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教育,人們都認為越多越好,越精英越好,曾經有一段時間非常流行「不要讓孩子輸在在起跑線上」。
平心而論,這些理念和願望都是好的,教育本身沒有錯,過度教育就真的錯了, 物極必反嘛!
那什麼是過度教育呢?
一個方面是過度的學歷提升,導致學歷的貶值,教育資源的浪費,社會實際上是不需要那麼多高學歷人才,但是過度的教育卻讓高學歷人才泛濫,導致貶值。總體來講,學歷提升對整個民族是好的,是有益的!但是對個體來講,不能唯學歷,而更要在自己專注的領域提升技能。我們在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升學歷,同時,在提升學歷的同時,更要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工作能力,不能偏廢!
另一個方面,除了過度的學歷教育,在中小學領域,同樣有很多過度教育和過度學習的情況:
比如說有的家長給小孩子報很多的興趣班,其實報興趣班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是有利的,但是如果太多且是孩子不感興趣的,就大可不必了。
再有就是有的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學習,不太注重孩子的內心需求,孩子成績一旦下降就報輔導班,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事實證明,這樣不能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反而會扼殺小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而要考上好的大學,自主的學習,是必要的!只有發自內心地學習,才是促使孩子不斷提升自己,追求卓越的動力。
過度教育的另一個方面是給孩子購買很多的輔導資料,其實依照目前的出版水平,隨便一套教輔資料都能覆蓋絕大部分的知識點,起到系統檢測的效果。我們要做的不是讓考生做了一套又一套的資料,而是應該認真做好現有的資料。輔導教材不在於多,而在於你有沒有認真去做,做完了有沒有去反思和總結,總結完之後有沒有經常的去複習。
總之,學習的目標無非就兩個,一個是考上好的大學,一個是將來有一份好的工作或者事業。那不論哪一種目的,都無需過度的教育!
其一:考生如果想考上好的大學,大可不必報眾多的輔導班,也無需海量的學習資料(事實上買了也沒人看),主要在於考生有一顆自發學習的心,有一個敢於挑戰自己的信念;其二:面對工作,對於絕大部分人而言,也大可不必博覽群書,只需要找到自己的強項,在自己擅長和喜歡的領域不斷的努力,也就夠了。一句話,技能,在於精而不在於多。
以上就是關於過度教育的分享,希望能幫助到家長和考生,也希望廣大考生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