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運動受傷,學校不擔責該如何維權

2020-08-11 靈壽普法

 八月份的尾巴一走,又要迎來學校新學期的開學季,隨之而來的就是學生入學開始新學業生涯。無論在哪裡,安全問題始終都是人們操心的問題,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會把校園安全放在首位,那麼,孩子運動受傷,學校不擔責該如何維權?

  1、如果孩子在校受傷屬於以上學校該擔責的情況學校拒絕承擔責任,或者遭遇校園暴力等情況,家長應該第一時間報警處理,由公安機關介入調查,一方面,警方的介入會起到一定的公平性,保護受侵害的孩子;另一方面警方的調查取證過程可以固定證據,家長可以將報警記錄、出警記錄、審查訊問筆錄等作為證據在訴訟中使用。

  2、如果學校有侵權行為,可以向當地的教育部門、政府其他職能部門投訴學校;還可以撥打當地投訴電話,向教育局反映情況。以及寫信舉報,或者登錄當地教育局的官網,進行網上投訴。

  二、孩子運動受傷,學校是否擔責

  如果中小學生在校或在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傷害了以後,責任應如何劃分,學校又該如何承擔相應的責任?是否需要承擔責任?

  我國《侵權責任法》將未成年人區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並結合加害人的因素,對學校的責任承擔作出不同規定,就責任的區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1、針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傷害的問題;《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八條將學校是否盡到教育、管理職責作為是否承擔責任的標準,並對其實行過錯推定原則,也就是說如果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不能證明自己已盡到教育、管理責任的,即推定學校有過錯並應承擔責任。(過錯推定責任原則)

  2、針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該條文的規定體現了教育機構承擔責任的原則是以存在過錯為前提。(過錯責任原則

  3、針對未成年人在學校遭受第三人人身損害的問題;《侵權責任法》第四十條規定學校承擔的是與其過錯程度相適應的補充責任,關於此種情形學校是否盡到管理職責的舉證責任,從法律體系內部評價一致性的角度看,仍然應當將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區別對待,即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受第三人侵害場合,學校承擔已儘管理職責的舉證責任,不能證明的,即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在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受第三人侵害場合,學校未儘管理職責的舉證責任應由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及其監護人來承擔。(補充責任原則)

  4、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四條公平責任原則規定;當事人雙方在對造成損害均無過錯,但是依照法律規定又不能適用無過錯責任的情況下,由人民法院根據公平的觀念,在考慮加害人的損害、雙方當事人的財產狀況及其他相關情況的基礎上,判令加害人對受害人的財產損失予以適當補償。(公平責任原則)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始終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應該多給孩子灌輸安全方面的知識,加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在遇到侵權的時候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權益。

來源:找法網

相關焦點

  • 學生上體育課打籃球受傷,學校100%擔責?
    上體育課時,學生打籃球出現碰撞受傷,學校擔責賠償;課間休息時,學生之間打鬧受傷,學校擔責賠償;學生下課後在衛生間划水玩骨折,學校仍要擔責賠償……這些「擔責賠償」近年來就像「魔咒」一般,縈繞在校長、老師,尤其是體育老師、班主任老師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 學生學校受傷,家長索賠學校,學校不敢讓孩子運動
    是學校、是校長、是老師害怕,害怕什麼?害怕擔責。近些年來,因為孩子在學校發生事故,一些不理智的家長總是去找學校的麻煩,事情還沒有調查清楚,先鬧起來。小孩子磕磕碰碰,打打鬧鬧再也不是以前無所謂的事了。周六、周日不開校門,防止孩子進去打籃球、踢足球,也是害怕在運動中受傷,遭到家長的索賠。
  • 孩子校園嬉戲打鬧受傷 所在學校究竟擔不擔責
    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孩子,在學校和同學嬉鬧或者自己不注意受傷,雖然多數案例中學校屬於無過錯方,但通常也會因為教育、監管責任不到位,需要承擔一定的民事賠償責任。近日,李滄區法院一審判決的一起案例,就帶有一定的警示意義,孩子上課時間在體育場玩耍摔傷,學校因為沒有盡到監管職責承擔六成民事責任,賠償13萬餘元。
  • 不擔責能否解開學校體育運動的「心魔」
    上體育課時,學生打籃球出現碰撞受傷,學校擔責賠償;課間休息時,學生之間打鬧受傷,學校擔責賠償;學生下課後在衛生間玩水摔骨折,學校仍要擔責賠償……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這些「擔責賠償」就像「魔咒」一般,籠罩在校長、老師,尤其是體育老師、班主任老師的頭上,揮之不去。「課間休息和體育課,是我最擔心的兩件事。
  • 公共場所發生意外誰擔責?該如何維權?專家這麼說…
    如何承擔?發生意外後,受害者該如何維權?怎樣避免此類傷害發生?本期「聲音版」特別邀請相關領域學者、法官、律師以及公共場所管理者一同探討,敬請關注。例如,在公園晨練時,因運動設備存在缺陷而受傷;出入車站、餐廳、醫院等地方時,因地面溼滑摔倒受傷;歌舞廳發生火災而消防疏散門被堵塞導致消費者被燒死燒傷,地鐵人流擁擠而無工作人員維持秩序致使乘客被擊倒踩踏受傷或死亡等。
  • 未成年人在公共場所受傷該由誰來擔責?
    那麼,誰該為這類意外事件擔責呢?近日,石家莊市裕華區人民法院審理的兩起有關未成年人傷害案件,或許能給職工家長和公共場所營業者帶來一些啟示。■案例一: 4歲孩童乘扶梯跌倒造成十級殘疾2019年1月13日,4歲的張某碩隨父母在一家花鳥魚蟲城內乘坐自動扶梯時,因跌倒受傷,被送至河北省兒童醫院治療。
  • 孩子在校園打鬧意外受傷 學校是否該擔責?
    本報訊 小孩子嬉戲打鬧是常有的事,有時候把握不好輕重便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後果,如果發生在學校,學校是否要承擔責任呢?11月28日,清江浦法院審理了這樣一起案件。吳某(化名)和趙某(化名)是市某小學同班同學,2018年5月一天下午,因為都要參加學校運動會,兩人在學校操場的運動器材上嬉戲玩耍,在打鬧中,吳某用腳踢到了趙某,導致趙某站立不穩從器材上摔下,門牙剛好磕到器材上,導致兩顆牙齒脫落。事故發生時,學校老師不在現場。受傷後,趙某先後在3家醫院治療,共支出醫療費3612元。
  • 打籃球意外受傷 球友無需擔責
    ■早報記者 許小程 打籃球、踢足球發生意外,受傷一方能否要求賠償?體育課上,有學生不小心受傷,學校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在公園裡的健身器材運動時受傷,能否向公園索賠?針對這些「侵權責任」糾紛,《民法典》「自甘風險」規則規定,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受傷,其他參與者無需擔責。
  • 見義勇為受傷誰擔責
    見義勇為受傷誰擔責 2020-11-24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工地受傷如何維權?
    建築工程施工中,工人在遭受事故傷害後建築工程施工方和承建方相互推脫,導致維權困難。本文根據筆者所辦案件和法律規定、司法判例,對建築工程施工中工人遭受損害維權進行分析,以期可以幫助更多的人。筆者曾經辦理過一起案件,廖某在惠州某建築工地工作,工作期間其不慎從外架跌落,隨後被家人接送到醫院治療,經診斷為腰椎體爆裂性骨折。
  • 網際網路人的科普課之孩子在學校受傷,該如何處理
    如果學校提供的證據可以證明,自己已經盡到了相應的義務,不存在過錯,校方才能免責。結合這一點,我們知道,學校必須提供證據,證明自己盡到職責,也沒有過錯,才可以免責,不然就要承擔責任。然而,那麼大點兒的孩子在外上學,一旦超出了監護人的控制範圍,即使是受了傷,也說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因此,讓這樣的孩子或者孩子的監護人來證明學校沒過錯,幾乎不太可能。
  • 陪孩子上課絆了一跤縫20多針 誰該為她的傷擔責?
    謝女士帶孩子在培訓班學習,沒想到自己卻因意外被絆了一跤,摔花了臉不說,還縫了20多針。不過讓謝女士最鬧心的除了臉上的疤,還有責任的劃分問題。對此,代表培訓機構處理此事的律師表示,由於不小心將謝女士絆倒的人為其他學生家長,所以認為培訓機構不應該承擔責任,希望謝女士到法院起訴維權。
  • 孩子在夏令營中受傷是誰的責任?又該如何索賠?法官為您解讀
    資料圖 圖文無關暑假裡,各式各樣的夏令營令人眼花繚亂,很多家長選擇它為孩子「充電」。然而,陌生的環境也可能帶來這樣或那樣的危險,那麼,如果孩子在夏令營中受傷了該怎麼辦?家長該找誰索賠?過度訓練導致孩子生病組織方需擔責●案例回放初一新生小楊參加了某中學組織的夏令營,前往一家培訓中心開展為期5天的軍旅體驗。一天,他在軍姿訓練時暈倒,醫院診斷為熱射病。
  • 孩子參加夏令營遭遇傷害該如何維權
    對此,應如何確定責任?受害學生家長如何最大限度地維護其權益?下面案例可提供借鑑。  一、兒童雖自己燙傷,夏令營也應承擔相應過錯賠償  【案例】7歲的東東參加夏令營的第3天晚上,老師讓學生用開水刷杯子,東東不小心被燙傷。經送醫院診斷為左腿二度燙傷,可能留下疤痕。此案經人民法院判決,夏令營組織按70%的(主要)過錯承擔賠償責任。
  • 4歲女童幼兒園受傷 家長:不要誤工費 只想知道受傷原因
    晚報熱線3184500訊 (記者商萍萍)幼兒園裡意外傷害事故頻發,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幼齡兒童,如何在幼兒園裡安全的學習生活?若出現意外,園方是否需要擔責?這些都成了廣大家長關注的焦點。近日,市民王女士撥打本報新聞熱線,反映4歲女兒小婷在幼兒園受傷,至今快兩個月了,與園方的協調仍舊沒有令人滿意的結果。因為疼痛,孩子每天哭個不停,這讓王女士非常心疼。
  • 學生在學校裡發生意外事故,學校無過錯不擔責,作為家長能接受嗎
    比如,《條例》規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經盡到了教育、管理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依法不承擔責任。其中規定如果學生出現自傷、自殺的,學校依法不承擔責任。家長不理解的是,孩子在學校上學,家長自己遠離學校,遠離孩子,孩子突然在學校自殺身亡,你說學校因為盡到了所謂法律規定的無過錯而沒有責任,這讓家長如何接受。
  • 孩子在幼兒園意外受傷 幼兒園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孩子在幼兒園意外受傷 幼兒園應該承擔什麼責任?要是孩子在幼兒園裡面受了傷,責任算誰的呢?幼兒園應不應該主動賠償?近日,黃島法院就審理了一起校園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一起來看一下吧~孩子幼兒園玩耍摔傷家長起訴學校索賠6歲的樂樂在黃島區某幼兒園大班就讀,某日午餐後,老師帶領小朋友們在操場上做運動,期間樂樂在玩蹺蹺板時不慎掉下來摔傷。
  • 學生上體育課踢球骨折 本人同伴學校三方同擔責
    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踢足球,結果和同伴爭搶時骨折,這種在運動中難免會出現的問題,學校和同伴是否應該為此擔責?海澱法院後山法庭對受傷學生起訴索賠作出了判決,三方各自承擔一定的責任。原告小祝和被告小柴都是海澱區一所小學的學生。
  • 不擔責!濟南一全職媽媽替朋友接送孩子致其意外受傷案二審改判
    濟南一位全職媽媽幫熟人接送孩子兩年半,孩子突然意外受傷,她需不需要擔責?近日,該案的二審判決書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公開。全職媽媽幫熟人無償接送孩子兩年半,回家途中孩子從車後座意外跌落受傷判決書顯示,家住濟南的張女士和杜女士是熟人和朋友關係,兩家的孩子同在一所幼兒園上學,張女士一直在家專職照顧孩子,時間充裕。
  • 喜歡運動,卻總受傷,看西瓜視頻如何防範和受傷處理
    人的成長伴隨著學習與運動,運動關係到身體健康及成長,我們就以滑板來說吧。滑板運動因其便捷·生活化以及易上手和場地限制小等優點備受人們喜愛。越來越多的人愛上滑行享受速度帶來的快感與風在耳邊呼嘯的愜意。特別是現在的青少年尤其喜歡這些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