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過度學習一直懵,過度教育一場空

2020-12-14 趙老師教您填志願

說到教育,人們都認為越多越好,越精英越好,曾經有一段時間非常流行「不要讓孩子輸在在起跑線上」。

平心而論,這些理念和願望都是好的,教育本身沒有錯,過度教育就真的錯了, 物極必反嘛!

那什麼是過度教育呢?

一個方面是過度的學歷提升,導致學歷的貶值,教育資源的浪費,社會實際上是不需要那麼多高學歷人才,但是過度的教育卻讓高學歷人才泛濫,導致貶值。總體來講,學歷提升對整個民族是好的,是有益的!但是對個體來講,不能唯學歷,而更要在自己專注的領域提升技能。我們在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升學歷,同時,在提升學歷的同時,更要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工作能力,不能偏廢!

另一個方面,除了過度的學歷教育,在中小學領域,同樣有很多過度教育和過度學習的情況:

比如說有的家長給小孩子報很多的興趣班,其實報興趣班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是有利的,但是如果太多且是孩子不感興趣的,就大可不必了。

再有就是有的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學習,不太注重孩子的內心需求,孩子成績一旦下降就報輔導班,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事實證明,這樣不能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反而會扼殺小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而要考上好的大學,自主的學習,是必要的!只有發自內心地學習,才是促使孩子不斷提升自己,追求卓越的動力。

過度教育的另一個方面是給孩子購買很多的輔導資料,其實依照目前的出版水平,隨便一套教輔資料都能覆蓋絕大部分的知識點,起到系統檢測的效果。我們要做的不是讓考生做了一套又一套的資料,而是應該認真做好現有的資料。輔導教材不在於多,而在於你有沒有認真去做,做完了有沒有去反思和總結,總結完之後有沒有經常的去複習。

總之,學習的目標無非就兩個,一個是考上好的大學,一個是將來有一份好的工作或者事業。那不論哪一種目的,都無需過度的教育!

其一:考生如果想考上好的大學,大可不必報眾多的輔導班,也無需海量的學習資料(事實上買了也沒人看),主要在於考生有一顆自發學習的心,有一個敢於挑戰自己的信念;其二:面對工作,對於絕大部分人而言,也大可不必博覽群書,只需要找到自己的強項,在自己擅長和喜歡的領域不斷的努力,也就夠了。一句話,技能,在於精而不在於多。

以上就是關於過度教育的分享,希望能幫助到家長和考生,也希望廣大考生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不要過度教育與過度學習
  • 教育孩子,家長要多呵護,而不能「過度幹涉」
    後來我通知了她的家長,結果,她爸爸見到她問也不問,上來就是一腳。我立刻懵了,隨後也就明白了為什麼孩子會這樣。當著這麼多同學還有老師的面,就對孩子大打出手,根本就沒有顧及孩子的尊嚴。我攔住了他即將飛起的第二腳,勸他不要這樣對孩子。他還是威脅孩子,回家也饒不了她。
  • 怪獸家長與過度教育
    然而當孩子剛讀小學一年級,功課跟不上,考試墊底,他們關於教育的自信瞬時垮塌了。屈穎妍說,大女兒上一年級,她也很懵。忽然發現老師不教乘法口訣,直接布置乘法作業,而班裡只有她女兒和另外一個小男孩沒上過學前補習班。
  • 教育家斯賓塞:過度教育對孩子有害,正在雞娃的家長要注意了
    之前有總結這一章節的讀後思考,今天想談的是另一章節專門講避免過度教育和過度學習的。過度的學習作者對英國許多兒童早期教育和學校做了大量觀察後,發現過度學習的確存在,表現出來的現象是積極、刻苦、努力的學習,嚴格、緊張的課程時間安排,以及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課堂和課外作業。家長、老師過分關注孩子分數,本是快樂無比的知識學習課堂,變成了競爭的場所,從而淡化了孩子學習與求知本身的樂趣。
  • 教育家斯賓塞:過度教育對孩子有害,正在」雞娃「的家長要注意了
    之前有總結這一章節的讀後思考,今天想談的是另一章節專門講避免過度教育和過度學習的。 過度的學習 作者對英國許多兒童早期教育和學校做了大量觀察後,發現過度學習的確存在,表現出來的現象是積極、刻苦、努力的學習,嚴格、緊張的課程時間安排,以及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課堂和課外作業。
  • 教育者斯賓塞:過度教育對孩子是有害的
    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幸福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該是幸福的。我以前看過這一章後就想了,我想談談另一章,他致力於避免過度教育和過度學習。過度學習筆者對英國許多兒童的早期教育和學校進行了大量的觀察,發現過度學習確實存在,表現現象是積極、刻苦、刻苦的學習,嚴格緊張的課程安排,看似沒完沒了的課堂和課外工作。家長和老師過於關注孩子的分數,這是一個非常快樂的知識學習課堂,成為一個競爭的場所,從而削弱了孩子學習和求知的樂趣。
  • 過度學習犧牲了作為人的完整教育和成長機會
    教育到底要教給孩子什麼樣的能力?無止境的高學歷,還是完善的人格與教養,以及自主追求幸福人生的能力?是這是家長和學校都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彭明輝是臺灣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他眼中的臺灣教育現狀其實說出了現代教育的通病。
  • 過度學習的教育弊端,受害者不僅僅是學生
    至於誰是誰非,一直成了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 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我們在關注學生學業成績、考生升學率的同時,又有誰關注過學生過度學習帶來的教育弊端?因為學習壓力大導致輕生學生並非個例,高分低能的學生屢見不鮮,眼高手低的大學生比比皆是……可以說,過度學習的教育弊端,受害者人群當中,學生首當其衝。
  • 過度學習有危害?不,錯誤的認知才是學習的最大障礙
    他的想法雖然不錯,但正確的答案卻是B(過度學習)。這讓他感到很不解,適當地多背幾遍怎麼就過度了。其實,很多人沒有了解"過度學習"的真正含義,一看到"過度"二字,就產生否定思維,認為"過度"就會帶來"物極必反"。但是,這裡的"過度"並非大家想像中的那種"過度"。
  • 你的過度養育,正在傷害孩子
    所謂過度養育,指的就是上述這些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不切實際的高期望、過度關注、過度幹涉的教育。在學習上,如果家長過度指導和幹涉,盯著孩子寫作業、完成任務,片面地追求高分,只憑自己的一廂情願給孩子制定好各種計劃,會破壞孩子的自驅力。
  • 家長過度參與學校教育是好還是壞?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在一個人健全成長的過程中,缺一不可,教育方能視之為圓滿。三者本應各司其職,各行其道,但如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大有融合之勢。輔導孩子學習儼然成為了當下新手父母們的夢魘,這種焦慮甚至已經傳導給了已婚未育的小夫妻。孩子從來沒有像這樣猶如一個可怕的對手站在父母的對立面。
  • 家長過度擔心孩子未來,教育焦慮在作怪
    很多家長包括我,對於孩子的學習尤為看重,將其當作生活中的&34;回到家中,便詢問其學習情況,之後督促他們寫作業、預習功課。每逢周六,還會帶去補習班進行&34;。但孩子卻表現出抗拒,甚至告訴父母不喜歡學習。聽到如此叛逆之舉,家長都會嚴厲訓斥,以前途為由,命令他們繼續學習。
  • 過度保護、過度教育!
    為什麼「虎爸虎媽」要用「直升機式」教育方法把孩子們照看得密不透風?為什麼這些孩子,雖能在考名校中脫穎而出,卻在青春期時成為前所未見的脆弱一代?最近,眾多高等教育機構的一線學者教授都在關注和推薦一本教育心理學著作——《嬌慣的心靈——「鋼鐵」是怎麼沒有煉成的》。
  • 00後是空前過度學習、過度管控、過度應試的一代人,討厭學習並不奇怪
    00後物質空前充裕,精神空間卻日益逼仄;他們是網際網路的原住民;他們是沒挨過餓的一代人;他們是教育過度的一代人為啥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其一、00後是空前過度學習、過度管控、過度應試的一代人,討厭學習並不奇怪。試想,哪一代人也沒有寫過如此多的作業、熬過如此多的夜、報過如此多的補習班。
  • 過度期望:教育孩子的最大誤區
    當前的家教存在著許多誤區,例如:認為孩子還小,還不應立即著手教育,家庭應給孩子以溫暖,不能像幼兒園、學校那麼「嚴」,以及重智輕德等。但最大的誤區卻是過度期望,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過度保護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吃不好、穿不好,對孩子百般侍候,圍著孩子團團轉。
  • 過度節儉的家長,培養的孩子大多不會優秀,原因很現實
    節儉一直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學會節儉可謂是煞費苦心。如今的物質生活條件優越,這讓家長覺得孩子們根本體會不到節約的真諦。於是大家便尋找各種辦法製造節儉的機會,甚至故意刁難孩子。我們認為這是在進行「合理」的教育,實則對娃是種傷害。過度節約會給他們造成很多負面影響,作為家長不得不提前知曉。
  • 瞭望東方周刊:誰推動了「過度教育」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是近年來中國家長的集體口號,雖屢遭反思,可從未被顛覆。按吳建民的說法,總的趨勢是「起跑線」越來越提前。不少幼兒園把小學內容提前教了,各地學前班非常活躍,不少年輕母親剛懷上孩子幾個月,就開始上各種學習班,聽音樂,讀詩,朗誦莎士比亞劇作,認為不進行「胎教」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基礎教育特別是學前教育的「度」究竟如何把握?
  • 過度學習,犧牲了孩子作為全人的成長機會
    是這是家長和學校都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彭明輝是臺灣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他眼中的臺灣教育現狀其實說出了現代教育的通病。從小學乃至幼兒園開始的過度學習,學到的大多只是用不上的知識,而過度練習讓孩子沒有機會了解自己的興趣,也沒有機會發展出主動學習的意願、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追求幸福的能力。
  • 怎樣學習最有效?以150%為時間標尺,在過度學習中提高效率
    家長:只看表面行動,不重實際效果。在生活中,我們常聽到家長這樣的聲音:&34;&34;「今天不把作業,就不要睡覺!」……在家長的督促下,孩子成了學習的機器,他們帶著疲憊和委屈超負荷地學習,並不能達到應有的學習效果,反而容易對學習產生牴觸情緒。時間長了,學習熱情也被慢慢消磨了,其結果不言而喻。
  • 邱建生:讓人痛心的過度教育
    過度的生產,過度的消費,過度的欲望,過度的經濟,過度的發展,過度的教育......其中最讓人痛心的是過度教育,因為它直接傷害的是孩子,傷害的是這個時代的未來。在某種程度上,其它一切的「過度」,都可以在過度教育上找到原因。當然,其它一切的「過度」,也進一步強化了教育的「過度」。那麼什麼是過度教育?教育怎麼就過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