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傳變大法,已詳《傷寒論注》及《心法要訣》中矣。然近世治四時傷寒者,鹹用河間兩解等法,每多神效,誠治斯證之捷法也。今復採雙解散。防風通聖散諸經驗名方,編為歌訣,附於心法之後,俾後之學人,知所變通,庶幾於傷寒一證,經權常變,有所遵循,而無遺法雲。
雙解散完素解利初法
雙解通聖合六一,四時溫熱正傷寒,兩許為劑蔥姜豉,汗下兼行表裡宣,
強者加倍弱減半,不解連進自然安,若因汗少麻倍入,便硬硝黃加倍添。
【注】名曰雙解散者,以其能發表攻裡,即防風通聖散、六一散二方合劑也。河間制此,解利四時冬溫春溫,夏熱秋熱,正令傷寒。凡邪在三陽表裡不解者,以兩許為劑,加蔥、姜、淡豆豉煎服之,候汗下兼行,表裡即解。形氣強者,兩半為劑,形氣弱者,五錢為劑。若初服因汗少不解,則為表實,倍加麻黃以汗之。因便硬不解,則為裡實,倍加硝黃以下之,連進二、三服;必令汗出下利而解也。今人不知其妙,以河間過用寒涼,仲景傷寒初無下法,棄而不用,深可惜也。不知其法神捷,莫不應手取效,從無寒中痞結之變,即有一、二不解者,非未盡法之善,則必已傳陽明,故不解也。防風通聖散詳在後。
河間解利後法
汗下已通仍不解,皆因不徹已傳經,內熱煩渴甘露飲,甚用白虎解毒清,
有表熱煩柴葛解,表實大熱三黃寧,裡熱尿赤涼天水,胃實不便大柴承。
【注】服雙解散,汗下已通而仍不解者,皆因汗之徹,或已傳經治之不及也。若表已解而裡有微熱煩渴者,用桂苓甘露飲,以和太陽之裡。若內熱太甚,大熱、大煩、大渴者,用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以清陽明之裡。若表未解又傳陽明,身熱而煩,用柴葛解肌湯,以解兩陽之邪。若表實無汗,大熱而煩,用三黃石膏湯以清表裡之熱。若裡有熱,尿赤而澀者,用涼膈散合天水散以清利之。若胃實潮熱不大便有微表者,用大柴胡湯下之。無表者三承氣湯下之。桂苓甘露飲、白虎湯、大柴胡湯、三承氣湯,已詳傷寒要訣。六一散、涼膈散,詳在《雜病要訣》。
防風通聖散
防風通聖治風熱,鬱在三焦表裡中,氣血不宣經絡壅,梔翹芩薄草歸芎,
硝黃芍術膏滑石,麻黃桔梗共防荊,利減硝黃嘔姜半,自汗麻去桂枝增。
【注】此方治一切風火之邪,鬱於三焦表裡經絡,氣血不得宣通。初感發熱頭痛,膚疹傳經,斑黃抽搐,煩渴不眠,便秘尿澀,皆可服之,功效甚奇,用之自知其妙也。
柴葛解肌湯
四時合病在三陽,柴葛解肌柴葛羌,白芷桔芩膏芍草,利減石膏嘔半姜。
【注】此方陶華所制,以代葛根湯。凡四時太陽、陽明、少陽合病輕證,均宜以此湯增減治之,增減者,謂如無太陽證者,減羌活,無少陽證者,減柴胡也。即柴胡、葛根、羌活、白芷、桔梗、赤芍、石膏、黃芩、甘草也。下利減石膏,以避裡虛也。嘔加半夏、生薑,以降裡逆也。
黃連解毒湯 梔子金花湯 三黃石膏湯
陽毒熱極疹斑嘔,煩渴呻吟譫語狂,下後便軟熱不已,連芩梔柏解毒湯,
裡實便硬當攻下,梔子金花加大黃,表實膏麻蔥豆豉,下利除膏入葛良。
【注】陽毒熱極等證,或下後便軟,壯熱不已,宜黃連解毒湯,即黃連、黃芩、黃柏、梔子也。若裡實便硬當攻下者,宜加大黃、名梔子金花湯。若表實無汗,當發汗者,宜加石膏、麻黃、淡豆豉。蔥白,名三黃石膏湯。下利者,減石膏加葛根,避裡不實也。
消毒犀角飲
消毒犀角表疹斑,毒壅咽喉腫痛難,犀角牛蒡荊防草,熱盛加薄翹芩連。
【注】消毒犀角飲,即消毒飲之防風、荊芥、牛蒡子。甘草、加犀角也,熱盛加連翹、薄荷、黃芩、黃連也。
消斑青黛飲
消斑青黛消斑毒,參虎柴犀梔地元,黃連熱實減參去,苦酒加入大黃煎。
【注】消斑青黛飲,即青黛。參虎,謂人參白虎湯。即人參、石膏、知母、甘草,柴胡、犀角、山梔、生地。元參、黃連,用苦酒與水煎也。熱甚便實者,減去人參加大黃可也。
普濟消毒飲
普濟大頭天行病,無裡邪熱客高巔,芩連薄翹柴升桔,蠶草陳勃蒡藍元。
【注】普濟消毒飲,治天行傳染,大頭瘟疫,無裡可下者,是其邪熱客於高巔。即黃芩、黃連、薄荷、連翹、柴胡、升麻、桔梗、僵蠶、甘草。陳皮、馬勃、牛蒡子、板藍根。元參也。
連翹敗毒散
連翹敗毒散發頤,高腫 紅痛可除,花粉連翹柴胡蒡,荊防升草桔羌獨,
紅花蘇木芎歸尾,腫面還加芷漏蘆,腫堅皂刺穿山甲,便燥應添大黃疏。
【注】連翹敗毒散,治時毒發頤,高腫紅疼痛之陽證也。即連翹、天花粉、柴胡、牛蒡子、荊芥、防風、升麻,甘草、桔梗、羌活、獨活、紅花、蘇木、川芎、歸尾。兩頤連面皆腫,加白芷漏蘆。腫堅不消,加皂刺、穿山甲。大便燥結,加酒炒大黃。
都氣湯 橘皮竹茹湯
呃逆腎虛都氣湯,六味肉桂五味方,橘皮竹茹虛熱主,橘竹參草棗生薑。
【注】都氣湯,即六味地黃湯加肉桂、五味子也,橘皮竹茹湯,即橘紅、竹茹、人參、甘草、大棗、生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