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編輯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其中對於勞動教育的指導和時間方面的要求,得到了公眾的普遍關注。
這份《指導綱要》所倡導的勞動教育,是為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人群熱愛勞動,強化學生的勞動觀念,弘揚奮鬥、奉獻的勞動精神。既要讓學生們全身心地投入於這種勞動教育,又要讓其手腦並用,知行合一,實際體驗勞動的過程。
這一過程中也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體現出新時代賦予人的要求。期望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01 勞動教育
在勞動教育的具體內容上,該《指導綱要》規定,需要涵蓋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生產勞動教育和服務性質勞動教育三個方面。
日常生活勞動教育,需要讓學生積極處理個人生活事務,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強化其自主、自立、自強的意識。
生產勞動教育,要讓學生體驗到工農業生產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增強產品質量意識,體會生活中平凡勞動的偉大。
服務性勞動教育,要注重讓學生利用其所學的知識技能,活學活用。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積極服務他人和社會。
在該《指導綱要》中,勞動教育的時間要求被具體的指出。如小學1-2年級每周不少於2小時,其他年級每周不少於3小時,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生活中的勞動事項和時間,納入學生日常管理。
02 野蠻其體魄
小編在閱讀完這份《指導綱要》之後,腦子裡想到的就是這句話:「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這句話的出處是源於毛澤東在1917年所發表的《體育之研究》中。原文如下:
「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苟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
在2020年4月21日,習主席在對一所鎮中心的小學考察中,引用了這句話,使得這句話再次火了起來。
改革開放以後,國家意識到了與西方國家,甚至是亞洲幾個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深切地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於是,便在教育領域下了很大的功夫。
這樣的好處體現在我國的整體受教育程度與往日相比節節攀升,壞處便是我們將學生的全部精力和時間都集中在了學習上,使得出現了一些所謂高分低能的學生。
即在學校教育中,在學業評價上能夠獲得高分數,但是在工作和生活實際中卻表現較差、自立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創新能力等多方面存在較大問題的現象。
這種現象便足以告誡我們,光是教學生們應試對於人才的培養來說是遠遠不夠的。題海戰術興許能讓孩子在考場上下筆如神,但卻無益於一個人自主、自立的能力以及創造性。
相比之下,勞動卻能使學生充分地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艱辛與勞動的付出。在勞動中,學生積累了生活的經驗,在勞動中,學生們收穫了勞動的快樂。
最重要的是,通過實際勞動,能讓孩子在勞動過程中獲得啟發和靈感。這種直接從生活本身獲得啟發的過程,甚至要比從書本中獲取啟發,更加印象深刻。因為知道一件事和體驗一件事,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