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源原創。
說到輔導作業的話題,我想這是讓每個父母最為頭疼、傷腦筋的事。
你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可曾對孩子說過:「這麼簡單也不會,你是怎麼學的,上課幹什麼去了……」
孩子無辜不高興地看著你,你會說:「看我幹什麼,我臉上有答案嗎?」若你在說話大聲音些,孩子就開始無助的淚如雨下,你又開始心如刀割的生氣自責。
孩子天天要寫作業,尤其是剛入學的孩子,學習習慣還沒有養成,每天要跟著後面喊著寫作業,他卻只想著怎麼玩,每天一寫作業的時間,倆人就像是敵人一樣。
一、沒有興趣和樂趣寫作業和學習。
二、心理恐懼寫作業的事情,找各種理由和事情,拖延寫作業。
三、壓抑情緒、堆積負面情緒,孩子愛生病,
四、精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孩子自然不愛學習。
孩子現在或是正在表現出來的行為,已然是一種結果,我們要找到原因,才能知道怎麼改善和避免對孩子的傷害,到底是什麼影響了孩子學習的狀態?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是結果,源頭在父母身上。
如果真的想要幫到孩子,首先要到源頭解決,我們回顧下自己與孩子發生衝突時,是什麼在影響我們對待孩子的狀態呢?
1)父母情緒
一位爸爸在教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做十以內的拆合,爸爸問:「九分成三和幾」,兒子說:「你別吼我了,我會寫。」爸爸輔導作業被氣,兒子還鼓掌安慰老爸。
孩子父親說:「今天教了,明天就忘了脾氣再好,也會生氣吼他兩下,他就覺得怕。作為大人其實挺矛盾的,又想讓他快快樂樂的。但學習的事情,也不想讓他去幹不想幹的事情,被逼的沒有辦法。」
2)父母對話
爸爸對兒子說:「你看我幹嘛,我臉上有答案,看題,凡是帶三點水的字,都和水有關係。」
兒子一聽,一臉疑惑,還皺著眉,看著爸爸:「不一定。」
爸爸認真和嚴肅地說:「怎麼不一定,江、河、湖、海,哪個跟水沒關係啊。」
兒子說:「那我問你兩個字。「
」你問,你要是能問出來,我把它吃了。」老爸說
「沙漠」、「滾」老爸一聽趕緊用手捂住自己的嘴。
不輔導作業時父慈子孝,一輔導作業就雞飛狗跳。還要和孩子鬥智鬥勇,父母也是一個字「累」、「氣」。
父母無奈的情緒和較真的對話,對孩子的教育引導中,起了很大的矛盾作用。
情緒不好,與孩子對話中產生負面的影響,如何轉化負面的情緒,給孩子傳達好的情緒呢?
負面情緒,每個人都有,壞情緒來了,不要想方設法的控制情緒,或是置之不理的隨壞情緒,任它來而爆發。
當你越想控制情緒,越會受情緒影響,若是不理壞情緒,就會因壞情緒爆發,而負相應的行為責任。
我們首要做的是轉化負面情緒:
1)第一步:知止
知道自己在發火時,覺察到負面情緒時,後悔時,看到孩子不接受、逆反時……停下來我們即將準備,脫口而出要說語言,和要做的行為,就是知止。
《大學》第一章: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穫。」
2)第二步:接受
接受孩子不好的行為,當我們不願接受孩子時,孩子都能感覺到,即便我們說的很對的事情,孩子也是不願接受的,所以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說的不對,也不是孩子不聽話。
是我們不能接受孩子表達負面的情緒,當孩子一哭,我們會說:「你不要哭了,憋回去,什麼也不會,你還有臉哭呢?」
接受孩子哭,接受孩子表達和排洩出負面情緒、接受孩子一些缺點和問題,接受才有改變的機會,不接受永遠對立,永遠不停的發生矛盾。
如果你的家庭和孩子,天天在發生對立和矛盾,你就是天天要求孩子改變,天天打罵責罰,都無效時,請打開心門,接受和包容他們,轉變才會發生。
不接受,關上門即便有好的事情,好的東西也會被我們拒之門外,沒有聯接,就沒有影響和改變。
3)第三步:面對
不逃避就會發生改變,有些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無法和孩子溝通交流,雙方都會選擇避而不談,父母一說,孩子就不聽,父母說也不管用,索性不說不管了。
只盯著孩子本身上的問題,不知道改變自己,是停滯不前的原因。
面對所發生的,面對已發生,從「知止」到「接受」,再到「面對」,解決問題就已經在發生改變。看不到在對孩子說什麼,行為上做什麼改變,但這一切都在心裡,內在發生很大了改變,外在一定會有所改變的。
因為有句說:「外在的一切是我們內心已經擁有的。」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中:「你在外在世界中遭遇到的境況,永遠都是你內在世界境況的反映。」
4)第四步:聚焦
回到我們發火的目的,都是為孩子能好好學習,情緒太大了,讓我們迷了自己的初心和本意,才使事情本末倒置了。
聚焦我們的目標,為孩子好好學習,解決問題,就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
這是考驗我們耐力和定力的時候,「知止而後有定」。
聚焦我們要達成的目標,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現把小目標分解為現在眼前的目標。鎖定後付出有效的行動。
5)第五步:行動
「三思而後行」,這時是最有定力的時候,再行動就是最有效率,最有結果的最佳時機。
行動做什麼呢?為目標而行動。
你現在會想著,不發火了,不和孩子再較真了,就是給孩子獨立的空間,這就是最好的行動。
6)第六步:堅持
做到以上五步,只需要長期堅持,一段時間一段時間的重複以上的過程,從發覺自己不好的情緒狀態開始,做到知止、接受、面對、先聚焦初心的目標、再做有效的行動。
覺察情緒:
情緒的轉化,需要父母陪伴孩子長期堅持,剛開始的時候,也許你覺察不到自己的情緒,但它已然在影響你。
你可以通過孩子的行為來觀察自己,孩子不接受逆反的行為,就是反觀自己情緒的時候,發現它時,做到上面五個步驟,就可以轉化自己負面情緒。
五個步驟長期堅持下來,你會在情緒不好時,或是發火的當下,你會後悔時,覺察到時,就是進步,再做這五步,再堅持一段時間,你會在發火前,淡然處之,無火可發。
轉化情緒的時機:
這是長期自我成長的過程,在壞情緒當下就是轉化的最佳時機。
錯過這個時機,轉化情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來的當下,學習和平相處,就是自然轉化情緒。
保持好情緒的方法:
每天多聽解壓輕柔的音樂,放鬆每天緊繃的情緒導火索。
生活中多笑口常開,樂觀開心,多做運動排除負面情緒垃圾。
多和樂觀積極正能量的朋友聊天,好好愛自己,好好愛家人和孩子。
當我們受情緒影響時,與孩子的對話模式,自然更多是在受情緒支配,對話多數是無效的,更多是在表達不滿,讓負情緒更加放大化,影響孩子學習,寫作業的狀態和學習的效果。
過激的話,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責罵孩子,孩子只會自我封閉,壓抑自己,拒絕交流溝通,一再的要求孩子改變,不如先來改變父母與孩子的對話模式。
想要提升孩子學習效果和寫作業的狀態,我們要懂得轉化自己的負情緒,還要應用6種對話模式,給孩子傳達好的情緒,提高學習的動力。
1)接受模式
面對孩子不喜歡感到無聊時,孩子說:「真無聊」,以前你會說:「什麼無聊,這個很有意思的。」這種對立式的對話,孩子就會我們產生對立、衝突,我們說東,他說西。
當你轉化情緒後,會說:
不強迫不壓迫的對話,父母接受孩子的不好,覺得無聊的狀態,孩子就會敞開心扉,接受和面對不喜歡的事物,還是那句老話:「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2)傾聽模式
只需聽著,配合他繼續講下去就好。
3)反問模式
「你怎麼不想學這個呢」
「你想不想試一下。」
「你怎麼不會呢?」
反問會讓孩子思考自己的問題是什麼?
4)引導模式
「你能講講為什麼不喜歡學這個?」
「你有什麼喜歡的嗎?」
「你為什麼不試試呢?」
引導孩子接受和面對自己的不足。
5)等待模式
給孩子一個行動前的機會,也給自己一個面對接受孩子不足的機會。給孩子傳達好的情緒,提高學習動力。
慢下來,等待。孩子做出改變需要一個等待的時機。
6)鼓勵模式
鼓勵就是信任和認同,孩子就會勇往直前,自信的展現自我。
當父母做到轉化情緒和有效對話的模式,孩子自然就會有所改變。
不論是孩子的敏感期,還是青春期,都是孩子的一個成長階段,並非都是叛逆的行為,也是獨立自我、不依賴的表現行為,孩子需要空間、需要時間來成長,成為他想成為的樣子。
父母關注不好的行為,抓的越緊,孩子越緊繃,繃的越緊,只有一個結果,就是繃斷。
當你試著放手時,孩子輕鬆,釋放的彈性空間才會更大,更好的釋放自我,適應性才會更強。
有個測試,一組是嚴肅的媽媽和微笑媽媽們和孩子的表現:
1)嚴肅的媽媽
實驗證明:媽媽用嚴肅的表情時,讓孩子立馬掉頭,返回了原地。
2)微笑媽媽:
實驗證明:媽媽用微笑的表情增強了孩子的信心,讓孩子可以勇敢的通過懸崖和障礙。
在成功的路上,人生智慧,最大的敵人其實並不是缺少機會,或是資歷淺薄,
成功的最大敵人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
憤怒時,不能制怒,使周圍的家人和孩子望而卻步,
消沉時,放縱自己的萎靡,把許多稍縱即逝的機會白白浪費。
大多數成功的人,是能管理好自己情緒的人。
大多數幸福的人,是能轉化自己情緒的人
大多數厲害的人,是能自控的人。
管理好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成就自己渴望的人生。
點擊上方商品卡,去看看,可直接購買:做個掌控情緒的主人,給孩子一個好情緒的父母,孩子學習更有動力。
歡迎關注,我是樂源,每日分享育兒故事,講述父母之道,願每個孩子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