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因用人單位未繳納社會保險不能領取養老金怎麼辦?

2021-01-19 律途歷程

退休後因用人單位未繳納社會保險不能領取養老金怎麼辦?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第一條 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

第二十四條 對勞動者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㈢〉》第一條的規定起訴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根據不同社會保險險種,判決用人單位按繳費標準或待遇標準補償勞動者相應損失。用人單位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相關勞動政策對基本社會保險有明確補償標準的,人民法院可以按該標準判決。社會保險待遇損失難以界定的,人民法院可委託社會保險機構核定。

重慶市高法院民一庭關於用人單位未為勞動者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勞動者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用人單位應如何賠償損失的通知(20141209)

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的,按以下原則處理:如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工作年限滿15年的,則參照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一年的重慶市退休職工社會月平均養老金標準的70%確定勞動者的損失,由用人單位按月賠付;如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不滿15年的,則以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實際工作年限除以15年,再乘以其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一年的重慶市退休職工月社會平均養老金標準的70%確定勞動者的損失,由用人單位按月賠付。

【歷程分析】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賠償社會保險待遇損失,應具備三個前提條件,一是用人單位未為勞動者辦理社保手續並繳納社保費;二是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三是勞動者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而產生損失。

本案中,由於用人單位沒有給二娃繳納社會保險,導致二娃達到退休年齡時,無法按月領取養老保險金。二娃已經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已經不能補繳社會保險,應當賠償其損失。用人單位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是勞動法、社會保險法等法律明確規定的法定義務,用人單位不能以勞動者自願放棄繳納社保而不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勞動者自願放棄繳納社會保險的承諾是無效的。

勞動者沒有達到退休年齡的,即在職人員,要證明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這一個條件。關於這一舉證責任分配問題,有不同意見。一種意見是勞動者提出的訴訟,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應當由勞動者舉證。這就需要勞動者向社會保險機構申請出具書面材料,往往社會保險機構不願意出具書面證明。一種意見是繳納社會保險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這一條件應當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如果用人單位證明能夠補繳,由法院駁回勞動的訴訟請求。如果不能補繳,則支持勞動者的賠償請求。

關於社會保險待遇損失的標準問題。司法解釋是由社會保險機構核定。由於勞動者沒有繳納社會保險的記錄,社會保險機構不能核定損失。筆者沒有檢索到安徽省的標準,檢索到重慶市的標準,可以參照適用,即以退休職工社會月平均養老金標準的70%確定勞動者的損失。

勞動者在申請勞動仲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仲裁時效的有關規定,不能超過仲裁時效再申請勞動仲裁。

【裁判文書】

中煤第三建設集團機電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劉長山勞動爭議二審民事判決書

(2019)皖13民終255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中煤第三建設集團機電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安徽省宿州市汴河東路189號。

法定代表人:張魯魯,該公司執行董事。

委託訴訟代理人:王雨,該公司職工。

委託訴訟代理人:張支明,安徽皖光大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長山,男,1954年4月15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

委託訴訟代理人:龔振虎,安徽三聯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中煤第三建設集團機電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因與被上訴人劉長山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不服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人民法院(2018)皖1302民初371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於2019年1月14日立案後,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改判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不賠償劉長山的養老待遇損失。事實和理由:一、一審判決超出了劉長山的一審訴求,違反法律規定。劉長山的一審訴求為三項:1、請求法院依法確認劉長山與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存在勞動關係;2、請求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賠償劉長山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112000元;3、請求判令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賠償劉長山不能辦理養老退休手續而造成的養老賠償金504000元(自劉長山退休年齡起至當地平均壽命止)。根據劉長山的第三項訴訟請求,劉長山能否辦理養老退休手續,並沒有經過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審查核准,一審法院直接判決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賠償劉長山養老賠償金損失無依據。且,劉長山訴請的是賠償其養老待遇損失504000元,一審法院應當圍繞劉長山要求賠償其養老待遇損失504000元及賠償計算至75周歲是否有依據進行審理,而一審法院直接判決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賠償劉長山養老待遇損失,與劉長山的訴請明顯不符,屬於超訴訟請求判決。二、一審判決養老保險待遇損失的計算基數無法律及政策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五條的規定,基本養老金(退休工資)是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繳費基數)、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帳戶金額等因素計算,由當地的社保經辦機構核算後發放,一審判決的每月支付標準按照應領養老金當月的上年度安徽省月人均養老金數額計算,無任何依據。另,劉長山並非正常招錄程序進入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工作,其系企業的臨時工,其身份不符合當時國家有關職工參加社保的政策要求,故劉長山在達到退休年齡前未及時參保是國家政策的原因,不是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的過錯,與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無關。三、劉長山的訴訟請求已過仲裁時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仲裁時效為一年。本案劉長山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的起算點有兩次:1、2013年10月16日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根據淮北市原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淮勞障【2009】23號文件規定,為了照顧劉長山,以劉長山為單位臨時工身份給其辦理養老保險登記,但公司在申報時,因劉長山為農村戶口而未申報成功,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已將該情況告知劉長山,因此劉長山在2013年10月16日就應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2、劉長山1954年4月15日出生,到2014年4月15日就已經達到了法定退休年齡,根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規定,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即劉長山與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之間的勞動關係於2014年4月15日終止,而劉長山在2016年3月2日才向宿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2016年3月17日宿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以劉長山的仲裁請求超過仲裁時效為由,作出了不予受理的決定。一審法院受理後,對劉長山確已超過仲裁時效,又無不可抗力或其他理由的,應駁回其訴訟請求,一審未予駁回,明顯不當。

劉長山辯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劉長山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請求法院依法確認劉長山與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之間的勞動關係;2.請求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賠償劉長山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112000元;3.請求判令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賠償劉長山不能辦理養老退休手續而造成的養老賠償金504000元(自劉長山法定退休年齡起至當地平均壽命止)。

一審法院審理查明:1982年,劉長山進入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前身淮北煤礦建設部機電安裝工程處五七廠工作,1989年10月份進入安裝工程處防腐保溫公司負責防腐、噴鋅工作。2015年5月30日,劉長山與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籤訂項目用工合同書,合同約定劉長山根據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需要負責防腐工作,工資以效益工資形式計發,該合同還另行約定,劉長山自願不參加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所在地的社會養老保險,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以劉長山工資為繳費基數,計算社會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和企業繳費金額,由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在每月發放工資時一併支付給劉長山。劉長山向宿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2016年3月17日,宿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2016】宿勞人仲案不字第8號不予受理通知書。2016年3月24日,劉長山不服,提起訴訟。

一審法院認為,關於劉長山與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係的問題,根據劉長山提供的考勤表、工資表、養老保險登記表、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提供的項目用工合同及雙方當庭陳述,能夠證明劉長山自198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處工作,劉長山與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之間存在勞動關係。關於劉長山要求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賠償不能辦理退休手續造成的無法享受養老待遇損失的問題。2014年4月15日,劉長山已屆退休年齡,但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未為其辦理養老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無法補辦導致劉長山無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給劉長山造成了損失,由於劉長山未在社保經辦部門參保,無法核算應當享受的養老保險待遇或養老保險損失,故,一審法院認為劉長山退休後的每年的養老保險待遇損失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應以上年度安徽省月人均養老金作為標準於每月15日前向劉長山支付為宜。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抗辯劉長山的訴訟請求已過仲裁時效,由於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曾為劉長山申請補繳養老保險,且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提供的企業臨時用工人員花名冊證明其2015年10月至12月這一期間為劉長山向社保部門申報過社會保險,且劉長山工作至2015年12月份,可推知劉長山在2015年10月份前尚不知道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無法為其補辦養老保險及無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截止至2016年3月劉長山申請仲裁時未超過一年仲裁時效,故對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提出的該抗辯意見,不予採納。關於劉長山要求的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112000元的問題,由於劉長山已向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主張未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損失,對該訴訟請求,無法律依據,不予支持。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第三十三條,《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第六十二條、第六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判決:一、確認劉長山與中煤第三建設集團機電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自1982年至2015年存在勞動關係;二、中煤第三建設集團機電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於判決生效後十五日內向劉長山賠償2014年4月16日起至2018年11月份的養老保險待遇損失(每月支付標準為應領取養老退休金當月的上年度安徽省月人均養老金數額,具體金額由社保經辦部門核算),2018年12月之後的養老保險待遇損失於每月15號前向劉長山支付(支付基數為上年度安徽省月人均養老金數額,具體金額由社保經辦部門核算);三、駁回劉長山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0元,由中煤第三建設集團機電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負擔。

二審中,當事人沒有提交新的證據,一審查明基本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綜合雙方當事人的舉證、質證及訴辯意見,本案二審的爭議焦點為:1、一審是否存在超訴訟請求判決。2、關於養老待遇損失一審判決是否正確。3、本案是否超過仲裁時效。

一、關於一審是否存在超訴訟請求判決的問題

劉長山一審起訴要求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賠償其不能辦理養老退休手續而造成的養老賠償金損失504000元(自劉長山法定退休年齡起至當地平均壽命止),一審法院判決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賠償劉長山養老保險待遇損失,劉長山訴求與一審法院判決僅是養老保險待遇損失計算標準及支付方式不同,賠償的項目仍是養老保險待遇損失,並未超過劉長山此項起訴的範圍,一審法院不存在超訴訟請求判決的情形,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關於一審存在超訴訟請求判決的上訴意見及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採納。

二、關於一審判決養老保險損失是否有依據的問題

劉長山與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建立勞動關係事實清楚,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應履行為劉長山參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法定義務,以保障職工在年老的情況下能夠獲得幫助和補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一條的規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故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應根據劉長山在其單位工作時間年限承擔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一審中,一審法院委託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核算劉長山的養老保險待遇損失,安徽省社會保險局函復一審法院無法核算劉長山養老保險待遇,故根據現有證據劉長山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劉長山在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處工作超過15年,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應按月支付養老保險待遇,但劉長山起訴請求一次性賠償養老保險待遇損失根據本案實際並無不當。由於社會保險是一種繳費性的社會保障,資金主要有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繳納。故劉長山的養老保險待遇損失的具體數額,應根據2015年安徽省人均壽命、劉長山在2015年以前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及本案實際進行酌情確定,即按宿州市直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2416元的70%確定,計331610.5元(2416元/月×12月/年×16.3年×70%)。綜上,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應賠償劉長山養老保險損失331610.5元。

三、關於是否超過仲裁時效的問題

經一審查明,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一審提供的企業臨時用工人員花名冊證明其2015年10月至12月這一期間為劉長山向社保部門申報過社會保險,雖然劉長山1954年4月15日出生,到2014年4月15日就已經達到了法定退休年齡,但劉長山工作至2015年12月份,可推知劉長山在2015年10月份前尚不知道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無法為其補辦養老保險及無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截止至2016年3月劉長山申請仲裁時未超過一年仲裁時效,一審駁回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關於劉長山超過仲裁時效的請求正確,本院予以維持。

綜上,中煤三建機電安裝公司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基本事實清楚,審判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但判決賠償方式不當,本院予以變更。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二項規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宿州市埇橋區人民法院(2018)皖1302民初3716號民事判決第一項即:「確認劉長山與中煤第三建設集團機電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自1982年至2015年存在勞動關係」;

二、撤銷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人民法院(2018)皖1302民初3716號民事判決第二項、第三項:即「二、中煤第三建設集團機電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於判決生效後十五日內向劉長山賠償2014年4月16日起至2018年11月份的養老保險待遇損失(每月支付標準為應領取養老退休金當月的上年度安徽省月人均養老金數額,具體金額由社保經辦部門核算),2018年12月之後的養老保險待遇損失於每月15號前向劉長山支付(支付基數為上年度安徽省月人均養老金數額,具體金額由社保經辦部門核算);三、駁回劉長山的其他訴訟請求」;

三、中煤第三建設集團機電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於判決生效後十五日內賠償劉長山養老保險待遇損失331610.5元。

四、駁回劉長山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金錢給付義務,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定,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二審案件受理費10元,由上訴人中煤第三建設集團機電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丁家平

審 判 員 許勁松

審 判 員 張虹良

二〇一九年六月十日

法官助理 朱珊珊

書 記 員 王思嫚

相關焦點

  • 勞動者起訴用人單位賠償社會保險損失的處理 - 人民法院報
    因此2007年7月1日之前,被告未為原告繳納養老保險不歸責於被告,而2007年7月1日起至原告與被告解除勞動關係時止,只能繳納幾個月的保險費用,且解除勞動關係後個人不能接續養老保險,即原告從2007年7月1日起至原告退休(55周歲)時不能繳納累計滿180個月的養老保險費,《重慶市農民工養老保險試行辦法》第十四條規定,參加了農民工養老保險的農民工,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時,實際繳費累計不滿180
  • 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 勞動者應如何維權
    然而,實踐中仍有一些用人單位為降低用工成本,逃避法律責任,不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致使部分勞動者不能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希望通過下面的案例解析,可以幫助廣大勞動者更好地維護社會保險權益。  【案情簡介】  2013年9月,劉某應聘到瀋陽某保安公司工作,雙方籤訂了勞動合同,每月工資1600元,先後在多個工作場所擔任保安,但保安公司一直未給劉某繳納社會保險費。
  • 企業職工未領取養老金前因病死亡 撫恤金有新規定
    華龍網6月16日21時訊(記者 楊濤)今日,重慶市人力社保局、市財政局下發通知稱,若市民參加我市職工養老保險,在未領取養老金前因病或非因工死亡,或參加被徵地農轉非養老保險,在領取養老金前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可領取2000元喪葬補助金,並按規定領取撫恤金。
  • 外地人繳納社保:10年以上和10年以下,退休養老金差距大嗎?
    舉例:小王戶籍地為湖南,參加工作後在湖南工作了5年並繳納社會保險,之後來到上海工作15年,並將養老保險關係轉移到了上海。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時,由於小王在上海繳費滿10年(繳費15年),則養老待遇領取地為上海。
  • 軍隊文職人員究竟有沒有社會保險?如何繳納?
    之前,我們有仔細聊過文職人員的薪資制度以及「一金」但是,大家對於社會保險也比較感興趣所以,今天的話題就圍繞社會保險來說一下繳費形式以及繳費時間軍隊用人單位及其文職人員參照國家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辦法,參加所在地社會保險。
  • 單位不繳納養老保險,司法實踐中可以要求的七種賠償方式
    ,有明確的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 未繳納社保,單位賠償一個人20多萬元
    退休後享有退休保險(最少繳納15年)何某某於1995年進入某公司工作,於2011年5月20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某公司從2011年5月起,停止為其繳納社會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生育保險、醫療保險。由於給何某繳費年限不滿足15年,何某不能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不能辦理退休。何某將某公司告上法院,請求法院判決公司依法賠償20年退休金損失208800元。庭審中,公司承認未從員工入職之日起繳納社保,並認為不應當承擔退休金損失。法院認為:勞動者入職時,就未繳納社保,公司負主要責任
  • 因單位原因退休手續晚辦2年,據說養老金少領200多元,怎麼辦?
    辦理退休辦晚了,養老金受到損失怎麼辦?按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只要到達法定退休年齡,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就可以按月享受養老金了。可是,法定退休年齡比較複雜,一些工作人員也會存在疏忽,存在著一定的錯誤辦理情況。
  • 養老金交夠15年後,人卻突然去世了,剩下的養老金該怎麼辦?
    人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之前去世的,其父母、配偶或者子女可以領取其個人繳交的全部社會保險基金(單位繳交的自動轉入統籌基金),還可以領取喪葬費和撫恤金。根據《社會保險法》第十四條個人帳戶不得提前支取 ,記帳利率不得低於 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徵利息稅。個人死亡的,個人帳戶餘額可以繼承。
  • 疫情期間養老金新政:按時發放 晚辦退休手續可補發
    疫情期間,養老金有新政策!權威解讀疫情期間,養老金能不能按時足額發放?不能及時辦理退休手續怎麼辦?不能及時進行養老金資格認證有啥影響?養老保險能不能晚交?今年養老金還漲不漲?晚辦退休手續可補發養老金疫情期間,退休人員到了退休年齡,不能及時去辦理退休手續,怎麼辦?養老金會補發嗎?可以補發。人社部明確,對於未能及時辦理新增退休人員申報的,經審核後,自審核次月起補發養老金。
  • 社保繳納不到15年怎麼辦?養老金能領取嗎?
    到了退休年齡社保繳納不到15年怎麼辦? 養老金還能領取嗎? 能把之前交的錢取出來嗎? 根據2020年養老金的調整方案,今年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整體上升了5%。 而且,這是我們國家養老金的16連增,但領取養老金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 公司未繳納社保,可以要求賠償養老保險待遇損失嗎?
    很多企業在用工過程中,往往會試圖通過逃避繳納社會保險從而降低用工成本,單純從經濟利益上來看短期之內似乎有成效,但是一旦因未繳納社保問題發生勞動爭議,用人單位又將會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呢?本文將結合案例對用人單位未繳納社保所引發的養老保險待遇糾紛進行分析,並對案例中所涉及的幾個常見問題進行詳細闡述。
  • 23年教齡的教師,辭職後與正常退休的養老金差距是這樣來比較的
    學校作為事業單位,是從2014年10月開始繳納的社會保險。 不辭職一直在教師崗位工作到退休,由於是屬於事業單位,繳費基數基本上是按照100%來繳納,而且還有職業年金,加之既有視同繳費年限,也有實際繳費年限,退休後還是按照退休中人的來辦理退休
  • 社保:繳納15年最低檔次社保,退休後每月可以領多少養老金?
    因此,現在繳納社保的人在增加,近年來,我國開始準備實施延遲退休,實行延遲退休的是中國的高齡人口在增加,新生兒的出生率變低,人口結構大幅變動,進入老齡化社會後,無論是否實施延遲退休,退休人員最關心的是退休後能領取的養老金金額到底是多少?    畢竟養老金是大部分老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
  • 詹玉順不服北京市朝陽區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不予受理投訴答覆案
    針對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形,勞動者要求社會保險管理部門予以處理的,相應部門應當作出相應的處理。2. 關於退休人員身份問題,法院認為,退休人員身份可能引起社會保險補繳實際操作方面的問題,但不能因此免除社會保險管理部門予以調查、核實、處理的相關義務,故該事由不能成為社會保險管理部門不予受理的理由。
  • 教師退休金和養老金可以同時領取嗎?
    教師退休金和養老金的區別?教師退休金和養老金可以同時領取嗎?
  • 領取失業金與未領取失業金的人相比,都不會對養老金產生影響
    當然前提條件是發生在同一個身上,實際上失業保險金與養老保險是毫不相干的兩個獨立的社會保險種類,二者的保險待遇是完全不同的。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個人觀點:我們按照社保法的規定,繳納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每一種社會保險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
  • 辭職以後,勞動者能不能通過勞動仲裁,要求單位補繳社保?
    眾所周知,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但一些用人單位不想承受高昂的用工成本,所以不給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這種做法無疑侵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很多勞動者不得不走上了維權之路。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第四項的規定,因社會保險發生的爭議屬於勞動爭議。但是,並非所有的社會保險爭議都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 沒有在單位上班的人自己交社保,退休後能領到多少養老金?
    導語:沒有在單位上班的人自己交社保,退休後能領到多少養老金?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已經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了,所以在自己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滿足之後,大家也是越來越了解保險的重要性了,因此在一開始工作的時候就會開始繳納社會保險,繳納五險一金。
  • 未及時繳納社會保險能解除合同並主張經濟補償金嗎
    2017年8月25日,趙麗影以公司未及時繳納社會保險為由解除雙方勞動關係。因就支付解除勞動關係經濟補償金等事項發生勞動爭議,要求公司支付2007年1月至2017年8月25日解除勞動關係經濟補償金55204.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