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天淨沙·秋思》教學設計如何寫?看一下這個模板
1教學目標
1.能朗讀、背誦、默寫《天淨沙·秋思》
2.掌握有關作者馬致遠的文學常識,了解元散曲的文體知識
3.能理解全曲所描寫的意象,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4.初步具有鑑賞能力
2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對詩歌已經有了一定的鑑賞能力,學習這首小令,比較容易。
3重點難點
重點:把握詩歌的整體內容。
難點:掌握詩中悲涼的意境。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天淨沙 秋思
讓學生回憶學過的描繪秋天的詩詞,引入要學的內容。
活動2【練習】天淨沙 秋思
了解作者及詩歌常識,檢查預習情況。
1、作者簡介
馬致遠,元朝著名的雜劇和散曲作家。他曾熱衷於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十餘載,五十入仕,看不慣黑暗的官場,退而隱居。《秋思》是他在漂泊旅途時的作品之一。
2、文學常識
我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佔主導地位的文學體裁: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分別代表著一個時代文學作品的最高成就。
小令,又叫「葉兒」,體制短小,大多數為只曲,每首各自為韻,相當於一首詩或一首短詞。
活動3【講授】天淨沙 秋思
初讀本詩,注意節奏和音調。
聽錄音,正音,體味詩中蘊含的情感。
活動4【講授】天淨沙 秋思
研讀每句詩。
活動5【練習】天淨沙 秋思
根據所學內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
幾根______纏繞著一棵棵______ ,那凋零了的黃葉在蕭蕭的_____中瑟瑟的顫抖,黃昏的天空中點點_____,聲聲哀鳴……一片悲涼的秋景。
眼前呈現出一座_____ ,橋下小溪潺潺的_____,不遠處還有升起嫋嫋炊煙的________ ,那裡有安居落業的人們。
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______上,飽嘗艱辛的遊子騎著一匹____,向遠方踽踽(jǔ )而行。
此時此刻, ___正西沉,撒下悽冷的斜暉,本是鳥禽回巢、羊牛迴圈、人兒歸家的團圓時刻,而遊子卻仍是人「______」,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的遊子面對如此蕭瑟悽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______ !
活動6【測試】天淨沙 秋思
嘗試背誦。
合上書,根據課堂講解,在理解了的基礎上嘗試背誦。
活動7【作業】天淨沙 秋思
課後去搜集和了解《天淨沙 秋思》的吟誦,聽一聽,然後對比:與朗誦有什麼不同,寫出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