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二語習得理論,入門期注意事項,提高期如何學習英語

2021-01-07 豬哥育兒經

依據二語習得理論,入門期主要是建立常用英語詞彙和聲音的神經網絡聯繫,學習的過程主要以名詞和動詞為主。名詞要建立實物與聲音的一對一對應關係,這個過程,學習者通過耳朵聽讀音,眼睛看四幅畫面來猜測聲音表達的含義,猜測的結果也許會出錯,但是猜測的方法可以使我們的大腦充分運轉,從而有利於建立大腦神經網絡有關聲音含義的圖片,所以猜測的方法是非常有用的。

圖片來自網絡

動詞學習中,為建立有效的聲音含義場景,猜測肢體動作含義也是必要的。看到TPR或多媒體演示的簡單動作場景,即使理解錯了聲音含義也沒問題,不必特意去糾正,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們會通過肢體動作(動詞)逐漸聯繫簡單的實物(名詞),圖像會把兩者聯繫在一起展示,這時我們的大腦會自動糾正原來的語音錯誤含義,因為我們的大腦有自動識別系統,這樣獲得的聲音含義才會成為程序性記憶,變成我們的語言能力。

入門期主要是建立聲音與詞彙的場景,所以這個階段儘量不說英語,如果要說,僅限小聲跟讀,不讀和寫英語文字。這樣我們的大腦可以專注於聲音,自動分析英語的發音規律。而且由於我們的母語漢語是表意文字,我們從小就擅長文字,所以讀和寫很容易讓我們不自覺地又回到翻譯法學習英語的老路。

入門期2000d個常用詞彙我們可以從現在初中英語課本單詞表找到,其中動名詞大約有一半,學習動名詞的過程不要太長,最好兩到三個月完成,即使有些詞彙的語音我們還不熟悉也沒關係,在今後提高期中通過簡單句子的輸入,大腦會自動分析識別,並加深印象成為程序性記憶。

圖片來自網絡

TPRH或多媒體的製作中場景一定要簡單,不要太多的色彩或者太多的動作設計,以免給我們的眼睛過多的信息輸入,激活我們過多的神經網絡連接,造成主要信息淡化,不利於我們建立聲音含義與場景的一對一關係。動詞場景增加名詞實物時,一定要兩者聯繫簡單,而且名詞實物要少,最好一次加一個。

當1000左右動名詞詞彙完成輸入,也就是三個月左右,我們的學習進入提高期,即二語習得理論的輸入假設階段,這個階段我們要做大量的可理解輸入,即聽英語句子,要建立整個句子的英語思維,那麼我們怎樣輸入呢?還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一、目的:聽懂一段簡單句子,建立整句英語思維。簡單的含義在於句子必須從客觀語言開始,即句子的主體是客觀實物,而不是像I think或I hope這樣的主觀語言,句子中的動詞必須是含義動詞,如推拉等,句子必須符合邏輯,即有起始、動機、意義、結果的邏輯順序,通過因果關係連接,句子符合人的思維邏輯和概念認知過程,這樣效果才最好。

二、逐句傾聽簡單的語速慢的整段英語。一般一個概念要清晰闡述需要22--27個英語詞彙,太長意思重複囉嗦,太短意思表達不清晰。所以整段英語英語輸入以一個需要表達的含義,22—27個詞彙量為準。

圖片來自網絡

三、後期可以按照簡單的規範,開始嘗試輸出英語。英語是以動詞為核心自然建立語法能力,所以嘗試輸出時,採用一個時態和一種具體行為的輸出,並且參照兒童習得語法的順序來輸出。

四、引入部分閱讀材料,作為輸出內容的補充,並且了解一點語法知識。語法知識最好是聽別人講的方法,主要了解英語現象和英語與中文的不同點,對於動詞變化和詞序變位等語法現象,只要做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可以,知道英語有哪些變化和變化後是什麼樣就行,不必深入,詞性和語態也不要分析解釋。

提高期學英語也要通過TP或多媒體來實現語音輸入,輸入注意事項和入門期一樣。

相關焦點

  • 應用二語習得學習英語中遇到問題的探討
    依據二語習得學習英語是不是一定要堅持「沉默期」原則。什麼是沉默期?語言學家克拉申(Krashen)研究發現:兒童在習得母語時,要經歷為期大約一年的「聽」的過程(沉默期),然後才開口說出第一個詞。這一規律同樣適用於第二語言習得,沉默期的長短因人而異。
  • 如何靈活運用母語和二語習得理論,快速高效學習英語
    普遍的研究結果顯示,兒童學習外語,優勢是可以提高控制能力,不利影響是詞彙量減少,並且兒童學習外語的速度低於成年人。由於習得過程輸入需要,兒童學習外語對父母和家庭環境要求非常高。所以我國外語教學是從小學開始,避開了3——6歲母語學習關鍵期。第二語言習得是在原有言語系統之外的另一套語言習得系統。
  • 如何讓孩子在啟蒙期學習第二語言?不妨看看教育界的二語習得理論
    如何在孩子幼年時期學習第二語言?不妨看看教育家界的二語習得理論01 不同的父母,為孩子一樣的操心前些天,有朋友帶孩子來家裡做客。很久沒見面了,所以我們就各種聊家常聊各種所見所聞家庭瑣事,說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都表示孩子的學習要從小抓起,但是對於性格,學習第二語言的學習,尤其是最普遍的英語時,朋友顯得有心無力。
  • 英語學習按這幾個階段學,二語就成母語了
    根據一般人的母語和第二語言習得規律,我們將英語學習階段分為入門期、提高期、增長期和高級期。劃分出英語學習階段,我們就可以釐清各階段學習重點,按照語言習得規律制定學習計劃,針對性收集學習資料,高效快捷提升英語能力。
  • 如何應對英語學習的新機遇——習得時代來臨
    習得是無意識的吸收,是一種隱性的學習。孩子的關注點,只是語言的「意思」(meaning),他聽的和看的,是語言所傳達的信息,而不太關注語言結構和詞彙。通常嚴格意義上的二語習得發生在目標語環境中,比如一個從中國移民到美國的小孩,每天處於英語的自然交際環境中,他會習得第二種語言。這個自然環境有如下四個特點:1)真實語境,2)交際需要,3)大量接觸,4)交流互動。
  • 二語習得的三大著名假說,對英語啟蒙有什麼啟發?
    新一代的爸爸媽媽們都非常重視對孩子的外語啟蒙,非母語家庭外語啟蒙路上,無論如何不會繞過的一個理論就是「二語習得」理論。
  • 麥田裡二語習得法學英語,讓寶寶愛上英語
    麥田裡英語能夠取得成功,除了精準切入到兒童英語教育市場和成人英語培訓的原因之外,還與麥田裡基於網際網路的方便在二語習得理論上研發的課程有非常大的關係。麥田裡作為二語習得的踐行者,目的就是讓孩子、成人可以像使用母語一樣使用英語,而且學習起來會愛上它、更高效。
  • 測試你的英語學習類型,修正學習方法
    我們也可以了解一下有關二語習得的觀點:二語習得不是統一的可預測的現象,學習者沒有一個統一的方法來習得第二語言,二語習得是由學習者自身各方面因素、學習環境和條件來決定的,不同學習者在不同條件下學習方法不同,二語習得主要針對大多數學習者情況,總結他們相對穩定的共同點而得來。
  • 王棟丨複雜適應系統語言觀與二語習得研究
    作為一種複雜的人文現象,二語習得主要研究掌握母語後人們習得第二語言的過程和規律。二語習得是在借鑑語言學、認知科學、社會學、神經科學等學科研究成果基礎上形成的一門學科,擁有自己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理論建設往往是一個學科持續發展的必備條件。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降,二語習得研究將普遍語法作為理論基礎和研究框架。
  • 「我口語發音不準,如何帶娃學英語?」二語習得助力孩子學好英語
    直到最近,我讀了外研社編輯蓋兆倫寫的《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以後,我才知道我誤打誤撞用了「二語習得理論」。01 什麼是二語習得?我的朋友吳姐幾年前帶著四歲的孩子移民英國。她的孩子出國前一口上海話,一句英語也不會。
  • 「我來讀文獻」第69期 | 《二語的外顯學習和內隱學習》活動第一階段線上答疑乾貨
    參與編寫包括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系列用書、現代大學英語系列用書和大學思辨英語教程在內的多部教材,主持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外專局橫向項目和校級項目多項,發表語言學理論及教學類論文數篇。研究領域:母語/二語習得、心理語言學 1. 什麼是外顯學習和內隱學習?內隱學習與統計學習、附帶學習有什麼異同?
  • 「我來讀文獻」第69期 | 《二語的外顯學習和內隱學習》活動第二階段線上答疑乾貨
    二語習得領域內隱學習的研究起步比較晚,相關研究多在下面幾個方面展開。研究最多的是注意(noticing)的作用;其次是外顯和內隱知識的不同作用以及二者是否有接口問題,目的是探討外顯知識是否能促進內隱知識的發展以及如何促進的問題;此外,近年來關於如何測量意識的研究逐漸增多起來。
  • 孩子英語學習如何規劃?中國兒童英語習得全路線圖
    《做孩子的英語學習規劃師:中國兒童英語習得全路線圖》是寫給家長的一本英語教育科普書,作者蓋兆泉既是一位專業人士,也是一位實踐中的媽媽。她基於多年英語教學領域的編寫出版和育子實踐經驗,為國內3-12歲的孩子規劃了一條英語直線學習路徑。
  • 他從保安逆襲為英語名師,用的是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
    起初,他只知道利用傳統方法學英語,因為初中輟學就進入社會打工,幾年下來學過的英語早就還給了老師。他搜索了很多英語學習方法,進過很多英語學習交流群,想找到最正確的學習方法,但大多數人都說要先學語法,先背單詞,他前後用了八個月證明傳統學習方法是行不通的,成功者寥寥無幾,更不用說想自學英語的人了。
  • 【四月筆試備考】《國際中文教師證書》筆試:二語習得主要理論和假說
    而第二語言習得的理論和模式,西方學者已提出不下十種,從各個角度論述或解釋第二語言是如何習得的。我們在這裡介紹幾種有較大影響的理論和假說。負遷移造成第二語言習得的困難和學生的錯誤,這就是對比分析!二、偏誤分析是在中介語假說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對學習者在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偏誤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其來源,揭示學習者的中介語體系,從而了解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和規律。
  • 社會文化理論與二語發展———James Lantolf 訪談錄
    他把Vy- gotsky(1896—1934)的理論創造性地引入二語習得,促進了後者的「社會轉向」。本文作者就SCT的發展根源和核心思想(問題1—5)、二語習得研究和教學方面的易混概念(問題6—10)及對教師發展的建議(問題11—13)三個方面對JamesLantolf進行了採訪,以期指導國內相關研究和語言教學實踐。需要說明的是,下文以「問題+序號」表示採訪的問題。
  • 如何讓孩子快速地習得英語?一篇文章讓英語學習之路少走彎路
    在最近幾年的工作中遇到過很多孩子是幼兒段的家長,他們對於孩子的英語學習非常的重視,然而現在市面上很多的學習方法、體系和課程,讓家長們難以選擇。很多的家長由於自己不是特別擅長英語所以也只是將孩子送到英語學習班進行培養,而很少關注孩子英語學習的規劃和在家的學習,今天這篇文章希望讓您對孩子的英語之路有所幫助,讓孩子能夠快速的習得英語。何謂習得?學得?
  • 各位,二語習得,了解一下~
    ……我們這些零散的學問,其實都是一門學科的小分支,今天我們來說一說二語習得:Second Language Studies.顧名思義,就是研究人學習第二門語言的學科。任何人學習任何第二門語言,都是 Second Language Studies 的範疇,中國人學英語,美國人學西班牙語,肯亞人學漢語,都是 Second Language Studies 的研究對象。
  • 了解「學得和習得」理念,讓英語學習更高效
    這是因為家長們對於語言學習的規律不了解,今天小勵老師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語言學習背後的規律。 從語言學理論上來說,語言學習的方法大致可以劃分為兩類:「習得」與「學得」。答案是學得+習得在非母語國家,想讓孩子通過「習得」的路徑掌握一門語言,就要趁早。研究發現,起始年齡直接影響二語習得機制,起始年齡與二語習得最終成就之間總體呈負相關關係。
  • 《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澄清了英語學習誤區,探討了英語啟蒙方法,並推薦適用於各年齡段孩子的英語習得資源.
    多年英語教學領域的編寫出版經驗,使作者熟悉英語教學法、各種教學理論、教材和分級讀物、中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和英語培訓市場。兒子Gary出生後,作者的興趣又擴展到教育學、心理學、認知科學等領域,並在家庭裡積極探索兒童英語啟蒙及後續學習的各種作法。「二語」,就是指除了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習得」,是指通過大量的接觸與運用,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掌握一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