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真的不知道,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原來是一首模仿之作

2020-12-20 老沙侃文化

現行初中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元代作家馬致遠的一首小令——《天淨沙 秋思》,這首小令歷來受到人們最高的評價,被人們稱為秋思之祖。作者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鬱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在一次羈旅途中,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天淨沙秋思》。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枯藤老樹昏鴉

大意是: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悽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譁譁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嫋嫋。古老的驛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輝,朝著西邊落下。悽寒的夜色裡,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這首曲子的題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文人多悲秋,是中國文壇古老的傳統。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悽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悽苦的心境。

小橋流水人家

作者為了表達自己惆悵感傷的情懷,選用眾多的意象入詩。全曲一共寫到了十個意象,這些意象無不滿含悽涼:藤是枯萎的藤,已經沒有了生命。樹是千年老樹,颯颯的西風在吹著它走向風燭殘年。道是荒涼的古道,馬是體弱無力的瘦馬。飄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對如此蕭瑟的景色怎麼能不斷腸呢。唯有小橋、流水、人家是那麼安詳,那麼靜謐,那麼溫馨。但那些不屬於我,我只是一個漂泊在異鄉的獨行者。蕭瑟的景色讓人滿目悽涼,安詳,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的反襯,使愁情更為深切,悲傷更為悽瀝。寫景之妙盡在於此!

然而,你也許不知道,這首小令其實是馬致遠的模仿之作,曲中的很多意象都是前人使用過的。其中「古道」一詞,最早出現在李白的《憶秦娥簫聲咽》一詞中:「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而在下面兩個曲子中,更有多個意象出現在馬致遠的小令中。

古道西風瘦馬

董解元《西廂記》中有一曲【仙呂賞花時】是這樣的:

落日平林噪晚鴉,風袖翩翩吹瘦馬,一經入天涯,荒涼古岸,衰草帶霜滑。瞥見個孤林端入畫,蘺落蕭疏帶淺沙。一個老大伯捕魚蝦,橫橋流水。茅舍映荻花。

再有元代無名氏的小令如下:

老樹懸藤掛,落日映殘霞。隱隱平林噪曉鴉。一帶山如畫,懶設設鞭催瘦馬。夕陽西下,竹籬茅舍人家。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很顯然,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受到了以上兩個曲子的影響和啟發,但他的作品的藝術成就卻遠遠高於這兩個曲子。這是因為他不是簡單地模仿,而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與審美眼光進行了重新創作。在意象的選擇上,他選取了最能體現秋季悽涼蕭條景色,最能表現羈旅行人孤苦惆悵情懷的十個意象入曲,將自己的情感濃縮於這十個意象之中,最後才以點晴之筆揭示全曲主題。這也就是《天淨沙 秋思》被贊為秋思之祖的原因。關於這一點,學習這首小令的同學是不是應該從中受到啟發呢?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一天一首古詩詞|《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天淨沙·秋思[元] 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鬱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於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這首《天淨沙·秋思》。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悽厲的哀鳴。
  • 千古絕唱馬致遠《天淨沙·秋思》賞析,如若你寫一闕如何寫
    這首《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傳唱了幾百年,確實屬於是千古絕唱,記得上高中的時候,常常故作深沉,經常把這首元曲掛在嘴邊,倒也應了那句「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溫庭筠《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與這首小令有異曲同工之妙。馬致遠用簡練的不能再少的文字,來表達內心豐富的情感,借景抒情,這正是《天淨沙·秋》這首小令藝術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 足以媲美馬致遠《天淨沙·秋思》的另一首神作,究竟好在哪裡?
    提到元曲,我相信很多人最熟悉的散曲之一便是馬致遠的那一首《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只短短二十八個字,便將那種天下遊子的孤寂落寞之感,描繪的入景入情,讓人一讀之下便久久不能忘懷。
  • 詩詞朗讀: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這裡是朗讀者的聚集地,你來朗讀,你來傾聽!細細品味文字間的那一份感觸用你最深情的朗讀來喚醒你那最真摯的情緣期待,期待,期待你的朗讀    《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悽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 誰是「秋思之祖」?《天淨沙·秋思》也!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小令「秋思之祖」《天淨沙·秋思》。二、作者簡介:馬致遠(約1251-1321以後),號東籬,一說字千裡,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漢宮秋》是元代雜劇中優秀作品之一。他的《天淨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押的是詞韻、曲韻、還是平水韻?
    馬致遠生活在宋元之間,天淨沙是常見的曲牌。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押的是什麼韻?是詞韻、曲韻、還是平水韻?首先,唐宋人沒有詞韻,填詞也是用詩韻。馬致遠這首小令顯然不是用詞林正韻。那麼用詩韻還是曲韻呢?最有名的是馬致遠的這首《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天淨沙 · 秋思》那份悽美的孤獨
    談到元曲,不得不首先讓我們想到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的馬致遠。他的一曲《天淨沙 秋思》撥開了多少遊子的心弦。馬致遠 也像唐宋的大多數詩詞人一樣,最初的抱負都是想憑己之力,拯救天下蒼生。寒暑易節,苦讀詩書,金榜題名之後,才知道在朝堂之上,靠自己的才華並不能腳面水平趟。古今一樣,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何止是十萬八千裡。
  •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道盡了古今的悲涼
    元代作家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只有28個字,卻道盡了古今的悲涼。全詩如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我們的眼前呈現出這樣的圖畫:黃昏時的烏鴉,正在枯藤老樹上棲息,依傍著小橋有一戶流水伴居的人家,在陌生的荒道上一匹瘦馬馱著漂泊的遊子,在秋風古道上慢慢移步。夕陽已經沉沉西下,漂泊他鄉的遊子遠在天涯。
  • 小蔓讀詩 | 天淨沙·秋思
    天淨沙·秋思作者:馬致遠【元】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注釋】(1)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鴉:黃昏時歸巢的烏鴉。昏:傍晚。古典詩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亂,層次分明的特點,這種有序性的產生得力於作者以時間、空間的正常順序來安排意象的習慣。今天有人稱馬致遠的這首《天淨沙·秋思》為「並列式意象組合」,其實並列之中依然體現出一定的順序來。全曲十個意象,前九個自然地分為三組。
  • 《天淨沙·秋思》說課稿
    各位評審老師大家好,我是一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天淨沙·秋思》,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等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三、說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單元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方面,學生能朗讀、背誦《天淨沙·秋思》;能理解《天淨沙·秋思》所描寫的意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過程與方法方面,通過體會景物的描寫,訓練想像、聯想的思維品質,培養創造思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學生能形成熱愛家鄉的情感歸屬。
  • 2017中考語文情景式默寫片段:《天淨沙·秋思》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1.《天淨沙·秋思》中寫農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2.馬致遠在《天淨沙·秋思》中渲染蕭條.冷落.悽涼氣氛的寫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
  • 第825期 【名師頻道】汲安慶┃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意象抒情秘妙再探
    【摘  要】馬致遠小令《天淨沙·秋思》在意象抒情鼎足對、密集並置、情景交融等特點之後,其實還深藏著許多秘妙。尤其是色調冷暖交錯中折射出的徘徊於進退之間的靈魂掙扎,靈魂意象統攝中所蘊含的日夕當歸文化傳統以及詩人不絕如縷的羈旅之愁,物理空間所體現的對峙、遼遠、蕭瑟與詩人人生抱負被命運拋擲的孤獨、悽冷之情同構等特點。
  • 七年級上冊語文《次北固山下》《天淨沙.秋思》導讀與檢測
    4.天淨沙·秋思《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悽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這支小令句法別致,前三句全由名詞性詞組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
  • 七年級語文《天淨沙·秋思》教學設計如何寫?看一下這個模板
    七年級語文《天淨沙·秋思》教學設計如何寫?看一下這個模板1教學目標1.能朗讀、背誦、默寫《天淨沙·秋思》2.掌握有關作者馬致遠的文學常識,了解元散曲的文體知識3.能理解全曲所描寫的意象,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4.初步具有鑑賞能力
  • 馬致遠:一曲天淨沙,寫盡斷腸人
    一曲天淨沙,寫盡斷腸人雖說是唐詩、宋詞、元曲鼎足並舉,但實際上就數這元曲悲催,數來數去可能背得出來的就是這「枯藤老樹昏鴉」了,喜歡文史的也許知道
  • 「瘦馬非馬」馬致遠元曲名作 暗示揚州妓女悽苦生活
    「古道西風瘦馬」一句出自元代雜劇家馬致遠(1255-1321)的一首小令《天淨沙秋思》「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主流說法認為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悽涼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情調,抒發一種飄零天涯的遊子秋思,倦於漂泊的愁鄉之情。
  • 隋煬帝有一首詩,句句驚豔可惜鮮為人知,馬致遠仿寫版卻登上課本
    從古至今,隋煬帝的這首《野望》雖然在民間的流傳度不高,但在士大夫階層卻一直被奉為秋思詩的巔峰之作,後世文人騷客凡是再寫秋思詩,就很難擺脫此詩的影響。(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到了元朝那就更誇張了,有一個叫馬致遠的元曲作家,直接把《野望》全詩改寫成了一首小令,寒鴉數點、流水繞村、斜陽欲落,三大意象一個不少照搬照抄,連最後一句「一望黯消魂」都給化用了,這首小令就是
  • 隋煬帝有一首詩,句句驚豔可惜鮮為人知,馬致遠低配仿寫版卻登上課本
    這首《野望》,寫於隋煬帝登基之前,是一首典型的秋思詩,描寫的是南方鄉村的晚景,借景抒情,表達了作者孤獨、惆悵的心情。 從古至今,隋煬帝的這首《野望》雖然在民間的流傳度不高,但在士大夫階層卻一直被奉為秋思詩的巔峰之作,後世文人騷客凡是再寫秋思詩,就很難擺脫此詩的影響。
  • 白樸這首小令不輸秋思之祖馬致遠,讀懂其一筆寫兩面的精彩後,服
    故而,我們才得以在所流傳下來的眾多優秀作品中,享受一篇篇意蘊無窮的秋天題材之作。但要說真正成名,並且還讓人能夠耳熟能詳的作品,卻還是屈指可數的。而「秋思」之祖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自然是佔得一席,而其中作為與馬致遠同代的白樸,也是以一首《天淨沙·秋》所不逞多讓。
  • 高考語文早讀19:天淨沙·秋思 山坡羊潼關·懷古 己亥雜詩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助記] 前三句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②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助記] 四、五兩句抒寫內心深處的無盡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