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第二章:2.1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公開課

2021-03-02 小範老師說高中數學那點事兒

 視頻講解:範尚智

       向量是高考中常考知識點,與學生在以前的物理中接觸過的矢量知識有共同點,也有數學本身的特點。向量可以用於解決一些複雜的幾何問題以及物理問題!下面請大家參照教材聽我講給你聽吧!

課外延伸閱讀:

     向量最初被應用於物理學.很多物理量如力、速度、位移以及加速度等都是向量.大約公元前350年前,古希臘學者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就知道了力可以表示成向量,兩個力的合成可用平行四邊形法則得到.「向量」一詞來自力學、解析幾何中的有向線段.最先使用有向線段表示向量的是英國科學家牛頓(Newton).

    高中教材中的向量是一種具有幾何性質的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除零向量外),總可以用帶箭頭的線段表示方向.隨著我們不斷深入學習,在高中階段還可以接觸到空間向量,用於解決立體幾何中問題。從數學發展史來看,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空間的向量結構並未被數學家們所認識,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才把空間的性質與向量運算聯繫起來,使向量成為具有一套較為完整的運算通性的數學體系.

    向量能夠進入數學並得到發展,首先應從複數的幾何表示談起.18世紀末期,挪威測量學家威塞爾(Wesse)首次利用坐標平面上的點來表示複數a+bi,並利用具有幾何意義的複數運算來定義向量的運算.把坐標平面上的點用向量表示出來,並把向量的幾何表示用於研究幾何問題與三角問題.人們逐步接受了複數,也學會了利用複數來表示和研究平面中的向量,向量就這樣平靜地進入了數學.

    但複數的利用是受限制的,因為它僅能用於表示平面,若有不在同一平面上的力作用於同一物體,則需要尋找所謂三維「複數」以及相應的運算體系.19世紀中期,英國數學家哈密爾頓(Hamilton)發明了四元數,創造了向量的內積和外積.他的工作為向量代數和向量分析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之後,英國的數學家及物理學家麥克斯威爾(Maxwell)利用平移的知識把四元數的數量部分和向量部分分開處理,從而創造了大量的向量分析,奠定了現代向量的基礎.

    向量概念的形成跨越了百年。從物理量到有向線段,從複數的幾何特徵到基於平移定義的出現,再到自由向量概念的提取讓我們感受到等待百年的愛人來到我們面前,那份驚喜,那份喜悅溢於言表。

相關焦點

  • 教學研討|2.1 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
    研討素材一《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教學設計一、教材內容分析向量是近代數學中重要和基礎的數學概念之一,它是溝通代數、幾何、三角的橋梁,向量集數與形於一身,有著極其豐富的實際背景,它的概念從大量的生活實例和豐富的物理素材中抽象出來,經過研究,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後,向量又作為數學模型,廣泛地運用於解決數學、物理學科及生活實際問題,因此它在整個高中數學中起到聯繫數形、跨越學科、承前啟後的作用。本節課是人教A版高中數學必修4第二章第一節,是平面向量的起始課,具有「統領全局」的作用。
  • 教學研討|2.1 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教案·課件
    ▍來源:網絡     本節是本章的入門課,概念較多,但難度不大.學生可根據原有的位移、力等物理概念來學習向量的概念,結合圖形實物區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等概念.由於向量來源於物理,並且兼具「數」和「形」的特點,所以它在物理和幾何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可通過幾個具體的例子說明它的應用.位移是物理中的基本量之一,也是幾何研究的重要對象
  • 教學研討|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來源:網絡研討素材一一、教材分析: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與坐標運算」是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4中第二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共需2個課時。其次,通過向量正交化、坐標化的探索,理解平面向量坐標的概念,激發學生探索、合作與交流的意識,進一步提高觀察、聯想、抽象思維與探索能力,逐步培養求簡思維與模型化思想。
  • 高中數學新教材必修第一冊、必修第二冊、選修目錄
    >1.1集合的概念1.2集合間的基本關係1.3集合的基本運算1.4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1.5全稱量詞與存在量詞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數、方程和不等式>2.1等式性質與不等式性質2.2基本不等式2.3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第三章 函數概念與性質3.1函數的概念及其表示3.2函數的基本性質3.3冪函數
  • 教學研討|6.1平面向量的概念(2019版新教材)
    向量的實際背景與概念,向量的幾何表示,相等向量與共線向量. 2.內容解析 本節課是向量的入門課,概念較多,但難度不大,學生可借鑑對物理學中的位移、力、速度等的認識來學習.在物理學中,位移、速度、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在數學中,我們可以以位移、速度、力等物理量為背景抽象出向量的概念. 受由用帶箭頭的線段表示位移啟發,教科書用有向線段直觀表示向量.
  • 【數學必修第一冊】1.4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 4  1.1 集合的概念 . 5  1.2 集合間的基本關係 . 10  1.3 集合的基本運算 . 13   閱讀與思考 集合中元素的個數 . 18  1.4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 20  1.5 全稱量詞與存在量詞 . 27   閱讀與思考 幾何命題與充分條件、必要條件 . 34第二章 一員二次函數、方程和不等式 . 39
  • 高中數學《平面向量的概念》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高中全部學科課程預習匯總人教高中數學必修第一冊(B版)精講+資料人教高中數學必修第二冊(B版)精講+
  • 教學研討|2.2.1 向量加法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一、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4)中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二節「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的第一課時.向量是近代數學中重要和基本的數學概念,它是溝通代數、幾何、三角的一種工具,其工具作用主要體現在向量的運算方面,向量的加法運算是向量運算的基礎.平面向量的加法運算是通過類比數的加法,以位移的合成、力的合力等兩個物理模型為背景引入的.向量的加法不同於數的加法,運算中包含大小與方向兩個方面,向量加法的法則是通過畫圖得到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研究向量加法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突破.是學習向量的減法
  • 教學研討|2.2.2 向量減法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新課標要求:藉助向量加法運算及相反向量的概念,理解向量減法的運算其幾何意義。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及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掌握相反向量的概念,通過類比數的運算理解向量減法的定義,並掌握作兩個向量的差向量的方法。2.掌握向量減法的幾何意義並體會向量加減法的內在聯繫,從而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 【人教數學必修第一冊】7.2 複數的四則運算
    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1-5目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  數學A版 目錄)必修一目 錄第一章 集合與函數概念        1.1 集合……2  1.2 函數及其表示……171 任意角和弧度制…2  1.2 任意的三角函數…12  1.3 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26  1.4 三角函數的圖象與性質……34  1.5 函數y=Asin(ωx+ψ) ……56  1.6 三角函數模型的簡單應用…68  小結 76  複習參考題 …78第二章 平面向量
  • 【數學必修第一冊】2.3 二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
    複習第二章 一員二次函數、方程和不等式 . 39  2.1 等式性質與不等式性質 . 40  2.2 基本不等式 . 47  2.3 二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 . 53第三章 函數的概念與性質 . 62  3.1 函數的概及其表示 . 63   閱讀與思考 函數概念的發展歷程 . 78  3.2 函數的基本性質 . 79
  • 高中數學 必修四 平面向量(重要知識點梳理)
    教學目標1 平面向量是學習空間向量的基礎,兩者是共通的。2 在高考中一般會與三角函數、平面幾何結合出題,平面向量佔分比重不大。學習目標與知識框架一 向量的基本概念1 向量的定義 2 向量相關概念二 向量的基本運算1 向量加法 2 向量減法 3 實數與向量的積 4 兩個向量的數量積
  • 教學研討|3.1.1 空間向量及其加減運算
    研討素材一一、新設計本節課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選修2-1)中第三章《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第一節「空間向量及其加減運算」。《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是在《數學必修2》中學習了「立體幾何初步」及空間直角坐標系,以及在《數學必修4》中學習了平面向量之後安排在選修2-1的內容。本章一方面是把對向量及其運算的認識從二維情形提升到三維情形,重視知識結構中的縱向聯繫,強調內容中「推廣」,和「發展」的成分,體驗數學在結構上的和諧性。
  • 【考點33】平面向量的長度問題
    【考綱解讀】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
  • 【考點32】平面向量垂直的充要條件
    【考綱解讀】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
  • 教學研討| 6.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019版新教材)
    通過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用向量表示幾何問題;結合向量運算;最後將向量問題翻譯成幾何問題,這是「向量法」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與方法.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概念和應用,是研究向量的正交分解和向量的坐標運算基礎;向量的幾何表示與運算是向量的坐標表示與運算的平行概念;而向量的概念、表示與運算則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上位概念.
  • 高中數學《平面向量的應用》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平面向量在幾何、物理中的應用1、用向量解決幾何問題的步驟:(1)建立平面幾何與向量的聯繫,用向量表示問題中涉及的幾何元素,將平面問題轉化為向量問題;(2)通過向量運算,研究幾何元素之間的關係,如:距離,夾角等;(3)把運算結果「翻譯」成幾何關係。
  • 教學研討| 6.2.1 向量的加法運算 (2019版新教材)
    2.內容解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平面向量概念的基礎上,對平面向量這個新獲得的數學研究對象,從運算的角度進一步展開研究.我們知道實數因為有了運算,威力無窮.類比實數的運算,藉助向量的物理背景,可以定義向量的運算.
  • 寒假複習四|向量的概念及線性運算(高三一輪資料,高一二可用)
    最新考綱 1.了解向量的實際背景;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兩個向量相等的含義;3.理解向量的幾何表示;4.掌握向量加法、減法的運算,並理解其幾何意義;5.掌握向量數乘的運算及其幾何意義,理解兩個向量共線的含義;6.了解向量線性運算的性質及其幾何意義
  • 高中數學說課稿:《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模、夾角》
    數學必修4《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模、夾角》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育主體,教師的教應本著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以學生活動為主線,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構建新的知識體系.此為基礎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學習方法、教學過程分析、教學方法等幾個方面加以說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