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考試卷面閱讀量是否合理?孔慶東等多位學者探討語文教學改革

2020-12-25 新京報網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如何看待近年來中高考卷面閱讀量增加?孩子讀不懂經典怎麼辦?語文老師應如何教古詩文?……11月18日,在「北大培文愛學習讀寫大會」上,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等多位學者對語文學科教學問題展開探討。


孔慶東:中高考卷面閱讀量不應無限加大

 

「各地高考、中考,卷面閱讀量越來越大,現在一般是7000、8000字,個別年份達到了上萬……」會上,多位專家談到近年來語文教學改革話題。隨著各地中高考改革的推進,語文成為非常重要的學科,各科試卷的卷面閱讀量都有所增加,因此,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差異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分數差距。

 

「這一現象背後有很多非語文因素。」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學者孔慶東對這種傾向表示反對,他認為,在短短的考場上,讓學生讀上萬的文字,是不合理的。

 

「高考也好,中考也好,卷面閱讀量到底應該是多少,是一個需要科學研討的問題,不應該無限制地蔓延下去,否則最後考的不是智力,而是體力。」孔慶東稱。

 

孩子讀經典不應操之過急

 

在當下,無法了解經典的時代和社會背景,成為孩子們學習文學經典的一個障礙。會上,多位學者圍繞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肖鷹認為,文學經典是在民族文化歷史積澱中形成的,應儘可能地引導學生去體驗,讓他們多感受語言美、音律美,但不能急於求成地捕捉不著邊際的概念。

 

「從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對中國古典文學的體驗來自於在中小學時代大量的背誦,我當時未必理解歷史背景和意義,但是隨著身心成長、閱歷的豐富,中華文明的古典韻律自然就在身心中蔓延出來了。」肖鷹說道。

 

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潔宇看來,針對不同年級的孩子,應該進行深入細緻的設計和引導,包括分級閱讀、分類閱讀等,這是語文老師、語文教育研究者要做的事情。


 孔慶東也指出,「吃經典飯對孩子是非常好的。就像吃米飯饅頭一樣,孩子從小一定要讀古詩文。我們不要求孩子讀懂,但要讓他讀。」

 

「現在教孩子們念古詩的時候,是不是能夠回到那個時代?」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邵燕君認為,今天孩子們搖頭晃腦地背,訴之於身體,可以「不求甚解」,讓那些韻律留在心中。


據悉,此次活動由愛學習教育集團與北大培文教育文化產業集團發起,愛學習將引入北大培文閱讀能力測評系統,通過OMO的方式把語文教育課程下沉至三到六線城市,幫助學生認知自身的閱讀學習情況。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巫慧 校對 賈寧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孔慶東:中高考卷面閱讀量不應無限加大
    如何看待近年來中高考卷面閱讀量增加?孩子讀不懂經典怎麼辦?語文老師應如何教古詩文?……11月18日,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等多位學者對語文學科教學問題展開探討。
  • 教育時評: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質量,還需加大語文教學改革力度
    教育時評: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質量,還需加大語文教學改革力度教育時評: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質量,還需加大語文教學改革力度有興趣學是好事,但懷疑自己能否學好卻反映出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不足,再加之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必然導致語文學習質量下降。為此,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除了要繼續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外,還應通過聽、說、讀、寫等語文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採取有效的激勵措施,培養學習語文學習的自信心。二是加大課外閱讀量,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
  • 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作者拋專引玉,意在說明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語文和閱讀教學的改革中,教材和教師的重要性。上個世紀90年代,我們這一批初中畢業的小中專生,成了那個時代最優秀的師範畢業生,到農村最偏遠的鄉村當老師,撐起了農村基礎教育的半邊天。如今,這麼一批優秀的教師,卻沒有得到優秀的待遇,人們對教師期望過高,關愛過低。
  • 積極推廣群文閱讀課堂教學,助力語文學科課程改革
    為了進一步深化群文閱讀理論與實踐研究,促進全區初中語文學科課程改革的深度推進,旌陽區研培中心中語室組織全區語文教師精心準備,積極參加「德陽市2020年初中語文群文閱讀優質(光碟)課評選活動」。此次活動最終收到來自德陽中學、德陽二中、德陽七中、德陽九中、德陽十中共11堂光碟課例。
  • 2019年教育改革已實施,語文為王時代已來臨,快速閱讀是大勢所趨
    教育部原基礎教育司司長、原國家副總督學王文湛說:作為最重要的一門學科,語文教材的變化,是所有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改革後,高考所有科目都會是對語文進行持續考察。不僅語文試卷增加了閱讀量,其他科目都增加了!教改前,除語文以外的其他科目,考題題面只有2000多字,以後會增加到5000字,甚至9000字。如果語文水平欠佳,閱讀速度慢,勢必會影響到各科考試,有的考生甚至來不及把題目做完。
  • 從當前公務員申論考試談閱讀教學
    從現行公務員申論考試的要求來看,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是重點,也是考生口中的難點。近年來,公務員申論考試中閱讀材料的字數越來越多、篇幅越來越長,2004年和2005年國考中申論給定資料字數在4000字左右,2006年則高達8000字,2008年申論材料為7000字左右。字數和篇幅的加大,使考生們叫苦連天,文章字數這麼多,讀下來都需要好長時間,怎麼有時間答題。
  • 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
    其深層原因並不是語文教師能力不濟,而是語文課程本身缺乏結構化課程內容所致。這是長期困擾語文教師的難題,也是導致語文教學效率長期低下的癥結所在。   我看過不少國家包括港臺的語文教材,在選文質量方面與我們相比並沒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國外包括港臺學者對語文課程內容的研究要比我們深入得多,因此他們的語文教材在課程內容呈現方面也比我們清晰得多。
  • 滬高考改革方案出臺在即 專家:用等第評價而非分分之差
    在華東師大日前舉行的一場名為「中國語文教育:實踐與反思」的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提到,當下的語文教育不重基本功,各種改革政策重形式輕內容,導致學生的基本功明顯下降。高考改革方案出臺在即,多位專家呼籲,千萬別越改革越讓學生討厭語文。
  • 得閱讀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我們應該如何閱讀?
    正在著手編高中語文教材的曹文軒說:「新的語文教材要對教師學生有制約作用,比如文章後提供書目。這個書目不是可看可不看,你必須看,因為要與教師的語文教學和學生的評估直接掛鈎,所以你想不看都不可以。」別再說什麼應付考試沒時間閱讀!現在你孩子不閱讀,根本應付不了考試!
  • 新版語文教材改革,家長:得語文者得天下
    現在的孩子幾乎都在外面上數學培訓班,很多成績較好的孩子,校內數學考試根本不相上下。 反而是語文,從低年級甚至幼兒園就能堅持有效閱讀的孩子並不多。而閱讀的優勢往往到高年級才逐漸顯現,所以,在優等生之間,往往是語文拉分厲害!
  • 語文考試兩類六大丟分現象分析,語文老師告訴你提分策略!
    就現代文閱讀理解而言,在15-20分之間較為合理,用時太短或太長,都是不太合理的。2、卷面書寫不整潔,字跡潦草,塗抹嚴重,簡答題不分點,作文錯別字嚴重。卷面形象是給閱卷老師的第一印象,塗抹嚴重,字跡潦草的卷面再被閱卷的時候,極易丟失印象分;閱讀理解等主觀題,答題的時候沒有分點答題的習慣,作文錯別字嚴重(三個錯別字扣一分),都非常容易丟掉本不該丟掉的分數。3、情緒緊張,看錯題目,甚至漏看題目。
  • 語文高分在於積累,但是你真的會「閱讀」嗎?
    從許多人的經驗及各種資料中可以歸納出,學好語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閱讀,在語文學習上沒有閱讀量的積澱是不可行的。看過一本書叫《我們怎樣學語文》,裡面有當代七十多位知名科學家、學者、作家等撰寫了自己早年語文學習的經歷,按作者們出生或求學的年代,全書從二三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分為四個部分。
  • 高考日語改革?改在哪一方面?
    但這兩本書作為高考日語學習課本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知識範圍比較廣泛,考生不能夠精準考試範圍,學習周期比較長。很多考生都反饋,學了很久都處於一個比較迷茫的狀態,並不知道自己是否全部掌握了高考日語考試的範圍。目前雖然2020年高考日語已經過去,題型變化不大,但是目前高一高二的同學需要注意,平時需要增加閱讀量和翻譯練習。2020級以後的考生,需要了解變化和應對策略。
  • 小學階段千萬不要被您孩子的卷面英語成績蒙蔽了眼睛
    臨近期末,家長們又將看到孩子的期末考試成績,如何解讀成績成為家長教育水平的分水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小學孩子的成績特別好,尤其英語這一項,九十幾分,甚至一百分的成績滿天飛。去年暑假,我們針對一批當地著名小學剛剛結束四年級學習的孩子進行了詞彙量測試,絕大部分孩子的詞彙量在500左右,稍微好一點也僅僅到600多。
  • 素養之賽,推動語文教學改革
    同時相關專家也一再倡導「大賽不是作文考試,是語文素養測試」。在此理念下,從2014年起大賽增加了閱讀能力的測試,因為閱讀是語文素養最直接的表現之一,也是提升寫作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主辦方課堂內外雜誌有限責任公司和北京大學中文系經過反覆思考和論證,提出「大賽不是作文考試,是語文素養測試」的理念,並對小、初、高試題分別做出了調整——在傳統作文考試前增加了讀寫一體的語言能力測試,即給出若干段看似雜亂的材料,請同學們閱讀、理解和歸納後按要求寫作。
  • 孔慶東 | 懷念周先慎先生
    原創 孔慶東 中華讀書報4月下旬,我問中文系辦公室主任楊強兄,周先慎老師真的什麼告別儀式也不搞嗎?而知道周先慎,則是因為語文課本中那篇著名的《簡筆與繁筆》——這篇文章現在已經著名到用輸入法簡拼,5個聲母就可以把題目直接打出來的程度!當年我的語文老師,哈三中語文組長王樹林,用他慣有的黑色幽默說:「咱們看看作者這個名兒,周,先,慎,這人很周密,而且自個兒就先在那兒慎上了!」我高中時代是不怎麼好好上語文課的,因為自恃比老師水平還高,語文課一般都在務其他正業。
  • 語文為王的時代來臨,再不注重孩子的課外閱讀,孩子怎麼應付考試
    今年5月份,教育部印發《2019年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的通知》,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語文、歷史和道德與法治全部使用部編統一教材。我國中小學教材一直以來都是「一綱多本」,各地使用的教材可能都不一樣。意味著今年秋季開學,義務教育階段三科教材「一綱多本」宣告結束,而所有中小學教材統一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得以實現。近年來,國家對小長初、中考、高考都在實施大的改革,今年6月份國家發布《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到:「2020年的高考、中考將擴大考試範圍,小學知識也是必考內容,最大限度地提升全體學生的廣泛閱讀水平。」
  • 「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劇透」高考語文改革方向
    「高中語文特別是高中作文教學,全線崩潰!」「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的話乍一聽有些聳人聽聞。2018第五屆「北大培文杯」全國青少年創意寫作大賽啟動儀式現場,100多名對文學充滿理想的名牌大學中文教授和各地著名中學的語文特級教師,擠在北京大學的會議現場。
  • 語文驚變「拉分」項?2019年中小學新教材啟用(附1-6年級最全閱讀書目)
    同年7月23日,陝西師範大學教授程世和在微信發表萬字長文,三問溫儒敏《你是否還記得魯迅先生「救救孩子」的吶喊?》「最近見朋友圈瘋傳《改革|語文新改革,讓人冒冷汗》一文,打開看了看,一身冷汗:現在孩子太可憐太不幸,幾個專家學者坐一起,就可以決定他們的命運了!為了數以億計孩子們的命運,本人忍著酷暑,從早晨寫到深夜,寫出以下文字...」
  • 王文湛:加強德育 重視語文教學及閱讀能力的培養
    教育界專家學者、行業領頭人、專業研究機構等匯聚一堂,共同探討疫情之下教育行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變革與發展,並深度研究教育與公益如何實現更深融合,為實現教育資源聯動創新尋求更多機遇。資深教育家、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教育部原基礎教育司司長王文湛出席了活動,並發表了主題為《學習中央文件,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