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抑鬱症"受越來越多人廣泛關注,而抑鬱症是影響人類健康最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之一,具有發病率高,識別率、就診率、治癒率低等特點。
在根據最新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我國抑鬱症的就診率只有8.7%。這說明有九成以上的抑鬱症患者沒有得到有效診斷和治療,或者是耽誤了治療而加重了病情。
根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的診斷標準,經常出現以下5個以上的症狀時,需確診是否患上了抑鬱症,具體如下:
(1)經常沮喪、難過,沒有愉悅感。
(2)精力減退,渾身乏力,有疲乏感。
(3)動作遲緩或者激越,無法自主控制行為。
(4)自卑、自責或有內疚感,感覺自己或者沒有價值。
(5)自覺思考能力下降,記憶力衰退,精神無法集中。
(6)睡眠障礙,失眠多夢、入睡困難或者睏倦嗜睡。
(7)食欲不振,不想吃東西,體重嚴重下降。
(8)反覆出現輕生念頭,出現過自殘、自殺的行為。
1、 性格悲觀及負面情緒多
研究表明,自卑、悲觀、敏感、偏執等性格的人更容易患抑鬱症,這些性格的人一般都不善表達,把壓力和負面情緒長期積壓在心裡,長期以往就會陷入嚴重的焦慮和絕望中。
2、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包括家庭環境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如果長期處於對自身心理健康發展不利的家庭和社會環境中,例如失去親人、失戀、失業、人際關係緊張等因素,自身負面情緒又得不到緩解,長期以往就很容易導致抑鬱症的發生。
3、 遺傳因素
抑鬱症不是遺傳病,但是,父母如果抑鬱症患者的人,自身受到負面影響多,在不利於自己的環境成長,患上抑鬱症的風險要比正常人高10%—13%。
4、生物化學因素
根據已知資料的表明,腦內生化物質的紊亂是抑鬱症的病因之一,比如睡眠障礙、服用含有激素的藥物等,就會導致腦內多種神經遞質紊亂,改變情緒,嚴重時會導致抑鬱症的發生。
因此,自身在面對精神上的問題,則需要儘快調整及治療,避免長期以往的精神損害而導致抑鬱症的發生,此外,患上了抑鬱症也不要消極,更不能輕視,正確的做法就是需要正視抑鬱症,積極通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來防止抑鬱症的復發,平時要積極參與運動,養成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
小病慢病[不排隊] 名醫專家護健康
康愛多首發線上【醫生問診】服務,陣容強大,專業廣泛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在線諮詢您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