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寧德鵬程老街,為抗倭寇修建的明代城牆,1939年為何被拆?

2020-12-23 懶遊的故事

福建寧德城裡的這片老街區,名字叫做「鵬程」。人們常用「鵬程萬裡」來寓意前程遠大,想來當年居住在這裡的人們,也對自己的家族和子孫寄予了這樣美好的祝福。

穿過南門兜的石牌坊,走進這些深幽的小巷,走進這些質樸無華的老街時,細細品味,或許對於這個美好的詞彙,有了更深的理解。

順著三都澳的潮水,經戰場溪,從南門進入寧德,就是老街的範圍。老街總面積0.23平方公裡,四周環繞著815中路、南環路、蕉城南路及環城路。以大華路和學前路為核心,千年老街的滄桑與輝煌在這裡交織。有關這座城市沉甸甸的回憶,都銘刻在三十多座明清時期古老的建築中。

一百多年前,一位德國建築師來到中國,當他登上老街西面的白鶴嶺,頓時被眼前山海交輝的景致吸引住。他拿出相機,拍下了這張照片。福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寧德是「八山一水半分田」,還有半分是丘陵,中國沿海唯一高山直逼海岸線的就是閩東。

被險峻的高山和洶湧的大海環繞,歷史上,這裡一直交通不便,耕地稀少,方圓百裡沒有一個繁華的街市。「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自古以來,渴望走出大山的寧德人,把教育視為家族的頭等大事。

北宋嘉祐三年,寧德縣學文廟在老街落成。為了方便城外的孩子們到城裡上學,人們在南門內的小溪上修建了一座石橋,大家希望從橋上走出去讀書的孩子們,都能擁有似錦的前程,便把橋取名為「鵬程」。帶著鵬程萬裡的美好願景,代代老街人走過了鵬程橋,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宋朝三百多年間,寧德共考取了六十多名進士,狀元及第、父子登科屢見不鮮。然而,明朝時的一場滅頂之災,卻讓數百年的繁華毀於一旦。嘉靖年間,倭寇侵襲沿海,一千多個賊兵趁著漲潮,從海上直抵城下。三天後,城門失守,寧德淪陷。倭寇燒殺搶掠後縱火焚城,寧德城被焚燒了九天九夜。

兩年後,戚繼光率領軍隊在橫嶼島消滅了盤踞的倭寇。為了重建寧德,朝廷派林時芳出任寧德知縣。當時,整個縣城被夷為平地,滿目瘡痍,根本沒有一座像樣的房子。林時芳痛心疾首,決意帶領百姓重建一個固若金湯的新家園。

此時的寧德已被倭寇洗劫一空,驚魂未定的人們躲藏在深山,整個縣城既沒有錢糧,也缺乏人力,完事從眼下事做起,沒有什麼不能從頭再來。他帶著衙役翻山越嶺,找到躲藏的人家,勸說他們回到老街。1563年初秋,新城牆動工,為了把新家園打造成「千秋不拔之基」,林時芳帶著老街人召集了大批優秀的工匠,採集一塊塊巨石運到山下。大家每天勞作在工地,席地共餐,甘苦與共。第二年夏天,一座更加雄偉、更加堅固的新城牆拔地而起,明朝時建成的城牆一直使用到1939年抗日戰爭期間。

1939年為什麼要拆除城牆呢?當時日本侵略中國,為了城裡的百姓能夠逃難,就把城牆拆掉了。城牆雖然毀於戰爭年代,但是一塊題為《林大尹重城寧德記》的石碑,依然矗立在白鶴嶺山下,訴說著老街的往事,也把知難而進,踏實做事的精神留在了這方水土。

當年的城牆全部用巨石砌成,寬達五米,高七米,周長近兩公裡,修建有四十個炮臺。因為城牆像海中的礁石一樣堅固,圍合起來的形狀又很像蕉葉,寧德便漸漸地被人稱作「蕉城」。老街所在的南門,也有了新的名字「永寧」。浴火重生的老街愈加興旺發達,也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擁有一往無前的底氣和信心。

相關焦點

  • 浙江福建交界的地方,曾經受到倭寇侵擾,是村卻被人稱為稱
    大家好, 我是兔兔,今天小編我要和你們大家介紹一個地方,這裡是浙江福建交界的地方,而且早在以前曾經受到倭寇侵擾,更神奇的是這裡明明是一個村子卻被大家稱為城,那麼接下來就跟著小編我一同去看看這裡吧.每個人都知道?
  • 石獅的老街
    漫步老街,你還會發現一路上有好幾個廟宇,這些廟宇既是老街的結點、無形中也劃分出一個個街區,永寧衛城號稱「百家姓」,當地軍民往往是同姓(族)聚居,分布各個街區。老街寬4米至5米,街道兩邊的名人故居、歷史建築呈「非」字形輻射開來,自從明代確定老街的軸向以來,幾百年來,不變的是老街的長和寬,變的是兩邊建築的滄海桑田和人事變遷。
  • 1913年提出,1927年正式開通,給北京城牆豁個口為什麼用了十四年
    除了對城牆的拆改, 北京的城樓也遭到了拆除的命運, 德勝門的城樓因殘破無力修繕於1921年被拆除, 宣武門、朝陽門的箭樓於1927年被拆除, 不過拆除城樓並沒有引起拆除城牆那樣的震動, 這也說明了城牆對於北京的特殊意義。從1913年內務部提出開闢和平門的設想, 到1927年城門正式開通, 期間經歷了十四年的時間, 這在民國初年的北京市政建設中是不多見的。
  • 明代長城為什麼有兩道?如此勞民傷財,只因修建時間太晚
    原因當然是北面一道長城不夠用了,明朝長城修建較晚,修牆時明軍已經失去了對內蒙的控制權,修城的民夫不可能跑到敵佔區去工作,只能緊貼著己方控制區作業,這就是明長城比歷代長城更靠南的原因。明代長城河北段距離北京非常近(有多近?請參看下圖),缺乏戰略緩衝區,因此防禦作用十分有限,山西段同樣如此,在山西、河北段修建內長城,就是為了給京師創造一個緩衝區。
  • 青島境域內的明代衛所建制
    元末明初,倭寇不斷侵擾我國沿海地區,明朝初年為抵禦倭寇從海上侵犯,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沿海設「衛」立「所」,實行衛所制。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的設計,"跨府設衛,連縣設所",衛所的職能是「保衛疆土和鎮壓地方」,《明史紀事本末》記:「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定太率五千六百人為一衛,一千二百二十人為一千戶所,一百一十二人為百戶所。有事徵伐,無事軍墾。」
  • 永豐現存江西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明代古城牆,差點建成了豬圈
    古城牆早在2000年,省文化廳專家聯合永豐縣相關成員對永豐古城牆進行了考察,發現這段城牆是明代古城牆。具有特別重要的文物價值,在南方極為罕見,對研究明代城市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相關專家考證認為,它是江西省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城牆。
  • 倭寇一個不留!戚繼光、俞大猷平定「嘉靖大倭亂」的最後一戰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十月,倭寇乘戚繼光北上回浙江,聚集大股兵力,進攻邵武,殺死領兵抵抗的明軍指揮齊天祥,隨後轉掠羅源、連江等縣,遊擊倪祿率所部明軍與倭寇交戰,戰敗被殺。倭寇乘勝攻破玄鍾所城和寧德縣城,兵鋒直抵興化府,在攻城失利後,幾股倭寇合流,圍攻興化府城一月之久。十一月,都督劉顯率兵救援興化。
  • 福建經濟第一強市泉州,都有哪些旅遊景點?
    福建省的明星城市廈門,是許多人嚮往的旅遊目的地,不過福建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並非廈門,而是廈門的鄰居泉州市。泉州是一座低調的城市,沒有廈門和省會福州名氣那麼大,但也有許多旅遊景點,值得專程前往。泉州惠安縣位於海邊,自古就是海防要地,這裡保留著一座完好的明代古城,叫做崇武古城。古城始建於明初公元1387年,是為了抵禦倭寇而修建的,現在是我國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崇武古城還保留著四個城門,以及完好的城牆。
  • 從「軍七民三」到「官三民七」,明代廣東轟轟烈烈的築城運動
    古代中國,如果都市沒有城郭是不能算作標準城市的,北方城市基本都按照這樣的標準建立,但南方城市就完全不同了,只要不是什麼特別重大的城市就不會特別修築城牆。北方城市多戰亂,修築城牆可以避免戰禍,有效地防禦外敵,而南方本身戰爭較少,更多的是小橋流水、安居樂業的生活模式,所以在城牆的修築方面沒有投入大量精力。
  • 它是太原唯一被保留的明代古城牆,今天北大街仍能看到它的壯麗!
    在太原北大街上,有一座被稱為「拱極門」的城牆。在1376年的時候修建,是太原唯一保留下來的明代古城牆。後經修繕,恢復原貌。太原拱極門城樓為磚木結構、三層四簷建築。在城樓底層有金柱4根,簷柱16根,廊柱24根,上下各層以木梯相通。
  • 老重慶只有在這些老街裡尋找了 可是老街也快拆了
    這是一個拆遷中的老街,這是一個有味道的老街,這是一個傳統的老街。同興老街位於北碚與沙坪垻交界的童家溪鎮,明末清初就有人在此居住。老街的主路像一根魚骨,主街道延伸到遠處,許多小路與小巷與之連接,讓第一次來的人,有一種進入迷宮的感覺。
  • 古代城池的城牆、垛口、馬道
    全國所有的城池,凡是城牆,基本上都是用土做的,所 以叫做土城。如果是磚城,則是僅僅用磚塊包皮,其內部也 都做土城。漢代有一些城用磚包皮。到明代國力經濟穩固, 版圖恢復又擴大,所以明代對城牆進行大量的包磚,成為 磚城。
  • 在明朝泛濫成災的倭寇,為何在清朝不見了?誰搞定了他們?
    提起明朝的戚家軍,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他們正是因抗擊倭寇而聞名於世。而在整個明朝時期,倭寇一直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歷朝皇帝都將防備倭寇作為重中之重。在嘉靖朝,倭寇對中國沿海的侵擾更是達到了頂峰,這才有了戚家軍的橫空出世。
  • 老歷史:明代知縣王其勤為抗倭修無錫城,並給無錫四座城門命名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直到明朝以前,無錫的城牆均為土城,所以難以抵抗風雨的侵蝕,加上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又多兵災戰火,所以無錫城是建了又毀,毀了又建。到了明嘉靖33年(1554年),王其勤被任命為無錫知縣。
  • 畢設|明清城牆申遺為何遲遲申不下來?
    僅存的城牆是中國五千年城市文明的證物,如果得不到科學保護,將是中國乃至世界的遺憾。從明清城牆申遺項目啟動,到2020年,十省十四市組成了中國明清城牆聯合體,努力十四年,仍未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明清城牆的現代價值何在?為什麼明清城牆申遺是多城市集體申報模式?申遺為何遲遲不能通過?申遺要具備哪些條件?經歷了哪些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