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觀察:中日就餐禮儀完全相反?

2020-12-13 日本頻道

旅中作者青樹明子在文章《日中就餐禮儀完全相反?》中詼諧生動地描述了中日就餐禮儀的區別,讀來不禁令人會心莞爾。今天特選錄部分內容,與各位愛好日語的朋友分享。

小時候,我上的幼兒園規定兒童自己帶盒飯。我還記得在吃盒飯之前,所有人要一起表達謝意,一起說「爸爸媽媽,我今天也吃到了好吃的盒飯,非常感謝。下面我就吃飯了!」

在那之後數十年後,在現在的幼兒園,據稱老師在吃午飯之前還會告訴學生,「大家一起說『下面我就吃飯了(日文:いただきます)!』」。

像這樣,從幼兒園直到成為80多歲的老年人,日本人在就餐前後都少不了說「いただきます、下面我就吃飯了」和「ご馳走様でした、我吃飽了」。吃日本菜自不必說,吃中華料理的時候仍然會說「いただきます下面我就吃飯了」。而在吃法國料理和義大利料理時,如果不說一句「いただきます、下面我就吃飯了」,心裡總覺得有點不對勁兒。

就餐的禮儀是一個國家的文化,也是其成長的家庭的文化。

我在小時候,母親徹底教會了我就餐的禮儀。

「吃飯時不要發出聲音!」

「胳膊肘不要放在桌子上!」

「飯碗要好好拿在手裡。」

「不要有公筷不用,不要直接使用自己的筷子在盤內取菜!」……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對於日式就餐禮儀已經深入骨髓的我來說,在中國見到的情景簡直就構成了文化衝擊。究其原因,是中國的就餐禮儀很多時候與日本完全相反。

例如,在得到款待的時候,在中國,飯菜最好稍稍剩下一些。而在日本則要全部吃光,這才是表示感謝。而在吃魚的時候,如果是日本人,留在嘴裡的魚刺兒要在遮蓋著嘴角的情況下用筷子取出來,然後放到盤子角邊上。而中國人從嘴裡取出魚刺後,一般直接放在餐桌上。同時可以將魚刺吐出來。

順便說一下,一位中國女性表示,「像日本人那樣,把從嘴裡取出來的魚刺放到盤子邊上,感覺有點髒。好像是把垃圾和菜放在了一起」,有道理!

在距離相近的亞洲國家,就餐禮儀竟然如此迥然不同,這令我深感驚奇。那麼,歐美和日本相比情況如何呢?

歐美人認為,「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是沒有禮貌的」。而在日本,則並未徹底貫徹這種習慣。

歐美人認為,「就餐時發出聲音是沒有禮貌的」。而在日本,吃蕎麥麵條最好要發出聲音。順便說一下,吃蕎麥麵條和切面時發出很大聲音,只能是較為年長的男性。而女性則不能發出動靜。

不管怎麼說,就餐的禮儀都源於各國特有的習慣和規矩。需要入鄉隨俗。我在中國就餐時,即使還想繼續吃,也會儘量剩下一點,中國的各位朋友也請試著說「下面我就吃飯了」和「我吃飽了」吧。不過,最好不要學日本人吃麵類食物時發出聲音的習慣。因為這在全世界都受到厭惡。

(作者青樹明子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等。譯著《蝸居》等。)

相關焦點

  • 日本人的就餐禮儀
    日本人的禮節禮貌從娃娃就開始訓練了。從小朋友上保育院開始,幼兒園的校長會親自教導每個小朋友怎樣學習茶道,包括正坐(日劇經常可見的),泡茶等諸如此類。今天就說下正坐,其實這種坐法,一點都不科學。我個人認為對關節損傷挺大的,好多人一到老的時候,雙腳呈羅圈狀,走路都不穩,一搖一晃的,好多老人腿腳不便,我估計可能跟他們這種坐法有關。
  • 日本和中國相反的10個習俗,你知道多少?
    眾所周知,中日兩國同為亞洲國家,在地理位置上非常也相近,甚至在語言的書寫上都有「漢字」的共通之處。雖說如此,但其實兩國「心」卻離的很遠。那麼,中日兩國都有什麼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的習俗呢?在中國,批改試卷的時候如果錯的會打×,正確的會打√。而在日本,打√和×都是代表錯誤,O代表才是代表正確。
  • 中日IT專欄:日本人只愛用電腦看電視?
    中日IT專欄:日本人只愛用電腦看電視?    但是在日本,卻完全是相反的情況,幾乎每個家庭都會使用有電視功能的電腦,每個品牌的筆記本電腦、臺式機都有擁有電視功能的型號。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我們特約日本作者——山谷剛史先生為我們帶來的解釋吧。
  • 世界餐桌禮儀之——日本的餐桌禮儀
    無不反映出人類璀璨的文化結晶——餐桌禮儀。世界上每個國家文化的不同構建造就了各國這多姿多彩的餐桌禮儀,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中國,西方和日本三大地區。日本餐桌禮儀的形成:江戶時期1663年,由於德川幕府的【鎖國政策】,隔絕了當時日本與外界的聯繫,對當時的日本發展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卻也讓日本能在不受外國的幹擾下肆意發展其獨特的本土文化。而這「食」之道,日本則發展了一套獨特的日本料理文化且其中便包含日本餐桌禮儀的形成。
  • 育兒「就餐禮儀」,看看這些媽媽如何做?
    曾經在一檔明星親子綜藝節目裡,應採兒很重視孩子的「餐桌禮儀」教育,並立了不少規矩。最近,市民鄧女士就因為育兒「餐桌禮儀」而感到煩惱,教育卻又沒有效果。「悠悠挺乖的,就是就餐習慣讓我很擔憂,每次去做客吃飯都要讓我冒火。」
  • 愛吃火鍋的你,不可不知的日式涮涮鍋就餐禮儀
    由當時佔領中國東北地方的日本人將當地涮羊肉的烹飪方式帶回日本後,以昆布柴魚湯等為湯底,早期是涮牛肉薄片或者涮豬肉,現在已發展成涮各種肉類薄片或者海鮮。那對於日式涮涮鍋的就餐禮儀,你又知道多少呢?夾取食材用公筷如果一起就餐的人不是特別熟悉,最好準備一雙公筷來夾取食材,另外還要注意使用筷子的禮儀,比如從鍋裡取食材時,不要翻攪,夾到什麼就拿什麼。
  • 中日友好南京柔道館獲 「日本外務大臣表彰獎」
    2020-11-24 07:18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中日友好南京柔道館獲「日本外務大臣表彰獎」  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 許琴) 11月21日,中日友好南京柔道館青少年柔道交流活動及日本外務大臣表彰獎授予儀式在南京舉行
  • 深度日本 | 日本禮儀那些事
    軟銀集團日本文化和禮儀服飾禮儀 當代日本人的服裝可以分為傳統式服裝即和服和現代式服裝兩類。交通左側通行 日本的交通規則:汽車為右舵車,車靠左側行駛,與中國不同,過馬路注意觀望,大巴車的車門在汽車的左側,和國內相反,上下車時請注意安全。在日本,人們都非常遵守交通規則,不遵守交通規則是非常危險的。
  • 日本就餐赤腳席地而坐,遇到腳臭怎麼辦,答案笑瘋中國網友
    近幾年「日本風」在中國颳得很大,不僅是日本的風俗習慣,就連日本的飲食在我國都是十分受到我們國民歡迎的。這些年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開設了非常多的日本餐廳。日餐也成為了我們很多人的一個就餐選擇。關於日本的餐桌禮儀,我們都知道的就是在日本在吃飯的時候都是席地而坐的,他們在屋子裡是不穿鞋子的,也就是說,我們在去一些日本餐廳吃飯的時候,進入是要脫掉鞋子的。有些人就會感到疑問了,日本人一進屋子就要脫鞋,難道日本人沒有腳臭的煩惱嗎?那麼下面小編就來帶著大家來看一看這個問題。其實在日本,也是有這種煩惱的,並不是說日本人就腳臭的問題了。在日本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由於日本的房間通風比較好。
  • 中日題材長篇小說感動日本讀者
    古蓮雲十分感激,把他當作親人,向他倒出自己四歲時被日本父母遺棄在中國,中國養母含辛茹苦把她撫養長大這一坎坷人生經歷。於強以她的遭遇為藍本,撰寫了反映日本戰爭孤兒的長篇小說《風媒花》,1987年日本光人社出版。中文版封面由時任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孫平化題字。
  • 「哦」和「哦哦」的意思竟完全相反,網絡社交禮儀你懂多少?
    網絡聊天已成為現代人最常用的社交方式瞭然而網絡聊天和現實有很大的區別同一句話在網絡和現實中的意思可能截然相反那有哪些網絡聊天的禮儀是我們要注意和學會的呢?你一定遇到過這樣的人,你發微信給ta,焦灼地等待回復,結果ta遲遲沒有回應,你以為ta有事在忙,所以沒時間回覆你。
  • 為什麼日本實體店能打敗電商,而中國卻相反,真相讓人意外!
    為什麼日本實體店能打敗電商,而中國卻相反,真相讓人意外!國內電子商務起步晚於國外,但發展速度非常快,可以說有不少實體商店被電子商務擊敗。如今,人們通常出去看的商店基本上都是品牌連鎖店,個體老闆已經很少見了。
  • 中日陶瓷行業:隨著兩國交流逐漸密切,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發展方向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中日雙方雖然是鄰國,但是兩國卻各有各的文化特色,這種差異也導致了陶瓷產品的不同,中日陶瓷交流經歷了初期日本對中國陶瓷進行的學習 隨著中日兩國的交流逐漸密切,兩國的陶瓷行業也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發展方向。
  • 謙自牧:中日友好靠韓國?日本民眾對中韓印象到底如何
    中日韓三國間的關係可謂奇特,近年來輿論場上也流傳著「中日友好靠韓國,中韓友好靠日本」這一頗具調侃意味的言論。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中日友好靠韓國」是事實,還是只是中國人的一廂情願?日本民眾對中韓兩國到底是什麼態度? 筆者這裡暫且以一個在日留學生的角度,結合自己四年間的親身經歷和觀察到的中日兩國對對方的輿論看法,談談自己的感想。
  • 全日空將日本文化與商務禮儀帶進遼寧大學校園
    全日空將日本文化與商務禮儀帶進遼寧大學校園 中國新聞網·遼寧
  • <大腦>中日平局王昱珩被斥 陳冉冉土屋望成腦王
    魏坤琳質疑水哥放棄觀察  搜狐娛樂訊 受關注的《最強大腦》中日對抗賽於昨晚落幕,雙方平局出乎意料!中國心算一姐陳冉冉與日本心算大帝同時被國際評審選為腦王候選人,參加接下來的腦王爭霸賽!而繼第二季「扇面之謎」後,「鬼神之眼」王昱珩再次放棄觀察,儘管最終憑藉實力獲勝,但水哥此舉還是引發了全場爭議。  中日巔峰對決竟成平局! 陳冉冉土屋宏明同成腦王候選人  《最強大腦》中日對抗賽可謂聚集了中日頂級腦力高手,而令人意外的是,這場巔峰對決最終竟以2:2的比分打平!
  • 觀察:安倍政經分離思維將影響中日經貿合作
    中新社北京8月8日電 題:安倍政經分離思維將影響中日經貿合作  中新社記者 石巖  時近日本戰敗投降日,種種跡象表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或不會在8月15日當天參拜靖國神社,但也不會阻止其閣僚以個人身份前往參拜。有關專家分析,這進一步顯示出安倍對華政策的政經分離思維,而這一思維將持續影響中日經貿合作關係。
  • 日本的筷子共有十四條禁忌,是「人神合一」的象徵
    日本「箸」比中國的筷子短一些,而且前端大都是尖尖的。 日本人喜歡吃魚, 這種筷子有利剔食魚肉。這種「箸」源自公元 5時在日本伊勢神宮舉行的祭祀活動時使用的「神箸」。公元 6世紀以後, 中日之間交流頻繁, 日本多次派遣外交使節來中國學習中國文化。他們對中國人使用箸進食十分羨慕, 並將中國的箸帶回了日本。
  • 中日合作的動漫在日本的評價這麼糟糕?
    中日合拍如今已經不是什麼能夠成為噱頭的事了,《從前有座劍聖山》《雛蜂》等等。最開始中日合拍作品的消息一出,評論裡都是「原來我們的動漫已經可以走進霓虹了?」「還請來了日本的著名聲優配音」「天吶真是太棒了」「國漫崛起了」這種帶著點自豪的評論,但最後一播放,在日本的評價都非常糟糕。
  • 促進中日交流 首屆「日本人中文作文比賽」徵稿
    」徵稿活動4月4日正式啟動,即日起向所有會中文的日本人徵集原稿。  近年來,學習中文的日本人越來越多,中文成為僅次於英語的第二大外語,日本人的中文水平也越來越高。日本各地及全國性的中文演講比賽年年舉辦,為推動日本人學習中文起了良好的作用,但中文作文比賽至今還沒有。基於這種情況,為檢驗日本人的中文寫作能力,促進日本人對中理解,加深中日之間的交流,日本僑報社特此成立日中交流研究所,並舉辦首屆全國性的日本人中文作文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