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十裡路莫問飯、二十裡莫問宿,常出門的朋友們值得一看
文/號外娜娜說歷史 圖/網絡
現代社會,交通發達。尤其是國家的高鐵技術,幾百幾千裡的路程華商幾小時就可以到達了,而這麼遠的路程放在古代,那真是恐怕起碼得耗費半到一個月的時間。如今的社會越來越好,交通便利,即便是我們自駕要去很遠的地方,也可以在路途中找到各式各樣的酒店旅館住上一晚第二天接著趕路。
但是在古代,可沒有現在這麼方便了,水和乾糧都得自己帶著,要不然路途之中根本不會時時遇到客棧什麼的。而且那個時候的人們都很窮,也沒什麼多餘的錢可以住得起驛站客棧,況且那裡面也都是很簡陋的,所以沒錢的人們只能是長途跋涉,實在累的不行也只能是在外面風餐露宿。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聊的這句俗語就和人們的出行有關「十裡路莫問飯、二十裡莫問宿」。關於這句俗語其實有很多解釋,一種是從遠行者的角度來理解的,意思就是說,出門遠行走了十裡多路的時候,就應該提前問問吃飯的地方在哪兒,每走二十裡路的時候就應該問問,附近哪裡有住宿的地方。
這樣所就是為了防止突然餓了的時候找不到吃飯的地方,或者是因為天色已晚而突然找不到可以住宿的地方,只得露宿街頭。另外一種解釋是,客人來到了主人家的時候,若果是從是離院外的地方來的客人,那就不要問他餓不餓,吃飯沒有這樣的問題,走了十多裡路肯定是又餓又累的啊。所以這樣的問題難免多此一舉。
若是客人從二十裡遠或者是更遠的地方來的話,那就更不要問他是否今晚要借宿的問題了,天色已晚,當然是只能留宿主人家了,除非有個別的客人,他們會自己告訴你今晚會繼續趕路。現在看來,這句俗語已經很明顯不適用於現在的社會了。對於交通和科技發達的現在,即便是找不到路也有導航。
半路餓了也不要緊,用不了一個小時的路程就一定會在路邊找到旅館或者是酒店飯館什麼的,所以根本不必擔心會被困在路上,餓著或者是無法好好休息。況且現在信息科技發達,半路有什麼事情,拿起手機一個電話就可以尋求幫助,解決好多問題。不得不感嘆,我們如今的生活真的是比古時候的人們要幸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