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附法

2021-02-22 林雲川

傷寒傳變大法,已詳《傷寒論注》及《心法要訣》中矣。然近世治四時傷寒者,鹹用河間兩解等法,每多神效,誠治斯證之捷法也。今復採雙解散。防風通聖散諸經驗名方,編為歌訣,附於心法之後,俾後之學人,知所變通,庶幾於傷寒一證,經權常變,有所遵循,而無遺法雲。

雙解散完素解利初法

雙解通聖合六一,四時溫熱正傷寒,兩許為劑蔥姜豉,汗下兼行表裡宣,

強者加倍弱減半,不解連進自然安,若因汗少麻倍入,便硬硝黃加倍添。

【注】名曰雙解散者,以其能發表攻裡,即防風通聖散、六一散二方合劑也。河間制此,解利四時冬溫春溫,夏熱秋熱,正令傷寒。凡邪在三陽表裡不解者,以兩許為劑,加蔥、姜、淡豆豉煎服之,候汗下兼行,表裡即解。形氣強者,兩半為劑,形氣弱者,五錢為劑。若初服因汗少不解,則為表實,倍加麻黃以汗之。因便硬不解,則為裡實,倍加硝黃以下之,連進二、三服;必令汗出下利而解也。今人不知其妙,以河間過用寒涼,仲景傷寒初無下法,棄而不用,深可惜也。不知其法神捷,莫不應手取效,從無寒中痞結之變,即有一、二不解者,非未盡法之善,則必已傳陽明,故不解也。防風通聖散詳在後。

河間解利後法

汗下已通仍不解,皆因不徹已傳經,內熱煩渴甘露飲,甚用白虎解毒清,

有表熱煩柴葛解,表實大熱三黃寧,裡熱尿赤涼天水,胃實不便大柴承。

【注】服雙解散,汗下已通而仍不解者,皆因汗之徹,或已傳經治之不及也。若表已解而裡有微熱煩渴者,用桂苓甘露飲,以和太陽之裡。若內熱太甚,大熱、大煩、大渴者,用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以清陽明之裡。若表未解又傳陽明,身熱而煩,用柴葛解肌湯,以解兩陽之邪。若表實無汗,大熱而煩,用三黃石膏湯以清表裡之熱。若裡有熱,尿赤而澀者,用涼膈散合天水散以清利之。若胃實潮熱不大便有微表者,用大柴胡湯下之。無表者三承氣湯下之。桂苓甘露飲、白虎湯、大柴胡湯、三承氣湯,已詳傷寒要訣。六一散、涼膈散,詳在《雜病要訣》。

防風通聖散

防風通聖治風熱,鬱在三焦表裡中,氣血不宣經絡壅,梔翹芩薄草歸芎,

硝黃芍術膏滑石,麻黃桔梗共防荊,利減硝黃嘔姜半,自汗麻去桂枝增。

【注】此方治一切風火之邪,鬱於三焦表裡經絡,氣血不得宣通。初感發熱頭痛,膚疹傳經,斑黃抽搐,煩渴不眠,便秘尿澀,皆可服之,功效甚奇,用之自知其妙也。

柴葛解肌湯

四時合病在三陽,柴葛解肌柴葛羌,白芷桔芩膏芍草,利減石膏嘔半姜。

【注】此方陶華所制,以代葛根湯。凡四時太陽、陽明、少陽合病輕證,均宜以此湯增減治之,增減者,謂如無太陽證者,減羌活,無少陽證者,減柴胡也。即柴胡、葛根、羌活、白芷、桔梗、赤芍、石膏、黃芩、甘草也。下利減石膏,以避裡虛也。嘔加半夏、生薑,以降裡逆也。

黃連解毒湯 梔子金花湯 三黃石膏湯

陽毒熱極疹斑嘔,煩渴呻吟譫語狂,下後便軟熱不已,連芩梔柏解毒湯,

裡實便硬當攻下,梔子金花加大黃,表實膏麻蔥豆豉,下利除膏入葛良。

【注】陽毒熱極等證,或下後便軟,壯熱不已,宜黃連解毒湯,即黃連、黃芩、黃柏、梔子也。若裡實便硬當攻下者,宜加大黃、名梔子金花湯。若表實無汗,當發汗者,宜加石膏、麻黃、淡豆豉。蔥白,名三黃石膏湯。下利者,減石膏加葛根,避裡不實也。

消毒犀角飲

消毒犀角表疹斑,毒壅咽喉腫痛難,犀角牛蒡荊防草,熱盛加薄翹芩連。

【注】消毒犀角飲,即消毒飲之防風、荊芥、牛蒡子。甘草、加犀角也,熱盛加連翹、薄荷、黃芩、黃連也。

消斑青黛飲

消斑青黛消斑毒,參虎柴犀梔地元,黃連熱實減參去,苦酒加入大黃煎。

【注】消斑青黛飲,即青黛。參虎,謂人參白虎湯。即人參、石膏、知母、甘草,柴胡、犀角、山梔、生地。元參、黃連,用苦酒與水煎也。熱甚便實者,減去人參加大黃可也。

普濟消毒飲

普濟大頭天行病,無裡邪熱客高巔,芩連薄翹柴升桔,蠶草陳勃蒡藍元。

【注】普濟消毒飲,治天行傳染,大頭瘟疫,無裡可下者,是其邪熱客於高巔。即黃芩、黃連、薄荷、連翹、柴胡、升麻、桔梗、僵蠶、甘草。陳皮、馬勃、牛蒡子、板藍根。元參也。

連翹敗毒散

連翹敗毒散發頤,高腫 紅痛可除,花粉連翹柴胡蒡,荊防升草桔羌獨,

紅花蘇木芎歸尾,腫面還加芷漏蘆,腫堅皂刺穿山甲,便燥應添大黃疏。

【注】連翹敗毒散,治時毒發頤,高腫紅疼痛之陽證也。即連翹、天花粉、柴胡、牛蒡子、荊芥、防風、升麻,甘草、桔梗、羌活、獨活、紅花、蘇木、川芎、歸尾。兩頤連面皆腫,加白芷漏蘆。腫堅不消,加皂刺、穿山甲。大便燥結,加酒炒大黃。

都氣湯 橘皮竹茹湯

呃逆腎虛都氣湯,六味肉桂五味方,橘皮竹茹虛熱主,橘竹參草棗生薑。

【注】都氣湯,即六味地黃湯加肉桂、五味子也,橘皮竹茹湯,即橘紅、竹茹、人參、甘草、大棗、生薑也。

相關焦點

  • 傷寒大禮:傷寒辨證直解
    文源:醫品閣精彩文章回顧《傷寒論》方證匯總大全集必保存收藏:傷寒論圖解捷悟(附真正的傷寒六經提綱)《傷寒雜病論》用戶說明書(讀傷寒前必看的說明書)看懂此篇,你便掌握了傷寒六經治病的核心醫林高人的傷寒經方語錄溼熱治法:經方 VS 時方經方合方思維
  • 傷寒鈐法歸號總例歌括
    識傷寒鈐法歸號總例歌括風靈哥哥2014-09-18關注識傷寒鈐法歸號總例歌括
  • 錢超塵:《傷寒論》源於《湯液經法》考
    《傷寒論》源於《湯液經法》考 北京中醫藥大學 錢超塵 1 「 述」 字的標誌性意義。     趙開美《仲景全書·傷寒論》題著者曰「漢張仲景述」。南宋趙希弁《郡齋讀書後志》卷二云:「仲景傷寒論十卷,漢張仲景述」,明著名藏書家及刻書家毛氏《汲古閣毛氏藏書目錄》亦云:「仲景傷寒論十卷,漢張仲景述」。
  • 劉渡舟:對《傷寒論》一書幾個問題的探討
    附醫案一:唐叟,年逾古稀,冬月患感,頭痛發熱,鼻流清涕。自服羚翹解毒丸,前後共服六丸,自覺精祌甚疲,而且手足發涼。其子懇餘診,切脈未久,進即側頭欲睡,提其手,果涼而不溫,切其脈不浮而反沉,視其舌則淡嫩而白。餘曰:此少陰傷寒,背陽已虛,如再進涼藥,恐生叵測,法當急溫,以回腎陽予四逆湯,服一劑而神轉旺,再劑手足轉溫而愈。
  • 逯銘昕:《宋代傷寒學術與文獻考論》出版
    二、《傷寒論》學理的探研     三、官方醫學體系中《傷寒論》地位的確立    四、宗經稱聖:朱肱傷寒學術的轉向     五、《活人書》的影響與南宋傷寒學     六、促成《傷寒論》「經典化」的因素 第三章 經典閱讀、士人身份與傷寒學術     一、經典作用的再討論     二、解讀《
  • 自編《傷寒論》方歌括
    陳修園的《長沙方歌括》沒有方名和煎服法,又不好記,字數又多,我認為不可取,所以就編了這篇歌括。我把《傷寒論》一百一十三方全編成了歌括,有每一味藥的劑量和每一個方子的方名及煎服法,共兩千餘字。我已經一一和原文校對過了,沒有錯誤。由於背誦的需要,許多字詞為省略語,如:「麻黃」會省略為「麻」,「桂枝」會省略為「桂」,等等,請仔細參照傷寒論原文進行理解。本歌括一律為七言,便於學習《傷寒論》的人學習。
  • 【古籍】傷寒瘟疫條辨
    卷一系總論諸項,其中「溫病與傷寒根源辨」、「溫病與傷寒治法辨」、「溫病是雜氣非六氣辨」等篇,尤為辨的精細。卷二為辨證,對瘟疫傷寒見證之異詳加辨析。卷四、卷五中收錄正方181首,附方32首,其精華所在為以升降散為首的治溫15方。卷六記載190種本草藥物。
  • 中醫泰鬥任應秋:初學《傷寒論》秘訣
    因而他把《傷寒論》原文重新作了如下的調整:凡風傷衛證列於太陽上篇,寒傷榮證列於太陽中篇,風寒兩傷榮衛證列於太陽下篇。太陽陽明證列於陽明上篇,正陽明證列於陽明中篇,少陽陽明證列於陽明下篇。合病、並病、壞病,悉附入陽篇。據腹之或滿或痛而當下當溫者列於太陰篇。凡本經宜溫之證列於少陰前篇,凡少陰經傳經熱邪正治之法列於少陰後篇。凡肝腎厥熱進退諸法列於厥陰篇,並以過經不解、差後勞復、陰陽易諸病悉附入之。
  • 歐陽衛權:什麼是《傷寒論》六經實質
    耍玩桂枝湯,讓它進裡就進裡,讓它出表就出表(傷寒論經方)經方大家:直擊《傷寒論》中的「方證」 | 婁紹昆(精華)記熟有大用:傷寒六經疾病的分類和方子(附傷寒方子歸類)講講《傷寒論》的救陰之法(一陰一陽謂之道)收藏乾貨:傷寒方證總結圖表(附送100條傷寒臨證精華)經方源頭:掌握最原始的經方(此篇的用藥實在強大)
  • 《傷寒雜病論》用戶說明書(讀傷寒前必看的說明書)
    耍玩桂枝湯,讓它進裡就進裡,讓它出表就出表(傷寒論經方)經方大家:直擊《傷寒論》中的「方證」 | 婁紹昆(精華)記熟有大用:傷寒六經疾病的分類和方子(附傷寒方子歸類)講講《傷寒論》的救陰之法(一陰一陽謂之道)收藏乾貨:傷寒方證總結圖表(附送100條傷寒臨證精華)經方源頭:掌握最原始的經方(此篇的用藥實在強大)
  • 從孫思邈晚年集傷寒說起
    原文:嘗見太醫療傷寒,惟大青、知母等諸冷物投之,極與仲景本意相反,湯藥雖行,百無一效。學習心得:此句道出了當時官方針對熱性疾病的常規治療方法——用寒涼性藥物大青、知母,「熱者寒之」!由此知清熱解毒之法,在唐朝之時已經很盛行了,也是主流方法。孫思邈言:「極與仲景本意相反」,那麼仲景的本意又是什麼呢?
  • 馬文輝:《傷寒論》的三部六證九治法
    也就是表熱只能用清法,表實只能用汗法。清法汗法合為一法就是叫「辛涼解表法」,在《傷寒論》裡面它有一個方子,今天上午咱們錢老從《傷寒論》的版本這樣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中,講了很多知識,那麼這裡邊給我們透露出,《傷寒論》在傳抄的過程中,裡面穿插了一些後人的東西,可能原先的一些東西有丟失。
  • 憶忘老師丨說說傷寒與溫病,仲景的不傳要方
    ▲點擊收聽硬核傷寒系列之讀懂《傷寒論》溫病課程發刊詞以下是文字版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聽由答摩課堂出品的《硬核傷寒論之讀懂<傷寒論>溫病》,我是授課老師憶忘,這是我們硬核傷寒論系列課程的第五期培訓課。這次給大家講解一下《傷寒論》與溫病的相關分類、辨證治法和其中存在的歷史誤會。
  • 《石室秘錄》:傷寒發狂、傷寒發斑、結胸症、 髒結症
    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時看到文章,可以這樣做:    傷寒發狂,至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見水而入,罵詈呼號,不避親疏者,去生遠矣。仲景以竹葉石膏湯救之,妙矣。葢陽明之火,其勢最烈,一發而不可救,非用大劑白虎湯,何能止其燎原之勢。
  • 初學《傷寒論》必知秘訣 中醫泰鬥任應秋傾心講述
    因而他把《傷寒論》原文重新作了如下的調整:凡風傷衛證列於太陽上篇,寒傷榮證列於太陽中篇,風寒兩傷榮衛證列於太陽下篇。太陽陽明證列於陽明上篇,正陽明證列於陽明中篇,少陽陽明證列於陽明下篇。合病、並病、壞病,悉附入陽篇。據腹之或滿或痛而當下當溫者列於太陰篇。凡本經宜溫之證列於少陰前篇,凡少陰經傳經熱邪正治之法列於少陰後篇。凡肝腎厥熱進退諸法列於厥陰篇,並以過經不解、差後勞復、陰陽易諸病悉附入之。
  • 【古籍】傷寒尚論辨似
    其他「五經隧道俱出而外,附於太陽之皮部」,故爾有陽明之葛根湯證,少陽之小柴胡湯證,太陰之桂枝湯證,少陰之麻黃附子細辛湯證,厥陰之當歸四逆湯證。其中雖有屬合病、兩感者,但均有表證之成分。至於裡證:除陽明經有典型的承氣湯裡證外,太陽經有抵當湯(丸)證,「少陽之大柴胡湯症(證),太陰之桂枝加大黃湯症(證),少陰、厥陰之承氣湯症(證)」亦為裡證或有裡證之成分。
  • 漫談傷寒與溫病
    長期以來兩種學派各執己見,相互對立,形成了祖國醫學史上著名的傷寒、溫病之爭。但是隨著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傷寒與溫病同屬外感熱病,就同一熱病而言,可能同時具備傷寒與溫病的雙重特點,亦可交替出現一些傷寒與溫病的臨床表現,因此把傷寒和溫病的辨證方法截然分開,顯然不利於臨床診斷的客觀需要。
  • 【傷寒基石】學習《傷寒論》的基本功
    《仲景經方》第201808016期學習《傷寒論》的基本功
  • 傷寒發微論
    .又有治法八十一篇.仲景脈法三十六圖.翼傷寒論二卷.辨類五卷.皆未見.四庫提要雲.叔微字知可.真州人.紹興二年進士.醫家謂之許學士.不知所歷何官也.案傷寒歌即百證歌.三與五蓋字之誤.翼傷寒論即發微論也.叔微揚州儀徵人.少孤力學.於書無所不讀.而尤邃於醫.建炎初.劇賊張遇破真州.已而疾疫大作.知可遍歷裡門.視病與藥.十活八九.仕至徽州杭州教官.遷京秩.見影宋抄本幹道庚寅張郯序.及獨醒雜誌.西溪叢話.張杲醫說
  • ​傷寒論六經實質詮解
    作為傷寒學的基本概念,六經一詞並未見於《傷寒論》中。其被引用於傷寒學之時,殆始於宋金時期。朱肱《類證活人書》認為《傷寒論》之三陽三陰為人體經絡,謂「古人治傷寒有法,非雜病可比,五種不同,六經各異」,以六經作為《傷寒論》三陽三陰之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