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孤獨: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020-12-24 唐詩宋詞天地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天地間只有漫天飛舞的雪花和江面上的一隻孤舟,以及舟中那個披蓑帶笠獨釣寒江的落寞背影。孤舟清寂,釣影悽寒,世間一切仿佛就此靜止,只留下孤寂、傷感夾雜在飛舞的雪花中撲面而來。

這首詩是柳宗元被貶永州後所作。自那以後,他的生活中再沒有過喧囂與熱烈,只有無盡的孤獨和寂寞。

是什麼讓這個曾經少年成才、豪情萬丈的詩人如此傷感?

柳宗元,世代官宦人家,在河東一帶享有盛名,與當地的薛氏、裴氏家族並稱「河東三著姓」。父親柳鎮曾任侍御史,母親盧氏家中也世代為官,書香傳家。在這個翰墨書香的家庭中長大,柳宗元從小就飽讀詩書,聰明好學。

21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才名大振。後來又在博學宏詞科考試中中榜,授集賢殿書院正字,繼而升任藍田尉、監察御史裡行等,官運一路恆通。

但隨著官階的上升,與官場中形形色色的人交往增多,他逐漸看到很多官場的黑暗與腐敗,讓他逐漸萌生了改革的願望,成為王叔文革新派中的重要人物。

此時的柳宗元志得意滿,以為終於可以一展抱負,於是就緊跟王叔文的步伐,積極推行「永貞革新」方案。殊不知這一切早已觸動了某些人的利益,在陽光照耀不到的地方,一個陰謀正在醞釀。

以宦官俱文珍為首的宦官集團聯合朝臣及外藩,發動了「永貞內禪」,順宗被迫禪讓,太子李純即位,即唐憲宗。歷時180天的「永貞革新」也隨著順宗的退位而以失敗告終。王叔文被賜死,柳宗元被貶永州,開始了他十年的永州生涯。

初到永州,柳宗元沒有住所,只能暫居於永州城南龍興寺中。龍興寺靠山面水,肅穆幽深。走出寺門,就可以俯看瀟水從寺廟門前流過,靜謐安然;回望巍巍大雄寶殿,背靠青山,肅穆莊嚴。每日裡晨鐘暮鼓,悠長地迴蕩在山林之間。這裡的閒靜安寧,最適合安放柳宗元那顆孤獨、悲憤的心。

柳宗元的母親篤信佛教,在母親的薰染下,他亦是形成了「統合佛儒」的思想基礎。於是住在龍興寺的這段日子裡,他日日與重巽和尚談詩論道,探討佛理,禪堂成了他最愛的地方。

《禪堂》

發地結菁茆,團團抱虛白。

山花落幽戶,中有忘機客。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萬籟俱緣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同如,鳥飛無遺蹟。

在這個被青山團團圍住的禪寺中,有絢爛的山花飄落在小徑上,踏著落花走來的他,帶著一絲寞落,端坐於禪堂中。他身心俱靜,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天地萬物此時都化為虛無,所有的喧囂也都屏蔽在心到不了的地方。就像陶淵明所說:「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柳宗元被貶永州第六年,終於在瀟水西畔購得一塊土地。他疏通泉水,蓄水建池,在池邊建屋造亭,於是他有了屬於自己的家。與此同時,他還與鄰家女兒情投意合,育下一女,漂泊六年的他終於安穩了下來。

他在屋前,開闢了一片荒地,種上蔬菜、瓜果,閒暇時施肥澆水、拔草除蟲。如今的他與農圃為鄰,以農女為妻,以農耕為業,「甘為永州民」。

看似欣欣然享受田園樂趣的他,其實內心依然孤寂。多年詩書薰染,壯志報國之心依然未變。夜半夢醒,他披衣而起,推開門,深秋的寒意襲來,浸透了單薄的衣衫。

《中夜起望西園值日上》

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

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

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在清冷的月光下,依稀可以看得見對面的菜園,籠罩在一片靜默之中。只有遠處傳來山泉衝刷竹根的沙沙聲,在靜夜裡分外清晰。時而有飛鳥掠過,發出一聲驚人心魄的嘶鳴。他已無半點睡意,往事歷歷湧上心頭,一種無法言喻的寂寞在心頭瀰漫。

就這樣,在寂靜的深夜,在孤獨空虛的包圍中,他斜倚廊柱,茫然地望著遠方,直到天亮。

柳宗元被貶永州,任永州司馬,雖然是一閒職,但仍享有俸祿。既不用為衙門公務繁雜而煩惱,也不用為無錢生活而憂心,因此他可以自由自在的遊山玩水,飲酒賦詩。

在永州的這段時間,他深入的研究了哲學、政治、歷史、文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創作了三百多篇詩文,可謂是一生中創作的高峰,並且還結交了眾多當地的士子和文人。

即使這樣,仍舊無法排遣他內心的孤獨和寂寞。歸隱田園、耕雲種月並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希望能受到朝廷的重視,在朝堂上施展自己的才華,奈何這些,如今對他來說卻只是奢望。

《入黃溪聞猿》

溪路千裡曲,哀猿何處鳴?

孤臣淚已盡,虛作斷腸聲。

這時候的他到永州已經七年之久,因當地大旱,他跟隨永州刺史赴黃溪黃龍祠祈雨。一路上溪水蜿蜒,他們沿溪而上,兩邊的樹林中不斷傳來猿的哀鳴,聲聲哀怨悽愴,仿佛在訴說著詩人心底的愁怨。

昔日的輝煌他終是難忘,依然幻想著有朝一日朝廷能再降聖旨,招他重回朝堂。可是被貶這麼多年過去了,杳無音信,沒人再想起那個曾經立志革新的他。常言說:「哀莫大於心死」,他的心已經死了。淚水流幹,肝腸已斷,他陷入深深的絕望。

被貶十年後,他終於接到詔書回京。可是回到長安,他並沒有被重用。卻在原來政敵的構陷下,再次被貶為柳州刺史。此次被貶,他的從弟柳宗直和柳宗一也隨同前往。

到柳州後沒有多久,年僅23歲的柳宗直就因病去世,柳宗一也要離開柳州去江陵。在此之前,柳宗元的老母盧氏、妻子楊氏、還有愛女等都相繼離世,如今這兩個從弟已是世上最親的人,身心俱疲的柳宗元,僅剩下這最後的支撐了。可是老天爺還是沒有放過他,再一次讓他面臨了生離死別。

《別舍弟宗一》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裡,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雲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後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越江江畔,倆兄弟灑淚分離,淚眼朦朧中互道珍重,揮手辭別間難捨依依。經此一別,或許今後只能在夢中相見了。

那日一別真的就是永訣了,三年後柳宗元在柳州病逝,享年47歲。

前半生少年成名、志得意滿,後半生卻是一貶再貶、寂寞悽清。就像他《小石潭記》中描述的:「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寂靜的潭邊,只有竹林和樹木合圍,使人感到寒氣透骨,悽涼幽怨。

寂寞的小石潭就是他後半生的寫照,他最終還是在寂寞孤獨中走完了一生。

相關焦點

  • 感悟「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清高和孤傲品格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前兩句以「千山」「萬徑」的「鳥飛絕」和「人蹤滅」著力描寫客觀境界的寥廓幽靜;後兩句通過「孤舟」上的「蓑笠翁」的「獨釣」來表現詩人孤獨的主觀心境。
  • 詩畫中國|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誦讀人:常虹 山西廣播電視臺主任播音員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只有孤舟上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人,獨自在白雪茫茫中垂釣。《江雪》是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本中收錄的一首古詩文。
  • 詩詞鑑賞: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賞析】詩人用飛鳥遠遁、行人絕跡的景象渲染出一個荒寒寂寞的境界,雖未直接用「雪」字,但讀者似乎已經感覺到了凜冽逼人的寒氣,只見一個老翁在江心垂釣,最後三個字「寒江雪」才點出主題。詩中的老翁就是詩人自己的內心寫照。
  • 寒江獨釣凌千古
    當然,還有大唐帝國元和二年的那場雪,落在了永州司馬柳宗元的文字中,那就是統編語文教科書小學二年級上冊中的《江雪》。《江雪》一出現,就以其孤獨傲岸的審美趣味,建立了具有教科書級別的美學品格示範意義。進入文本的最佳路徑,我們認為是時空結構。柳宗元的《江雪》一詩,從結構上來說,空間建構特別值得注意。
  • 品讀唐詩《江雪》柳宗元
    品讀唐詩《江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全詩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寒江獨釣圖"。這兩句寫雪景,卻不著一個"雪"字,但一幅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圖景已鮮明地展示在我們眼前。句中一"絕"一"滅"讓人頓感境界之空靈蘊藉,足見詩人鍊字之功底。"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一葉孤舟載著一位披蓑衣戴鬥笠的老人,在雪花飄飛的寒江中獨自垂釣。雪天、孤舟、老人、獨釣、寒江,境界之悽清、孤寂、冷峭於此可見一斑。
  • 李白《獨坐敬亭山》與柳宗元《江雪》,您喜歡哪一種孤獨?
    前言有人問:李白的《獨坐敬亭山》與柳宗元的《江雪》哪一首更孤獨?我們能夠感覺到,這是兩種不同的孤獨。柳宗元的孤獨,透著一種寒意,一種冰天雪地中走投無路的失落;李白的孤獨,卻有著青山碧水間行藏在我的瀟灑。
  • 古詩賞析——《江雪》:一樣的雪在柳宗元眼裡的美和含義卻是那樣不同
    尤其對雪雨風月,都賦予更為深刻多樣的含義和境界。 現在我們就先來靜心賞讀一下這首婦孺皆能熟背的古詩: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 古詩賞析第七首:柳宗元《江雪》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在永州以詩文創作來對抗險惡的政治迫害,表達自己的理想和志趣。《永州八記》、《捕蛇者說》、《三戒》、《段太尉逸事狀》等代表柳宗元創作成就的作品都創作於此時。《江雪》這首詩表達的就是詩人在遭受打擊之後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緒。
  • 每日一詩 | 《江雪》(​唐·柳宗元)
    每日一詩 | 《江雪》(​唐·柳宗元) 2020-12-14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每日詩詞-江雪·柳宗元
    今日小覓分享: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絕:無,沒有。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人蹤:人的腳印。孤:孤零零。
  • 「獨釣寒江雪」這首詩,原來我們一直都讀錯了
    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是一首流傳千年的名作。相信大家都在小學課本裡學過,人人都有印象,並且還耳熟能詳,能夠流利地背誦出來。那麼這首詩是怎麼寫的呢?江雪[ 唐 ] 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多少年來我們都是這麼讀的。但是今天我得告訴大家,其實我們一直都讀錯了。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17首:柳宗元《江雪》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大約創作於柳宗元被放逐於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間。「永貞革新案」後,詩人一去瀟湘十年,再遷南桂數載。多少豪情壯志,多少睿智精思都付於有情雁、無心雲了。再回首,只記得「消磨」二字。《江雪》寥寥20字,寄託著柳宗元孤寂、幽遠的心境,也寄託著中唐那一代人的心境、意緒。如此時代,如此遭際,幻化為《江雪》。
  • 讀柳宗元詩作《江雪》有感
    文/馮尚玉冬日那富有詩情畫意的雪,在文人雅士們的筆下似一個萬花筒,通過他們精雕細刻的描摹,便具有了妙趣橫生的意蘊。諸如毛澤東的「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詩人們的眼裡,下雪便成了一件十分有趣而浪漫的事情。然而,在這眾多的詠雪詩中,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也許是獨樹一幟、各領風騷的了。請看這「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二句,不著一「雪」字,卻寫出了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壯觀畫面。
  • 詩詞鑑賞遠離塵世的寂寞讀柳宗元《江雪》
    柳宗元,唐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其文學成就高於詩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生於公元773年,卒於公元819年。因生於唐代河東郡,後人稱之為「柳河東」。他自由才華卓著,但因參與唐代朝廷的政治改革失敗而遭貶謫,最後在貶謫之地柳州逝世。他的詩水平也很高。
  • 最美的5首寫雪詩:一片飛來一片寒,愛山唯駐隱淪心,獨釣寒江雪
    最美的5首寫雪詩:一片飛來一片寒,愛山唯駐隱淪心,獨釣寒江雪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它雖然是一個氣候概念,不代表到了小雪節氣,就一定會飄落起點點雪花。但是,在這個節氣之中,降雪是常有的事。下面小編就在小雪節氣,精選最美的5首寫雪詩:愛山唯駐隱淪心,一片飛來一片寒,都不見。第一首是悽涼的《江雪》作者: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 賞析最孤獨、最高冷的古詩詞二首——柳宗元與蘇東坡
    在這些詩詞中寫出了孤獨和高冷的最高境界當屬以下兩個。其一是柳宗元的《江雪》江雪作者: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雪地裡依稀可辨的鄉野小路已經沒有了人的蹤影,只有天地、群山、風雪、孤舟。白茫茫的江面上有一葉扁舟,動也不動,舟山有一個披著蓑衣獨自垂釣的老翁。白雪蓋滿了蓑衣,白雪也落滿了他的白頭。茫茫天地中,他巋然不動、獨自感受著這種無人之境界。我們無需去猜測他在想什麼、畫面直接告訴我們:孤寂、高冷。
  • 柳宗元一首五絕,全詩僅用一個「雪」字,就描繪出了天寒地凍之象
    與此同時,他還創作了一首五言絕句《江雪》,是五言唐詩中難得一見的精品。一、《江雪》原文賞析《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一生中,文名大於詩名。全唐詩保存他的詩歌一百多篇,數量不多,不過取材廣泛,同時又不乏精品,這一首《江雪》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詩作描寫的是一場大雪過後,在荒野之中獨釣寒江的老叟。先用頭兩句詩渲染場景,用「千山」,「萬徑」的鳥飛不到,人跡不至來映襯後文中的「孤舟」、「寒江」。
  • 董寶石說唱版《江雪》
    董寶石說唱版《江雪》 詞:(唐)柳宗元 董寶石 王朝 曲:董寶石 王朝 編曲:王朝/Mai 演唱:董寶石
  • 眼前雖有萬徑千山,內心卻孤獨一人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在詩中,柳宗元運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選擇千山萬徑、人鳥絕跡這種最能表現山野嚴寒的典型景物,描繪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畫面,勾勒出獨釣寒江的漁翁形象,表達詩人在遭受打擊之後不屈不撓而又甘受孤寂的情懷。冬日的蕭索,透著淡淡的清苦。靜下來的雪天,好像整個世界只有柳宗元一人,孤苦地在江邊釣魚。
  • 史上最孤獨的一首詩,讀來陣陣寒意卻一直傳誦不絕
    孤獨是詩詞中最常表現的情感之一,而要論寫孤獨最好的一首詩,非柳宗元的《江雪》莫屬。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中唐時期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之一。這首《江雪》是五言絕句中的佳作,短短二十個字,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寒江獨釣圖,表現了當時詩人心中的孤獨感。為什麼柳宗元會創作這麼一首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