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對孩子說:「這麼簡單也不會」,6步轉化情緒,6種有效對話

2020-08-19 三字經家庭教育

文:樂源原創。

說到輔導作業的話題,我想這是讓每個父母最為頭疼、傷腦筋的事。

你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可曾對孩子說過:「這麼簡單也不會,你是怎麼學的,上課幹什麼去了……」

孩子無辜不高興地看著你,你會說:「看我幹什麼,我臉上有答案嗎?」若你在說話大聲音些,孩子就開始無助的淚如雨下,你又開始心如刀割的生氣自責。

孩子天天要寫作業,尤其是剛入學的孩子,學習習慣還沒有養成,每天要跟著後面喊著寫作業,他卻只想著怎麼玩,每天一寫作業的時間,倆人就像是敵人一樣。

對孩子的影響:

一、沒有興趣和樂趣寫作業和學習。

二、心理恐懼寫作業的事情,找各種理由和事情,拖延寫作業。

三、壓抑情緒、堆積負面情緒,孩子愛生病,

四、精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孩子自然不愛學習。

孩子現在或是正在表現出來的行為,已然是一種結果,我們要找到原因,才能知道怎麼改善和避免對孩子的傷害,到底是什麼影響了孩子學習的狀態?

01

影響孩子學習的首要原因是什麼?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是結果,源頭在父母身上。

如果真的想要幫到孩子,首先要到源頭解決,我們回顧下自己與孩子發生衝突時,是什麼在影響我們對待孩子的狀態呢?

1)父母情緒

一位爸爸在教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做十以內的拆合,爸爸問:「九分成三和幾」,兒子說:「你別吼我了,我會寫。」爸爸輔導作業被氣,兒子還鼓掌安慰老爸。

孩子父親說:「今天教了,明天就忘了脾氣再好,也會生氣吼他兩下,他就覺得怕。作為大人其實挺矛盾的,又想讓他快快樂樂的。但學習的事情,也不想讓他去幹不想幹的事情,被逼的沒有辦法。」

2)父母對話

爸爸對兒子說:「你看我幹嘛,我臉上有答案,看題,凡是帶三點水的字,都和水有關係。」

兒子一聽,一臉疑惑,還皺著眉,看著爸爸:「不一定。」

爸爸認真和嚴肅地說:「怎麼不一定,江、河、湖、海,哪個跟水沒關係啊。」

兒子說:「那我問你兩個字。「

」你問,你要是能問出來,我把它吃了。」老爸說

「沙漠」、「滾」老爸一聽趕緊用手捂住自己的嘴。

不輔導作業時父慈子孝,一輔導作業就雞飛狗跳。還要和孩子鬥智鬥勇,父母也是一個字「累」、「氣」。

父母無奈的情緒和較真的對話,對孩子的教育引導中,起了很大的矛盾作用。

情緒不好,與孩子對話中產生負面的影響,如何轉化負面的情緒,給孩子傳達好的情緒呢?

02

6步轉化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每個人都有,壞情緒來了,不要想方設法的控制情緒,或是置之不理的隨壞情緒,任它來而爆發。

當你越想控制情緒,越會受情緒影響,若是不理壞情緒,就會因壞情緒爆發,而負相應的行為責任。

我們首要做的是轉化負面情緒:

1)第一步:知止

知道自己在發火時,覺察到負面情緒時,後悔時,看到孩子不接受、逆反時……停下來我們即將準備,脫口而出要說語言,和要做的行為,就是知止。

《大學》第一章: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穫。」

2)第二步:接受

接受孩子不好的行為,當我們不願接受孩子時,孩子都能感覺到,即便我們說的很對的事情,孩子也是不願接受的,所以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說的不對,也不是孩子不聽話。

是我們不能接受孩子表達負面的情緒,當孩子一哭,我們會說:「你不要哭了,憋回去,什麼也不會,你還有臉哭呢?」

接受孩子哭,接受孩子表達和排洩出負面情緒、接受孩子一些缺點和問題,接受才有改變的機會,不接受永遠對立,永遠不停的發生矛盾。

如果你的家庭和孩子,天天在發生對立和矛盾,你就是天天要求孩子改變,天天打罵責罰,都無效時,請打開心門,接受和包容他們,轉變才會發生。

不接受,關上門即便有好的事情,好的東西也會被我們拒之門外,沒有聯接,就沒有影響和改變。

3)第三步:面對

不逃避就會發生改變,有些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無法和孩子溝通交流,雙方都會選擇避而不談,父母一說,孩子就不聽,父母說也不管用,索性不說不管了。

只盯著孩子本身上的問題,不知道改變自己,是停滯不前的原因。

面對所發生的,面對已發生,從「知止」到「接受」,再到「面對」,解決問題就已經在發生改變。看不到在對孩子說什麼,行為上做什麼改變,但這一切都在心裡,內在發生很大了改變,外在一定會有所改變的。

因為有句說:「外在的一切是我們內心已經擁有的。」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中:「你在外在世界中遭遇到的境況,永遠都是你內在世界境況的反映。」

4)第四步:聚焦

回到我們發火的目的,都是為孩子能好好學習,情緒太大了,讓我們迷了自己的初心和本意,才使事情本末倒置了。

聚焦我們的目標,為孩子好好學習,解決問題,就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

這是考驗我們耐力和定力的時候,「知止而後有定」。

聚焦我們要達成的目標,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現把小目標分解為現在眼前的目標。鎖定後付出有效的行動。

5)第五步:行動

「三思而後行」,這時是最有定力的時候,再行動就是最有效率,最有結果的最佳時機。

行動做什麼呢?為目標而行動。

你現在會想著,不發火了,不和孩子再較真了,就是給孩子獨立的空間,這就是最好的行動。

6)第六步:堅持

做到以上五步,只需要長期堅持,一段時間一段時間的重複以上的過程,從發覺自己不好的情緒狀態開始,做到知止、接受、面對、先聚焦初心的目標、再做有效的行動。

覺察情緒:

情緒的轉化,需要父母陪伴孩子長期堅持,剛開始的時候,也許你覺察不到自己的情緒,但它已然在影響你。

你可以通過孩子的行為來觀察自己,孩子不接受逆反的行為,就是反觀自己情緒的時候,發現它時,做到上面五個步驟,就可以轉化自己負面情緒。

五個步驟長期堅持下來,你會在情緒不好時,或是發火的當下,你會後悔時,覺察到時,就是進步,再做這五步,再堅持一段時間,你會在發火前,淡然處之,無火可發。

轉化情緒的時機:

這是長期自我成長的過程,在壞情緒當下就是轉化的最佳時機。

錯過這個時機,轉化情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來的當下,學習和平相處,就是自然轉化情緒。

保持好情緒的方法:

每天多聽解壓輕柔的音樂,放鬆每天緊繃的情緒導火索。

生活中多笑口常開,樂觀開心,多做運動排除負面情緒垃圾。

多和樂觀積極正能量的朋友聊天,好好愛自己,好好愛家人和孩子。

03

培養有效6種的對話模式,給孩子傳達好的情緒,提高學習動力。

當我們受情緒影響時,與孩子的對話模式,自然更多是在受情緒支配,對話多數是無效的,更多是在表達不滿,讓負情緒更加放大化,影響孩子學習,寫作業的狀態和學習的效果。

過激的話,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責罵孩子,孩子只會自我封閉,壓抑自己,拒絕交流溝通,一再的要求孩子改變,不如先來改變父母與孩子的對話模式。

想要提升孩子學習效果和寫作業的狀態,我們要懂得轉化自己的負情緒,還要應用6種對話模式,給孩子傳達好的情緒,提高學習的動力。

1)接受模式

面對孩子不喜歡感到無聊時,孩子說:「真無聊」,以前你會說:「什麼無聊,這個很有意思的。」這種對立式的對話,孩子就會我們產生對立、衝突,我們說東,他說西。

當你轉化情緒後,會說:

  • 「媽媽知道你現在心情不好」
  • 「學這個是不是讓你覺得很沒意思。」
  • 「我們慢慢來,你會喜歡上他的。」

不強迫不壓迫的對話,父母接受孩子的不好,覺得無聊的狀態,孩子就會敞開心扉,接受和面對不喜歡的事物,還是那句老話:「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2)傾聽模式

  • 「這樣啊!」
  • 「嗯」、「哦」、「啊」
  • 「然後呢?」

只需聽著,配合他繼續講下去就好。

3)反問模式

「你怎麼不想學這個呢」

「你想不想試一下。」

「你怎麼不會呢?」

反問會讓孩子思考自己的問題是什麼?

4)引導模式

「你能講講為什麼不喜歡學這個?」

「你有什麼喜歡的嗎?」

「你為什麼不試試呢?」

引導孩子接受和面對自己的不足。

5)等待模式

  • 「你現好好想想。」
  • 「不怕,我等著你的答案。」
  • 「你再試試看,我相信你可以。」

給孩子一個行動前的機會,也給自己一個面對接受孩子不足的機會。給孩子傳達好的情緒,提高學習動力。

慢下來,等待。孩子做出改變需要一個等待的時機。

6)鼓勵模式

  • 「我相信你可以做到,只是少了個時機而已,我來幫你。」
  • 「你試試才知道啊,你自己就會,不試不知道你有多出色。」
  • 「你會做到的,一定要好好加油,沒成也不會後悔,至少你做了你想做的事情。」

鼓勵就是信任和認同,孩子就會勇往直前,自信的展現自我。

當父母做到轉化情緒和有效對話的模式,孩子自然就會有所改變。

04

好的情緒培養對孩子的教育意義?

不論是孩子的敏感期,還是青春期,都是孩子的一個成長階段,並非都是叛逆的行為,也是獨立自我、不依賴的表現行為,孩子需要空間、需要時間來成長,成為他想成為的樣子。

父母關注不好的行為,抓的越緊,孩子越緊繃,繃的越緊,只有一個結果,就是繃斷。

當你試著放手時,孩子輕鬆,釋放的彈性空間才會更大,更好的釋放自我,適應性才會更強。

有個測試,一組是嚴肅的媽媽和微笑媽媽們和孩子的表現:

1)嚴肅的媽媽

實驗證明:媽媽用嚴肅的表情時,讓孩子立馬掉頭,返回了原地。

2)微笑媽媽:

實驗證明:媽媽用微笑的表情增強了孩子的信心,讓孩子可以勇敢的通過懸崖和障礙。

在成功的路上,人生智慧,最大的敵人其實並不是缺少機會,或是資歷淺薄,

成功的最大敵人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

憤怒時,不能制怒,使周圍的家人和孩子望而卻步,

消沉時,放縱自己的萎靡,把許多稍縱即逝的機會白白浪費。

懂得放手,在於父母有一個好情緒,好的狀態。給大家分享一本書《情緒掌控術》:

大多數成功的人,是能管理好自己情緒的人。

大多數幸福的人,是能轉化自己情緒的人

大多數厲害的人,是能自控的人。

管理好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成就自己渴望的人生。

點擊上方商品卡,去看看,可直接購買:做個掌控情緒的主人,給孩子一個好情緒的父母,孩子學習更有動力。

歡迎關注,我是樂源,每日分享育兒故事,講述父母之道,願每個孩子快樂成長。

相關焦點

  • 語言暴力對孩子人格成長的影響,取決於父母情緒轉化的6個步驟
    036步法如何轉化情緒負面情緒,每個人都有,壞情緒來了,不要想方設法的控制情緒當你越想控制情緒,越會受情緒影響,若是不理壞情緒,就會因壞情緒爆發,而負相應的行為責任。想要改變我們的說話模式,首要做的是轉化負面情緒,情緒好的狀態下,是說不出對孩子成長不利的語言。
  • 父母陪孩子寫作業憤怒,和平共處話術6個思維模式,轉化情緒6步驟
    發現大多數家長和孩子之間,一說話,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強,不愛聽,也不好好學,家長也是左右為難,不說,孩子不主動學習,說了,孩子還不愛聽,總是頂嘴抬槓。歡迎您來到我的專欄《家長如何說話,孩子才肯學習》,幫助家長解決左右為難的問題。父母與孩子和平共處是關鍵,10種轉化話術的思維模式,增加親子關係,提升孩子學習主動性。
  • 6步法轉化情緒:語言暴力下的孩子,有一個情緒失控的媽媽
    負面情緒,每個人都有,壞情緒來了,不要想方設法的控制情緒,或是置之不理的隨壞情緒,任它來而爆發。當你越想控制情緒,越會受情緒影響,若是不理壞情緒,就會因壞情緒爆發,而負相應的行為責任。想要改變我們的說話模式,首要做的是轉化負面情緒,情緒好的狀態下,是說不出對孩子成長不利的語言。
  • 不要再對孩子說「你真棒」,看看6種讚美方式,10句有效讚美的話
    你還在對孩子說:「你好棒」、「你好聰明呀!」、「你太厲害了」……除了這幾句話,你還曾說過哪些讚美孩子的話,還記得嗎?035種有效適度的讚美孩子的方式對孩子說出,具體細化的情景。比如:今天,看到你能對小朋友說:「對不起,」你真的很棒。有錯自己能及時道歉,你做的很對。孩子就會明確自己做事,給別人帶來自己的價值,哪怕是一句認錯的話,要說出來也要很大的勇氣。但若是道歉的話不真誠的說、說多了,也同樣沒有什麼意義。需要家長平衡心態來引導孩子。
  • 6種「情緒勒索」句型比暴力更可怕,有效但卻透支著孩子的幸福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利用「情緒勒索」,讓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6大情緒勒索句型,別說你沒用過1、綁架式「我們這麼做還不是為你好,我還能害了你嗎?」孩子的種種行為,都不是為了要把你氣死,是你自己控住不了情緒,把自己氣「死」了。別再對孩子說這種事兒了,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感到焦慮和緊張。3、否定式「你怎麼這麼笨啊,看看人家XX」。
  • 6種「情緒勒索」句型比暴力更可怕,有效但卻透支著孩子的幸福
    很多媽媽為了把雞腿讓給孩子吃,經常會撒謊,說自己不喜歡吃雞腿。等到自己做了爸爸或媽媽之後,才明白自己媽媽的用意,並且通常會被效仿,再傳輸給自己的孩子。這樣的事情,也被當成「母愛」偉大的典範。孩子的種種行為,都不是為了要把你氣死,是你自己控住不了情緒,把自己氣「死」了。別再對孩子說這種事兒了,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感到焦慮和緊張。
  • 忍不住對孩子發火,但吼完就後悔?走好這三步,情緒上來也不怕
    比起用「吼」的方式,家長可以直接告訴孩子自己的情緒是什麼。比如:當孩子對家長發脾氣時,家長可以這麼說:「我感覺很傷心,因為你衝我大吼大叫,我希望你以後可以好好跟我說話。」可能對於正在氣頭上的家長來說這麼做很難,但卻是非常有必要的。
  • 快速調頻~轉化負面情緒的3步秘法
    面對情緒就是你清楚地意識到,情緒不是你,情緒也不能掌控你,理解自己的不舒服,從而給予自己進一步轉化不良情緒的動力。人是感性和理性的平衡體,傾聽自己感性的情緒背後的聲音,可以讓你將情緒和你本人進行分開,因為情緒不是你,只是暫時籠罩了你。穿越情緒的重點在於既能夠允許理性的自己陪伴情緒的存在,也能夠允許感性的情緒自由的表達。允許情緒跟自己和平相處,進而通過原諒的練習更好的轉化內在的不愉快。
  •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這6種溝通方式最有效
    但凡不合他們心意的事,他們一定會搖頭說「不要」,對於想做的事,即便家長不認可,他們也會說「非要」。不止如此,他們甚至會對父母拳打腳踢。這種現象到底是突然產生的,還是有跡可循呢?很多父母都會忽視對孩子的情緒管理,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公布的《小學生家庭教育現狀調查》中顯示,在家長最關心的家庭教育項目中,孩子的情緒情感只佔11.93%。
  • 你批評孩子時,有說這6句話嗎?原來對孩子的傷害這麼大
    前幾天下班回家,老遠就聽到樓上鄰居訓小孩的聲響:「吃飯前要洗手,這麼簡單的事情還要我提醒幾遍為人父母一定要明白,批評孩子是為了教育指正,而不是發洩憤怒的情緒。所以,就算家長再生氣,也千萬不要對孩子說這6句話:
  • 6種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你是不是失敗的父母,點擊文章自查
    「我」的標準孩子必須執行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恨鐵不成鋼:「你做錯了就是做錯了,不要狡辯!」「這麼簡單的東西你為啥總是搞得一團糟?」其實,這些家長都犯了一個相同的錯誤: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孩子。這樣做並沒有效果,也不能改變孩子的教育狀況,只能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
  • 簡單有效的6步
    我會給您介紹幾種從減肥停滯期逃出來的方法,請一定要看到最後。減肥停滯期為什麼會發生?減肥期是每個人都會發生的事情,但你知道它究竟為什麼會停滯嗎?首先,簡單地解說一下減肥的原理。第1步把碳水化合物換成GI值低的東西 2改變碳水化合物攝入的卡路裡 3改變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 4攝入減肥補劑 第5步進行有氧運動 第6步減少攝入的卡路裡這6種方法最理想的是從第1步開始按順序進行。由於每次減肥都會出現停滯,所以每次都要從第1步開始,最終進行第6步。
  • 孩子為什麼有這麼多情緒?父母5步情緒訓練法,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作為父母是否經常有以下的困擾:小天使變成小惡魔,哭鬧不停,孩子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情緒?孩子是故意折磨父母的嗎?面對孩子激烈的情緒,應該如何處理回應呢?我們會發現有很多父母的教育就是盯著孩子,把眼光只盯在孩子身上,經常會說:「哎呀,你怎麼又不聽話了?」,「你怎麼又胡鬧了」。爸媽一心盯著孩子,卻從來沒有關注一下自己的狀況。如果父母要做孩子的情商教練,父母對於自己的情緒覺察非常重要,要先關注和察覺自己的情緒:孩子這麼做,我生氣了,接下來我要先平復自己的心情,讓自己心平氣和一點以後再開口去跟孩子互動。
  • 如何對孩子有效說「不」?遵循這6方面,可做到與孩子「零爭吵」
    說"不"的頻率別太高孩子是掌上寶,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孩子的行為不恰當或者不符合自己心意的時候,我們常常忍不住說"不"。"寶寶不要玩沙子、不要踩水、不要拆玩具、不是這麼畫的、不……"不知不覺中,"不"已經成了我們的口頭禪。
  • 「再這樣,我不要你了」,說出來很爽,家長想過對孩子的影響嗎?
    在孩子犯錯時,父母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氣急敗壞時,對待孩子的方法總是各種各樣的:」你再這樣我就打你了啊!" 「你在哭一個試試!」」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當你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心裡是不是覺得很痛快?家長捫心自問一下,這真的就是孩子的錯嗎?
  • 對孩子再生氣,這5句話也不要說
    最後媽媽爆發了,指著孩子吼道:「你再鬧,再鬧你就把你扔這裡,就當沒有你這個孩子。」還在突然就愣了,呆呆地地看了媽媽好幾秒。不再糾纏,默默地跟上媽媽,耷拉著頭走了。一個家庭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好好說話,不惡語傷人。
  • 3—6歲是數感思維萌芽期,想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試試這4種方法
    我看到他和孩子情緒都開始不對勁兒了,就勸他說:數學太難了,現在孩子才4歲,不要著急。但是朋友卻回答我說:數學太重要了,他鄰居家的孩子和他孩子同齡,都開始上數學輔導班了,已經會100以內的加減法,自己雖然沒有能力讓孩子這麼早就開始上輔導班,但是依舊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落下太遠。數學當然重要,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一個數學學得好的人,一般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都很強。
  • 孩子鬧情緒怎麼辦?教你三步處理法,搞定孩子的情緒管理
    家長的功課接納孩子的情緒,可能很多家長知道應該這麼做,但當時一上火就顧不上、做不到。其實,在管理孩子的情緒之前,家長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對,第一步,接納孩子的情緒。」更深入來說,家長需要在心理上轉變對孩子的看法。
  • 親子教育「情緒勒索」的4種句型,父母認為很有效,孩子越走越遠
    大多數父母之所以會用這種教育方法,是因為他們認為這種方法又快又有效。但事實卻恰恰相反,這種方法不僅一點兒作用也沒有,反而會給孩子心理帶來傷害。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最常用的6大情緒勒索的句型,你說過幾句1、綁架式很多父母對孩子管控太嚴,當孩子反對的時候,父母常常會說:「我們這麼做還不是為你好,我還能害了你嗎?」當孩子聽到父母這種命令式的語言後,常常會不知所措,情緒波動也比會較大。
  • 簡單 6 步自檢
    在當下,懷孕困難的人不在少數,到醫院看不孕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有兩種患者比較麻煩: 一種是草木皆兵,對照著網上的搜索結果自己給自己找病; 另一種是疏忽大意,以為自己還年輕,真正很難懷上的時候才到醫院來看。 其實是有一些辦法來判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