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過癮,寫得安逸!《魚翅與花椒》,一場英國作家與成都的邂逅

2020-12-12 天府TV

被成都美食徵服的外國人常見,但是外國人能學習地道川菜還能以川菜為主題出書的,那絕對可以說萬裡挑一。今天我們的女主角,一位來自英國的女士,她20多年如一日對川菜烹飪飽含熱情,在成為一名合格川菜廚師的同時,也憑藉川菜開啟了自己的作家生涯。

那麼這位金髮碧眼的川菜師傅是怎麼做到正宗「文烹兩開花」的,馬上跟著聽堂FM的記者,前去一探究竟。

英國作家扶霞·鄧洛普不僅是位地道的成都吃貨,還敵不過川菜的誘惑,挽起袖子加入了「顛」大勺的行列,學習川菜烹飪。

因為川菜給她的靈感,扶霞創作了與自己學習烹飪經歷有關的紀實性作品《魚翅與花椒》。書中,扶霞不僅用文字記錄了色香味俱全的川菜,也記錄了她深愛的成都。

《魚翅與花椒》

今天

就一起去聆聽

扶霞與川菜的美妙情緣

見到扶霞·鄧洛普的時候,她剛剛和新書的編輯吃過午飯。一坐下來,這位身穿簡單玫紅T恤,一頭金色短髮的英國女士就開始用流利的中文,分享起了她中午吃到的成都美食,話題也自然而然地從「吃」開始了。

扶霞捉雞

1992年,途經成都的英國女孩扶霞鄧洛普被成都蒼蠅館子裡的涼拌雞、花刀豬腰、豆瓣魚和魚香茄子四道川菜驚豔到了,這也為她後來的川菜緣埋下了種子。兩年後,扶霞申請到了川大留學生名額回到了成都,開始在成都走街串巷去尋覓各種美味。

說起吃,這位已經年過40的女士手舞足蹈,時不時拿出自己隨身攜帶的筆記本給記者看她對每道菜的詳細記錄。比如,中午她剛剛在筆記本上用中英文夾雜記錄了「宮保杏鮑菇」的食材、做法和味道。也正是這種幾十年不變的隨手記習慣,讓扶霞寫出了眾多美食文章和書籍。

扶霞筆記

《魚翅與花椒》就是一本有著地道成都味的書,它用輕鬆詼諧而又不失深度的語言描繪了這個英國女孩充滿酸甜苦辣的川菜情緣。翻開這本書,除了讓人垂涎欲滴的成都美食,還有我們老成都共同的記憶。比如,在書中,扶霞是這樣描述成都的冷啖杯的:

燈泡掛在樹上,燈光忽明忽暗;蠟燭插在啤酒瓶裡,燭影搖曳閃爍。我們會在梧桐樹下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大口喝啤酒,小口啃豬耳朵,咬一口脆生生的藕片,把新鮮的煮毛豆從豆莢裡『噗』地擠出來。

這本《魚翅與花椒》書裡記載最有趣的部分,可能要數扶霞在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習的那段奇妙經歷。在川大一年的學習期滿之後,扶霞和另一位留學生朋友,一起找到當時的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提出要學習川菜烹飪。

這個舉動讓烹專老師們覺得匪夷所思,但架不住扶霞的軟磨硬泡,為她們破例開設了一個月的「私房」課程。一個月後,初學嘗到了甜頭的扶霞又報名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川菜烹飪普通課程。

扶霞學廚

蒸煎炸炒熘……老師操著四川普通話在臺上快速教學,她一個金髮碧眼的女學生站在幾十個中國小夥子中間,在下面握著大勺顛著炒鍋,這樣魔幻的畫面想起來都讓人忍俊不禁。但扶霞只用了3個月時間就克服了所有的障礙,學成了一名合格的川菜廚師。

扶霞學廚

烹專畢業後,不願意回國的扶霞依然流連在麻辣鮮香的成都,她的身份也由一名留學生變成了美食記錄者。每天,她都蹬著她那哐嘡做響的自行車在老成都的街頭巷尾悠轉,在成都逛菜市場,吃蒼蠅館子,嘗腦花吃兔頭,絲毫不亞於成都本地人。

無論在餐館還是在成都人的家裡,只要嘗到好吃的,她都要向做菜者討教,而開放熱情的成都人總是對她這個外國人敞開廚房,毫無保留地讓她後廚偷師。

扶霞選花椒

從一名外行吃貨到一名烹飪專業畢業的學生,這樣的轉變讓扶霞從舌尖上打開了探尋川菜內涵世界的大門。扶霞在成都的老朋友、「喻家廚房」創始人兼總廚喻波說,第一次見面,扶霞就用不輸職業廚師的專業徵服了他。

扶霞刀工

就這樣,一名外國人說著四川話、吃著做著川菜,變成了一位比成都人更像成都人的「成都人」。扶霞的胃也從吃牛排奶酪的「英國胃」,變成了吃回鍋肉夫妻肺片擔擔麵的「成都胃」,以至於當她回到英國,就立即著手把自己的廚房完全改造成了一個匯集菜板、菜刀、炒鍋、調料樣樣齊全的中式廚房,她每次請客必做她的拿手川菜——麻婆豆腐。

扶霞做的峨眉豆腐腦、麻婆豆腐和毛血旺

後來雖然回到了英國,但扶霞並沒有斷了和成都的聯繫,她不僅寫文章出書推廣川菜,在英國廣播公司專欄節目裡,手把手教外國人做川菜,當起了「川菜推廣大使」,現在對很多川菜菜名的官方翻譯,也沿用了扶霞5本書裡面的翻譯方式。

如今

扶霞的川菜探索推廣之旅還在繼續

她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從英國回成都一次

享受成都的時光和美食

她對成都的愛

也日積月累地從舌尖上慢慢浸入到了她的骨髓裡

◎ 來源:聽堂FM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英國姑娘寫的《魚翅與花椒》很下飯
    近來熱播的《風味人間》,讓觀眾認識了一個「能熟練使用筷子」、精通中餐廚藝的英國姑娘,扶霞·鄧洛普(Fuchsia Dunlop)。鏡頭中,她從頭到腳活力滿滿,笑盈盈在成都菜市場裡左瞅瞅右嘗嘗,操著四川口音問:「師傅,這是啥子海椒?有沒有二荊條?」「喔喲,香得很!」
  • 「中國那些事兒」《魚翅與花椒》:一位英國作家舌尖上的中國記憶
    圖片來源:《南華早報》報導截圖中國日報網10月16日電 對於英國人扶霞·鄧洛普(Fuchsia Dunlop)而言,在中國品嘗過的每一道食物,都曾經是一場冒險。扶霞·鄧洛普的中文名叫鄧扶霞,她把自己對中國美食的熱愛寫成了書,這不僅是關於中國菜的故事,也是這個英國女孩的中國曆險記。
  • 《魚翅與花椒》作者來滬 英國吃貨被中國美食徵服
    《魚翅與花椒》分享會現場(圖片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提供)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12月2日報導:正在熱播的紀錄片《風味人間》中,一位英國女孩扶霞·鄧洛普分享了麻婆豆腐、倫敦中餐等,她也是受中國吃貨們喜歡的圖書《魚翅與花椒
  • 對話《魚翅與花椒》作者和翻譯:川菜不是只有麻辣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對話《魚翅與花椒》作者和翻譯:川菜不是只有麻辣  【解說】作為四次獲得烹飪餐飲界「奧斯卡」之稱的詹姆斯·比爾德獎烹飪寫作大獎的作者,扶霞·鄧洛普與中國美食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位棕發碧眼的美女作家感嘆,與《魚翅與花椒》中她第一次來中國的經歷相比,中國「變化大的不得了」,每一次來都會有新收穫。
  • 【中國那些事兒】《魚翅與花椒》:一位英國作家舌尖上的中國記憶
    圖片來源:《南華早報》報導截圖中國日報網10月16日電 對於英國人扶霞•鄧洛普(Fuchsia Dunlop)而言,在中國品嘗過的每一道食物,都曾經是一場冒險。扶霞•鄧洛普的中文名叫鄧扶霞,她把自己對中國美食的熱愛寫成了書,這不僅是關於中國菜的故事,也是這個英國女孩的中國曆險記。
  • 《魚翅與花椒》作者扶霞·鄧洛普:一個英國姑娘的「中國胃」是怎麼...
    在《魚翅與花椒》的序言裡,英國作家扶霞·鄧洛普在序言裡「中國人啥都吃」裡寫下這樣一段話,作為一個和中國已經結緣二十餘載的英國姑娘,在她第一次去香港時,曾面臨了皮蛋的「噩夢」,她如是形容:這兩瓣皮蛋好像在瞪著我,如同闖入噩夢的魔鬼之眼,幽深黑暗,閃著威脅的光。
  • 開卷八分鐘:《魚翅與花椒》(一)
    《魚翅與花椒》梁文道:我常常感到慨嘆的一件事情就是外國人表面上都知道我們中國美食博大精深,是世界三大菜系之一,實際上他們日常生活接觸到的中國菜都不怎麼樣,你到歐美那些國家去看看,那些地方裡面做的中國菜館
  • 《魚翅與花椒》:一本食物民族志,一個西方人眼中的中餐
    中國讀者恐怕需要在這樣的背景下看待《魚翅與花椒》一書,它試圖向西方世界介紹中餐背後的文化,打開中西文化對話。有位外國讀者在GoodRead上評論說,在這本書出版以後,再沒有老外會把熊貓快餐(Panda Express)當成中餐的代表了吧!這當然是對扶霞筆下的中國美食發出讚嘆。《魚翅與花椒》某種程度上提升了中餐在世界範圍內的地位,因此它也十分值得來自中國讀者的掌聲。
  • 魚翅與花椒:外國姑娘的中國美食紀實
    川妹子雨珈的譯後記同樣活色生香, 可以感受到她所說 「翻譯「魚翅與花椒」實在是我迄今為止最快樂的一份工作」。臨了還被譯者對伴侶的表白塞了一口狗糧:一起去過很多地方,吃過很多美食,然而最溫馨幸福的,不過是平常日子裡每天拿著筷子面對面吃飯談笑的時刻。
  • 英國美食作家扶霞·鄧洛普,如何通過飲食了解中國和中國人?
    讀過很多外國人寫的中國食物的書籍,無疑這本(指《魚翅與花椒》)是最鮮活有趣也是最精準的。更重要的是,透過風味表象的記述,讀者可以深度了解中國……她筆下生動有趣又不乏精準的記述,也讓我們這些本土研究飲食的人受益良多。」扶霞,來自:上海譯文出版社扶霞和中國的故事得從 1990 年代說起。
  • 「中國那些事兒」被川菜迷住的英國美食作家:我想讓更多的人了解中餐
    中國日報網11月25日電 如果你喜歡探索美食,又對川菜鍾愛有加,你一定聽說過一本暢銷書《魚翅與花椒》。你也肯定知道,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名叫扶霞?鄧洛普(Fuchsia Dunlop)的英國姑娘。她還有個更中國的名字——鄧扶霞。《魚翅與花椒》封面。
  • 英國美食作家扶霞·鄧洛普:想讓更多人了解中餐
    中新網11月22日電 近日,英國《英中時報》刊登文章,專訪了英國廚師兼美食作家扶霞·鄧洛普接觸中餐、愛上中餐、傳播中華飲食文化的故事。英國美食作者扶霞·鄧洛普(扶霞社交媒體)文章摘編如下:扶霞·鄧洛普是一位英國美食作家,曾成都的高級烹飪學院接受廚師培訓。
  • 英國美食作家眼中的中餐文化
    本報記者 張丹英國美食作家扶霞·鄧洛普(Fuchsia Dunlop)在過去的20餘年裡,一直以書寫的方式探索中餐,已出版過《川菜烹飪》《湘菜譜》《魚翅與花椒》《魚米之鄉》等關於中國美食的書籍。《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評價稱,在寫中餐的外國人裡,扶霞是最鮮活、最有趣、最精準的。最近,扶霞正在美國宣傳新書《四川菜譜》(The Food of Sichuan)。這本書在18年前出版的《川菜烹飪》基礎上添加了一些新菜譜。「重拾這本書,是因為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喜愛的一本。
  • 一個英國作家的中國美食冒險
    英國美食作家扶霞·鄧洛普帶著美國美食節目的主持人在成都街頭尋找小吃,看到賣豆花的挑擔,她停下來要了一碗,用略帶倫敦腔的「川普」詢問都加些什麼調料。味精、醬油、辣椒油、榨菜、蔥花、花椒麵,一樣不落。回到倫敦,她也會聽聽民謠歌手趙雷的《成都》一解鄉愁,成都是她的半個故鄉。
  • 「靈魂是四川人」的英國美食作家扶霞 寫了本《川菜》中西讀者都叫好
    但是這樣一句詩,被一位英國女士引用,並且放在她一本書的開篇,就令人稱奇了。2021年開年,曾在川大留學,並且在成都飲食界「藍翔」——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專門學過做菜的英國作家扶霞·鄧洛普的新書《川菜》,口碑不斷上漲,成為不可忽視的閱讀熱門。這是自2018年扶霞書寫中國美食的《魚翅與花椒》(上海譯文出版社)成為暢銷書之後,又一部關於同題材的非虛構作品。
  • 紅燒肥腸家常做法,軟爛味美,一次吃得過癮
    紅燒肥腸家常做法,軟爛味美,一次吃得過癮很多小夥伴提到肥腸,都非常的喜歡,但是因為其處理方法有點麻煩,都懶得自己做,不過要想吃得過癮,還是自己做的才順心,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一道紅燒肥腸,這道菜的做法,是肥腸的一種常見做法之一,非常的受到大家的歡迎
  • 《魚翅與花椒》譯者:每翻譯一本書就是進入一個新的世界
    鍾欣 攝  魚香茄子、擔擔麵、清溪牛肉火鍋……說到翻譯《魚翅與花椒》時學到的美食,「吃貨」何雨珈的胃口隨著記憶翻滾起來。  這位1986年出生的川妹子還有一個更有名的身份——《紙牌屋》小說的譯者。近幾年,她接連不斷地翻譯了《再會,老北京》《當呼吸化為空氣》《權力之路》《優雅的藝術》等33部外文書籍。
  • 閱讀雨城丨雨城的小面,安逸得板
    雨城的小面,安逸得板 文/延哥兒 好吃,吃得舒服,叫安逸 吃得特別舒服 就是安逸得板了 美麗的雨城,
  • 安逸得很VS巴適得板 成渝脫口秀裡飄出的「相愛相殺」
    每到周六,他的身影總會穿梭在脫口秀的開放麥現場,在舞臺上分享著他新寫的段子。就像李誕的「喪」、王建國的「諧音梗」一般,每個脫口秀演員都有自身的特色和「標籤」。而除去985高校老師的身份,是脫口秀演員中的「高級知識分子」,羅丹最令人印象深刻,還有其調侃成渝兩地文化差異的段子。
  • 成都一家非常安逸的川菜館,邊吃飯邊聽評書,這才是成都的慢生活
    成都人喜歡休閒,喜歡打牌,喜歡打個盹,喜歡吃飯喝酒,喜歡聽評書,活得自由肆意,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一首《成都》不知道唱出了多少人對成都慢生活的嚮往。在成都井巷子裡面,有一個可以體驗成都慢生活的安逸館子。