入考量,並且考慮推遲合同義務的履行直到不可抗力情勢結束

06

歐洲

(英國)

如果合同中約定不可抗力條款,如何證明和適用該條款依據具體的貿易合同而定。如果合同中沒有不可抗力條款,那麼根據合同適用法律,在英格蘭和威爾斯可以適用普通法中合同落空原則

07

歐洲

(德國、法國)

中國貿促會的不可抗力證明可作為間接證據提供。兩國法律中均有不可抗力的概念,但法院須根據具體案件情況裁量不可抗力作為免責主張是否成立。基於此,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甚至局部區域的傳染病疫情均有可能被認可為不可抗力。目前尚無本次疫情涉不可抗力相關的法院判例或政府聲明可供參考,2003年SARS疫情的相關案件也未在德國最高法院和法國法院的判例中查到。

08

歐洲

(義大利)

一般認定本次疫情屬於不可預見的事件,應屬不可抗力。義大利民法典第1218條規定,未能履行約定義務的債務人應對相應損失承擔責任,除非可以證明其無法履行不應歸因於其。「無法履行」強調絕對無可能性,「不應歸因於其」強調非其所能控制、無法預見、無法避免。

09

歐洲

(西班牙)

一般認為本次疫情屬於不可預見的事件,應屬不可抗力。西班牙民法典第1105條規定法律明示及默示的責任範圍之外,任何一方無須為不可預見的,或(即使預見仍)不可避免的事件負責。適用該條須滿足嚴格的標準,民法典未考慮當事人根據情勢取消或變更合同的制度。儘管如此,西班牙最高法院一般會援引另一條類似「合同落空」原則的規定來解決。

10

非洲

(南非、加納)

法院接受不可抗力的抗辯,但是對於不可抗力的認定將適用嚴格的解釋。除了中國貿促會的相關證明外,可能需要提供額外證據,如世界衛生組織已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成為世界緊急衛生事件。

從各國相關法律規定及司法實踐來看,不同案件中,對於「疫情」是否構成「不可抗力」以及合同雙方能否據此免除違約責任,法院在認定時可能存在一定差異。因此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各大出口企業在實務中還需根據實際情況做獨立判斷。

附:各國家/地區進出口貨物措施

目前,多數國家以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為指導,未對我國採取針對貨物的管制措施,但仍有部分國家和地區採取了一系列針對貨物的管制措施。具體措施如下:

—END—

校 審 | 萬青來

編 輯 | 周玉婷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不可抗力證明會被客戶認可嗎?多國法律解讀!出口企業必看
    總的來說,因貿易合同的具體約定不同、案件特定情況不同,受理法院不同,可能產生不同的解讀和認定。 ◆南美(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魯) 就本次疫情而言,法院應可接受中國貿促會的不可抗力證明作為額外證據,但是不能作為唯一證據。如果遇到不可抗力案件,法官會要求當事人提供額外證據以決定是否做出不可抗力的認定。
  • 構成不可抗力?細數疫情期間的那些外貿法律問題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引發的疫情不斷發展,我國政府、有關國際組織、以及其他國家(地區)政府陸續宣布採取應對措施,對出口貿易企業來說,面臨的壓力不言而喻。值得關注的是,對出口企業來說,在當前形勢下可能面臨哪些出口貿易相關法律問題呢?小編聯繫了中國信保法律合規部有關人士,請他做了詳細解讀。
  • 出海企業如何合理利用不可抗力規則
    近日,中國貿促會法律部聯合阿聯中國商會共同舉辦線上專題講座,以進一步幫助在阿中資企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應對工作,合理利用不可抗力規則妥善應對境外項目拖期、索賠等問題,有效維護合法權益。中國貿促會商事法律服務中心法律顧問處副處長唐怡、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崔軍講授了「不可抗力案例分析專題培訓」有關內容。
  • 【抗擊疫情企業法律風險防控指引之二】外貿企業篇
    前言為幫助我市外貿企業解決因疫情造成的國際貿易糾紛,防範和化解各類法律風險,濱州市外貿企業法律服務團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梳理編寫了抗擊疫情外貿企業法律風險防控指引,供相關企業參考借鑑。
  • @三門外貿企業,「不可抗力」證明書「不見面」辦事指南及適用建議...
    @三門外貿企業「不可抗力」證明書線上就可辦理!2「不可抗力」證明書的適用範圍和相關案例參考_1、法律適用新冠疫情及相關防控措施是否構成不可抗力,應當適用合同準據法(即規範當事人權利義務關係的實體法)的規定。
  • 山東省律師協會發布涉外企業應對疫情法律風險防控指引
    如在系列指引之後有新的法律規範或政策意見與指引不一致的,請以新的法律規範或政策意見為準。涉外企業應對疫情法律風險防控指引目 錄一、什麼是「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二、WHO宣布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列為PHEIC,對我國涉外企業的履約有何影響?  三、涉外企業如何判定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否屬於「不可抗力」?
  • 財政部:因疫情不可抗力出口退運貨物可享相關稅收減免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財政部:因疫情不可抗力出口退運貨物可享相關稅收減免中國網財經11月4日訊 據財政部官網消息,對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申報出口,因新冠肺炎疫情不可抗力原因,自出口之日起
  • 不可抗力是什麼意思 不可抗力的法律規定 不可抗力因素包括什麼
    當我們在籤署買賣合同時,合同中都是會有「不可抗力」等字樣的,一般由於不可抗力而無法履行合同的,按照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那麼不可抗力是什麼意思?不可抗力的法律規定是什麼?不可抗力因素包括什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關於不可抗力證明及應對措施,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我們推測這一事件主要涉及中國買家是否有權主張因疫情導致的相關問題構成不可抗力,是否有權因此拒絕履行義務、解除合同等。」在唐怡看來,國際貨物買賣中,不可抗力事件的發生很常見。各國法律規定細節不同,但是總體來講,一個事件構成不可抗力需滿足三大要件:不能合理的控制、不能合理的預見、不能避免或不能克服。
  • 有企業想用「不可抗力」作藉口
    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那麼,作為受《勞動法》保護的勞動合同可以適用不可抗力條款嗎?企業能以不可抗力為由拒不支付勞動者工資嗎?律師提醒,遭遇不可抗力,在未與員工協商的情況下,企業單方面通知降薪,是違法行為。
  • 有企業想用「不可抗力」之名免應盡之責 「不可抗力」是否適用於...
    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那麼,作為受《勞動法》保護的勞動合同可以適用不可抗力條款嗎?企業能以不可抗力為由拒不支付勞動者工資嗎?律師提醒,遭遇不可抗力,在未與員工協商的情況下,企業單方面通知降薪,是違法行為。
  • 民法「典」亮生活|不可抗力的認定標準
    本專欄將邀請法律專家剖析一個個鮮活的案例,通過以案釋法的形式推動民法典真正走到群眾身邊,走進人們心裡,讓大家更清晰、深刻地了解、學習民法典,相信該專欄會讓讀者和網友在學習法律知識的同時,體會到民法典與我們的緊密度。
  • 民法「典」亮生活|不可抗力的認定標準
    本專欄將邀請法律專家剖析一個個鮮活的案例,通過以案釋法的形式推動民法典真正走到群眾身邊,走進人們心裡,讓大家更清晰、深刻地了解、學習民法典,相信該專欄會讓讀者和網友在學習法律知識的同時,體會到民法典與我們的緊密度。
  • 海外買家取消訂單、拒付拒收,理由竟是「不可抗力」?該如何應對!
    根據疫情變化,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就海外買方的拒收拒付風險作出如下提示: 一、合同履約的新變化 隨著國內疫情控制,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交貨風險逐漸下降,但受國外疫情傳播,國外買方因疫情拒收貨物、拒付貨款的風險正在進一步上升,尤其是疫情發生國的買方可能引用「不可抗力」的法律規定或合同條款,這對我國企業主張合同權利造成一定阻礙。
  • 新冠肺炎疫情是不可抗力嗎?
    【諮詢】這次肺炎疫情對企業來講是否可以歸為不可抗力?企業作為承租方有沒有法律依據向業主方提出減免租金?【陳群律師解答】您好。您所諮詢的其實是兩個大問題。2、不可抗力,是我國的法定免責事由我國的兩部主要民事法律,都規定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責事由,同時規定了不可抗力的法定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我國紡織服裝企業跨境交易法律風險研判
    我國作為紡織服裝行業進出口貿易大國,以跨境交易為主的國內相關企業或將遭受二次衝擊。對此,本文擬以境外新冠疫情爆發對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國際貿易合同履行所產生的法律風險新變化及應對策略為中心,探討不可抗力在不同法域下的適用規則,為我國相關企業及時有效作出合法應對提供法律實務參考,力求最大程度避免或減輕損失。
  • 【解讀民法典】不可抗力情形下免責
    什麼是不可抗力?出現不可抗力情形應否免責?第一百八十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來源:最高人民法院編輯:賀州市司法局普法與依法治理科
  • 走出去智庫:疫情與貿易戰大背景下的國際貿易法律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沒有籤訂國際貿易合同,只能依據適用法律。如果有約定適用法律,一般依約定處理;如果沒有約定適用法律則依據衝突法規則。但是,依據衝突法規則確定適用法律比較複雜,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般而言,會依據和雙方有最密切連接點的國家法律。(2)有合同,約定了適用法律,但沒有約定不可抗力,則依適用法律。如果合同適用的是中國法/大陸法,則可以適用不可抗力的默示法律依據。
  • 不可抗力的認定及其免責範圍
    合同當事人往往很難預見政府的政策,法律或行政措施的變化,若當事人在合同籤訂之後,政府頒布新的政策、法律或採取新的行政措施,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應免除債務人不履行合同的責任。如政府干預、禁令、禁運等等。(3)社會異常事件。主要是指阻礙合同履行的一些偶發事件,如戰爭、罷工、騷亂等。  各國對不可抗力事件的規定,寬嚴不一。
  • 疫情帶來的法律困惑——不可抗力&情勢變更&公平原則適用之爭
    疫情帶來的法律困惑——不可抗力&情勢變更&公平原則適用之爭|審判研究原創 王新平  浙江利群律師事務所 鼠年伊始,新冠病毒不僅肆虐人們的生命健康,還持續衝擊著社會經濟生活。為防止疫情蔓延升級,我國各地政府紛紛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實行最嚴厲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