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2 1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賈永標 大河財立方
「
編者按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眼下中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各個行業加緊復工復產。作為河南非公經濟的新興力量,青年企業家在應對疫情衝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所在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如何?青年企業家們又有哪些新思考新舉措?為助推河南非公有制經濟健康平穩發展,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聯合河南省非公有制青年企業家聯合會推出河南青年企業家系列訪談,敬請關注。
|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賈永標
作為新鄉市首批覆工復產企業,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隆新能源)自2月11日復工後,初期復工率達到80%以上。目前該公司已全面復工,未出現一例感染病例和疑似病例。
「疫情期間,國內大部分企業處於停工狀態,導致部分國內訂單無法按計劃生產交付。」4月29日,在接受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專訪時,科隆新能源總經理程迪表示,疫情雖然給公司訂單帶來一定影響,但公司積極幫助國際客戶解決防疫物資,得到國際客戶的高度認可,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
拉近客戶距離
蓄力海外市場
據了解,科隆新能源主要從事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領域的三元前驅體、三元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同時也在軍事裝備、軌道交通等領域從事提供電池及電池系統的業務。
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期間科隆新能源的海外銷售金額分別為2.65億元、4.61億元、5.1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3.52%、28.20%、33.19%。在這一背景下,維護好海外客戶或為科隆新能源發力下半年提供機遇。
事實上,這場席捲全球的罕見疫情不僅給各行各業的企業帶來了衝擊,亦成了企業掌舵者們的大考。「企業立足於社會,企業的發展是國家政策和社會認可的結果,因此回饋社會是企業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一名青年企業家,程迪把自己的反思化為行動:疫情初期,他首先以個人名義向紅十字會捐款2萬元,隨後科隆新能源又向新鄉紅十字會捐款200萬元,用於支持當地的防疫抗疫工作。
「企業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一定要努力打造健康型企業,要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經濟環境好的時候要居安思危,練好內功,制定有效的防風險措施和預案。」程迪說,逆境的時候更要積極應對,要讓員工知道在疫情過後依舊有活幹。這樣不僅可以提振信心,還能穩定員工,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
眼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穩步推進,經濟社會運行秩序正在加快恢復,在這樣的新環境下,企業如何從眼前的危機中捕捉和創造機遇?程迪眼中有三個關鍵詞:創新變革、精益管理和內控規範。
聚焦新能源市場
創新驅動科隆下一站
「越是環境不好的時候,企業越需要通過創新變革驅動公司發展,在產品創新的基礎上,貼近客戶。」程迪說,公司下屬的科隆新能源研究院正在強化研發管理,要求研發人員要走出去貼近用戶,同時通過引進博士生、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或行業技術帶頭人,為公司持續發展蓄能。
他認為,企業要通過精益管理、降本增效,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切圍繞為客戶創造價值開展工作。此外,企業應進一步強化內控管理,進行清晰明確的授權,確保職責清晰、自由靈活、運行高效,制定行之有效的防風險措施及應急預案,保持企業健康發展。
青年企業家作為民營經濟中的生力軍,一向備受關注。作為其中的一員,程迪認為,青年企業家要努力把自己打造成責任上有擔當、經營上有本事、政治上有方向、文化上有內涵的年輕一代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行業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新型產業,目前正逐漸向部分龍頭企業聚焦。從終端需求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巨大,根據政府規劃,到2020年,全國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500萬輛,年產銷規模達到200萬輛。
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掛鈎,動力電池往三元鋰電池方向發展趨勢明顯。長期深耕這一領域的科隆新能源,正不斷增加三元前驅體和三元正極材料產能,提升自動化水平,改善工藝、提高效率、降低綜合成本。「未來我希望能夠強化企業科技創新,推動合作發展,成為創新變革的引領者,在發展科隆新能源的同時,推動、引領新鄉市乃至全省動力電池及材料產業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程迪說。
原標題:《科隆新能源程迪:疫情衝擊訂單,但提供機遇拉近客戶距離》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