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D試驗結果到底該看硬結還是紅暈?

2020-12-17 護士網

前些日子,一同事問我:PPD試驗結果到底該看什麼?硬結還是紅暈?"硬結啊"我回答的理所當然。"可是系統裡有硬結和紅暈。"我還就不信了,工作這麼多年我還能錯?

首先來看看我們賴以書寫的電子版護理記錄,確實是這樣的(圖1)。

但是書本上呢?先從內科護理學查起,第五版54頁(圖2)。

臨床醫生的教科書呢?第五版,第六版沒有找到相關資料。第七版傳染病學如下:(圖3)

實用傳染病學(PRACTCE OE NEECIIOUS DISEASES;李夢東王宇明主編)這樣說:以5IU(0.1ml)於前臂皮內注射,72小時後觀察注射部位皮膚硬結直徑。

《實用內科學》人民生版社(上冊)這樣說:PPD每0.1ml均含5單位。試驗方法與意義採用皮內注射法,將PPD0.1ml(5IU)注入前臂掌側下1/3中央處皮內。48~96小時(通常72小時)後觀察反應。局部紅腫硬結直徑<5mm者為陰性,5mm≥直徑<10mm為一般陽性反應,10mm≥直徑<20mm為中度陽絲反應,直徑≥20mm或<20mm但有水皰或壞死為強陽性反應。

最後我們看看說明書(圖4)。

其中孟都氏注射法要求與操作:前臂掌側中部皮膚用75%酒精棉球消毒(不用碘酒,以免出現假陽性反應),待幹後,用1ml注射器皮內注射0.1ml。每注射1人更換1次消毒針頭。注射時針口向上,平刺入皮內,不應過深。注射後應在注射部有小白泡隆起,注射液不得從針口漏出。

從以上可以看出所有的資料均顯示PPD試驗後觀察的內容是硬結,而非紅暈。

通常,體液免疫在皮膚表現為紅腫,細胞免疫則表現為硬結甚至水泡。結核菌素皮膚反應是遲發性細胞超敏反應。它是抗原 (結核菌或卡介苗)進入機體使機體的免疫T淋巴細胞致敏,並大量分化增殖。當已致敏的機體再次遭受到 抗原 入侵時,致敏淋巴細胞就會與之結合,引起變態反應性炎症。表現在結核菌素注射部位形成硬結甚至發生水泡、壞死。

至於其中有些書本強調左手做試驗,有些不做說明,沒有統一的要求。有人認為原因是因為大部分人是右手為優勢手,在非優勢手做可以減少因出現陽性表現(如紅腫、水泡、硬結等)時造成的不便。還有一個原因是統一部位有助於確認結果,減少詢問時間,避免某些有意無意的誤導和糾紛。

相關焦點

  • PPD試驗陽性就一定患了結核病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對於篩查結核的PPD試驗很多人基本都有所耳聞,PPD試驗又叫結核菌素試驗,是指通過皮內注射結核菌素,並根據注射部位的皮膚狀況診斷結核桿菌感染所致Ⅳ型超敏反應的皮內試驗。結核菌素是結核桿菌的菌體成分,包括純蛋白衍生物(PPD)和舊結核菌素(OT)。
  • 【科普】新生入學體檢PPD陽性(結核菌素試驗)——就是得了結核病嗎?
    為此有不少家長要焦慮了:「我家孩子在入學體檢中查出來PPD陽性(結核菌素試驗),是不是得了結核病?我們該怎麼辦?」下面就為你講一講PPD試驗到底是怎麼回事.1、PPD試驗是什麼?陽性反應(+):硬結平均直徑≥5mm者為陽性。
  • 家長們關心的話題來了——關於結核菌素試驗(PPD),你要的答案在這裡......
    BCG)接種對象並考核其接種效果,藉以判斷機體細胞免疫狀態的一種常用試驗。      我國規定以72小時為觀察反應時間,48-96小時內皆可測量反應,用卡尺測量硬結縱橫直徑,記錄方法:硬結(不包括紅暈)平均直徑=(縱徑橫徑)/2,如有水泡、硬結、壞死和淋巴結炎時
  • PPD皮試結果異常怎麼辦?看看我院專家怎麼說
    其中有部分學生的結核菌素試驗(PPD皮試)結果異常 。 很多學生及家長對這項檢查以及結果表現出焦慮和擔心 , 下面我院專家來給大家做個PPD皮試檢查及結核菌感染的小科普 。 結核菌素試驗(PPD皮試)常用來檢測我們有無結核菌感染 。 在皮試後的48小時~96小時內(通常在皮試後72小時)通過觀察皮試區域皮膚的反應來判讀結果 。
  • 開學了,你做PPD 了嗎?——PPD陽性就是得了結核病麼?
    為此有不少家長要焦慮了:「我家孩子在新生入學體檢中查出來PPD陽性(結核菌素試驗),是不是得了結核病?我們該怎麼辦?」今天小編就為你講一講PPD試驗到底是怎麼回事.陽性反應(+):硬結平均直徑≥5mm者為陽性。
  • EG經理採訪:Sumail是不想和ppd一起打
    eg無法承擔兩個隊伍的經濟花銷,ppd自己當ceo期間也很清楚這個,所以我們和ppd是一個友好的分開。但是你懂的,不管離隊的時候有多友好,之後總是想打敗前隊友,這是很正常的。主持:ppd說sumail和rtz是無法磨合的,只能圍繞其中一個建隊,當初ppd是圍繞rtz'讓他打中路c,現在是sumai。我們想問問rtz對此怎麼看?他能接受不是隊伍的中心嗎?
  • 7個問題讓你了解結核菌素皮膚試驗.
    一、試驗結果測定、記錄。 二、試驗結果判斷。  ①硬結平均直徑<5mm或無反應者為陰性。  ②硬結平均直徑≥5mm。<10mm為一般陽性。  ③硬結平均直徑≥10mm,<15mm為中度陽性。2.結核菌素皮膚試驗強陽性者開展胸部X光片檢查。3.對肺結核可疑症狀者、結核菌素皮膚試驗強陽性者、胸部X光片異常者應當收集3份痰標本進行痰塗片和痰培養檢查,培養陽性菌株進行菌種鑑定和藥物敏感性試驗。
  • 新生結核病篩查方法:結核菌素皮膚試驗,TB-PPD
    結核病疫情監測結果分析,學生肺結核病患者所佔肺結核總發病數比例不大,但由於肺結核是通過飛沫經呼吸道感染傳播的慢性傳染病,而學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場所,近距離頻繁接觸增加了學生感染肺結核的風險,一旦出現活動性肺結核病患者,很容易在同宿舍、同班級甚至校園內引起疫情的傳播和蔓延,引發聚集性疫情。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期,感染結核病會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
  • 新生們,看過來!2020年新生結核病篩查即將開始啦!
    為此,2017年國家衛計委和國家教育部聯合下發《學校結核病防控工作規範》,規範要求學校按有關規定將結核病檢查項目作為新生入學體檢和教職工常規體檢的必查項目,由具備資質的體檢機構進行學校師生的健康體檢,並將體檢結果納入學生和教職工的健康檔案。
  • Arteezy評論老隊友:作為隊長,Fly與ppd和Puppey截然不同
    Arteezy說,ppd首次向他展示了在一位隊長指導下行動的意義。在加入ppd的隊伍之前,Arteezy從未有過這種經歷。   我和ppd一起打的時間並不長,因此我不確定我是否真的從他那裡學到了什麼。對我來說,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有人真正命令我的經歷。即使在我很小的時候,也不長有人告訴我該怎麼怎麼做。
  • 時隔14年新修訂的《疫苗臨床試驗不良事件分級標準》新要求
    ,這是歷時14年之後的一次全面大修,本文對2019版《預防用疫苗臨床試驗不良反應分級標準指導原則》(以下簡稱《疫苗臨床試驗不良事件分級標準》)相關法規進行了分析。,以及最大程度地降低臨床試驗的風險,而時隔14年之後,我們將迎來《疫苗臨床試驗不良事件分級標準》的重大變革(第二次修訂)。
  • 接種疫苗後,寶寶發熱、局部紅腫、有硬結,正常嗎?該怎麼辦?
    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有的家長不注意,打完之後就帶孩子回家,結果就出現了抽搐,昏厥的症狀,甚至還因此失去生命的情況,所以給孩子打疫苗,還是要聽醫生的囑咐比較好。即便聽醫生的話打疫苗,在打完之後,寶寶也有可能出現一些不適的症狀,比如,下面三種情況該怎麼辦?
  • 寶寶乳頭下有硬結 或許是乳腺發育
    寶寶乳頭下有硬結 或許是乳腺發育 2019-01-10 15:05雖然經治療已經痊癒,但這件事也給寶爸寶媽們敲了警鐘,一旦發現孩子乳頭下有硬結,別不當回事,小心是乳腺發育,如果不被重視,不治療,還有惡變的可能。  乳腺發育集中在7歲至10歲兒童  長春市兒童醫院胸外科的門診患者中,每年都會有幾十個甚至上百例乳腺發育患者,主要集中在學齡期7歲至10歲之間的孩子身上,甚至還有學齡前的孩子。
  • 看了試驗後的結果,讓人出乎意料!
    在生活中,我們都要吃飯睡覺,其中最常吃的便是雞蛋,雞蛋殼是挺薄的,那麼問題來了,殼這麼薄的雞蛋到底能夠承受多重的重量?看了試驗後的結果,讓人出乎意料!
  • 南京一早教中心老師疑似患肺結核 已致7名幼童PPD試驗結果呈陽性
    南京一早教中心老師疑似患肺結核 已致7名幼童PPD試驗結果呈陽性中新網南京6月14日電(記者 崔佳明)南京一早教中心老師患肺結核,7名幼童PPD試驗結果呈陽性。14日,記者從涉事的美吉姆南京萬達中心獲悉,該早教中心從今天(14日)起全部停課,立即償付疑似被感染幼童已發生的醫療費用,並承諾負擔後續所有定期複查費用。據涉事的美吉姆南京萬達中心通報,2019年4月19日下午3時許,南京市建鄴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電話告知,該中心Ledo老師疑似肺結核。中心立即安排Ledo老師停課,並在疾控中心的指導下對整個中心進行了消毒。
  • EG隊長ppd預測Ti5直接邀請戰隊:Newbee鐵定被邀
    EG隊長ppd預測Ti5直接邀請戰隊:Newbee鐵定被邀 DOTA2 178 NGA翻譯部 ▪
  • 國家藥監局發布關於預防用疫苗臨床試驗不良事件分級標準指導原則...
    近期國家藥監局發布關於預防用疫苗臨床試驗不良事件分級標準指導原則的通告,本指導原則提供的疫苗臨床試驗不良事件的分級指標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臨床觀察指標,包括接種部位(局部)不良事件、生命體徵和非接種部位(全身)不良事件;第二部分為實驗室檢測指標(包括血液生化、血液常規、尿液常規等)。
  • 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結果未達預期 藥物專家:臨床試驗不該操之過急
    4月30日凌晨,《柳葉刀》發表了作者為王辰、曹彬等人的研究論文《瑞德西韋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的應用: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多中心試驗》,該研究論文揭曉了此前備受矚目的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結果。論文總結說,研究發現按照實驗設計的靜脈注射瑞德西韋劑量方案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的耐受性足夠好,但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或抗病毒效果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