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育一個彬彬有禮的孩子

2020-09-14 魚媽媽媽媽實用育兒


從在公共場合打嗝到不握手,孩子和禮貌並不總是天生的適合。每一次挑刺看起來都是一場失敗的戰鬥,但有辦法把你的小怪物變成文明人。」


以下是禮儀大師們提出的兩個絕對正確的建議。


01

講故事





你不能真的宣揚禮貌。孩子們只會聽到「廢話、廢話、廢話」。

相反,埃米莉·波斯特研究所(Emily Post Institute)主任、十幾本有關禮儀的書籍的作者佩吉·波斯特(Peggy Post)建議,孩子們只會聽到「廢話、廢話、廢話」。相反,在你的教學中加入一些很酷(而且有點奇怪)的禮儀瑣事。這些故事會讓他們記住你的建議。

假設你想讓你的孩子與人見面時眼神交流,並緊緊握手。但我們為什麼要握手?」波斯特說:「你伸出手來表明你沒有拿武器——或者至少在中世紀他們是這樣做的。」。

想讓孩子們在桌上摘下他們的球帽呢?這種禮貌習俗也源於騎士時代,他們在餐桌上摘下頭盔或舉起面紗,以便人們知道他們是朋友還是敵人。談論武器和騎士會讓孩子們產生足夠的興趣,讓他們注意到你關於禮貌的課程。」孩子們喜歡這些故事,他們不會忘記的,」波斯特說。



02

放在音樂裡



孩子們(尤其是男孩)喜歡身體發出的聲音。如果聲音不是從嘴裡發出的,那是從屁股裡發出的——這顯然不是在公共場合的禮貌。愛荷華禮儀公司的老闆、兒童和商務禮儀專家帕特裡夏·提斯博士並沒有忽視這些噪音。相反,她把她所說的「下打嗝」和「上打嗝」放進歌裡,教孩子們如何處理。

舉個例子,在《雅克夫人》的曲調中,提斯指導她的孩子們的客戶唱:「安靜地咀嚼它。細嚼慢咽。不要咯咯作響。不要咯咯作響。打嗝的時候,我們必須說『對不起』,我們必須說『對不起』。為了獲得音效,孩子們一邊唱歌一邊發出咯咯的打嗝聲。

提斯還建議在歌曲中加入健康和禮儀課程。」她說:「我教孩子們,我們攝入食物是為了身體,因為它是燃料。」它幫助我們思考。它幫助我們進行體育運動。但當我們的身體在使用這種燃料時,它有時不得不上打嗝或下打嗝。沒關係。你只是想小心別得罪別人。」

好吧,假設你不想讓你的孩子表現得像異教徒一樣,去一家坐下來的餐廳。所以:先在家練習。用真正的盤子和玻璃杯,餐巾和桌布,甚至讓每個人都打扮得漂漂亮亮。

制定一些明確的餐桌禮儀規則。一些基本原則包括在讓別人遞東西時說「請」和「謝謝」,閉著嘴咀嚼,嘴裡塞滿東西不說話,拿著鉛筆而不是鏟子之類的器具。一旦每個人都成功地遵守了規則,全家人都贏了!獎品?在一家很酷的餐廳吃頓好飯。。。包括甜點!

波斯特建議:「不要對每一件小事喋喋不休,做一名演習中士。」餐桌禮儀不是天生的。我們以前用手吃飯。它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既能讓食物進入我們的嘴裡,又不會讓其他人感到噁心的方法。」









家長們平常是怎麼培養孩子講禮貌的好習慣的呢?點擊底部討論區。



魚媽介紹:

前外貿精英,幫助客戶從個體戶成為行業前5公司;

前印度網紅,曾與寶萊塢女星Daisy Shawn一起上過印度電視臺及多個報紙;

曾是醫藥大學學子,如今是全職寶媽一枚,與你一起快樂育兒。



相關焦點

  • 如何養育一個安靜省心的孩子?
    如果你是因這個標題而打開這篇文章,並且想在文章中搜索信息看如何養育一個安靜省心的孩子,那麼,很遺憾,你進錯地方了。這篇文章不是教你如何養育一個安靜省心的孩子,而是帶你發現:你可能正在絞盡腦汁,甚至是已經採取了各種方法和策略,你現在所做的一切努力正在把你的孩子塑造成一個安靜省心的孩子。首先,我們來思考第一個問題:你為什麼這麼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安靜省心?
  • 孩子動不動就哭,如何養育一個淚失禁的孩子
    6.故作堅強:如果你別因為孩子的錯誤而批評了孩子,他們可能會生你一個月的氣。他們可能會被你所做的或說的話所傷害,他們會堅持下去而不是向你表達。7.彬彬有禮:敏感的孩子表現得很好,也希望能在相似的環境中生活。
  • 你不是在養育一個孩子,你是在養育一個陌生人
    父母如何看待加入家庭的新成員——我們的孩子?當孩子這樣一個新生命進入家庭,父母如何看待他非常重要,因為這影響著我們以後如何養育他們。關於孩子天生的善惡有很多不同的觀點。 一種說法是:「孩子生來就是好孩子,至善無比,如果孩子以後出現了問題,就是環境的問題。」
  • 如何養育一個聰明的孩子
    「 哪位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表現出色,遠離麻煩,長大後成為一個非常成功的成年人?事實是,沒有一條固定的道路可以保證父母的成功。」教你的孩子如何與朋友解決問題,分享他們的物品,傾聽而不打斷別人,以及在家裡幫助別人是一個很好的開始。2不要過度保護。
  • 如何養育一個安全感滿滿的孩子?
    如何養育一個安全感滿滿的孩子,這是很多父母的心願。很多媽媽生怕自己的一些舉動會傷害到孩子的安全感。也許是我們80後、90後父母普遍對「安全感」這三個詞比較敏感,太多的父母自己童年成長經歷中有些難以消磨掉的記憶都跟自己的安全感未受到保護有關。
  • 肖不斯說:如何養育好一個孩子?父母不能錯過的必讀育兒書單
    肖不斯說:養育好一個孩子,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願,那麼養好一個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可能你會說是「錢」,也有人會說是「愛」,還有人說是「時間」……可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但是真的是最本源的答案嗎?,亦或是依賴於人類繁衍本能就能自然成就的任務,但卻忽視了一個根本要素:養育好一個孩子,最需要的是具有高品質的優秀父母。
  • 如何養育負責任的孩子,不僅僅是聽話的孩子
    那麼父母如何養育有責任感的孩子呢?這是我肯定知道的一件事:像大多數父母一樣,當孩子表現出責任感時,我們不能指望完美。養育負責任的孩子需要時間。這個過程歷經多年發展,需要指導,耐心和堅持。我們不希望四歲的孩子知道他每天需要洗澡,也不能期望十歲的孩子能完美地管理自己的時間。孩子們需要教練和指導來養成個人責任感。父母可以通過在家裡創造一種文化來養育自己的孩子,這種文化隨著孩子的成長和成熟,會逐漸增加他們的責任感。
  • 父母如何養育一個好孩子
    慶祝活動可以簡單到一起去公園,也可以像舉辦一個驚喜派對那樣精心策劃。快樂的家庭會帶來快樂的孩子,所以作為一個家庭要經常慶祝。3.把婚姻看得比孩子重要作家大衛說:「以家庭為中心,把焦慮的孩子養大,把孩子放在家庭的首位,讓孩子快樂。
  • 佛性下的彬彬有禮,寫給最壞的「好孩子」
    這部驚悚到倒吸涼氣的電影,竟然還有一個溫柔的名字:《彬彬有禮》,就是披著羊皮的狼啊!看慣了好萊塢大片的內地觀眾,對拉丁語系國家的電影作品肯定是很陌生的。提到拉丁語系的文化,能想到的恐怕就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了。今年在大銀幕上,除了西班牙的《看不見的客人》、另一部大火的影片《尋夢環遊記》,故事背景也是拉丁語系的墨西哥。一個結構工整、一個魔幻現實。
  • 新手爸媽別慌張,親自養育11個孩子的專家教你如何養育0-5歲孩子
    顯然,這對小夫妻對「哭」這樣的孩子的本能或者說是權利都不理解。一個剛滿月的孩子,你跟他說「不許哭,哭就挨揍」對他或許還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但如果父母以這種連孩子需求都理解不了的狀態去養育孩子,想必孩子在人格形成過程中將難以得到很好的引導。「人格」一詞是心理學術語。
  • 新手爸媽別慌張,親自養育11個孩子的專家教你如何養育0-5歲孩子
    顯然,這對小夫妻對「哭」這樣的孩子的本能或者說是權利都不理解。一個剛滿月的孩子,你跟他說「不許哭,哭就挨揍」對他或許還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但如果父母以這種連孩子需求都理解不了的狀態去養育孩子,想必孩子在人格形成過程中將難以得到很好的引導。「人格」一詞是心理學術語。是指「人在對人、對事、對己等方面的社會適應中行為上的內部傾向性和心理特徵。
  • 如何養育好一個孩子?孩子成長的兩個重要階段,父母要把握好
    作為父母,把一個孩子養育成人不容易,有時候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孩子的成長並不如人所願。那麼,該如何教育好一個孩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 雙語養育的孩子,英文水平到底如何?
    上上不知如何回答,默默喝奶。(他沒有「這種東西/這件事用英文怎麼說」的意識,日常生活中我們也不會這麼問他。在此也不建議家長這麼問孩子,以此作為驗證孩子語言掌握程度的一種方式。) 某次,路邊報攤,上上被五顏六色的飲料吸引,然後下意識地用英語說各種顏色,攤主也表示驚訝,問:小朋友,這個顏色用英文怎麼說?上上看了他一眼,用中文進行了回答。
  • 如何養育果敢(Assertive)的孩子?
    這個英語的定義是:Assertiveness是一種社交與溝通技能。它是指可以為自己或別人的權益以平靜、積極的態度站出來,既不具有攻擊性也不會被地接受「不平之事」。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在外面不要被人欺負;必要時能為自己站出來講話。英語叫做Assertive即有決斷能力或果敢。我個人不認為它是一種技能,技能過於流於表面。
  • 在希臘,華人父母該如何養育孩子?
    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們女兒最近一段時間的畫作,順便聊幾句孩子養育的話題——泰一今年6歲,在國際學校讀2年級;她從三歲左右就很喜歡畫畫,而且很專心、很享受畫畫。寫到這裡,我想分享三點想法:1、父母才是養育孩子的主力
  • 孩子是女人生的,切不可把養育孩子的事,捆綁在一個女人身上
    傳統的中國家庭,正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 造就了這種錯誤的分工,形成了 把養孩子視為女人一個人的事,孩子的成長如何?教育如何?也習慣性地視為與女人密切相關,這是錯誤的觀點,是對女人的偏見,既不公平也不合理。然而這種分工和觀點,多少年來,並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卻一直在繼續。
  • 如何借著養育孩子,讓父母重新得到養育自己的機會?
    看見孩子的問題,實際上也就看見了我們自己的問題; 我們如何對待孩子,其實本質上就是在如何對待自己。 如果我們的生命不成熟,不明白真理,看不清楚真相,如何教育我們的孩子呢? 所以說父母教育就是實踐中的一個恩典,應該是教育父母,而不是教育孩子。
  • 如何改善和調整語言遲緩孩子的家庭養育環境
    患兒語言的發育、發展與家庭和環境密不可分:患兒從出生開始,媽媽在養育他的同時不停地調整並豐富自然聲響,將這些自然聲響變成有憊義的刺激,媽媽與他不斷地用言語交流。用視、聽、觸、嗅等感覺去刺激他,此時儘管他並不懂,但是母親和養育者卻在不厭其煩的刺激他。對於患兒的冷熱需求,媽媽會用各種方式去理解,患兒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向媽媽傳達信息。
  • 養育孩子,如何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
    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同時也是一本自我療愈的書,也是一本很好的養育兒童手冊。通過這本書結合我所學,療愈自己,幫助我修復我的孩子的依戀創傷,也確定我今後的諮詢方向:以依戀關係理論為主的兒童遊戲治療。
  • 如何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積極正向的養育方式,為父母助力
    哪怕他們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父母也只會從旁引導,耐心教育,並堅定地和孩子站在一起,給予孩子滿心滿眼的愛、自由和安全感。正是因為擁有父母的十足的愛、自由和安全感,才有了自律的孩子。至此,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