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學和語文教學有什麼不一樣呢?

2020-12-10 騰訊網

對外漢語教學與傳統語文教學,究竟有多大差異?為什麼說隔行如隔山?為什麼應聘國內中小學時,對外漢語專業會略受歧視,而出國教漢語時,又十分忌諱將傳統語文教學模式帶入教學中?

一、教學對象不同

很顯然,語文教學的對象是本國大中小學生,他們從剛出生、甚至還未出生(胎教)時就存在於漢語環境中並開始感知漢語,一兩歲時牙牙學語,兩三歲進入早教機構、幼兒園時便開始系統學習,至於五六歲基本完全具備了漢語語言能力,能夠獨立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願,且很少受到外語的負遷移作用。

對外漢語教學的對象是與我們來自不同國度的人,他們的漢語是從零基礎開始學,沒有利於學習的天然生活環境(語言環境),同時熟練掌握自己的母語,並深受母語結構、語法、習慣、文化等的影響。

二、教學目標不同

語文教學不同於語言課,也不同於文學課。語文課是為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鑑賞能力、語言運用能力、交流能力、寫作能力等,引導學生去感受母語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文學陶冶中積累文化、提升素養,培養良好的道德和生活情趣,去感知真、善、美。

對外漢語與之不同。對於多數外國朋友來說,學習漢語主要是為了掌握一門交際工具,減少跨文化、跨語言交流的障礙。那麼我們的教學目標就是讓他們掌握漢語的語音、詞彙、語義、語法以及聽、說、讀、寫等技能,並能夠理解語句、語段要表達的意思等。

三、教學內容不同

綜觀語文教材和對外漢語教材,我們不難發現,前者內容更多是文辭優美且內涵豐富的文學作品,以精加工的書面語為主,我們不避諱生詞、難詞,提倡學習並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甚至超語法、超常規的表達,學習的重點是理解文章的層次、意義、主旨和內涵,以及展現出的真善美,學會寫作能夠表達自己思想的美文、美句。

而後者,即對外漢語教材的內容則更多是對話、交際中常用的一些口語習慣和表達,即便是長篇書面語段,也力求規範嚴謹、通俗精練,我們有專門的詞綱、語法大綱,一些超綱的美詞美句卻成了負擔,不到教學的高級階段儘量不去觸碰。因此我們的教學內容是語言的要素、語用規則、言語技能以及一些文化知識,更多的是口語,更貼近生活、學習或者某個特定領域(根據學習者要求來定),更注重實用性。

四、教學方法不同

上述不同決定了我們在語文和對外漢語教學中,要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區別對待。

語文的教學,從初級階段字、詞、句的學習,逐漸過渡到段落的把握、篇目的理解、章目的研讀,這六大塊是緊密聯繫、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老師會將生僻字詞揪出來,教學生查字典,一一去注音、釋義、講解,然後將重點詞、句放在段落和篇章裡,引導學生去體悟:這個詞用得好嗎?用在此處有何妙?它具有什麼意象意義、象徵意義?代表了顯示生活中的哪一類人?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好在何處?通過這句話作者想表達什麼意思?

至於段落和篇章的學習,教師往往會讓學生歸納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幾段意思貼合得更緊密,全文是什麼樣的邏輯結構,主要講了哪幾層意思。哪段是開門見山,哪段是承上啟下,哪段是畫龍點睛、總結全文,亦或是巧設懸念。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或充當一個講解員、或充當一個引導員的角色,通過誦讀法、識字識詞法、串講法、分析討論法、問答法、練習寫作法等方式,使學生對文章結構、層次、意思,以及重點詞句、環境背景、人物形象、內涵等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並且能形成自己獨特的看法和感悟,同時學習文中修辭手法、結構方式、表達方式等構成的語言美,能夠在自己習作中展現出來。

而對外漢語課通常是技能訓練課,一般分為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綜合等科目,分門別類地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各項機能。教師要有明確清晰的教學計劃,綜合把握主次、詳略,能在課堂上合理分配、充分利用時間,在一些問題上收放自如。首先對一個個詞、語法點進行簡單講解,然後就是反反覆覆的操練,在不停的操練過程中使學生自己去把握詞彙和語法點的用法。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圖片解釋法、例句解釋法、實物教學法、聽說法、類比法、對比法、歸納法等等。

對比了兩種課型教學方式的差異,我們便明白了,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切忌帶入以下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

×(1)自顧自地說講。教師千萬不要長篇大論,全程自顧自講解,佔用掉學生大部分時間不說,還讓學生聽得暈頭轉向、不明所以。作為一項技能,語言的學習絕對離不開實踐,離不開反覆的操練,教師最好充當一個課堂組織者、引導者,儘可能給學生提供開口說話的機會。

×(2)用長而生澀的注釋去解詞。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生詞的時候,切忌生硬地搬來字典裡的注釋,反覆不斷地用過長而生澀的中文去解釋中文字詞,這無異於加重負擔。不妨靈活多變一些,創設情境去釋義,不僅是挖掘生活中的見聞,就是不大的教室裡的每個人、每張桌椅、窗外的一草一木,都可以成為教學中的道具,來幫助學生理解。

語言點操練的方式大致包括:造出例句挖空重點詞讓學生填空、給出前半句讓學生造出後半句、給出圖片或設計提問讓學生利用語言點來回答,等等,其難度依次遞增。

×(3)過多使用課堂專用語、銜接語、點評語。

語文教學中經常使用的「好了,同學們,我們開始上課,今天我們要學的是第三課,題目是......作者某某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請大家把課本翻到第......頁」、「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某某同學的回答非常好,非常透徹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還有什麼要補充說明的嗎」、「哪位同學自告奮勇來回答」、「希望大家珍惜課堂機會,積極發言」。

要知道,這些話對外國人來說純屬聽不懂的廢話。

對外漢語課堂應該精練再精練,課前先簡單問學生幾個與本課相關的小問題,導入新課話題,然後板書標題,自己拿出書翻開示意給學生。在一個內容過渡到另一個內容的時候,最好也拋出問題給學生,實現自然銜接。用眼神鼓勵回答困難的學生,回答正確就說「好」、「很好」並點頭微笑,回答有問題一定要及時糾正加強記憶,並面帶善意的微笑,需要補充回答時直接多叫幾個學生一一發言。如果沒人回答,教師可拋出與此相關、且更簡單的問題,總之就是想盡辦法引導學生開口。

以上內容為分享轉載,介意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對外漢語教學與語文教學有哪些區別 LingoAce進行專業解答
    中文難呀...不奢求孩子出口成章...就算多個中國人跟他說說話也是好的....孩子的學習還是靠老師來推進的,是按照教語文的方法還是教二外的方法,這裡面的要求差異挺大的。理是這個理兒,但具體差異是什麼呢?似乎不是專業的人又說不清楚。LingoAce的教研團隊已經幫你想明白了,而且我們已經貫徹在了教學培訓的環節和教研設計的環節中了。
  • 分享:對外漢語教學之面試和試講
    二是教師上課時的表現,如課堂節奏的把握,課堂的管理,和學生的互動等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道了人家考我們什麼。咱們自己也好準備了。針對第一個方面,老實說沒有什麼捷徑可走。這是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的基本功。我們怎樣讓自己順利過這關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日常不斷的積累。一些漢語教學中基本的重點難點詞彙語法,我們要能熟練掌握。
  • 語文教師和對外漢語教師還有什麼不同
    語文教師是語文教師,對外漢語教師是外語教師 語文教師教的是母語,對外漢語教師教的是外國人。對學生來說,一個是母語,一個是外語。語文教師教的內容除了語言要素以外,還有文學與文化,對外漢語教師更關注語音、詞彙和語法等語言要素。這就是李曄兄說的,一個做加法,一個做減法。 2.
  • 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史
    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得語言之一,漢語作為 第二語言教學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書記載,漢代一些少數民族就派人來長安學習漢語和漢族文化,一些國家也向我國派遣了留學生。這應該看作是最早的對外漢語教學。唐代國力強盛,經濟、文化、教育發達,是我國古代培養外國留學生的鼎盛時期。
  • 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簡介
    發展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對於向世界推廣漢語,傳播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增進中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培養更多的對華友好人士,擴大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啟始於1950年。當年,清華大學籌建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接待了新中國第一批外國留學生。
  • 情境教學,架起對外漢語教學的橋梁
    來源:神州學人  作者:李革   作為在國內公立學校從事多年語文教學的教師,近年來有幸受學校委派先後兩次到印度尼西亞金光國際學校開展國際少兒漢語教學。初來印尼,我對自己做好漢語教學工作抱有很大信心,但幾堂課下來,面對孩子們茫然的眼神,我知道若失去空杯心態,原來的優勢就會變成禁錮發展的劣勢。
  • 對外漢語教學,學習什麼,它的理論模型
    這個學科呢主要側重的應用兩個字。整個概念是一個叫有庫爾特內提出來的。這個應用語言學可不僅僅是政治我們平時所說的語言,還包含很多其他領域,如計算機語言、心理學語言等等。這個學科就是旨在把語言學習的理論、技巧運用到其他的領域。不過我們要說的是對外漢語教學,所以我們所要關注的就是語言學習的方式技巧,使學習起來更有效果。這個理論的意義在於幫助我們學習其他的語言。
  • 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發展介紹
    ● 1950年7月,清華大學籌建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這是我國第一個專門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機構。清華大學教務長、著名物理學家周培源任班主任。該班於1951年初正式開始授課。● 1952年,朱德熙等人赴保加利亞、朝鮮教授現代漢語。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向國外派遣教師教授漢語的開始。截至2004年,國家公派出國漢語教師1314人次。
  • 對外漢語教學能力考試大綱解讀:對外漢語教學概論部分
    考試大綱說明裡明確說明了各科在考試中所佔的比重,基礎理論考試中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二語習得/中國文化/跨文化交際所佔比例分別是35%/25%25%和15%,這在開始複習請需要清楚,比如中國文化,浩如煙海,單獨學習也需要三年兩年才能初步清楚,但在這個考試中所佔比例只有25分,因而學生只要按照大綱,掌握其大概,就足夠了。
  • 革新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 滿足時代需求
    在這之後,尚無新的教學語法體系問世。我們必須看到,當前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並沒有完全跳出傳統的以漢語為母語的語文教育體系,因而未能充分照顧到作為成人的第二語言學習者所具有的成熟的認知能力的特點,也未能體現對外漢語教學所必需的跨語言比較特徵。因此可以說,當前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有很明顯的局限性。
  • 訓練要有針對性 對外漢語教學方法如何國別化
    通過跟菲律賓中文教學一線教師的接觸,筆者發現不同國家、不同語言背景下的對外漢語教學並不一樣。這種不一樣,不僅僅是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重點要不一樣,在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設計上也需不一樣,要有針對性。  通常,我們說到教學法,是從語言要素和語言技能切入。
  • PAT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助力對外漢語教學
    但在開始的時候很多畢業生在畢業之後不能良好的勝任對外漢語教師的崗位,一方面有些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系統存在較大漏洞,更重要的是在實踐教學中體現出的問題。  基於對外漢語教師基數小,人才儲備稀缺和考核測評體系缺乏的現狀,2011年我國人社部中職協推出戰略人才培養計劃--PAT國際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隨即受到了在校學生和熱愛對外漢語教學的人們積極的反應,理論+實踐的考核測評體系中著重強調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重要性,強調對外漢語教學的複雜性和靈活性,對學員和考生的歷史文化知識、跨文化交際能力、現古代漢語概論等專業理論知識有著較為嚴格的考核標準
  • 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70年系列學術論壇開幕
    11月21日,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主辦的「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70年發展之路與未來展望學術論壇」拉開帷幕,海內外會員和師生近700人在線學習交流。1950年12月1日,以清華大學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5名羅馬尼亞籍留學生最早報到為標誌,新中國開啟了對外國人的漢語教學。70年來,對外漢語教學由少數試點到規模質量發展,並於20世紀80年代成立專門機構,組織選派漢語教師、志願者及必要資源支援各國需求,由「請進來」來華留學拓展到「走出去」中外合作辦學。
  • 從「對外漢語教學」到「漢語國際教育」
    在學科理論創新上,呂必松發表了一系列學術論著,其中於1978年提出的對外漢語教學「總體設計」的理論堪稱標誌性成果。這一理論就對外漢語教學工作進行了整體的宏觀規劃,為對外漢語教學的理論體系建設奠定了基礎。    二是國外語言教學新思想和新理念的引進。這些新思想、新理念直接推動了漢語教學方法和教材編寫的創新。在「功能法」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國內學者提出了「結構與功能」相結合的教學路子。
  • 【漢之聲課堂】對外漢語教學之語音教學和詞彙教學,速速收藏
    那麼如何有效地開展這四部分的教學,有哪些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進行教學呢?我們今天就先從語音教學和詞彙教學技巧來說一說。首先是語音教學:有專家學者提出在語音教學階段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展示語音、指導發音、練習語音、糾正發音。
  • 教學有誤區教材成瓶頸 對外漢語教育之困
    有專家提出,在教材使用方面,可借鑑英國文化委員會、法語聯盟、歌德學院的經驗,不對教材的內容和形式進行統一要求,而是幫助各國開發基於本國國情的教材;推出對不同的人群有針對性的通用教學大綱,由各國自行充實內容。   對外語言教育不僅是一種文化交流,而且還可能打造成一個產業,英語在全球範圍的傳播提供了成功的範例——通過對外語言培訓,英國每年為自己賺回了70億英鎊。
  • 分享:對外漢語教學之商務漢語教學
    商務漢語是對外漢語教學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類別。在做學生的時候,對商務漢語的概念還是電視劇裡外企高管所需要的那些詞和句子。那時候,一直認為得教他們「高,大,上」的金融相關詞彙,談判用語等等。現實是:對商務漢語有需求的學生其實大部分不是高管,很多就是職場普通職員。他們中很多學習漢語的動機之一也是為了以後能為自己的職業生涯添磚加瓦。所以,很多想當然的教學內容,他們根本用不到。
  • 媒體:訓練要有針對性 對外漢語教學方法如何國別化
    對外漢語教學法如何國別化日前,北京外國語大學對菲律賓中文教師進行了為期10天的培訓。通過跟菲律賓中文教學一線教師的接觸,筆者發現不同國家、不同語言背景下的對外漢語教學並不一樣。這種不一樣,不僅僅是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重點要不一樣,在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設計上也需不一樣,要有針對性。通常,我們說到教學法,是從語言要素和語言技能切入。就語言要素而言,主要是在語音、詞彙、語法和漢字幾個方面進行概括,並結合教學案例,根據語言要素教學的基本原則、方法技巧和重點、難點設計及教學對策等展開。
  • 對外漢語語法如何教學,漢語之家能相信嗎?
    原標題:對外漢語語法如何教學,漢語之家能相信嗎?語法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難點也是重點,很多老師會採用翻譯的方法進行講解,其實從專業的角度出發並不提倡這樣的做法,解釋語法點通常可從形式、意義、功能三方面去考慮,再配合語境的訓練,國外人士就基本可以掌握了。
  • 李宇明:語言學習需求與對外漢語教學
    ④二十多年來,來華留學生人數、對外漢語教學的教材建設和師資隊伍培養、與海外漢語教學界的合作等等,都有了長足進展,以至於" 對外漢語教學"這一概念已經涵蓋不了它所開拓的這番事業。⑤如何發展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學界已是高見疊呈,比如,提出應把對外漢語教學作為漢語國際傳播和 國家和平發展的重要措施;注意世界華人社會的語言溝通,合理解決漢字教學中的簡繁體問題,形成漢語國際傳播的合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