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自我保護會帶來什麼後果?|百家故事

2020-12-15 山哥雜談有溫度

本文章收錄於百家好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事兒,說起來心裡有點不太開心。

最近,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場所不能復工,比如電影院。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個人在那裡呼籲,說,環境不好,影響收入。看起來有點揭不開鍋。

於是,我就想幫一幫他,我說,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做些兼職,比如拍些照片,或者拍些短視頻,然後發給我,我再來找渠道。如果有作品被選中的話,那麼你就可以得到一定的收益。

然後他又問了一些細節,我都一一的給他作答,看起來他的心態也是比較積極,想扭轉目前的這個局,提高一下收入。

談得差不多的時候,他說再考慮一下,然後回我。過了一段時間他回我:還是不做了。我問他為什麼,他的回覆是這樣的,他說現在社會上壞人太多,怕有人惡意的利用這些照片或者短視頻。

天哪,什麼叫怕有人利用,一直是我和他聯繫,那就是怕我嘍?

首先澄清一下,在溝通的過程當中,反覆地強調,不需要拍個人的照片和短視頻。而是拍一些花草樹木,自然環境,復工的情況,以及一些其他的生活場景等等。

他又說,現在壞人可厲害呀,保不齊,就被騙了。

當時我的心情可以說是五穀雜糧啊。還有一種啞巴吃黃連的感覺,有苦說不出。

我想,他應該是找了某些「高人」指點過。

然後,沉思了一下,是不是我哪裡沒有說清楚?或者是用詞不當?翻看了所有的聊天記錄,並沒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其實,哪裡有什麼渠道篩選,就是想幫幫他,完全是自掏腰包,想幫他度過這段艱難的時期。

這也讓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有一次參加一個會議,有很多人。當天中午吃完飯的時候,正好外面下很大的雨,根本打不到車。我比較幸運,打到了一輛車,司機來到門口時,我看見旁邊有一位女士,也是帶著這個會議的胸牌。我就問她,我們是參加同一個會議的,要不要帶你一下?我已經打到車了,現在下雨,打車比較麻煩。

她上下打量了我一番,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冷漠地搖了搖頭。

我心想,好吧,難道是我長得猥瑣嗎?

直到今天發生的這件事,讓我回想起以前幾件類似的事兒。有的是無情的拒絕了我,有的是有禮貌的回絕了我。把這幾件事串在一起,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有些人的自我防範意識很強。強到他可以拒絕一切的善意。其實,這種意識並沒有錯,只不過是他把這道防線加固的太強,切斷了外界所有的聯繫。

首先,我不批判這種意識。我只想說,如果在一個相對比較安全的環境當中。這種意識稍微的被打開一點點。有可能會改變你的處境,或者是你未來的發展方向,都有可能。

當你不去相信別人善意的時候,當你不去相信任何人的時候。你的心裡會一直壓抑著一種東西。有的時候你根本無法察覺,久而久之你就會很鬱悶。導致身邊沒有人懂你,你又不願意再去拓展另外的人脈。所以現在孤獨的人數不斷的增加,和這種自我防範意識的增強密切相關。你把打開外界的鑰匙給丟掉了,同時也把自己鎖在了固有的框架之中。

所以,在保護好自我的同時,最好不要過度,那樣會反受其害,將自己困於一個無形的牢籠。

相關焦點

  • 過度保護的父母:如何放手養育獨立的孩子
    賭注很高,後果很重。你想讓你的孩子是健康的,安全的,並成功的-所以難怪你會發現自己幫助了一點太過多或加強在保存一天任何時候去的東西稍微歪。但是,不斷的「 直升機 」活動可能會阻礙您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過度保護父母意味著好,但是追求完美往往弊大於利。那麼,如何確定自己是否是保護過度的父母?潛在的後果是什麼?
  • 過度保護孩子,將會帶來哪些危害?
    小編發現,現今的家長對孩子實在是過度的關愛,任何事情都希望能幫助孩子做好,不想讓孩子受任何的苦,長期下去,孩子就會變成嬌滴滴的娃娃,經受不住任何風雨的摧殘,否則就會一蹶不振。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將會養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自主意識和敏捷的應變能力,任何事情離不開他人的幫助,否則會不知所措,經常會感到無所適從。
  • 精絕古國的消亡,啟發保護環境的嚴重性|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發現自己目前歷史所面對的問題,如今保護環境,保護自然,保護動物,皆是時代口號,那麼,我們為何要這樣做?
  • 孩子會走路還求抱抱,家長「過度保護」,影響「自我意識」發展
    相信不少寶爸寶媽也會遇到這種情況,寶寶剛學會走路時一直想要下地走。等學會走路後卻不肯走了,非得抱著。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過度保護」才是孩子走路的絆腳石蒙特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說:學會走路後,兒童內心就有一種無法阻擋的力量,驅動他邁開腳步。
  • 我們都是「包寶寶」的媽媽:別讓過度保護成為孩子發展的障礙
    關於這部影片的內容,我們無需贅述,與其說這是一部關於母愛的故事,不如說是一個媽媽過度保護孩子的故事。近年來,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已經成為全世界都在討論的一個問題。去年,加拿大音樂家斯特夫·馬克特發布了一篇帖子,至今被轉發了是十餘萬次,成為去年全球的熱門話題之一。
  • 東邪西毒之過度自我保護扼殺人性
    死前,她曾經託黃藥師帶給歐陽鋒一壇叫「醉生夢死」的酒,說喝了它,會忘記很多事情。黃藥師喝了,真的遺忘了很多,他只記得自己很喜歡桃花,於是回到東海,在美麗的桃花島上開始了新的生活,人稱「東邪」。歐陽鋒喝了後,記憶卻越來越深,知道大嫂的死訊後,決定回到家鄉,開始了大肆的徵伐殺戮,從此成為一方霸主,人稱「西毒」。
  • 拖延,其實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即使他們沒有囤積行為或並非生活在過度混亂中,即使他們說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來整理雜亂的事情,但是他們卻不能做到。許多人都在與拖延作鬥爭並時常感到挫敗。當生活非常忙碌、需要多任務並行處理時,我們會不知所措、陷入困頓。我們不可能完成所有需要做的事,更不可能再額外加上那些我們想做的與自身幸福和利益相關的事情。然而,我們一直努力地嘗試,又不斷地受挫。
  • 虛開發票會帶來什麼後果
    虛開發票會帶來什麼後果問:虛開發票會帶來什麼後果?
  • 家長們都該注意:「父母過度保護孩子,帶來的後果能有多可怕。」
    甚至在每次孩子提出想吃什麼東西,想買什麼玩具,不顧現實的狀況,力竭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容易讓孩子造成缺乏感激之心,很難學會體諒他人。如果家長次次都把事情攬在自己身上,沒有讓孩子了解到家長付出了多少,孩子很難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東西。
  • 過度保護孩子,可能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這些阻礙
    ,進而導致上當受騙,而且父母的過度保護和照顧會導致孩子缺失許多基本的「生存」技能,在成長的過程中,無法應對挫折和困難產生心理障礙,有些孩子甚至還會選擇犯罪或走極端的道路[1]。 有研究證實,父母的不良教養方式,尤其是過度保護,與兒童和青少年的焦慮症狀相關[2]。 保護過頭除了傷心還傷「身」 父母給予孩子適當的保護是非常必要的,但凡事要有度,如果超出範圍,除了會讓孩子產生心理問題外,還會引起他們的身體不適。
  • 過度保護會讓孩子有顆「玻璃心」
    我給那位媽媽分析,孩子這種經不起任何批評指責的性格,恰恰是目前你給予的支持和信任太少,或者說是過度保護,即每次遇到困難,孩子還沒有想出辦法自己處理時,你就開始幫助。這種過度保護,會剝奪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
  • 往窗外扔出一個蘋果核,後面發生的事意想不到……|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END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蘋果核被扔出車外30秒會發生什麼呢?也許什麼都不會發生,可也許什麼都發生了。同樣的,如果一顆雞蛋、一把菜刀不慎從高樓墜下,又會發生什麼呢?也許只是砸到地面,有礙觀瞻;可也許就是砸到路過的行人身上,小貓小狗身上,造成無可預計的後果。很多人可能都覺得,偶爾做一點「壞事」,不足以造成險惡後果。可是,誰能保證,不會有人被那些所謂的一點「壞事」傷害到?
  • 「過度保護」是好的,但「過度幹涉」就不要了吧
    「過度保護」和「過度幹涉」 在撫養或教育孩子時,父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也不會有人認為「過度保護」和「過度幹涉」有什麼區別吧。 「過度保護」是指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 「過度幹涉」是指對孩子做的所有事情都幹涉。 在這兩種情況下,其實父母所做的事情沒有變化,唯一不同的是「孩子希望做的和孩子不希望做的」。
  • 巴克萊:過度自我保護的投資者或在下一次衰退中受損
    巴克萊財富管理公司(Barclays Wealth Management)的首席投資官威廉·霍布斯(William Hobbs)表示,過度焦慮的投資者正生活在金融危機造成的「長陰影」當中。「市場上最常見的議論是,下一次經濟衰退來臨時該怎麼做——持有美國國債、黃金和高質量資產,以至於我的擔心幾乎是這樣的:如果下一次衰退是更正常的類型,比如股市回落10%至15%,失業率溫和下降,那麼你會發現自己是過度自我保護了,到那時表現不佳的實際上可能是那些你原本認為可以給你帶來安全的領域。」霍布斯在接受MarketWatch採訪時表示。
  • 過度保護、過度教育!
    這本書關注當代社會進程中的一場教育危機——過度保護導致衰弱,在三大扭曲的認知指導下,我們為孩子所做的一切可能都與美好的願景背道而馳——現在開始正視這一切,還來得及。 過度保護,導致問題人格美國大學生被過度保護和寵溺的問題,已經引起美國學者的重視。
  • 什麼是自我覺察,怎樣自我覺察?自我覺察會帶來什麼?
    我們在很多書裡,或者文章中都會看到說,要做自我覺察,要覺察自己。有時候,也會聽到心理諮詢師這樣說,所以很多人就會問:「什麼是覺察?我要覺察什麼?自我覺察有什麼好處?」什麼是自我覺察?自我覺察就是一個人了解、識別、思考、反省自己的感受、行為、想法等等以及它的狀態變化,然後辨別和了解自己的需求、信念、價值觀和目標。通過自我覺察,一個人把自我當做被觀察的對象,從而超越自己的心智,向內探索自己,關注自己,關愛自己,影響自己的自我調控。我怎麼知道什麼時候需要自我覺察呢?
  • 父母過度緊張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長此以往,後果不堪設想。 正所謂「甲之砒霜,乙之蜜糖」。你以為自己已經竭盡所能,給了孩子全部的保護與愛意,殊不知,在孩子眼裡這不過是揮之不去的桎梏與枷鎖。對於這種控制欲極強的父母,大家給出了一個新名詞,叫做「直升機父母」,意思是不管何時,他們都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著一言一行。
  • 書店帶來的安全感,什麼都不能剝奪|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書店這個物理空間必須存在,對卿松而言,這一方天地是樂趣所在,因此他願意堅持。更重要的是,在這裡,他感到安全。文|齊拉編輯|槐楊不一樣的春天5月18日早上9點,成府路的寧靜輔路上,豆瓣書店重新開門了。
  • 企業商標要「自我保護」,但不要過度
    國家並非沒有關注到這些現象,在2019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部分條款修改的決定,新增了條款「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商標註冊申請法律在保護一些知名企業品牌商標權的同時,也必須保護其他企業的合法商標註冊權,不能任由知名企業形成商標壟斷。開頭提到的海外「蘋果」狀告「梨」一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 家長過度保護孩子是一種「病」,要讓孩子學會自我負責
    過度保護、監督孩子是很多家長所犯的通病。他們總覺得孩子還小,還不能獨立。因而對孩子的方方面面進行全方位、掠奪式保護。但這樣過度保護,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因為當父母過分保護孩子時,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長此下去,就會塑造出一個沒有生活獨立能力,凡事依賴父母、縮手縮腳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