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就愛抱著小毯子睡,這般「戀物」要管嗎?

2020-12-24 育兒資訊

娃就愛抱著小毯子睡,這般「戀物」要管嗎?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媽媽們越看越喜歡,然而各種煩惱也層出不窮。比如寶寶特別喜歡某個東西,總是愛不釋手甚至寸步不離,這個東東可能是一件小毯子、一個小玩具……這到底是為什麼?是否該糾正呢?

最近,閨蜜正在為自家7歲娃依戀一小毯子的事憂愁。就是很普通的法蘭絨小毯子,但孩子離不開,每天不摸著其中一個角就沒法睡。閨蜜覺得好笑的同時,又擔憂孩子的這種行為一直戒不掉會對未來生活會有不好的影響。

其實,很多家長跟達媽反映過這個問題。不過,孩子們各有所愛,有的得聞著枕巾的氣味,有的離不開一個玩偶,有的必須摸著寶寶的乳房或耳朵才能睡……

其實啊,對於寶寶來說,這些個心頭愛都是「媽媽替代品」,在幼兒心理學上就叫做「過渡性客體」。而可以寶寶這一行為可以稱之為「戀物」。下面我們展開來具體說說。

寶寶為什麼會戀物?

簡單地說,寶寶這是為了尋求安全感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啊寶寶成長到了一定階段慢慢懂得媽媽並不是時刻都能陪在自己身邊,一時難以適應就會找一個提供心理安全感的依靠。特別是到了晚上,寶寶會非常不安,這個時候這個東東顯得非常重要。

寶寶一般對那些物品迷戀?

通常,一些比較柔軟的東西更容易受寶寶青睞,因為它們好把玩,好控制。比如乳房、奶瓶;手指頭、玩具或拳頭;蓋的小被子;毛絨玩具、毛巾等柔軟的物品;照顧者身體的某一部分,比如頭髮、耳朵等。

寶寶戀物是缺愛嗎?

經常看到一些文章有諸如這樣的表述「寶寶戀物,比如常抱著小毯子,是因為缺乏母親的關懷,沒有安全感……」

不少媽媽看了上述言論自責不已,覺得自己這個當媽沒能一直陪著寶寶太不盡職了。在達媽看來,為人父母當然要多陪伴寶寶給予他安全感,但把原本的正常的心理現象寫成「苦情戲」也太過了。

事實上,寶寶使用「過渡性客體」是再正常不過的一種心理行為,和親子關係以及質量並沒有直接關聯哦~

如何看待的戀物行為?

不知道大家看過動畫片《幸福是一條溫暖的毛毯》?動畫片中,萊納斯超愛一條毛毯,而大家都希望他戒掉。

萊納斯的姐姐嘗試了很多「強行的」的方式,包括把毯子鎖起來、埋在土裡,甚至做成風箏放飛了。失去小毯子的萊納斯的心情可想而知,傷心又無助,以至於夜不能寢……之後,他千辛萬苦終於找到小毛毯,儘管他幾經蹂躪已經破敗不堪的「我的毯子,我美麗的毯子,它撕破了,潮溼了,但它是我的。」

動畫片的最後,萊納斯表示「我需要我的毯子,我承認這一點!但看看你們所有的人,你們中間誰沒有缺乏安全感?你們中間有誰不依賴某人或某個東西去度過難熬的一天?」

萊納斯愛的那條小毯子就是非常典型的「過渡性客體」。

那麼,這種戀物行為到底要不要戒掉?

千萬別強行要求孩子戒掉!因為這麼做會讓孩子像萊納斯失去小毯子那樣非常不安、焦慮甚至恐懼,甚至會影響他獨立。再說,過渡性客體的存在在某一階段滿足了孩子心理發展的需求,對他的成長是必須的,有積極作用

當然了,如果孩子已經很大了仍然有比較嚴重的戀物行為,或是影響到正常社交,那麼就要注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要不要幫助孩子戒掉。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孩子離不開小毯子,「戀物」到底要不要糾正?
    比如寶寶特別喜歡某個東西,總是愛不釋手甚至寸步不離,這個東東可能是一件小毯子、一個小玩具……這到底是為什麼?是否該糾正呢?最近,閨蜜正在為自家7歲娃依戀一小毯子的事憂愁。就是很普通的法蘭絨小毯子,但孩子離不開,每天不摸著其中一個角就沒法睡。閨蜜覺得好笑的同時,又擔憂孩子的這種行為一直戒不掉會對未來生活會有不好的影響。
  • 為什麼寶寶睡覺喜歡摸乳房、抱玩偶、毯子?揭秘戀物背後的原因
    有的孩子喜歡摸著媽媽的乳房睡覺,有的孩子非要摸著媽媽的胳膊、耳朵才能睡著,還有的孩子對自己一直用的小毯子愛不釋手,更有對毛絨玩具情有獨鍾。我的外甥女不能離開她嬰兒時期用的小豬枕頭,每次都抱著、啃著就睡著了。很多孩子甚至是成年人都有這種習慣!
  • 看《阿文的小毯子》,輕鬆解決孩子的戀物習慣
    我是一位幼師媽媽,在幼兒園我們經常會遇到有些孩子必須要帶著某樣物品,有布娃娃、有小被子、有小玩具、有小水杯等等等等。這些孩子可能不但是上學要帶,可能去任何地方都離不開他們最愛的物品。在家長眼裡可能不能理解,但其實這只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階段。通過家長正確的引導是完全可以解決的。
  • 《阿文的小毯子》:正確對待孩子戀物行為,應用共情思維給予尊重
    其實孩子對布偶小豬的依賴,與《阿文的小毯子》這個故事裡的阿文一樣,是一種戀物行為。關於《阿文的小毯子》《阿文的小毯子》故事很簡單:一隻小老鼠——阿文,無論去哪裡都要帶著他的小毯子。因此鄰居多次笑話小老鼠,小老鼠的爸爸媽媽嘗試了很多辦法想讓小老鼠放下他的毯子,但是都失敗。
  • 《阿文的小毯子》:依戀移情物不是戀物癖,家長處理方法很重要
    前段時間陪孩子讀繪本《阿文的小毯子》。小老鼠阿文有條黃色的小毯子,從小他就特別喜歡它,無論是吃飯、睡覺還是玩耍,都會帶著他的小毯子。鄰居阿姨說阿文已經長大了,不能走到哪裡都帶著小毯子。為了讓阿文戒掉他的小毯子,老鼠媽媽和老鼠爸爸想了很多方法,可都失敗了。
  • 《阿文的小毯子》:依戀移情物不是戀物癖,家長處理方法很重要
    前段時間陪孩子讀繪本《阿文的小毯子》。鄰居阿姨說阿文已經長大了,不能走到哪裡都帶著小毯子。為了讓阿文戒掉他的小毯子,老鼠媽媽和老鼠爸爸想了很多方法,可都失敗了。快開學了,老鼠媽媽把阿文的小毯子做成了很多小手帕,阿文每天都帶著小手絹上學。
  • 丟不掉的毯子和安撫物,孩子是有「戀物癖」嗎?
    許多孩子有這樣一件異常迷戀、愛不釋手的物品,它或許是一條毯子、一個奶嘴或是一個毛絨玩具,孩子走到哪就帶到哪。有些父母對此顯得非常無奈,想方設法要讓孩子戒掉這個「陋習」。丟不掉的毯子和安撫物,孩子是有「戀物癖」嗎?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孩子的那些安撫物。
  • 丟不掉的毯子和安撫物,孩子是有「戀物癖」嗎?
    許多孩子有這樣一件異常迷戀、愛不釋手的物品,它或許是一條毯子、一個奶嘴或是一個毛絨玩具,孩子走到哪就帶到哪。 有些父母對此顯得非常無奈,想方設法要讓孩子戒掉這個「陋習」。丟不掉的毯子和安撫物,孩子是有「戀物癖」嗎?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孩子的那些安撫物。
  • 闢謠:寶寶磨爛被角是戀物癖?殊不知是過渡性客體在幫娃成長
    "就是她從小蓋的一個毯子,這都要五歲了,還是每天用手磨,都磨爛了!這實在是帶到幼兒園有點丟人,不然肯定是形影不離。"可可媽媽生氣又無奈。"這樣啊,我娃也有一個不離不棄的小玩偶,兔子尾巴也已經磨爛了。"在一旁聽著的豆丁媽媽說。
  • 《阿文的小毯子》:了解「過渡性客體」,懂得孩子「戀物」心理
    有一部繪本《阿文的小毯子》專門將孩子的這種依賴呈現了出來,向家長描述了這樣一件微不足道的小物件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多麼重要。繪本的語言生動形象,畫面溫馨有趣,主要講述了小老鼠阿文與他的小毯子之間發生的溫暖的故事。本文主要從繪本概要、繪本解讀、繪本現實意義三方面展開探討,希望能夠給家長們帶來一些啟示。
  • 還記得離開毯子就不能活的萊納斯嗎?孩子戀物行為的秘密一次講透
    生活中也常常會有相似的場景:可愛的寶寶即使長大了也會「痴迷」於小時候的一件東西,或者是小毛絨玩具,小時候媽媽的一件衣服。就連睡覺都會緊緊地抱著不放。哪怕衣服和玩具已經破舊了,孩子也不願意拿新的衣服去換。
  • 發現寶寶有「戀物癖」,我們該阻止嗎?
    丁丁一歲半了,最近媽媽發現她有一個奇怪的「愛好」:每次睡覺時都要把她小毯子的一角緊緊地抓著貼著嘴巴,時不時還用嘴巴「嘬嘬」。換了其他地方睡覺時,也一定要把她的那張小毯子抱過去,不給她就哭鬧著不肯睡,已經髒兮兮了也不能去洗。媽媽實在搞不懂丁丁為什麼會這樣,所以在後臺問育姐,這種行為是不是「戀物癖」?
  • 孩子連睡覺都要抱著布偶,髒了也不讓洗,這是戀物癖嗎?
    行 為 ActionQ:我女兒今年9月就要上幼兒園了,可她到現在都還離不開自己的一個布偶,晚上睡覺、白天出門,她都要把娃娃緊緊地抱在自己懷裡。我很擔心這樣下去孩子會不會成為「戀物癖」,可現在強行拿走娃娃吧,她又哭鬧個不停,我到底應該怎麼辦?簡簡周 很多孩子都會有類似的依戀物,比如,有些孩子非得抱著媽媽的衣服才能入睡,有些孩子不管走到哪裡都得帶著自己的小毯子,還有的孩子離不開自己的某個玩具。
  • 寶寶抱著東西才能睡著?家長學會這幾招,幫寶寶度過戀物期
    琳說育兒(堅持文章優質原創,歡迎分享轉發)大家小時候有過非人類的&34;嗎?可能是一個小娃娃,或者是一個動物玩偶,在沒有人陪伴的時候,會給他們安排角色一起過家家,兒時這些玩偶有著很深的依戀,但自己卻沒有意識到。你們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 繪本|《阿文的小毯子》
    初看繪本,講述的是小老鼠阿文和一條小毯子做分離的故事。很顯然,這條毯子是阿文小時候的安撫物,伴隨著他長大。無論阿文去哪裡,要做什麼,他都帶著這條小毯子,有這條小毯子在身邊,他就覺得很安心自在。《阿文的小毯子》這個故事,就是從孩子與依戀物這一關係視角,來展現孩子的內心世界。每個孩子都有其內在的情感需求,對物品的依賴,從物品中得到安撫,其實是孩子對安全感的需求,也是對愛的需求,大人應該更多地去理解,而不是無視,甚至試圖剝奪。書中幾個細節,值得細細品味。首先,這本圖畫書表面上看是阿文和父母之間因為小毯子而「爭鬥」,其實是阿文和鄰居阿姨的「鬥智」過程。
  • 孩子枕頭、小被子不離手,「戀物情結」的真相是……
    1小葉子四五歲的時候,正是我工作最忙的時候,不得已,跟婆婆商量了一下,讓小葉子中午過去睡個午覺,晚上我再去學校接他。第一天下午,婆婆打電話過來說小葉子翻來覆去就是不肯睡,嚷嚷著沒帶「小奶牛」,老人家一頭霧水,甚至想去給他買個玩具牛抱著。
  • 《阿文的小毯子》:正確幫助孩子尋找自我發展之路
    《阿文的小毯子》的故事中,阿文就是一個存在「戀物」行為的孩子,父母正確的對待和處理有助於幫助孩子尋找自我發展之路。用愛和共情幫助孩子成長,通過這一繪本家長們也可以獲得新的啟發。繪本故事中,小老鼠阿文對一條毯子情有獨鍾,走到哪兒都帶著它,於是阿文父母為了讓阿文擺脫這種壞習慣,想方設法地要奪走毯子,但阿文的態度很堅決就是不從。
  • 《阿文的小毯子》:正確幫助孩子尋找自我發展之路
    《阿文的小毯子》的故事中,阿文就是一個存在「戀物」行為的孩子,父母正確的對待和處理有助於幫助孩子尋找自我發展之路。用愛和共情幫助孩子成長,通過這一繪本家長們也可以獲得新的啟發。阿文對毯子的依賴繪本故事中,小老鼠阿文對一條毯子情有獨鍾,走到哪兒都帶著它,於是阿文父母為了讓阿文擺脫這種壞習慣,想方設法地要奪走毯子,但阿文的態度很堅決就是不從。最後媽媽想了個辦法,將毯子剪成了很多的小手絹順利解決了阿文戀物的問題。
  • 孩子喜歡抱著指定小毛毯,就是「小怪癖」?不,孩子正在走向獨立
    文丨小兔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閨蜜發現孩子身上多了個「小怪癖」,小傢伙睡覺的時候手裡一定要拿著一條小毛毯。近來天氣比較熱,可是孩子仍然不允許媽媽把小毯子收起來。閨蜜覺得很奇怪「這條毯子看起來很普通啊!為什麼孩子會如此偏愛呢?」
  • 孩子戀物不是病!是從依戀轉獨立期的行為,但過分戀物要重視
    同學家的女兒今年秋天上的幼兒園,每次上幼兒園必須要拿一個毛毛熊,一個又破又舊的毛毛熊。聽老師說,小女孩在幼兒園幾乎和毛毛熊形影不離,一起吃飯、上廁所、午睡。這樣正常嗎?其實,同學家的孩子戀物習慣很多小孩子都有。最容易讓寶寶產生依戀是一些比較柔軟的物品,比如小被子、小毯子、小枕頭、媽媽的乳房、頭髮、指頭、拳頭以及玩具、奶瓶等。洪荒少女」傅園慧」,她性格大大咧咧、不拘小節,樂觀開朗,很多人會以為生活中的她一定很獨立很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