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幼兒園,是孩子接觸到的第一個集體、社會環境。在這裡,孩子可不只是光顧著玩,其實,他們也在學習如何交友、如何與別人相處,甚至,他們開始學會&34;,因此,家長們絕不能以為,孩子進入幼兒園了,教育的事情,就直接交給老師好了。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相結合,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教育保障。
寶寶在幼兒園吃&34;,在家要追喂,看到監控後寶媽深受打擊
甜甜今年剛上幼兒園,上幼兒園那天,甜甜倒沒怎麼哭,反倒是媽媽、爺爺、奶奶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甜媽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在幼兒園能不能吃得飽。因為在家都是爺爺奶奶喂,要追半天,才能餵得上幾口。
開學這麼久了,甜甜每天在家吃早飯、晚飯的時候,依舊要追著喂。然後前兩天,甜媽實在不放心,去學校找老師了解情況。
老師說:&34;
甜媽顯然不相信,以為老師是忽悠自己,非要看監控。無奈之下,老師只能調監控。而後甜媽發現,甜甜在幼兒園吃飯和在家吃飯,宛如兩個人。那飯菜沒有自己做得精緻,孩子還吃得那麼香,每次一粒米都不剩。
後來幼兒園老師解釋道:&34;
甜甜的飲食都是甜媽精心製作的,很精緻。如此精緻的飲食都喚不起寶寶的胃口,這大鍋飯、沒人喂,寶寶反而吃得香。甜媽深受打擊,在老師的開導下才意識到,不是自己以為的為孩子好,就是為孩子好。
於是,甜媽在家也開始讓甜甜和大人吃一樣的飯菜,也不再追喂。果然,孩子開始乖乖吃飯,吃飽了就放下碗筷,特別乖巧。
&34;和&34;的距離,可能就差這4步
1、&34;改為&34;
2歲前,不將吃飯的主動權交給孩子,那麼家長可能就要餵飯到幼兒園,甚至小學。
吃飯,其實也是有黃金鍛鍊期的,時間就是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發育的關鍵期。在8個月左右,寶寶就很有欲望,想要自己拿東西吃,到了1歲多,這樣的欲望更甚。
其實,家長應該放心地將吃飯的主動權交給寶寶。對於家長來說,是暫時的弄髒弄亂,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吃飯能力、手部精細動作、飲食習慣等,都在此刻逐漸養成。
2、&34;改為&34;
有多少家庭,都是給孩子&34;的?
大人一起吃飯,孩子就吃自己碗裡的,家長無論給孩子準備的食物有多精美、營養多麼豐盛,孩子還是會好奇大人吃的什麼。這樣的好奇心,可能會導致孩子對自己飯菜的不喜,從而讓大人誤以為孩子&34;。
有一句話叫做:&34;。
孩子吃飯也會如此,幼兒園飯菜,大家的都一樣,孩子不覺得好奇,因此會乖乖吃下。但是在家裡,孩子&34;,孩子不但不能理解家長的苦心,還影響了吃飯的胃口。
3、&34;改為&34;
&34;幾乎是所有老人的口頭禪。
他們生怕孩子吃不飽,覺得孩子就該多吃些,所以無論孩子吃多少,老人還是想讓孩子再吃一點。如果孩子不來吃,那麼老人甚至能夠上手繼續喂,用各種方法哄孩子繼續吃。
其實,孩子胃口很小,並且長期自己吃飯的孩子,能夠分得清什麼是飽,什麼是餓,基本無需大人操心。家長讓孩子&34;,不如問孩子&34;,這樣更方便了解孩子的飯量,也好控制孩子的零食。
4、&34;改為&34;
很多家長都有給孩子&34;的情況。
首先,就衛生而言,唾液是最容易傳染細菌、病毒的,有些家長根本不知道,自己攜帶了哪些細菌或者病菌,甚至,有些細菌對大人無害,對孩子卻是致命傷。
其次,就挑食而言,大家一起吃,孩子一般都會挑自己喜歡的菜吃,這樣,就會影響孩子營養的均衡。
雖然親如一家人,但&34;的方式,真的很利於孩子吃飯習慣的養成。吃多少盛多少,盛多少吃多少,這樣即衛生,又能讓孩子不挑食,大家一起吃&34;,孩子還會覺得很有趣。
開心果媽媽寄語
其實,甜甜還算不錯的,有很多從小被餵大的孩子,到了幼兒園,其實都是吃不飽的。家長們若是不想擔心孩子吃不飽的問題,不如提前對孩子的飲食習慣進行培養,這才是最有效果的辦法。
今日話題討論:關於如何讓寶寶有個好的吃飯習慣,你家是如何培養的呢?以上4步,你家做了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