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源原創。
發現大多數家長和孩子之間,一說話,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強,不愛聽,也不好好學,家長也是左右為難,不說,孩子不主動學習,說了,孩子還不愛聽,總是頂嘴抬槓。
歡迎您來到我的專欄《家長如何說話,孩子才肯學習》,幫助家長解決左右為難的問題。父母與孩子和平共處是關鍵,10種轉化話術的思維模式,增加親子關係,提升孩子學習主動性。
今天我們先掌握與孩子和平共處的話術:
開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是什麼在影響親子關係,發生矛盾和衝突。我們一起先來看一個小案例故事。
在育兒大師的一期節目裡,一個6歲的小女孩子,在家裡有寫作業,母女大戰在家中幾乎天天在爆發,孩子練習寫毛筆字,媽媽在一旁:「前面的筆順呢?你的回筆呢回筆呢,既然你不想寫你就出去。」媽媽也動手推了孩子。
到了晚上寫作業,爸爸媽媽陪了很久了,爸爸說:「能自己寫嗎,光哭,哭什麼哭。」這一次爸爸也失控了,對孩子吼子起來。
孩子每次聽到爸爸媽媽的話,第一反應就是「哭」,孩子每次寫作業都會拖很久,也總是心不在焉。不說不訓孩子,孩子更是沒有時間概念,說了又沒有,有效的作用和效果,天天如此。
我們做父母有沒有想過,傷害親子關係,導致矛盾衝突的來源在何處呢?找到它我們就可以解決問題,避免或是減少和孩子之間的傷害,給孩子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孩子在痛苦中學習,又怎麼會喜歡學習呢?
01
親子關係矛盾衝突的來源
通過上面的事件,再來想想我們與孩子之間的對話是什麼,父母的情緒如何呢?產生矛盾衝突主要受以下三個方面來支配的。
1)父母的情緒:
無奈、暴躁、反感、氣憤
2)父母的語言:
「既然你不想寫你就出去。」
「能自己寫嗎,光哭,哭什麼哭。」
3)父母的行為:
推拉、責罵、打擊、懲罰孩子
行為影響情緒,情緒支配語言,語言支配行為,行為影響情緒,如此反覆循環。
02
如何改善親子關係
6步轉化情緒
負面情緒,每個人都有,壞情緒來了,不要想方設法的控制情緒,或是置之不理的隨壞情緒,任它來而爆發。
當你越想控制情緒,越會受情緒影響,若是不理壞情緒,就會因壞情緒爆發,而負相應的行為責任。
想要改變我們的說話模式,首要做的是轉化負面情緒,情緒好的狀態下,是說不出對孩子成長不利的語言:
第一步:知止
知道自己在發火時,矛盾衝突時,覺察到負面情緒時,後悔時,看到孩子不接受、逆反時……停下來我們即將準備,脫口而出要說語言,和要做的行為,就是知止。
《大學》第一章: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穫。」
第二步:接受
接受孩子不好的行為,當我們不願接受孩子時,孩子都能感覺到,即便我們說的很對的事情,孩子也是不願接受的,所以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說的不對,也不是孩子不聽話。
是我們不能接受孩子表達負面的情緒,當孩子一哭,我們會說:「你不要哭了,憋回去,什麼也不會,你還有臉哭呢?」
接受孩子哭,接受孩子表達和排洩出負面情緒、接受孩子一些缺點和問題,接受才有改變的機會,不接受永遠對立,永遠不停的發生矛盾。
第三步:面對
不逃避就會發生改變,有些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無法和孩子溝通交流,雙方都會選擇避而不談,父母一說,孩子就不聽,父母說也不管用,索性不說不管了。
只盯著孩子本身上的問題,不知道改變自己,是停滯不前的原因。
面對所發生的,面對已發生,從「知止」到「接受」,再到「面對」,解決問題就已經在發生改變。看不到在對孩子說什麼,行為上做什麼改變,但這一切都在心裡,內在發生很大了改變,外在一定會有所改變的。
因為有句說:「外在的一切是我們內心已經擁有的。」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中:「你在外在世界中遭遇到的境況,永遠都是你內在世界境況的反映。」
第四步:聚焦
回到我們發火的目的,都是為孩子能好好學習,情緒太大了,讓我們迷了自己的初心和本意,才使事情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