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最應該讀的一首詞,只有二十八個字,被譽為「秋思之祖」

2020-12-22 草夕寸品文史

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有自己的獨特魅力:春天,萬物復甦,代表希望,寓意開始;夏天,是熱情奔放,是鬱鬱蔥蔥;冬天,是茫茫的白雪,屬於沉靜與思索;而秋天,是那澄明萬裡的長空,是穗實纍纍的金黃。秋是矛盾的,既是詩人筆下的悲傷與離愁,也是農人心中的豐收與喜悅。

自古以來「悲秋」已經成了中國文化中特有的現象。告別了炎熱的夏天,秋風颯颯,秋雨綿綿,正好給了多愁善感的文人們一個抒發內心愁苦的機會。

其中元代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最能代表秋天的悽涼: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小令被譽為「秋思之祖」,全詩無一「秋」字,卻寫盡了秋的蕭瑟悽清。前三句可謂是獨特至極,十八個字中,全是名詞和形容詞,無一動詞,「枯藤」「老樹」「昏鴉」描繪了最蕭索最荒涼的景色,但是卻不令人索然無味,反而有一種獨特的韻味。令人眼前仿佛看到了景色一樣,完全依靠讀者自己的想像,自然形成了一幅畫面。

天色已是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悽厲的哀鳴。曾經翠綠的藤蔓已枯萎,纏繞在已至風燭殘年的老樹上。這一群烏鴉落在路旁的老樹上,古道荒涼殘破不堪,人跡罕至。

偏偏這時作者繼續寫景,還是三個名詞:「小橋、流水、人家」,這三個詞卻和第一句不同,這是充滿了溫馨的畫面,正是人心中的家的感覺。難道作者要打破傳統觀念來寫秋天的溫馨而不是「悲秋」嗎?當然不是,這是為了襯託後面景物的孤寂。

在荒無人煙的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雖然有了馬,卻還是瘦弱的,一個「瘦」字,體現了羈旅的時間之久,過程之苦。這「瘦馬」又何嘗不是作者在映射自己。個人的愁苦與秋景的蕭瑟構成了一種悽涼悲苦的意境。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落日餘暉更增添了秋天的悲涼,最後一句將眼前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等物轉向遠方。夕陽西下,寒夜將至,而孤獨的人還漂泊在外,只能獨自愁斷腸。悲秋因身「在天涯」而「斷腸人」,這才是悲秋的緣起,不是因為老樹和瘦馬,只是這些景物更烘託了氣氛,讓人增添了悲傷。

雖然此曲中的意象不算新穎,所表達的情感也不算新鮮,但是由於它使用精練的藝術表達方式,表達出中國文人一種傳統的情感體驗,因此它獲得了不朽的生命力,可以引起後世文人的共鳴。短短二十八個字,被譽為「秋思之祖」。

相關焦點

  • 全文只有28字且無一秋字,卻超越唐詩宋詞被譽為「秋思之祖」
    但是要說到中國古典詩詞中最精彩的悲秋詩詞作品,卻並非唐詩宋詞。而是這首全文只有28字且無一秋字的元曲,超越唐詩宋詞被譽為「秋思之祖」。且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誰是「秋思之祖」?《天淨沙·秋思》也!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小令「秋思之祖」《天淨沙·秋思》。二、作者簡介:馬致遠(約1251-1321以後),號東籬,一說字千裡,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漢宮秋》是元代雜劇中優秀作品之一。他的《天淨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 史上公認最好的一首寫秋天的詩,僅僅28字,卻成「秋思之祖」
    ——《越調 天淨沙 秋思》這是元曲大家馬致遠最有名的一曲作品,全曲僅僅5句28個字,卻以凝練的意象、蕭瑟的意境、精巧的結構,描繪出一副悽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傳達出旅人悽苦的心境,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小令開頭四句均是寫景。
  • 9種景物拼湊出一首28個字的詩,他居然還成為了寫秋思的鼻祖
    天涯(原創古風歌詞)讀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有感黃昏的枯藤牽絆著那棵無名的老樹,無奈的小橋留不住東去的流水,冷清的古道思念匆匆的過客。蹣跚的瘦馬牽引著那隻叫喚的老鴉,無助的塵埃中夕陽西下的歲月,滄桑的古道自古多少離別。
  • 你可能真的不知道,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原來是一首模仿之作
    現行初中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元代作家馬致遠的一首小令——《天淨沙 秋思》,這首小令歷來受到人們最高的評價,被人們稱為秋思之祖。作者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鬱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
  • 《天淨沙 · 秋思》那份悽美的孤獨
    談到元曲,不得不首先讓我們想到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的馬致遠。他的一曲《天淨沙 秋思》撥開了多少遊子的心弦。馬致遠 也像唐宋的大多數詩詞人一樣,最初的抱負都是想憑己之力,拯救天下蒼生。寒暑易節,苦讀詩書,金榜題名之後,才知道在朝堂之上,靠自己的才華並不能腳面水平趟。古今一樣,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何止是十萬八千裡。
  • 一天一首古詩詞|《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天淨沙·秋思[元] 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他也因之而鬱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於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這首《天淨沙·秋思》。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悽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譁譁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嫋嫋。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悽寒的夜色裡,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天淨沙 秋思》同步練習
    這首元曲雖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悽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悽苦的心境。B.「小橋流水人家」這一句寫出作者人對溫馨的家庭的渴望,烘託了作者悽苦悲涼的心境。C.此曲作者是馬致遠,字東籬,元代雜劇家、散曲家。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
  • 一首關於秋天的詩:把漂泊感寫的淋漓盡致,可以說是最悲涼的詩歌
    文/思源一首關於秋天的詩:把漂泊感寫的淋漓盡致,可以說是最悲涼的詩歌這部作品全文僅五句、共二十八個字,全文寫道「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相信絕大部分網友對這首詞並不會感到陌生,因為它很早就被選入了語文課本,幾乎成了人人必背的古詩。
  • 足以媲美馬致遠《天淨沙·秋思》的另一首神作,究竟好在哪裡?
    提到元曲,我相信很多人最熟悉的散曲之一便是馬致遠的那一首《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只短短二十八個字,便將那種天下遊子的孤寂落寞之感,描繪的入景入情,讓人一讀之下便久久不能忘懷。
  • 小蔓讀詩 | 天淨沙·秋思
    悽寒的暮色裡,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悽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這支小令句法別致,前三句全由名詞性詞組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 辛棄疾最大度的一首詞,詞中10字被譽為千古絕調!全宋詞僅有一首
    「大氣磅礴」四個字一出,好像眼前就會形成畫面。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讓人流連忘返的小說,詩詞往往不需要慷慨激昂的豪言,也不用費盡心思的布局。只需小小情趣透過筆尖流露,就能讓人讀後久久不能平復,讓人難以忘懷,浮想聯翩。
  • 千古絕唱馬致遠《天淨沙·秋思》賞析,如若你寫一闕如何寫
    這首《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傳唱了幾百年,確實屬於是千古絕唱,記得上高中的時候,常常故作深沉,經常把這首元曲掛在嘴邊,倒也應了那句「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浪跡天涯的遊子,騎著一匹瘦馬,背景是如此的蒼涼,處處都流露出哀愁的情調,借景抒情,抒發了一個遊子的秋思,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這首小令雖小,短短二十八字卻排列了十種意象,用這些密集的意象來表達了作者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讓作品充滿了濃鬱的詩情畫意。
  • 詩詞朗讀: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悽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 七年級上冊語文《次北固山下》《天淨沙.秋思》導讀與檢測
    4.天淨沙·秋思《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悽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這支小令句法別致,前三句全由名詞性詞組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
  • 張籍最經典的一首詩,最後14個字驚豔了千年
    《秋思》就是其中一首,而且堪稱唐詩中表達秋思最經典的一首。《秋思》唐·張籍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這首詩可能很多讀者已經讀過很多遍,心裡會說,這首詩很普通啊,就是一首普通的七絕嘛,而且似乎還沒有王昌齡的絕句讀來有感覺。是這樣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解讀一下吧。
  • 19字的酒杯,橫讀豎讀正讀倒讀後,才發現是一首22字的詞
    比如有「三句半」——詩最後一句就兩字;迴文詩——可以倒著讀或者以尾作頭;飛花令——按照一定規則,念出符合要求的詩詞等等。之前曾介紹過盤中詩,這是一種從盤中心向四周讀的詩,如果不告訴順序,一般人還真讀不出來。所以盤中詩的作者,女詩人要告訴丈夫怎麼讀。迴文詩有很多中,有的是僅10個字,卻能讀出28個字的七言絕句。
  • 納蘭性德最經典的一首詞,最後七個字令人嘆為觀止!
    納蘭性德,清代著名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納蘭性德的詞,以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著稱,頗近南唐後主李煜。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0餘首,數量不算多,卻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聲譽。其經典著作《飲水詞》,更是在當時有著「家家爭唱飲水詞」的轟動效應。
  •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百代詞曲之祖」,一首不可不讀的情詩
    此詞描繪了一個女子思念愛人的痛苦心情,讀來悽婉動人。古人對它評價很高,把它與《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一起譽為「百代詞曲之祖」。一個「咽」字,渲染出境界之悽涼;一個「斷」字,烘託出秦娥內心的失望。開頭兩句描寫出哀婉欲絕之情思。「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秦娥從夢中驚醒,眼前只有照著樓臺的月色;借著月色向樓下看,只見楊柳依舊青青,一如既往,不禁勾起往年在灞橋折柳,送別愛人那種悲傷情景的回憶。
  • 兩首關於秋的《天淨沙》,一首是千古絕唱,另一首也不遑多讓
    秋天在不知不覺中到來了,再過幾日,銀杏黃了,楓葉紅了,滿眼就都是絢麗的秋日景象了。自古文人都是敏感多情的,面對從盛夏的草木豐茂,百花競豔,到秋日的樹木凋零,自然會觸動那顆易感玲瓏的心,迸發出濃鬱的情感,那蓬勃的情感最後又通過筆墨宣洩而出,從而成就無數千古絕唱。這裡就來介紹兩首關於秋的《天淨沙》,其中一首被譽為「秋思之祖」,另一首在筆者看來也可與之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