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天淨沙·秋思》教學設計如何寫?看一下這個模板

2020-12-14 柳老師送乾貨

七年級語文《天淨沙·秋思》教學設計如何寫?看一下這個模板

1教學目標

1.能朗讀、背誦、默寫《天淨沙·秋思》

2.掌握有關作者馬致遠的文學常識,了解元散曲的文體知識

3.能理解全曲所描寫的意象,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4.初步具有鑑賞能力

2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對詩歌已經有了一定的鑑賞能力,學習這首小令,比較容易。

3重點難點

重點:把握詩歌的整體內容。

難點:掌握詩中悲涼的意境。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天淨沙 秋思

讓學生回憶學過的描繪秋天的詩詞,引入要學的內容。

活動2【練習】天淨沙 秋思

了解作者及詩歌常識,檢查預習情況。

1、作者簡介

馬致遠,元朝著名的雜劇和散曲作家。他曾熱衷於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十餘載,五十入仕,看不慣黑暗的官場,退而隱居。《秋思》是他在漂泊旅途時的作品之一。

2、文學常識

我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佔主導地位的文學體裁: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分別代表著一個時代文學作品的最高成就。

小令,又叫「葉兒」,體制短小,大多數為只曲,每首各自為韻,相當於一首詩或一首短詞。

活動3【講授】天淨沙 秋思

初讀本詩,注意節奏和音調。

聽錄音,正音,體味詩中蘊含的情感。

活動4【講授】天淨沙 秋思

研讀每句詩。

活動5【練習】天淨沙 秋思

根據所學內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

幾根______纏繞著一棵棵______ ,那凋零了的黃葉在蕭蕭的_____中瑟瑟的顫抖,黃昏的天空中點點_____,聲聲哀鳴……一片悲涼的秋景。

眼前呈現出一座_____ ,橋下小溪潺潺的_____,不遠處還有升起嫋嫋炊煙的________ ,那裡有安居落業的人們。

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______上,飽嘗艱辛的遊子騎著一匹____,向遠方踽踽(jǔ )而行。

此時此刻, ___正西沉,撒下悽冷的斜暉,本是鳥禽回巢、羊牛迴圈、人兒歸家的團圓時刻,而遊子卻仍是人「______」,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的遊子面對如此蕭瑟悽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______ !

活動6【測試】天淨沙 秋思

嘗試背誦。

合上書,根據課堂講解,在理解了的基礎上嘗試背誦。

活動7【作業】天淨沙 秋思

課後去搜集和了解《天淨沙 秋思》的吟誦,聽一聽,然後對比:與朗誦有什麼不同,寫出自己的感受。

相關焦點

  • 2021年七年級語文填空真題:《天淨沙·秋思》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七年級語文填空真題:《天淨沙·秋思》,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天淨沙·秋思》   1、作者____________,生卒年不詳,字千裡,號東籬,大都人,元代_______作家、_______家。有「曲狀元」之稱。後人把他和關漢卿、白樸、王實甫稱為「元雜劇四大家」。
  • 《天淨沙·秋思》說課稿
    各位評審老師大家好,我是一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天淨沙·秋思》,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等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一、說教材首先我來談一下教材,這篇《天淨沙·秋思》屬於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學習內容,這個單元主要學習寫景詩文,而這首元曲又屬於一個融情於景、借景抒情的作品,是古典詩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僅用28字就生動地表現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遊子的悲哀。引導學生鑑賞這篇佳作,對學生語言水平的提升有著可以明顯的幫助。
  • 2017中考語文情景式默寫片段:《天淨沙·秋思》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1.《天淨沙·秋思》中寫農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2.馬致遠在《天淨沙·秋思》中渲染蕭條.冷落.悽涼氣氛的寫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
  •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天淨沙 秋思》同步練習
    4 天淨沙 秋思 同步練習1.下列理解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D)B、 「小橋流水人家」描寫了詩人記憶中的故鄉的幽美、恬靜的景象,而今身在異鄉,越發感到孤獨。C、 「古道西風瘦馬」一句描寫了佇立於寒風之中詩人孤獨、寂寥的形象。由馬的「瘦」可以聯想到詩人的疲憊、睏乏。
  • 七年級上冊語文《次北固山下》《天淨沙.秋思》導讀與檢測
    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託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裡人。這兩句緊承三聯而來,遙應首聯,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這首五律雖然以第三聯馳譽當時,傳誦後世,但並不是只有兩個佳句而已;從整體看,也是相當和諧優美的。《次北固山下》檢測題1.這是朝詩人王灣的代表;體例上屬於 ( )詩,內容上屬於( ) 之作。
  • 誰是「秋思之祖」?《天淨沙·秋思》也!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小令「秋思之祖」《天淨沙·秋思》。圖片展示:課題內容說明一、題目解說:「天淨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題眼是「思」,「秋」是特定時節。「秋思」二字暗含著遊子思鄉的愁緒。他的《天淨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 千古絕唱馬致遠《天淨沙·秋思》賞析,如若你寫一闕如何寫
    這首《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傳唱了幾百年,確實屬於是千古絕唱,記得上高中的時候,常常故作深沉,經常把這首元曲掛在嘴邊,倒也應了那句「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如今進入不惑之年,再看這首元曲,倒也是「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蒼老的古樹上纏繞著枯敗的藤蔓,昏暗的光線下一隻孤獨的烏鴉飛到樹上。流水依然從小橋下靜靜淌過,一戶戶人家卻無一家是我的歸宿。
  • 人教版(部編)初中七年級語文上最新教學設計「 二」
    第一單元第3課《雨的四季》人教版(部編)初中七年級語文上第一單元第3課第一單元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人教版(部編)初中七年級語文上第一單元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這首詩寫景如畫,意境開闊,寫詩人沿長江往東,遊吳忠的路上,泊舟北固山下,觸景生情,產生了思鄉之情。第四首《天淨沙·秋思》這首小令選自《全元散曲》(中華書局1981年版)。
  • 高考語文早讀19:天淨沙·秋思 山坡羊潼關·懷古 己亥雜詩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助記] 前三句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②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助記] 四、五兩句抒寫內心深處的無盡傷痛。
  • 《天淨沙 · 秋思》那份悽美的孤獨
    談到元曲,不得不首先讓我們想到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的馬致遠。他的一曲《天淨沙 秋思》撥開了多少遊子的心弦。馬致遠 也像唐宋的大多數詩詞人一樣,最初的抱負都是想憑己之力,拯救天下蒼生。寒暑易節,苦讀詩書,金榜題名之後,才知道在朝堂之上,靠自己的才華並不能腳面水平趟。古今一樣,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何止是十萬八千裡。
  • 小蔓讀詩 | 天淨沙·秋思
    天淨沙·秋思作者:馬致遠【元】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注釋】(1)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鴉:黃昏時歸巢的烏鴉。昏:傍晚。今天有人稱馬致遠的這首《天淨沙·秋思》為「並列式意象組合」,其實並列之中依然體現出一定的順序來。全曲十個意象,前九個自然地分為三組。藤纏樹,樹上落鴉,第一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橋、橋下水、水邊住家,第二組是由近由遠的排列;古驛道、道上西風瘦馬,第三組是從遠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間略有變化。由於中間插入「西風」寫觸感,變換了描寫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躍感,但這種跳躍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範圍。
  • 《天淨沙·秋思》文化常識及練習題(內附答案)
    「天淨沙」為曲牌,「秋思」是題目。《天淨沙· 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2. 馬致遠,元代著名雜劇家,散曲家。與白樸等合稱「元曲四大家」。     二、重要注釋及典故:     1. 昏鴉:指黃昏時歸巢的烏鴉。     2. 斷腸人:此處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
  • 足以媲美馬致遠《天淨沙·秋思》的另一首神作,究竟好在哪裡?
    提到元曲,我相信很多人最熟悉的散曲之一便是馬致遠的那一首《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只短短二十八個字,便將那種天下遊子的孤寂落寞之感,描繪的入景入情,讓人一讀之下便久久不能忘懷。
  • 一天一首古詩詞|《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一天一首古詩詞,小國帶您學古詩《初中生必背古詩詞》孔孟之道國學機K4plus編號:2916天淨沙
  • 詩詞朗讀: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悽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 第825期 【名師頻道】汲安慶┃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意象抒情秘妙再探
    逼仄的精神空間裡,思念如何不野蠻生長?不斷流動的空間,何嘗不是被思念追逐得無法逃遁的一種隱喻?  落實到《天淨沙·秋思》,其呈現的物理空間有什麼特點呢?  有人發現:「夕陽西下」意象,是全曲的大背景,將前九個意象全部統攝起來,造成一時多空的場面。由於它本身也是放遠目光的產物,因此作品在整體上也表現出由近及遠的空間排列順序 。
  • 你可能真的不知道,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原來是一首模仿之作
    現行初中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元代作家馬致遠的一首小令——《天淨沙 秋思》,這首小令歷來受到人們最高的評價,被人們稱為秋思之祖。作者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鬱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
  • 《天淨沙·秋思》等三幅古詩詞書法作品欣賞及書法創作之路感悟
    今天,筆者帶來了自己寫的三幅古詩詞行草書法作品,分別是元代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詞、唐代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詞和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千裡鶯啼綠映紅》七言詩,僅供師友們欣賞,同時筆者還想談談自己30年來書法創作之路的感悟,如有不妥,請批評指正。
  • 改寫《天淨沙.秋思》
    改寫《天淨沙.秋思》                                        瓊湖中學2009班  塗逸凡     我慢慢走在夕陽下,太陽的餘輝把我孤獨的影子拉得斜長。        已是黃昏時分,蒼涼的落日將一切鍍上了暗黃色,天地有說不出的蕭瑟。秋風吹來,絲絲涼意鑽進袖內,涼透心底。
  • 七年級語文《古代詩歌四首》優秀教案一等獎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次北固山下》、《天淨沙 秋思》一、《次北固山下》1.解題;簡介作家作品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聞名。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先天元年(712)中了進士,以後曾往來於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題目《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泊的意思。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