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淨沙 · 秋思》那份悽美的孤獨

2020-12-20 酒醉的太陽yz

宋詞,在達到了它的創作頂峰之後,便走向了衰退,常言道:少遊多婉約,子瞻多豪放,東坡的壯志未酬,易安離愁不減。正當蘇軾和李清照的作品鋪天蓋地反覆衝擊著世人眼球的時候,此時,豪放派和婉約派,卻隨著宋王朝的土崩瓦解,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元曲,作為一股新生力量脫穎而出,引領並推動著文化浪潮,滾滾向前。

談到元曲,不得不首先讓我們想到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的馬致遠。他的一曲《天淨沙 秋思》撥開了多少遊子的心弦。

馬致遠 也像唐宋的大多數詩詞人一樣,最初的抱負都是想憑己之力,拯救天下蒼生。寒暑易節,苦讀詩書,金榜題名之後,才知道在朝堂之上,靠自己的才華並不能腳面水平趟。古今一樣,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何止是十萬八千裡。皇家這碗飯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吃到嘴裡的。馬致遠的仕途夢被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這塊磚徹底敲碎了,他在仕途最得意之時,也無非是出任浙江行省務官,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副局長,胸懷大志的他其實在當時並沒有什麼實權。官場的不得志徹底讓馬局長心灰意冷,極不情願地選擇了離開。踏出官府的大門,就是他漂泊人生的開始,生活更是窮困潦倒。他的人生也,從此踏進了無邊無際荒涼蕭條的漫長秋季。

據說《聖經》裡有這樣一句話:「當上帝關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這句話用在馬致遠的身上再好不過了。 他嶄新的人生,就從他的仕途理想被泯滅的那一刻開始了。羈旅生活,卻成就了他豐滿的人生。試想一下,如果馬致遠在官場上繼續摸爬滾,打苦苦追求,中國的歷史可能不會記下馬致遠這個名字,相反,他的沒落而孤獨地離開,卻成就了一位偉大的戲曲家。在當時乃至於現在著實的網紅了一把,賺的粉絲千萬。

談到馬致遠,必然會想到《天淨沙秋思》這首小令,僅僅二十八個字,全曲無秋,實則字字皆荒涼。「枯藤老樹昏鴉」三個詞的堆疊描繪的並不是一個充滿豐收的秋天景象,卻給讀者留下的是一個無比悲涼悽苦的畫面,眼前的秋色就是作者人生的秋季,豐收的季節卻是滿載荒涼!詞人的筆何嘗不就是遊子的心呢?

王國維老師曾經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馬致遠的這首小令,前四句看似處處寫景,實則句句留情,乾枯老死的樹幹,在秋風中搖曳的纏絡的藤蔓,馬瘦人困,遊子遊蕩在一個孤苦無依的黃昏。落日映殘霞,一帶山如畫。此人心中的悽苦和眼前的景物和諧完美地形成了統一。

「小橋流水人家」, 抬頭望,遠處的山腳下稀疏的橫著幾戶人家.雞鳴狗叫,炊煙嫋嫋。小橋流水人家的溫馨場景與遊子不知身去何處形成對比。讓那顆漂泊的心更增添了萬分愁苦。

「古道西風瘦馬」,一人一馬一天涯,消瘦的老馬馱著年邁的老人,踽踽獨行,瑟瑟秋風中,望斷天涯路,我身向何處?何處是我家!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離開官場的那一刻,就預示著他別無選擇,踏上馬背那時起,他就堅定了此生漂泊的生活 。做一個忠實的遊子,虔誠的行者,一生與馬為伴,把身體投向大地,用心靈彈奏最美的元曲。《天淨沙 秋思》就在這荒涼孤寂的古道上孕育而生,被後人經久傳唱。

此刻,他肯定不知道,有多少像他曾經一樣的遊子,在喧鬧的城市中孤獨地穿梭,也有像他一樣的遊子在人生旅途中揮淚嘆息,為夢想去闖蕩,為生活去奔波。

馬致遠,用短短的二十八個字,把那個秋天描繪得那麼悽美,把那個遊子寫的那麼孤獨。

馬致遠用自己的生活體驗改寫了理想追求,對自己的人生重新排版創作。一曲《天淨沙 秋思》唱得他聲名遠揚。一曲《天淨沙》成就了那個默默無聞馬局長,讓他著實的火了。馬致遠在馬背上漂泊了一生,直到終老。他的作品,並沒有因為他創作的結束而退出舞臺,也沒有因為元朝的滅亡而被人遺棄。相反,卻引發了一代代遊子的傳唱。誰能忘記在那個秋天,有一匹老馬馱著弱不禁風的老人,緩緩地行走在古道中……

我們作為讀者,讀的是一首小令,品的卻是一份刻骨銘心的孤獨。那遠在他鄉的遊子,那望眼欲穿的思念,還有掛在臉頰的那兩行熱淚!!

相關焦點

  • 誰是「秋思之祖」?《天淨沙·秋思》也!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小令「秋思之祖」《天淨沙·秋思》。圖片展示:課題內容說明一、題目解說:「天淨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題眼是「思」,「秋」是特定時節。「秋思」二字暗含著遊子思鄉的愁緒。他的《天淨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 小蔓讀詩 | 天淨沙·秋思
    天淨沙·秋思作者:馬致遠【元】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注釋】(1)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鴉:黃昏時歸巢的烏鴉。昏:傍晚。悽寒的暮色裡,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悽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這支小令句法別致,前三句全由名詞性詞組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 改寫《天淨沙.秋思》
    改寫《天淨沙.秋思》                                        瓊湖中學2009班  塗逸凡     我慢慢走在夕陽下,太陽的餘輝把我孤獨的影子拉得斜長。        已是黃昏時分,蒼涼的落日將一切鍍上了暗黃色,天地有說不出的蕭瑟。秋風吹來,絲絲涼意鑽進袖內,涼透心底。
  • 《天淨沙·秋思》說課稿
    各位評審老師大家好,我是一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天淨沙·秋思》,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等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三、說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單元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方面,學生能朗讀、背誦《天淨沙·秋思》;能理解《天淨沙·秋思》所描寫的意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過程與方法方面,通過體會景物的描寫,訓練想像、聯想的思維品質,培養創造思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學生能形成熱愛家鄉的情感歸屬。
  • 一天一首古詩詞|《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一天一首古詩詞,小國帶您學古詩《初中生必背古詩詞》孔孟之道國學機K4plus編號:2916天淨沙
  • 詩詞朗讀: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細細品味文字間的那一份感觸用你最深情的朗讀來喚醒你那最真摯的情緣期待,期待,期待你的朗讀    《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悽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天淨沙 秋思》同步練習
    4 天淨沙 秋思 同步練習1.下列理解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D)B、 「小橋流水人家」描寫了詩人記憶中的故鄉的幽美、恬靜的景象,而今身在異鄉,越發感到孤獨。C、 「古道西風瘦馬」一句描寫了佇立於寒風之中詩人孤獨、寂寥的形象。由馬的「瘦」可以聯想到詩人的疲憊、睏乏。
  • 2017中考語文情景式默寫片段:《天淨沙·秋思》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1.《天淨沙·秋思》中寫農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2.馬致遠在《天淨沙·秋思》中渲染蕭條.冷落.悽涼氣氛的寫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
  • 你可能真的不知道,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原來是一首模仿之作
    現行初中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元代作家馬致遠的一首小令——《天淨沙 秋思》,這首小令歷來受到人們最高的評價,被人們稱為秋思之祖。作者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鬱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
  • 七年級語文《天淨沙·秋思》教學設計如何寫?看一下這個模板
    七年級語文《天淨沙·秋思》教學設計如何寫?活動3【講授】天淨沙 秋思初讀本詩,注意節奏和音調。聽錄音,正音,體味詩中蘊含的情感。活動4【講授】天淨沙 秋思研讀每句詩。活動5【練習】天淨沙 秋思根據所學內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幾根______纏繞著一棵棵______ ,那凋零了的黃葉在蕭蕭的_____中瑟瑟的顫抖,黃昏的天空中點點_____,聲聲哀鳴……一片悲涼的秋景。
  • 2021年七年級語文填空真題:《天淨沙·秋思》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七年級語文填空真題:《天淨沙·秋思》,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天淨沙·秋思》   1、作者____________,生卒年不詳,字千裡,號東籬,大都人,元代_______作家、_______家。有「曲狀元」之稱。後人把他和關漢卿、白樸、王實甫稱為「元雜劇四大家」。
  • 《天淨沙·秋思》文化常識及練習題(內附答案)
    「天淨沙」為曲牌,「秋思」是題目。《天淨沙· 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2. 馬致遠,元代著名雜劇家,散曲家。與白樸等合稱「元曲四大家」。     二、重要注釋及典故:     1. 昏鴉:指黃昏時歸巢的烏鴉。     2. 斷腸人:此處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
  • 意境取勝:最精彩羈旅唐詩,20字意境完全媲美《天淨沙·秋思》
    而在這一段漫遊時期,他寫下了一首唯一入選唐詩300首的五絕古詩,讀來非常的精美,堪稱最精彩的羈旅唐詩,20個字的意境完全可以媲美《天淨沙秋思》。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首唐詩就是孟浩然《宿建德江》,這一首唐詩雖然很短,但是描繪了太多的東西。
  • 千古絕唱馬致遠《天淨沙·秋思》賞析,如若你寫一闕如何寫
    這首《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傳唱了幾百年,確實屬於是千古絕唱,記得上高中的時候,常常故作深沉,經常把這首元曲掛在嘴邊,倒也應了那句「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蒼老的古樹上纏繞著枯敗的藤蔓,昏暗的光線下一隻孤獨的烏鴉飛到樹上。流水依然從小橋下靜靜淌過,一戶戶人家卻無一家是我的歸宿。夕陽下,古老的石板路伸向遠方,遠方一匹乾瘦的老馬留下長長的陰影,心中的人兒,卻在天涯,思戀讓我肝腸寸斷。這首小令,把多種景物並置,為我們繪畫出一幅秋郊夕照圖。
  • 足以媲美馬致遠《天淨沙·秋思》的另一首神作,究竟好在哪裡?
    提到元曲,我相信很多人最熟悉的散曲之一便是馬致遠的那一首《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只短短二十八個字,便將那種天下遊子的孤寂落寞之感,描繪的入景入情,讓人一讀之下便久久不能忘懷。
  • 七年級上冊語文《次北固山下》《天淨沙.秋思》導讀與檢測
    4.天淨沙·秋思《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悽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這支小令句法別致,前三句全由名詞性詞組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
  • 高考語文早讀19:天淨沙·秋思 山坡羊潼關·懷古 己亥雜詩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助記] 前三句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②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助記] 四、五兩句抒寫內心深處的無盡傷痛。
  • 第825期 【名師頻道】汲安慶┃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意象抒情秘妙再探
    【摘  要】馬致遠小令《天淨沙·秋思》在意象抒情鼎足對、密集並置、情景交融等特點之後,其實還深藏著許多秘妙。尤其是色調冷暖交錯中折射出的徘徊於進退之間的靈魂掙扎,靈魂意象統攝中所蘊含的日夕當歸文化傳統以及詩人不絕如縷的羈旅之愁,物理空間所體現的對峙、遼遠、蕭瑟與詩人人生抱負被命運拋擲的孤獨、悽冷之情同構等特點。
  • 《天淨沙·秋思》純屬名詞羅列?為啥給人感覺意境悠遠?
    這是出自元代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也是他最為出名的一首小令。很多人看到這首小令的時候都會有一種悲秋傷感,給人一種意境悠遠的感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這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有很大關係。在這首小令當中,枯藤、老樹、昏鴉都是一種古樸的事物,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們,那還見過什麼是枯藤、什麼是老樹、什麼是昏鴉。這三種物都代表著一種蒼老,一種歲月的痕跡。作者把這三種合成一句話,便從一種片面的場景,描繪成了一幅生動的畫卷。「小橋流水人家」則是給我們展現了一種安然的生活場景。
  •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押的是詞韻、曲韻、還是平水韻?
    馬致遠生活在宋元之間,天淨沙是常見的曲牌。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押的是什麼韻?是詞韻、曲韻、還是平水韻?首先,唐宋人沒有詞韻,填詞也是用詩韻。馬致遠這首小令顯然不是用詞林正韻。那麼用詩韻還是曲韻呢?最有名的是馬致遠的這首《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