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神童魏永康:孩子有自我的人生,不應成為父母的工具

2020-09-07 缺舟也渡人

「話雖如此,但是生活中屢見不鮮;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

神童是厲害,但是需要成為人才,變成對於社會有價值的人,還有很多的路要走。

不是說給他們這類人太大的壓力,只能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有著不平凡的能力,註定在享受更多待遇的同時,也需要付出更多的責任。

但是很多神童的半路泯然眾人,不單單是年少成名的難以適應,更多的是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為了培養一個神童,幾乎就讓他把學習作為唯一的生活方式,搞得有一些所謂的神童,都十多歲了,連鞋帶都不會系,誇張點甚至是衣服不會穿,因為從睜眼他的父母就準備好了,給他穿上衣服,準備好食物,一切妥當之後,就開始了學習生涯。

這樣的機械式不能說是教出來的,「餵養」出來的神童,除非後天自己能夠意識到,否則這樣的人擺脫了學習,來到了社會,只能無法適應,最終走向另外的極端。

我想說的是這些人本來就是凡人,只不過我們做關注的一個方面他們很優秀,所以我們認為是神童。

但是綜合看下來,他們的本質是人,不是工具。

今天要剖析的魏永康,就是一個例子。

東方神童

1 歲多開始識字(我連個詞語都說不全),2 歲掌握一千多個漢字(我就認識個數字),4 歲自學完初中課程(我穿著開襠褲玩泥巴),8 歲跳級進入縣重點中學(我還在小學一年級)。

1996年,魏永康才13歲,結果卻以 602 分的成績考進湘潭大學物理系。

四年之後,他也才17歲,以總分第二的成績畢業,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東方驕傲」,我覺得這麼稱呼他不為過,要知道物理的廣泛應用性,以後成為物理學家,還能有再多的貢獻。

只不過僅僅三年之後,他就被勸退回家了,輿論一片譁然,一方面是因為對於一個神童勸退是非常大的損失,另外一方面就是給出的理由匪夷所思。

「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識結構不適應中科院的研究模式。」

而造成這樣的根本原因,我個人認為在於他的母親。

捧到神壇,跌落王座

她把魏永康視為一個希望,一個動力,只不過她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她沒有把魏永康看成是一個孩子,一個活生生的人,只是當成工具,一個為了進行學習而誕生的工具。

她對於魏永康的照顧,你認為我上述所說的那種,就是極端了?

我上述起碼還沒說吃飯也需要別人喂,但是魏永康的母親選擇了吃飯也要喂。

這樣的行為模式甚至持續到了高中。

對於魏永康的生活模式,完全就是一種圈養的方式。

他沒有朋友,沒有自己的空閒時間,他有的是吃喝不愁,加被添衣,以及永遠學不完的習和看不完的書。

所以一旦離了保姆母親,他的十多年生活完全被打亂,他作為一個少年,根本和那些成年人相處不了。

更何況,不是每個成年人都無限包容,充滿善意。

和同學沒有交流和導師沒有溝通,所以他畢不了業,拿不到學位,甚至都不能繼續學習下去。

再度出發

得到這個消息的魏永康母親,曾經怒不可遏的詛咒兒子。

」這麼好的條件不爭氣,你去死!」(當時面對的是車水馬龍的道路,以及中科院的大樓)

只不過她最終還是醒悟了,明白了這一切其實不是孩子的錯,是她的錯。

20多歲的魏永康,重新開始了幾歲兒童就應該學會的生活。

「洗衣做飯,料理家務,還有照顧那個癱瘓的父親」

也逐漸打開了心扉,可以和人家交流,面對來做客的,待人接物越來有模有樣。

現在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程式設計師,也有了自己的生活。

缺舟:

魏永康是不幸的, 無疑是幸運的。

其實用局限的思想來看魏母是沒什麼錯誤的。

家裡需要她一個人操持,除了照顧癱瘓的丈夫,所有的希望都在這個孩子身上,她希望他有出息,他好了,也會帶著自己走出這種困苦的生活。

但是錯就錯在,她只是把孩子當成了一個工具,是一個希望可以理解,但如果是沒有感情的工具,那麼就是所謂的局限,大錯特錯。

孩子對於生活的經歷,以及對於情感的喜怒哀樂,甚至是生活當中的挫折,這些是需要去經歷的。

而不是作為父母的你們就可以給予的。

「道理都在書上,但是實踐都在路上。」

你從來都不捨得放棄自己的手,不讓他們自己去走,結果等到有一天他們摔倒了,你的手沒有在,他們就是連爬都失去了動力,最終就是渾渾噩噩。

凡事都要有個度,過猶不及。

但是相比較那些迷失的,或者說精神出現問題的,魏永康無疑是幸運的。

因為學校做出了正常的判斷,這樣的一個優秀人才,對於學術研究上可能有著高見,但是學術研究,不單單是一個人的智慧結晶,更重要的是整個團隊的眾志成城。

所以他們選擇了放棄,看起來殘忍,其實也讓他更好的審視自己。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他的母親沒有放棄他,說話毒歸毒,最終幡然醒悟,才成就了如今的魏永康。

適當的社交和玩耍是必須的,任何事情都不能脫離社會。

因為他們不是工具,而是人,不是為了父母的人生,而是有著自己的人生。

人生當中需要有父母參與,因為畢竟那是你的父母;但是卻不能完全由父母掌控,因為你畢竟是你自己。

相關焦點

  • 高考「揭榜季」,看「神童」魏永康、張炘煬的經歷,你就不焦慮了
    考得好的,家長和孩子都揚眉吐氣,走到哪裡都春風得意;考得不好的,家長覺得臉上無光,埋怨孩子不爭氣,讓自己在別人面前挺不直腰杆,抬不起頭來。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家長們不能把孩子能否上一所好大學作為衡量孩子未來的標準。今天我們來說說那些「神童」的故事,或許就不必再糾結於「上大學」這件事了。
  • 13歲上大學,卻被母親「毀掉」的神童魏永康,如今怎麼樣了?
    當然,如果不加重視,可能最終流歸平淡,如仲永之流。魏永康幸運的是,他有良好的先天之資,又得到母親的悉心栽培,從而一步步走上神壇,成為所有父母心目中的神童典範。」被退學一事,在家鄉掀起軒然大波,因為在當時,「魏永康」這個名字已經成為一眾孩子學習的榜樣,「曾學梅」這個名字也成為眾多父母爭相仿效的楷模。
  • 13歲上大學,卻被母親「毀掉」的神童魏永康,如今怎麼樣了?
    這世上,有些人生下來就天賦過人,如果得到合適的培養,必成大器。當然,如果不加重視,可能最終流歸平淡,如仲永之流。魏永康幸運的是,他有良好的先天之資,又得到母親的悉心栽培,從而一步步走上神壇,成為所有父母心目中的神童典範。但不幸的是,同樣因為母親,他跌落神壇,甚至淪為父母的恥辱。
  • 「神童」魏永康:13歲上大學卻被中科院勸退,母親的行為引人深思
    這意味著,張居正曾經是個神童,但神童並不代表將來長大後有多了不起,有可能像孔融那樣淪為悲劇。小閣老的這句話很有趣,因為他雖然很有權勢,卻講的是社會現實。有太多的人在成長過程中很優秀,但遺憾的是,他們的光輝只停留在童年時代,後來就泯然眾人,甚至不如別人。
  • 神童被退學的啟示:自理能力是孩子的人生必修課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兩歲就認識1000多個漢字,4歲掌握初中文化, 8歲上縣屬重點中學,13歲以高分考上重點大學,17歲考上中國科學院的碩博連讀。19歲時,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識結構不適應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學。這個早年備受世人追捧的天才如今變成了被「剖析」的對象。
  • 個性化父母課程|當年的東方神童魏永康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詩人於戈說:「為人父母,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如果父母學不會放手,你替孩子走過的路,終將成為他爬不上去的深坑。魏永康的母親」中國有句諺語叫「愛之深,責之切」很多父母往往容易陶醉在這種「給予」的幸福中,殊不知這又進入另一個極端,變成「替代父母」一邊希望孩子成績所向披靡,一邊卻毫無底線的包辦孩子的生活。
  • 「東方神童」魏永康,17歲考入中科大被勸退,如今怎麼樣了?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渴望孩子能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成為一個優秀的大學生,這是每一個家庭夢寐以求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家長為了培養孩子使出了渾身解數,>貧困的家庭中,家中的情況可以說是家徒四壁,父親常年癱瘓在床上;母親只是小鄉村中一個售貨員,魏永康的出生可以說為這個家庭帶來了希望,即使父母再苦對他絕對是竭盡全力。
  • 神童魏永康因生活不能自理被退學!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必要
    那個13歲考上重點大學——湘潭大學,成為湖南年齡最小的本科生,17歲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研究生的神童。可是在他的20歲時,卻被中科院退學了。想必你和我一樣,對這個反轉感到驚訝,但是如果你了解他後,你會發現他的確應該退學。因為,他只會學習。在他的母親眼中,他的任務只有讀書,打掃房間、整理衣物都不用管,全由他的母親一手操辦。直到高中,魏永康還是母親餵飯,大學還需要母親進宿舍陪讀。
  • 「神童」魏永康走下「神壇」:父母的錯誤觀念造成終身傷害
    這種父母由於自身的錯誤觀念,給孩子們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 「神童」魏永康就是人群中的典型例子。當媽的覺得異性會影響孩子學業,便和他說「女孩是毒蛇」,導致孩子一直對女生不感興趣。 如母親所願,書不離手的魏永康在13歲的年紀就以602的高分考上了湘潭大學物理系,第一志願復旦大學因為年紀原因被校方拒絕。
  • 17歲神童進中科院碩博連讀,卻遭勸退,魏永康母親:你怎麼不去死
    遠超同齡人的優異表現讓魏永康名揚鄉裡,他成為人們眼中的「東方神童」,也成了媽媽最大的希望和驕傲。1987年,華容縣最好的小學開始招收新生。魏母帶著年僅4歲半的魏永康去報名,見到招生老師第一句話,就是讓魏永康直接讀小學二年級。
  • 「湖南神童」魏永康:曾17歲進中科院碩博連讀,無自理能力被勸退
    家長們總是希望,自家孩子可以非常優秀,成為一名神童。可以過目不忘,學什麼東西都特別快。但做一個神童,真的是一件好事嗎?實際上,神童雖然被我們很多人羨慕,但其背後,往往也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心酸。今天我們要來談的這位神童,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
  • 還記得「東方神童」魏永康嗎?2003年被中科院勸退後,如今怎樣
    北宋文學家王安石曾寫過一篇散文《傷仲永》,人們對這篇文章一定是耳熟能詳,它是被列入學生課本學習,來告誡後人在孩子教育方面要科學對待。文章中的方仲永天賦異稟,是一個小神童,但卻被父親當成賺錢工具到處撈金,忽略了他的後天成長,導致他長大後淪為一個普通人。
  • 「神童」魏永康:13歲上大學,卻被中科院勸退,現在過得如何?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句話可以代表了父母的期盼,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人中龍鳳。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所有的父母會使出自己的渾身解數:報補習班、報課外班、找輔導老師等各種方法來提高孩子學習效果。「神童」魏永康他的「神跡」有:兩歲掌握1000多個漢字,四歲基本學完了初中階段的課程,八歲進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13歲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 東方神童魏永康,後遭中科院退學,母親稱:真是恨死了
    很多家長想讓自己孩子成為神童,將來有出息,賺大錢,所以就一味的給孩子補課,逼迫他們學習,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樂,甚至被泯滅了人性,最後成為一個只會考試的機器,不會做人,這其實是失敗的。我們都知道,成才先成人。
  • 別讓你的孩子成為下一個神童式教育的犧牲品
    這些成功的神童更加引起無數家長的焦慮,怎麼辦,別人家孩子從小就這麼優秀而自己孩子還在懵懵懂懂,天天補課也不見成績,以後拿什麼和別人競爭。於是對孩子要求更加嚴格,甚至去模仿神童式教育,可孩子真的願意被當神童嗎?
  • 被母親詛咒的神童魏永康現在怎樣了?
    1996年,一個叫「魏永康」的13歲少年,以602分的成績考進湘潭大學物理系,轟動全國,被譽為「東方神童」。17歲之前,母親一直跟在魏永康身邊陪讀,從小到大,他沒有玩具,沒有遊戲,也沒有朋友。因為怕影響學習,母親不讓他出門,同學想找他玩,也被母親拒之門外。
  • 神童魏永康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恨不得他死了才好!幸虧及時醒悟
    別的家長和孩子都十分敬佩甚至是羨慕魏永康。為了給魏永康提供一個完全舒適不被打擾的學習環境,魏永康的母親曾雪梅將他的衣食住行一手全包,甚至在上大學的時候,魏永康都需要讓母親餵飯。脫離母親的照顧後,魏永康因為長期生活不能自理,也適應不了中科院的知識結構,在2003年8月,魏永康被中科院勸退回家。
  • 「東方神童」魏永康的經歷,還不能引起家長的深思嗎?
    這個被稱為東方神童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就完成了小學到高中的全部課程,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湘潭大學。而後的四年又以總分第二優異成績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進行碩、博連讀。但是後來,魏永康被中科院已不能適應碩士博士的學習生活被通知退學。
  • 神童退學啟示錄 莫讓孩子成現代版「傷仲永」
    無一例外,神童由被「追捧」的目標變成了被「剖析」的對象。幾年光景,這些天資聰慧的孩子就經歷了由「神童」到「泯然眾人矣」的人生歷程,演繹了一幕幕現代版的《傷仲永》。專家解讀神童難有自我時間 建議遵循教育規律「從『馮邵一申請退學』一事中可以看出,『神童成長』違背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 13歲上大學,17歲考進中科院的神童,卻因「無自理能力」而遭勸退
    從古至今,中國一直不缺「神童」,但真正能被人們一直稱為身體並不多。要知道大部分的神童在長大後,都面臨著傷仲永式的結局,就比如咱們今天要說的這個神童,魏永康。「神童」17歲碩博連讀,卻因無自理能力遭中科院勸退相信應該還有人對他留有印象吧,魏永康在1歲的時候,學會寫字;2歲時掌握了一千多個漢字;4歲便學完初中的課程;8歲進入重點中學學習;13歲的他就考入了湘潭大學的物理系;17歲憑藉中分第二的成績考進中科院的高能物理所,成為一名碩博連讀的研究生,可以說是前程似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